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经验交流
- 格式:docx
- 大小:19.92 KB
- 文档页数:5
中考物理经验交流会发言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个物理经验交流会上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在中考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惑和挑战。
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备考方法和技巧,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中考物理。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备考计划。
在备考期间,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有规律的学习和复习。
这个计划包括了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方法,帮助我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
其次,我认为在备考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我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做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我将重点内容和易错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制作了知识点思维导图或学习卡片,方便我进行复习和回顾。
第三,实践是物理学习的关键。
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我经常通过进行实验或做一些简单的模型来观察物理现象,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最后,我认为良好的心态和合理的考试策略也是备考成功的关键。
在备考期间,我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注重调节好时间和复习的节奏。
在考试中,我遵循“从易到难,由快到慢”的原则,先做自己熟悉的题目,提高答题速度和自信心,再攻克一些难题。
以上就是我在中考物理备考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在中考物理中取得好成绩!谢谢大家!。
中考物理期末考试总复习不留漏洞的方法每年的中考英语考核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考生的真实情况去变动的,所以复习资料和复习技巧的存在就十分重要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
随着课改大面积的深入推进,各地中考的题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笔者研究了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省市中考题,预测今年的中考热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供老师、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中考物理复习不留漏洞的方法一、复习要点1。
抓住基础知识。
中考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3:1:1,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
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
例如:去年涉及的“指甲刀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力学”等。
复习时同学们应在近两年的相关题目中了解此类题的出处、分类和答题技巧,更主要的是发现不懂的问题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
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
《考试说明》中提到:考卷中要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对于此类题目因初中知识程度有限,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首先要放下畏惧心理。
从近两年物理命题中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
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不能浅尝辄止。
4。
加大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试题的关键。
2021年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2)6、电能知识要点:(☆☆☆)消耗电能的多少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
它是以KW.h为单位的。
表盘上:“220V”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10A,额定最大电流是20A。
“50 Hz”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3000r/KW.h是指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就转3000r。
读电能表的示数时,我们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它是小数点后的数字。
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等于这段时间结束时读数-这段时间开始时读数。
根据“3000r/KW.h”字样能进行的计算:如果告诉我们转数为n那我们可以计算消耗的电能:W=1 KW.h/3000r(1转消耗的电能)乘以n如果再告诉我们时间为t我们可以计算这段时间的电功率:P=W/t(要注意单位是否配套:此时W取KW.h为单位;t取h为单位计算较方便)7、电功率知识要点:(☆☆☆☆)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根据W=Pt我们可以知道不能说电功率大,消耗的电能就多,还与时间有关系)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用电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有关系的。
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功率。
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唯一的,不变的。
如果告诉你此时用电器正在正常工作,那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就等于其额定电压,其实际功率就等于其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
生活中的用电器,电功率达到1000W的有:电炉,电热水器,微波炉,空调。
在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在测额定功率时,一定要让电压表测小灯的电压且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让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且示数为其额定电流,这样用公式P=UI计算出的才是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实验时,如果出现灯不亮,电流表没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较大的现象,则电路故障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断路了。
【中考复习】2021中考物理答题技巧创新应用题的解法中考
物理答题技巧,创新解决方案的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仔细读题、审题,弄清题意及其物理过程。
明确与本题内容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公式。
2.分析问题所需的数量和现在已知的数量,注意问题中隐藏的条件和需要记录的物理常数。
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有必要的文字描述,每个物理量的字母都用角标记清楚地区分。
3.针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求解。
分析、逆推等方法是解题时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详略得当、有条有理地书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并注意单位统一。
4.计算题是最容易评分的。
对于第一个和第四个问题,只要答案合理,就会得到满分(几乎在一行上,但文本不容易太少)。
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只要写出公式,就会给出分数。
如果代数是正确的,而结果是错误的,那么总共要扣一分。
第二个问题有错(或没有错),第三和第四个问题可以像往常一样得到满分。
5.如果有字母运算体一定要用已给物理量字母、物理常量字母、和以测出字母用最简式表示。
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创新应用题解决方案,努力提高学业成绩。
整理。
微专题8-4 力地合成知识· 解读一,力地合成1.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地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地效果跟原来几个力地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地合力,原来地几个力叫做分力.2.力地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地合力地过程叫做力地合成.(2)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地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地对角线就代表合力地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F表示F1与F2地合力.二,共点力1.定义:假如几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地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地一组力叫做共点力.2.力地合成地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典例· 解读例1,两个力F1和F2间地夹角为θ,两个力地合力为F.以下表述正确地是( )A.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就越小B.合力F可能比任何一个分力都小C.合力F总比任何一个分力都大D.假如夹角θ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就必然增大【结果】B.【思路】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越大,故A错误。
由力地合成方法可知,两个力合力地范围|F1-F2|≤F≤F1+F2,所以合力有可能大于任一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一分力,还可能与两个分力都相等,故B正确,C错误。
假如夹角θ不变,F1大小不变,F2增大,合力可能增大,可能减小,如图所示,故D错误.例2,如图所示,有五个力作用于同一点O,表示这五个力地有向线段恰好分别是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地两邻边和三款对角线.已知F3=10 N,求这五个力地合力大小.:利用正交分解法将力F1,F2,F4,F5沿F3方向和垂直F3地方向分解对称性知F y=0,合力F=F x=3F3=30 N.总结提升多力合成地方式1,多个力地合成地基本方式仍是平行四边形定则.具体做法是先任选两个分力求出它们地合力,用求得地结果再与第三个分力求合力,直到将所有分力地合力求完.2,求解多分力地合力时,一般常见地合成技巧如下:(1)将共线地分力合成(方向相同或相反)。
初中物理经验交流(精选多篇)初中物理经验交流为你提供本文,希望你喜欢!各位老师:下午好!受辅导区指派,让我对初二物理教学做经验介绍,我们主任给我的理由是去年我们学校的物理成绩还可以,一方面我想这得益于我们辅导区物理活动的开展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当然还与我校几位物理老师的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方面由于上学期期末试卷的有些题目来自于模拟试卷abc,据我了解有些学校是没有定的,而我们后期呢,是以abc为重点的,“瞎猫撞了个死老鼠吧”,正好碰到了几道大题目。
其实在坐的很多老师都比我有经验,对物理教学也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今天叫我讲这个经验介绍,真是搬门弄釜了。
那我就谈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吧,有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第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物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所以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习兴趣我觉得第一堂课很重要,新教材的第一堂课是不授教学内容的,由引言部分的几个小实验让学生感觉物理是很有趣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讲讲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所教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用一两个故事突出物理这门学科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中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物理的冲动。
这样做,虽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学生,以真挚来感染学生。
四是,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以便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适应老师。
九年级物理复习备考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专家,同仁:
下午好!
欢迎来我校指导工作、传经送宝。
距2021年中考还有九十几天,各校都在全力以赴进行复习迎考,如何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有效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来说说本人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标为纲,避免盲目
1、要正确领会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新课标、教材、安徽省六安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是我教学的指挥棒,一切的复习教学都要围绕新课标、教材及考试说明展开,在复习教学中,需要强化考点意识和重难点意识、重难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顺应中考的新形势、新变化。
2、复习课要对新课标要求力求系统化、规范化,现行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制的,到了总复习阶段,就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把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我把整个知识点按知识体系分为16主讲(包括:1.机械运动;2.声现象;3.物态变化;4.光现象;5.质量与密度;6.力和运动;7.压强;8.浮力;9.功和机械能;10.简单机械;11.内能及其应用;12.电路、电流、电压与电阻;13.欧姆定律;
14.电功率;15、电与磁;16.材料、信息、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在选好知识体系与训练点,就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法,注。
不动可动F 2F 1BAG Ol 1l 2F 1 B B GGAAsh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11 简单机械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知识点+例题)一、滑轮:1.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如下左图所示。
(2)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如下中图所示)轴心O 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因为重物匀速上升可知,则,不省力。
(3)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图中F 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的力(图中得到使重物G 上升的力)。
(4)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S=h 。
(如上右图所示)对于定滑轮来说,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定滑轮都是一个等臂杠杆,所用拉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G 。
(不计绳重和摩擦)【例题1】如图所示用的定滑轮的拉力F 是20N ,匀速提起物体A ,不计摩擦,A 的重力为 N 。
定滑轮实质是 杠杆。
若在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A 上升了2m ,则拉力F 做的功为 J 。
【答案】20;等臂;40。
【解析】拉力F 是20N ,匀速提起物体A ;F1向上向上OF2GF1l1l2hs=2h因为是定滑轮,所以G=F=20N,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中,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有S=h=2m;所以W=FS=20N×2m=40J。
【变式练习1】如图所示,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秤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N。
【答案】6【解析】当图中的装置静止时,它们受到的都是平衡力的作用。
甲的重力为6N,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6N,两侧拉力平衡,因此,乙端对弹簧秤的拉力也是6N,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经验交流
中考物理总复习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实验中学教师,作为物理学科代表和大家交流,非
常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俗话说的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我就从物理复习的角度介绍
一下我们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
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物理总复习是系统总结初中物理两年的教学内容、查漏
补缺的一个环节,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
立一个较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当然也是迎接中
考所必须的一个过程。
总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有效的复习方法对提高总复
习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就物理组总复习的一
些做法整理如下,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顺序。
我们学校寒假开学一周到两周,结束九年级下册内容,
基本上从3月份开始进入总复习。
到四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不能完成一轮复习,到第二次模拟考试时,完成第一轮的基
础知识,突破重点的复习,也进行了重点专题复习,这样在
中考之前的一个月内,进行精选的模拟训练。
复习顺序要根
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标准和要求进行大胆的调整。
教辅书一般
先声、光、热然后再力学和电学。
根据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我们先进行光学复习,其中突破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突破
难点光学作图,然后热学中先复习内能和比热容,之后开始
重点进行力学复习,这是因为一是力学所占比例较大,再就
是力学在八年级学习的,间隔时间较长,并且由于学生的年
龄特点,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把重点复习放在了力学
复习上。
这样把比较容易的又需要记忆的内容:声和物态变化,内能的利用及能源、电和磁的关系放在总复习结束之前
进行。
由于时间原因,电学部分我们没有一二轮复习,寒假
前一学期重点都在学习和复习电学中,寒假作业一般也是布
置总结复习欧姆定律和电功率方面。
也就是说力学复习完结
后我们就结束第一轮复习,进入了专题复习中。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一)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
中压强,浮力、密度综合是历年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
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二者
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等效电路图的问题也要重点
突破。
(二)声学、热学、光学和电与磁
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
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三、复习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物理第一轮总复习就是立足课标,依据教材,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基础知识上,依据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决不能舍
本逐末,好高骛远。
也就是第一轮复习要踏踏实实过一遍课本,当然也用着一本教辅资料做练习。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有三:(1)记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
和公式。
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
(2)基本方法。
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的理解等。
(3)基本的解题技巧。
要求熟练掌握解各种基础题型的解题
思路。
在第一轮复习中,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
习每一部分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准备好错
题本,及时记录总结。
在总复习中要立足课本,但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
初中物理新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
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写的,这样的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心
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便于新课教学,但是,到了复习阶段,
就应该从知识的整体性方面来考虑,指导学生把章节中零散
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过的物理概念,
定律,公式等联系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串联成
网,从而形成有机联系的、较完整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辨
别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区别,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课本
内容。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题目变形,必须深钻课本,触类旁通。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
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
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
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6)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热情和自信心,并创
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第二轮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
题化,专题规律化。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
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
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
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几个专题复习,如“力学实验探究题”、“电学实验探究题”“作图题”、“多项选择题”等。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
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
专题要有代表
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
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
适当加大学生的
练习量,一边练一边总结。
(三)第三轮复习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做中考模拟题,研究历年的中考
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
时间的安排,题量的
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
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严。
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让严格的评分教
育学生,解题要规范。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
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
主要依据。
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
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
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
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立足一个“透”字。
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
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
的跟踪练习题。
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
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
教师讲过的内容,
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9)调节学生的生物钟。
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
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0)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
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四、倡导团结协作与资源共享,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
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但人再多,如果人心不齐,劲不向一
块使也是没用的。
首先加强集体备课。
每周的初三物理组的
集备时间都要充分得到保证。
在每次集体备课以前,安排专
人进行准备,主要从每章节的教材体系、进度、重难点、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