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柴芍六君子汤组方机理,临床典型案例等方面探讨了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行性。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芍六君子汤;胃脘痛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功能性胃肠疾病。
属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作者用柴芍六君子汤为主方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迄今对F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如胃肠动力失衡、内脏感知过度、精神心理因素、胃酸分泌过多、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痞满隐痛、腹胀易饱、嗳气、恶心,或泛酸烧心等。
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有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外邪内侵、体质虚弱等几个方面,病机主要与肝胆的疏泄功能及脾胃的运化和升降功能失调有关。
脾主运化,胃司受纳,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主疏泄,脾胃受纳运化,升降有序,离不开肝的正常疏泄。
肝气疏泄条达,则脾胃冲和,气机畅达,升降有序,水谷精微输布正常。
若肝失疏泄而郁结,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减弱,胃中气机壅滞,不通则痛,不降则痞,上逆则嗳气、泛酸、恶心。
2 柴芍六君子汤方解柴芍六君子汤出自《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治疗慢惊风“脾虚肝旺痰盛者,……柴芍六君汤主之。
”此方组成为柴胡、芍药、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干草、钩藤、生姜、大枣等。
然深究其方,实乃四逆散和六君子汤合方所用。
四逆散是《伤寒论》所载之方,主治少阴病,而后世多用此方为治肝郁或肝脾不调所致诸证的基本方。
六君子汤来源于《世医得效方》,主治脾胃虚弱、面黄体瘦、不思饮食或呕吐泻泄等证。
因此临床许多医家多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诸证。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组方,重在健脾益气渗湿,为脾虚的基础方;柴胡、白芍二者配伍一散一收,重在疏肝柔肝,敛阴和营;陈皮、半夏二者配伍降逆和胃理气,半夏性辛散温燥,入脾胃经,取其和胃降逆,陈皮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善于理气。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例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西医主要以促胃动力药和抗抑郁药为主来进行治疗,效果一般,而中医对FD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解郁、益气健脾,在治疗FD方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标签: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解郁;益气健脾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经过相关的辅助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中医目前尚无确切的病名,但以其临床主要症状(主要是上腹痛、烧心、上腹胀满、嗳气、纳差、恶心、呕吐等)应属祖国医学“痞满”、“胃痛”、“嘈杂”、“呕吐”、“纳呆”、“呃逆”等范畴。
FD的病因多由情志、饮食、劳倦、寒温失宜等因素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
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云:“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
”方药中[1]认为脾胃纳运失常,气血不畅,不通则痛,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发病机理。
陆青媛等[2]认为,FD病机以脾虚为本,气滞、湿阻、胃络瘀阻等为标,以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
董建华[3]认为,肝郁是发病的条件,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胃气不降是引发主症的原因关键所在。
单兆伟[4]把叶天士的“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作为其发病部位及所在病机,认为病变部位在胃,而此处的胃为脾胃之功能,肝脾胃同居中焦,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其功能的协调有赖与肝脏的疏泄调达,另外与肺也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FD中医辨证的规范性标准尚未明确,临床分型多样,病因病机也不尽相同,国内众多学者对本病也有不同的辨证分型。
李淑贞[5]认为,肝失疏泄为FD的病理基础,将该病分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肝郁湿阻、肝郁脾虚、肝胃阴虚、肝胃瘀血6型。
在治疗上以疏肝和胃汤为基本方,再根據不同的症候随证加减。
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评价作者:苏晓芸杨棋能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应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6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内复发率,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3.65%、22.0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5%、45.10%(P【关键词】柴芍六君子汤加味;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图分类号 R256.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135-02doi:10.14033/ki.cfmr.2016.20.074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具有反复发作性、慢性持续性及无器质性原因的症状群,属一种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1]。
近年来FD发病率明显上升,已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该病西医治疗无特效药,近年来中医疗法在FD中的应用优势逐渐受到广泛关注[2]。
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FD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肝郁脾虚型FD应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入选标准:(1)均符合罗马Ⅲ西医诊断标准[3]:①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及上腹痛,满足上述症状之一即可;②针对上述症状,经影像、内镜及生化等理化检查,并未发现可解释的器质性病变证据;③诊断前上述症状已出现≥6个月,且近3个月临床症状均符合以上标准。
(2)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中肝郁脾虚型FD中医证候诊断标准[4]:①主症:纳少便溏,胃脘不适或胀痛;②次症:脉弦细,便溏不爽,食后腹胀,失眠多梦,脘腹胀痛,舌胖大,神疲乏力,嗳气反酸,烦躁易怒;③凡具备上述主症和任意两项次症,即可确诊。
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临床积分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4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有15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8.89%,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标签:加味柴芍六君子汤;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胀,食欲不振,早饱,恶心,嗳气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本文旨在分析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名,试验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5.36±10.66)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3.12±0.24)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5.74±10.34)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34±0.26)年。
柴芍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芍六君子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配方,由柴胡、白术、甘草、炙甘草、生姜、大枣六味药物组成,常被用于治疗脾胃功能不全引起的呕吐、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柴芍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1. 柴芍六君子汤的功效
1.调和脾胃:柴芍六君子汤中的药物可以帮助调和脾胃功能,促进消
化吸收,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2.理气和中:柴芍六君子汤具有理气和中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肠道功
能紊乱引起的不适感,如恶心、呕吐等。
3.平复情绪:柴芍六君子汤中的药物有安抚情绪的功效,有助于缓解
情绪波动过大导致的胃肠不适。
2. 柴芍六君子汤的作用
1.治疗消化不良:柴芍六君子汤是一种有效的方剂,可以帮助调理脾
胃,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
2.缓解胃痛:柴芍六君子汤有助于缓解由脾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胃痛,
可以有效缓解胃部不适感。
3.改善情绪波动:柴芍六君子汤中的药物具有舒缓情绪、安抚神经的
作用,可以帮助缓解情绪不稳定带来的胃肠道不适。
综上所述,柴芍六君子汤是一种具有调和脾胃、理气和中、平复情绪等功效的中药方剂,适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症状。
在使用柴芍六君子汤时,应遵医嘱合理用药,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180《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7期•中西医结合研究*气机升降不利,致络道阻塞,水留胁间。
中医主张采用清热宣肺、理气化痰之法对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
柴枳半夏汤出自《医学入门》,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
本研究中所用柴枳半夏汤加减的方剂组成是:柴胡、黄芪、半夏、枳壳、瓜蒌、赤芍、桑根、白皮、甘草。
其中柴胡、黄芪可补气固表、利尿排毒,瓜蒌、半夏、枳壳可宽胸理气、行滞消胀,赤芍、桑根可清热凉血,白皮可止血生肌,甘草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宣肺、理气化痰之功[7-8]。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胸腔积液消失的时间、胸膜的厚度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这与相关文献[9]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此外,用化疗方案对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易导致其发生肝功能损伤[10-11]o而柴枳半夏汤具有一定的护肝作用,能减轻进行化疗对患者肝功能造成的损伤。
综上所述,用胸腔穿刺抽液术、2HRZE/4HR化疗方案联合柴枳半夏汤加减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促进其胸腔积液消失,改善其胸膜的厚度,且有助于保护其肝功能。
参考文献[1]周敏,杨清銮,陈华昕,等.外周血及胸腔积液Y-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8,43(1):56-60.[2]崔俊伟,王永亮,蔡瑞艳,等.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超声引导靶位给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5):400-403.[3]高孟秋.《WS288-2017肺结核诊断》新标准中关于临床诊断患者判定的解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8,40(3):243-246.[4]尤英霞,常慧澜,闫莎莎,等.体外高频热疗辅助抗结核化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研究,2020,28(10):125-128.[5]田娇.莫西沙星联合四联化疗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8):175-177.[6]郭世钊,张琦,张明勇.自拟逐饮活血汤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0):3333-3335,3341.[7]曹志红,蒋静,俞珊,等.结核性胸膜炎患者MAIT细胞Granzyme B免疫应答特征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6):874-877,882.[8]杨晓乐,王静,张国瑞,等.年龄对腺苷脱氨酶和Y-干扰素释放实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4):51-56.[9]潘静洁,黄晋,刘堂营.柴枳半夏汤加减对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3):2180-2184.[10]陈栋军.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后引起肝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18-20.[11]王琳,周计雪.老年结核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5(7):540-542.柴芍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析余秋虹(云南省楚雄州中医医院,云南楚雄675000)[摘要]目的:探讨用柴芍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柴芍六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7-08-03T16:10:22.8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3期作者:施建梅[导读] 对于六君子汤的治疗实效,我们需要更多的探讨与实践,从而实现推进中西医结合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
(盐津县中医医院云南盐津 657500)【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索柴芍六君汤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中的实际作用。
方法:随机抽取在我们医院符合肝郁脾虚型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1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他们进行对照实验的办法,分析柴芍六君汤对于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服用柴芍六君汤加减汤剂之后,比观察组的效果更好。
结论:柴芍六君汤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芍六君汤加减【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59-02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具有上腹疼痛,嗳气,上腹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可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常见病多发病。
病情发展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导致的疾病。
由于患者情志不遂,肝失调达,脾气损伤,肝木乘脾而致。
运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汤药,可以起到健脾平肝,调达情志,消痞化滞的良好治疗作用。
为了研究柴芍六君子汤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体临床疗效,我院抽取了1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临床比对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随机抽取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患者100名。
在考虑年龄组成、性别组成、病情程度的情况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人。
患者人群年龄在35到6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我们的调查。
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等差异上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和剂局方
六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药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丁香这六味药材组成。
它的功效主要体现在益气健脾、温中开胃、益肺止咳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剂局方。
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1.益气健脾:六君子汤可以补中益气,对脾胃功能不好引起的腹泻、
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2.温中开胃:适用于胃寒引起的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能够
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
3.益肺止咳:有助于改善因虚寒引起的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抑
制干扰肺功能的病因作用。
六君子汤的剂局方
•人参(三钱):补中益气,平衡气血。
•白术(四钱):健脾益胃,增加食欲。
•茯苓(四钱):利水渗湿,有助于消除体内湿热不畅。
•甘草(二钱):缓解药性,调和各种药材作用。
•陈皮(两钱):理气健脾,促进消化。
•丁香(一钱):温中散寒,有助于缓解胃寒所致的腹胀等症状。
注意事项
1.药方煎煮:将六味药材按照比例配好后,用水煎煮,待汤液剂量减
半时即可饮用。
2.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加重病情。
3.孕妇和儿童慎用,应遵医嘱调整剂量。
六君子汤是一剂常用的中药方,具有明显的调理肠胃、促进消化的作用,但在使用时需注意患者的体质和情况,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和剂局方的介绍,希望能加深您对中医药的了解。
鸡内金与柴芍六君子汤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鸡内金与柴芍六君子汤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3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鸡内金,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2%,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腹胀、早饱、恶性呕吐、反酸烧心、嗳气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5个月电话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1.11%,对照组复发率为1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鸡内金与柴芍六君子汤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不良反应、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鸡内金;柴芍六君子汤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异常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依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范畴,多认为与肝气郁滞、脾胃虚弱有关,病机基本为肝郁脾虚。
本文作者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鸡内金与柴芍六君子汤合用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国际会议Ⅲ诊断标准【1】及200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2】,具有上腹痛、饱胀、早饱、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喛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并持续4周以上。
六君子汤临床应用六君子汤,又称六君子加丁桂汤,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剂。
它由六味药物组成,具有温中健脾、补气养血的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君子汤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疾病中的药理机制。
一、六君子汤的主要成分和配伍原理六君子汤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和生姜。
这些药物在药理学上有着明确的作用和配伍原理。
人参具有温补气血、益气生津的作用,白术则能健脾开胃,茯苓可利水消肿,甘草有调和药力,陈皮具有理气、化湿的功效,生姜则能温中止呕。
这六种药物相互配伍,能够互相协同增强疗效。
二、六君子汤的临床应用1. 消化不良:六君子汤是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的经典方剂。
脾胃虚弱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而六君子汤能够温中健脾、补气养血,改善脾胃功能,从而起到调理消化系统的作用。
2. 缺乏食欲:对于食欲缺乏、口干无味等症状,常常可以采用六君子汤进行治疗。
人参的温补作用能够增加食欲,白术和陈皮的健脾理气作用则能够增强消化功能,改善口干无味的情况。
3. 乏力疲倦:对于体虚乏力、疲倦无力的患者,六君子汤也有一定的疗效。
人参、白术和甘草的补气作用能够增强体力,使人恢复精神,茯苓和生姜则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身体机能。
4. 血虚贫血:六君子汤在治疗血虚贫血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人参和当归是补血药物的代表,能够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茯苓和甘草则有调和气血作用,搭配使用能够改善贫血状况。
三、六君子汤的药理机制六君子汤的主要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从而形成药物的整体效应。
人参和白术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体力疲乏的状况;茯苓则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的水肿;甘草有抗炎作用,能够缓解炎症反应;陈皮和生姜则能够调理胃肠道,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相互配伍,协同作用,形成了六君子汤的特别疗效。
四、六君子汤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六君子汤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调整剂量和疗程。
对于孕妇、儿童以及体质虚弱、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病三则柴芍六君子汤出自《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治疗慢惊风“脾虚肝旺痰盛者,……柴芍六君子汤主之”。
此方组成为柴胡、芍药、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甘草、钩藤、生姜、大枣等。
脾胃病其病机关键在于肝木郁滞,土气不运。
患者常表现为急躁易怒或郁郁心烦,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
现介绍指导老师应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病验案,供同道参考。
1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展某,男,28 岁。
2014年7月25日初诊,近半年来腹部隐痛不适,大便2〜4次/日,质稀色黑无脓血,气味臭秽,便后腹痛稍缓解。
大便常规及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自行服药(具体药物不详)后效果不明显。
近一周腹痛加重,大便3〜5次/日,质稀色黑气臭量可,食生冷食物后加重,胃脘部疼痛不适,偶有腹胀,肠鸣音活跃,偶尔恶心,未见呕吐,稍有腰酸腰痛,食欲不振,入睡至夜12 点易醒,小便频数,舌红苔薄白,脉弦。
此患者大便色黑气味臭秽,故而考虑为食积胃肠引起,治宜消食化积为主,方用保和丸加减:党参15g,麦芽30g,茯苓9g,神曲12g,山楂12g,厚朴9g,陈皮9g,半夏9g,莱菔子9g。
二诊诸证未得明显缓解,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平素急躁易怒,又脉弦而有力。
遂考虑选用疏肝健脾,祛痰化湿之法。
故而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18g,白芍20g,半夏10g,陈皮12g, 防风9g,党参12g,茯苓12g,炒白术15g,甘草6g,生姜6g, 大枣10g。
三诊时大便日行1〜2次,腹痛已无,睡眠改善,烦躁减轻,继服数剂以巩固疗效。
本案初诊时因患者大便色黑气味臭秽则考虑由食积胃肠引起,本应选用小承气汤等泻下类方剂,考虑患者素体本虚,故选用保和丸加减以消导法治疗。
二诊时疗效不明显,仔细询问得知患者平素急躁易怒,又脉弦而有力,故考虑选用疏肝健脾,祛痰化湿之法。
木气不调,克伐脾土则不思饮食;木气下陷于水中,子盗母气,则腰酸腰痛;木气肆虐于下焦,阳明燥金之气不能制木反受其侮,则泄泻不愈;大便色黑,气味臭秽皆因土木之气久郁,饮食及代谢产物停蓄脾胃之故。
文章编号:WHR201912076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柴芍六君子汤加化湿药治疗的临床价值谢迪 苏庆珠 刘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柴芍六君子汤加化湿药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餐后不适综合征症状积分和上腹痛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犘<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犘<0.05)。
结论: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化湿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被称之为消化不良,指的是具有上腹胀、上腹痛、早饱、食欲不振、呕吐、嗳气、恶心等临床症状,并且检查结果显示不为器质性疾病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
罗马Ⅲ型诊断标准中FD分为2个亚型,即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
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常规西药治疗,但该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且复发率比较高,近些年来,中医疗法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应用[2]。
本次研究以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柴芍六君子汤加化湿药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重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纳入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6例和研究组36例。
其中参照组有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41.65±5.32)岁;研究组有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41.36±5.79)岁。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柴芍六君子汤组方机理,临床典型案例等方面探讨了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行性。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芍六君子汤;胃脘痛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功能性胃肠疾病。
属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作者用柴芍六君子汤为主方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迄今对F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如胃肠动力失衡、内脏感知过度、精神心理因素、胃酸分泌过多、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痞满隐痛、腹胀易饱、嗳气、恶心,或泛酸烧心等。
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有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外邪内侵、体质虚弱等几个方面,病机主要与肝胆的疏泄功能及脾胃的运化和升降功能失调有关。
脾主运化,胃司受纳,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主疏泄,脾胃受纳运化,升降有序,离不开肝的正常疏泄。
肝气疏泄条达,则脾胃冲和,气机畅达,升降有序,水谷精微输布正
常。
若肝失疏泄而郁结,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减弱,胃中气机壅滞,不通则痛,不降则痞,上逆则嗳气、泛酸、恶心。
2 柴芍六君子汤方解
柴芍六君子汤出自《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治疗慢惊风“脾虚肝旺痰盛者,……柴芍六君汤主之。
”此方组成为柴胡、芍药、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干草、钩藤、生姜、大枣等。
然深究其方,实乃四逆散和六君子汤合方所用。
四逆散是《伤寒论》所载之方,主治少阴病,而后世多用此方为治肝郁或肝脾不调所致诸证的基本方。
六君子汤来源于《世医得效方》,主治脾胃虚弱、面黄体瘦、不思饮食或呕吐泻泄等证。
因此临床许多医家多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诸证。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组方,重在健脾益气渗湿,为脾虚的基础方;柴胡、白芍二者配伍一散一收,重在疏肝柔肝,敛阴和营;陈皮、半夏二者配伍降逆和胃理气,半夏性辛散温燥,入脾胃经,取其和胃降逆,陈皮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善于理气。
诸药配合使肝气疏、脾气旺、胃气降,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3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FD机理
中医对FD尚无系统而完整的记载,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此病应归“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认为饮食不节和情志所伤为主要发病因素,而饮食、劳倦、湿热、感受风寒为其诱因,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二脏。
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肝郁是发病的关键,胃气不降是致病因素。
《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四季脾旺不受邪。
”由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司,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出现
痞满、腹胀、纳呆等症;叶天士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厥阴肝经之脉,夹胃属肝。
肝气可疏泄脾胃气机,协助胃腑消磨水谷,又助脾气升清阳,肝木失疏则乘脾犯胃,可见嗳气、呃逆、恶心、胃脘胀痛等脾胃病症。
即《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胃属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
胃气不降则变生诸症,如嗳气、吞酸、痞满等消化不良症状。
正如《四圣心源》曰:“中气健旺则胃降喜纳,脾升而喜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
故我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病机为脾虚肝郁,临证治疗宜标本同治。
疏肝、健脾、降胃气为其基本治法,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该方剂有明显增强消化道运动的作用,灌服柴芍六君子汤的大鼠胃窦收缩增强,胃排空加速,血清胃泌素明显升高[1]。
一定剂量的六君子汤可全面提高正常小鼠及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2]。
四逆散全方组既可改善阿托品引起的胃排空、肠推进减弱;又能拮抗新斯的明引起的胃排空、肠推进加速,四药配伍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为一种新型的调节胃动力中药[3]。
4 典型案例
患者,女,36岁。
2005年5月21日就诊。
主诉:胃脘部隐痛反复2年。
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致胃脘部胀满隐痛不适,脘痛连胁,无反射痛,尤以情绪不佳时为甚,时嗳气、泛酸,喜长叹,间断中西医治疗病情仍反复,曾在本院行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观其形体偏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四诊合参,辨证属肝郁脾虚,乃患者长期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脾胃,脾胃虚弱,致肝郁脾虚而发为本病。
治以疏肝健脾,和胃止痛,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柴胡10g、白芍10g、茯苓15g、白术10g 、香附15g 、砂仁5g、太子参12g、甘草6g、郁金12g、桔梗12g、陈皮9g、半夏6g、合欢皮12g、元胡10g、煅瓦楞子12g。
3剂后胃脘隐痛减轻。
30剂后症状消失,嘱患者平素注意饮食、情志调理,随访1年未复发。
5 临床辨证
临床辨证加减:本病早期肝郁气滞胁痛,加用香附、郁金、合欢皮、川楝子舒肝理气;如果肝郁日久化热,舌红苔黄者,可配黄连、吴茱萸清肝胃郁热;如果肝郁日久,化火伤阴,可配沙参、麦冬、生地养阴和胃;有湿热内蕴者,常用黄连、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燥湿;有气滞血瘀者,用赤芍、丹皮、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临床见饮食积滞、寒热错杂者,谨慎用之。
【参考文献】
[1]任平,黄熙,蒋永培,等.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胃动素及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特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45.
[2]张晓莉,唐小云,宋宝辉,等.六君子汤上调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21(6):784785.
[3]胡晨霞,凤良元,鄢顺琴.四逆散对小鼠胃肠运动影响的拆方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5):88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