成人暴发性心肌炎
- 格式:ppt
- 大小:288.00 KB
- 文档页数:19
2024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要点(全文)暴发性心肌炎是致病源感染或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所致的严重的心脏炎症性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风险极高。
至今为止,西方国家除了使用机械循环支持外,没有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死率高达50%。
我国学者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千2017年提出了“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即“中国方案”,其核心内容包括机械循环支持替代强心和升血压药物;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调节治疗,而非免疫抑制治疗,并且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减轻心脏负担。
6年多来,"中国方案”在全国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暴发性心肌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同时也验证了“中国方案”救治暴发性心肌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我国暴发性心肌炎病死率由过去的50%以上降低到5%左右,领先千国际水平,患者长期预后明显优千西方国家。
随着我国临床研究和救治经验的累积,特别是一些多中心临床研究及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的发表,证据链已充分建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决定将2017年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升级为指南——«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并千2024年1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
该指南提出了明确的暴发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也获准英文全文发表。
指南的推广应用将能帮助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指南秉承了2017年专家共识,也有非常明确的创新和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指南介绍了暴发性心肌炎流行病学特点:长期以来,暴发性心肌炎被认为非常罕见,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缺少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
基千世界范围内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全球暴发性心肌炎的平均发病率为0.92~2.32/10万人年。
结合我国的统计资料和人口占比,推算年龄>14岁的成年人中暴发性心肌炎每年发病人数为3万~5万,如果加上儿童,这个数字则可能加倍。
2指南拓宽了暴发性心肌炎病因的认知:既往所认识的暴发性心肌炎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患者发生血液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
暴发性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在组织学和病理学上与普通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并没有特征性差别,其更多的是一项临床诊断,其他原因所致的暴发性心肌炎治疗与病毒性暴发性心肌炎相近,故本共识聚焦于病毒性暴发性心肌炎。
一、暴发性心肌炎的病理生理学导致心肌损伤的机制主要为直接损伤和免疫损伤。
心脏损伤最为严重,并且是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暴发性心肌炎的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心肌细胞水肿、凋亡和坏死、炎性细胞浸润。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病理学改变与心肌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并不呈对应关系,在急性期病情异常严重,但度过危险期后患者预后良好。
二、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评估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从轻度的胸痛、心悸、短暂心电图改变到威胁生命的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
(一)症状1.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可持续3~5d或更长,易被忽视。
2.心肌受损表现: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后的数日或1~3周,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3.血液动力学障碍:为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部分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出现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少尿或无尿、皮肤湿冷、苍白、发绀、皮肤花斑样改变、意识障碍等,少数发生晕厥或猝死。
4.其他组织器官受累表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异常及呼吸系统受累等。
(二)体征1.生命体征:(1)体温:合并细菌感染时体温可达39℃以上,极少数患者还可发生低于36℃。
(2)血压:低血压,严重时血压测不出。
(3)呼吸:可>30次/min或<10次/min,血氧饱和度<90%。
(4)心率:可>120次/min或<50次/min。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简介心肌炎是指心肌炎症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它可以是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毒物暴露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症状、经诊断为心肌炎的一种类型,病程一般为2周至3个月。
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威胁生命。
因此,对其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诊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是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的难点之一。
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胸闷、乏力、全身不适•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等。
同时,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表现极轻微。
细心观察和积极筛查有助于提高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准确性。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也非常重要。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检查指标,但可参考以下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血沉可能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等)升高•心电图异常和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异常情况。
病理检查经过非侵入性检查怀疑存在心肌炎的患者,可行病理检查确认诊断,同时识别病因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成人暴发性心肌炎可通过多种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性和患者生存率。
治疗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对症治疗对症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改善患者自身感觉。
包括:•休息、减轻工作强度•心脏支持药物,如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洛贝林、多巴酚丁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针对炎症因素,有助于降低心肌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变程度。
常见治疗方案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IVIg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等。
抗病毒治疗由于某些感染可能是心肌炎的原因,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病情。
HBV重复感染和急性HCV感染治疗为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治疗适应证。
抗凝治疗冠状动脉炎症和血小板聚集是心肌炎相关并发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是推荐的治疗措施之一,尤其是在充分评估后存在较高附加病变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