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超声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5
超声中重度肾积水测量方法
超声中重度肾积水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肾脏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人体组织、器官的图像,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肾积水、肾盂扩张等异常现象。
静脉肾盂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在X线下显影,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肾积水的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医生可以判断出肾积水的程度,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肾积水是由于泌尿系统的梗阻导致肾盂与肾盏扩张,其中潴留尿液,统称为肾积水。
因为肾内尿液积聚,压力升高,使肾盂与肾盏扩大和肾实质萎缩。
如潴留的尿液发生感染,则称为感染性肾积水;当肾组织因感染而坏死失去功能,肾盂充满脓液,称为肾积脓或脓肾。
造成肾积水的最主要的病因是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有相关病症,建议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肾脏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肾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副作用的检查方法,常用于评估肾脏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等信息。
在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在进行肾脏超声检查前,患者需要了解检查的目的和过程,以及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医生会给予具体指导,包括进食、服药等。
一般来说,肾脏超声检查不需要空腹,但如果需要同时进行其他检查,如腹部超声检查,可能就需要空腹。
其次,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合作配合。
医生在检查过程中会要求患者调整姿势,如平躺、侧卧等,以便获得更好的超声图像。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保持相对固定的体位,不随意移动。
另外,患者需要保持充分的排尿。
肾脏超声检查通常需要患者有充盈的膀胱,以提供更好的示波图像。
因此,检查前需要患者饮水,以充分排尿,保持膀胱充盈。
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在检查前用尿量检测器测量排尿和饮水量,以确保膀胱充盈到足够的程度。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时要保持放松和舒适的状态,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过度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引起尿频或排尿困难等不适症状,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肾脏超声检查对超声探头的质量要求较高。
超声探头需要保持清洁和无损伤,以确保信号的传递和接收。
在使用超声探头前,医生需要检查和清洁探头,同时确认其无损坏。
最后,要注意肾脏超声检查的安全性。
肾脏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不对人体造成直接损害。
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如孕妇和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患者,需要特别谨慎。
在进行肾脏超声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相关的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医生给出合理的检查方案,确保安全。
总之,肾脏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遵循上述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准备,保持充分的排尿和放松状态,并配合医生的操作要求。
同时,特殊人群需要特别关注自身病史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制定合适的检查方案。
肾血管超声检查方法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仅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盐平衡,同时也承担着调节血压和促进红细胞生成等重要功能。
而肾脏的健康对人体整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肾血管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安全、经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本文将就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首先,肾脏超声检查是指通过超声波对肾脏进行检查,以了解其结构、形态和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
在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时,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在患者的腰部或腹部涂抹凝胶,然后用超声探头在皮肤上来回摩擦,通过捕捉和记录不同声波的回声来获得影像。
肾脏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脏超声检查主要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3D超声等几种技术。
其中,B超技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回波成像来显示器官的内部结构和形态,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肾脏的大小、形态、包膜、皮质和髓质等结构。
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可以显示血流速度和方向,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肾脏血管的情况,包括肾动脉和肾静脉等,有助于鉴别肾脏肿块与血管流动的关系。
3D超声技术则可以根据肾脏的三维结构进行立体成像,更直观地显示出肾脏的整体情况,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在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和操作要点。
首先,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应告知患者要保持充分的膀胱充盈,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肾脏和周围结构;其次,在进行检查时,医生应随时检查超声图像的质量,确保图像清晰、准确;再者,在处理图像数据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判断肾脏的情况;最后,在进行复查时,医生应比较前后检查的结果,观察肾脏病变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肾脏超声检查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价值和应用。
首先,肾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肾脏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包括肾囊肿、肾结石、肾积水、肾肿瘤等;其次,可以通过观察肾脏的血流情况来评估肾脏功能状态,帮助医生判断肾脏是否有缺血、出血或局部血管阻塞等情况;再者,对于急性肾脏损伤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具有一定价值;最后,肾脏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肾脏移植术后的康复情况,监测移植肾的排异反应和并发症等。
肾脏超声检查报告解读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承担着排除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等重要功能。
肾脏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肾脏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排尿系统的畅通情况。
本文将针对肾脏超声检查报告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中的内容。
1. 检查目的肾脏超声检查的目的是评估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并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肾脏疾病或异常情况。
常见的检查目的包括了解肾脏大小、发现肿块或结石、判断肾血流情况等。
2. 肾脏大小与形态报告中通常会提及肾脏的大小和形态。
肾脏大小按照正常标准来评估,过大或过小都可能暗示存在问题。
肾脏形态指的是肾脏的外形,如果发现肾脏形态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确认是否存在疾病。
3. 肾脏内部结构肾脏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肾实质和集合系统。
正常情况下,肾实质应该均匀、细腻,集合系统应该通畅。
报告中会描述肾脏内部结构是否正常,有无结石、肿瘤等异常情况。
4. 肾血流灌注肾脏的血流灌注情况对其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肾脏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并绘制血流谱图。
正常情况下,肾脏的血流量应该充足,血液运动应该流畅平稳。
报告中会描述肾脏血流灌注情况,根据血流谱图来判断是否存在血液供应不足的问题。
5. 异常指标与病变报告中可能会提及一些异常指标,比如肾脏结石、肿块、囊肿等病变。
这些异常指标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此外,报告中还可能包括其他有关病变的描述,比如肾囊肿大小、位置,肾血管的扩张与变形等。
综上所述,肾脏超声检查报告的解读涉及肾脏大小与形态、内部结构、血流灌注情况以及异常指标与病变的评估。
通过对报告内容的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但需要注意的是,肾脏超声检查报告只作为医生判断与诊断的参考依据,具体的诊疗方案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IGA肾病超声诊断标准
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对肾脏进行形态学观察,有助于判断肾脏是否存在异常。
然而,超声检查并不是诊断IgA肾病的标准方法,因为超声检查在肾脏病理学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超声检查中,IgA肾病患者的肾脏可能表现为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形态饱满,肾皮质回声增强,肾髓质回声减弱,集合系统回声增强等异常表现。
但是这些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其他类型的肾脏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表现。
因此,要确诊IgA肾病需要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
肾脏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肾活检等技术手段获取肾脏组织样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结构和病变特点,从而对肾脏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型。
总之,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初步筛查肾脏疾病的方法之一,但要确诊IgA肾病需要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自身健康的疑虑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医学诊断和治疗。
1。
肾脏疾病超声诊断知识人们在生活中身体出现不适感后进入医院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根据症状让患者进入影像科检查,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技术是超声,尤其是在肾脏疾病诊断中,超声技术检查会呈现出可靠的结果,对人们后续的疾病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
肾脏疾病发展速度快,在超声检查中,过往无法检查的疾病通过超声检查,会观察到病变组织情况及血流情况,医生会根据超声检查结果,从而掌握患者体征,提出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超声诊断急慢性肾衰竭①急性肾衰竭:人们在发生肾脏病变后,肾脏体积会随之增大,在超声影像中,可以见到肾实质回声及增厚的变化。
有些患者的肾椎体变大,形状呈现圆形,回声也随之降低。
人们的肾脏血流正常,肾动脉及肾窦具有清晰的分界线,在图像中会有压痕。
肾脏中的各个分支结构在多尿的情况下会出现分支增大。
肾脏疾病检查中,应当关注多尿期及少尿期检查,通过动态的检查方法,观察人们的肾脏结构变化,评价治疗方案的效果,为急性肾衰竭治疗提供帮助。
②慢性肾衰竭:超声的声像图是根据人们的疾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等,每种肾脏疾病的超声图像存在差异。
比如,在检查早期肾小球肾炎过程中,二维图像往往无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肾实质回声增强,超声中会看到身体及缩小及包膜不光滑,皮髓界线不清晰。
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肾脏搏动时间随之缩减,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往往与肾损害具有相关性,一旦病情严重,肾弓形动脉及皮质小叶间动脉不会出现在图像中,只会显示部分动脉。
在超声频谱中,会看到RI>0.7、RI>0.65,此类数值往往是频谱形态出现小慢波,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只会见到其中的收缩峰值,舒张峰值会消失。
常规使用的无靶超声造影慢性肾病诊断中无明显作用,可评价肾脏血流灌注情况。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可达到基因转移增强的目的,对结缔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肾脏纤维化病变,在未来超声靶向微泡也会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领域。
一、先天性孤立肾先天性孤立肾即一侧肾不发育。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输尿管芽穿过后肾中胚层时失败,导致一侧肾组织完全缺失。
【超声表现】一侧肾窝无肾回声,在腹部和盆腔也探不到该侧肾影像,而对侧肾代偿性增大。
二、肾重复畸形肾重复畸形是指一侧肾由两个相对独立的肾融合而成,是上泌尿道最常见的先天畸形。
上肾段一般较小,易继发感染出现积水,部分与之相连的输尿管开口异位。
【超声表现】患侧肾上极可见一小的肾形图像。
上段肾好发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肾皮质较薄。
三、双肾融合畸形马蹄肾是最常见的肾融合畸形,90%为下极融合,中间以峡部相连,峡部可为肾组织或纤维组织。
【超声表现】双肾呈倒置的“八”字形,腹部横断扫查时可见脊柱、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实性低回声肿物。
四、多囊肾多囊肾属于遗传性肾疾病,分为成人型多囊肾和婴儿型多囊肾。
【超声表现】双肾体积显著增大,肾结构紊乱,肾区可见难以计数的大小不等囊泡样无回声区。
第二节泌尿系结石一、肾结石典型临床表现为向下腹和会阴部的放射性疼痛及血尿。
结石梗阻可造成梗阻部位以上的尿路扩张积水。
结石常由多种化学成分构成,如草酸钙、尿酸盐等。
【超声表现】一般肾结石:集合系统内可见团块状或斑片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鹿角状肾结石泥沙样肾结石肾积水:不规则无回声区二、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自肾结石,较小结石常能排出,较大结石多停留在输尿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处。
超声表现输尿管结石的典型征象是扩张的输尿管内见结石强回声,后伴声影。
三、膀胱结石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形成于膀胱,后者是由肾结石下降而成。
临床表现为排尿疼痛、尿流中断、尿频、尿急和血尿等。
【超声表现】膀胱内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并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第四节泌尿系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一、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临床上多无症状,是肾最常见的病变。
多囊肾是遗传性病变,常合并多囊肝。
【超声学表现】单纯性肾囊肿:单发或多发圆形液性无回声区,边缘光滑锐利,后方和后壁回声增强,可见侧边效应。
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错构瘤。
瘤体大小不等,由平滑肌、血管和脂肪构成,但比例上有很大差异。
是肾自发破裂的常见原因。
【超声表现】肾实质内边界锐利高回声团块。
小肿瘤内部回声界面致密,声衰减不明显。
大肿瘤呈高低回声相间的杂乱回声,有的呈分层表现。
三、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恶性肿瘤,临床典型表现为无痛型血尿。
肾癌多发生在肾上极或下极,瘤周可有假性包膜,瘤体血供丰富,常有坏死、出血和囊性变,并可有钙化。
【超声表现】肾形态:表面常有隆起回声:多数回声减少,后方可见衰减效应。
边缘:不光整CDFI:周边或内部丰富血流转移:肾动脉和主动脉周围见淋巴结转移,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瘤栓。
四、肾盂癌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
80%-90%为移行细胞癌,典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血尿。
可顺行种植在输尿管或/和膀胱壁上。
【超声表现】肾窦回声紊乱分离,内有边缘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边界整,回声不均匀。
肾积水明显时,于团块周围排列着扩张的肾盏,其内很少有血流。
五、膀胱癌膀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为移行细胞癌。
临床表现为血尿,可伴有尿痛和尿急。
【超声表现】膀胱壁的不规则性局限性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局部血流丰富。
直肠内超声能确定侵犯膀胱壁的深度。
第三章肾上腺疾病第二节肾上腺腺瘤是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的良性肿瘤。
可为功能性或非功能性。
各种类型的腺瘤均有完整的包膜,并含有丰富的脂质,其中功能性者直径多在3cm以下,而非功能性者通常较大。
【超声表现】较均匀的有包膜的低回声肿块。
第三节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肿瘤,又叫“10%”肿瘤。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
VMA增高。
【超声表现】单侧或双侧性肾上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常较大,直径在3cm以上。
肿块呈实性低或中等回声。
男性生殖系统检查方法:前列腺超声可经腹部或直肠途径进行。
男性外生殖器用高频探头进行检查。
超声表现前列腺:经腹部:横向扫查:正常前列腺呈三角形,边缘圆钝,被膜回声稍强内部为均匀分布细小点状回声。
经直肠:显示直肠前壁、精囊、膀胱和前列腺,中央可见后尿道及射精管。
睾丸:椭圆形,均匀回声,边缘光滑附睾:头部呈半圆形,紧邻睾丸上极,体部较薄,位于睾丸后方,尾部毗邻睾丸下极。
第六节前列腺疾患一、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变,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75%。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夜尿及排尿困难。
病理上,增生主要发生在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形成多发性球形结节。
【超声表现】前列腺均匀对称增大,横径超过5cm,边缘清楚,包膜连续。
内部回声欠均匀、稍强,有时其内见强回声钙化影。
膀胱壁弥漫性增厚:由于出口的慢性梗阻,内壁有多发粗大肌小梁形成的突起,严重者在局部形成憩室。
二、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多数没有临床症状,肿瘤稍大时的临床表现类似前列腺增生。
指肛检查可触及前列腺硬结,表面不规则。
实验室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增高。
病理上前列腺癌99%为腺癌,且多发生在周围带。
【超声表现】前列腺不对称性增大,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内见低回声结节被膜隆起或不连续,被膜周围的脂肪带不规则或回声不均匀时,提示有肿瘤浸润。
CDFI:局部血流增加累及邻近器官三、睾丸肿瘤临床与病理多发生在青少年,表现为一侧睾丸肿块,大部分为恶性生殖细胞瘤,以精原细胞瘤常见。
超声表现:睾丸增大,多无正常睾丸回声。
精原细胞瘤:回声强弱不均,光点粗大,CDFI血流丰富。
胚胎癌:混杂回声肿块。
畸胎瘤:内有不规则强光团,后伴声影,代表钙化、牙齿、骨质。
乳腺超声表现1.皮肤为带状稍强回声。
2.皮下脂肪层为弱回声,其内有时可见悬吊韧带。
3.腺体层回声不均,腺体层回声通常称强弱相间的豹纹样。
4.胸壁肌层呈弱回声。
一、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表现为乳腺实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增生。
病因是雌激素分泌过多,刺激乳腺组织增生所致。
以增生变化形式可分为腺性增生、囊性增生、纤维小叶增生多见30—50岁妇女,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伴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乳腺胀痛。
双侧乳房可先后发生多个大小不等结节,结节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但与皮肤和胸大肌不粘连。
【超声检查】腺体层回声厚薄不均匀,强弱回声分布不均匀,可伴有囊肿或实性结节。
如有囊性扩张,乳腺内见大小不等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后方有增强效应。
血流信号正常或增加。
二、乳腺癌乳腺癌是妇女首位或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
多发30~55岁妇女。
病因认为雌激素长期作用有关。
乳腺癌多发乳腺外上象限。
早期无明显症状,在更衣或洗澡时偶然发现乳房内肿块,乳头回缩,乳头血性溢液。
乳腺癌为腺癌,源于导管上皮细胞。
【超声检查】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滑,无包膜,呈锯齿状或蟹足状,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多为不均匀低回声区,内可有钙化。
约30%的病变可见后方回声衰减。
部分患者可及患侧腋窝处淋巴结增大。
彩色多普勒多数病灶内血流丰富,血流信号不规则,为高速的动脉频谱。
三、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增生而成。
病因可能与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反应过强有关,所以常伴乳腺增生性病变。
多见于40岁以下年轻女性。
常单发亦可多发,多发者占15%。
病人常无明显症状,多查体时被发现。
【超声检查】病灶圆形、椭圆形。
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可有侧方声影。
内为均匀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
探头加压时有压缩性(前后径减小)。
30%腺瘤可变性、钙化,形态不整,回声不均,与乳腺癌不易鉴别。
多数纤维腺瘤内血流不丰富,肿块内部及周边无明显彩色血流显示。
甲状腺疾病(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亦称桥本甲状腺炎,为自身免疫病,➢伴有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病。
➢病理:甲状腺弥漫增大,腺体中可有多数结节及弥漫组织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腺体萎缩。
➢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常无临床症状。
➢查体可发现甲状腺质韧,略呈结节状。
➢血中抗甲状腺球蛋白和抗微粒体抗体增高。
【超声检查】双侧回声弥漫性减低、不均,内可见因瘢痕或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许多强回声条或强光点。
甲状腺弥漫性轻中度增大,以前后径改变最为明显,峡部也增厚,包膜清晰完整。
甲状腺肿瘤【超声检查】1.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乳头状癌最常见。
内部以不均匀性低、中回声多见。
2.肿块边界不整,轮廓不清,蟹足样、锯齿状改变。
3.甲状腺癌内可见微小钙化点,呈散在或局灶性分布.4.肿块后方回声可衰减。
5.多数甲状腺癌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半数病人有颈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