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15 争吵-教案1
- 格式:docx
- 大小:57.26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故事内容,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3)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积极改正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概括故事主要情节,体会故事道理。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故事道理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相关图片或视频。
4.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复习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齐读课文,巩固记忆。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3)教师总结,强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
5.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不要丢字、添字。
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c、指读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
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争吵》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简)一、谈话导入,交流入题。
1.谈话揭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与别人争吵过吗?2.由争吵指向课文内容:文中的“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呢?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问题引领:“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2.学生读课文,进行初读检查后再次思考上面的问题。
三、想象情景,体会内心。
1.争吵时“我”和克莱谛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自读画出相关的词和句。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体会克莱谛和“我”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3.“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错了?从文中的词和句上体会“我”心里的变化;4.父亲话的深刻含义;四、总结全课。
1.补充“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教育学生要有大度的胸怀,要知道友谊的来之不易。
2.总结课文,结束全课。
课文《争吵》的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简介:这首童话诗以字典公公的家庭为背景,讲了一些标点符号只想当这个家庭的主人、主角,为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而争吵不休。
讽刺了那些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而看不到他人的长处、优点的行为;教育人们要团结协作,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要贬低他人的价值。
本文作者金逸铭,选作课文时删去了“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一句。
第七单元的课文《陶罐与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就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看,与这篇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可做为补充教材配合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5《争吵》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争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
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事情的前因后果。
4.初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小问题。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词、正确书写生字词。
2.弄懂“我”和克莱谛之间争吵事情的经过。
3.认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包容的美好品质。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争吵》,齐读课题,(正音“争、吵”是翘舌音)问“争吵”是什么意思?2.你与同学或其他人发生过争吵吗?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关于争吵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指名读)注意:嫉(jí)读音是二声,不是四声。
“哼”的读音是hng,不读hēng。
“侍”要区别于“寺”,读音是shì,而不是sì。
“缩”的读音是suō。
(2)现在我们开火车读,看看火车能不能顺利到站。
(3)识记生字过渡:大家不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现在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4)解释词语的意思。
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查到的解释) 报复: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诚心诚意:形容非常真挚诚恳。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防御:抗击别人的进攻。
3.理清文章脉路(1)指名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争吵》一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学会宽容和道歉。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 某些生字词的理解与书写。
2. 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学会从中吸取教训。
第一章:导入1. 课堂初始,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争吵》。
2. 学生自读课文,预测故事内容。
第二章: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理解词义。
a.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b. 故事中,主人公因为什么原因和同学发生了争吵?c. 争吵后,主人公有何感受?第三章: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1. 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2. 讲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宽容和道歉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学会宽容和道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六章:拓展活动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将故事内容展现出来。
第七章:情感交流1.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争吵经历,以及解决争吵的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学会宽容和道歉。
第八章: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和宽容的短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吵》。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理解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主要观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朋友、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宽容、理解,懂得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学会互相宽容、理解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2. 体会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理解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和朋友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争吵?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起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争吵》,边读边思考。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巩固记忆。
(3)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把课文《争吵》读给家长听,加强家校互动。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和朋友之间的故事”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争吵》。
2. 抄写生字词。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争吵的定义及争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争吵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争吵的定义及争吵带来的问题;2.培养学生处理争吵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争吵》篇;2.课件、PPT,多媒体设备;3.备课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插图:插图中两个人在争吵,学生谈谈自己对争吵的理解;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争吵的看法和观点。
二、展示(10分钟)1.教师出示教材中《争吵》篇的插图,让学生看图并猜测故事情节;2.教师放映PPT,播放与《争吵》相关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观看并感受其中的争吵场景。
三、学习(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争吵》篇,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2.教师讲解文章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以及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3.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谈谈文章中争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争吵的解决方法。
四、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a.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争吵的情况?描述一下;b.争吵对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c.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争吵?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总结反思(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概括出正确处理争吵的方法和技巧;2.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经历的争吵及其解决经验的小短文;2.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过程。
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争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课题15、争吵课型精读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故意、承认、缘故、愤怒”等词语。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5、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6、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
教学准备课件。
作者资料简介、调查报告表、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主体设计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转眼间我们已经相处三年了,这三年中既有欢声笑语,也有忧伤烦
恼,我想大家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儿吧,你与同学间有过矛盾和争吵吗?请你
们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一会儿全班讲讲。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
a、课文里究竟讲了谁与谁的争吵?
b、他们为何而吵?
c、争吵前后的不同表现又是怎样的?
三、检查读课文:
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正句,难读的句子大家一起读读。
开火车认读,随机正音──指名认读生字──读。
(“肘、侍、承、尚”是翘舌音,
“竟、哼、承、谅、尚”是后鼻音……)
四、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交流,初浅地解答课始提出的一些问题。
(如:谁和谁争吵──“我”安利
柯和克莱谛;为什么争吵──克莱谛弄脏了我的本子;争吵的结果怎样──我们又
和好了……)
第二课时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
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
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
过去两人交
用同学们自
己的亲身经
历进行导
入,会拉近
课堂内容与
学生的距
离。
培养学生的
默读能力。
教主体设计备注
学流程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
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
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
什么?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
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
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5.“吵架结束的时候,为什么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
哀。
”?“悲哀”表示什么?
6.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
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
边读边想,再
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
可以不可以?(“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
段时间。
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
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
说明“我”觉得时间过
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
2.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
“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
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
3.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是怎样对我教育的?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
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
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
(三)联系生活总结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将学生提出
的问题进行
归纳总结,
再呈现给他
们,学生对
于自己提出
问题的兴致
远高于老师
提出的问
题。
作
业
设
计
小灵通作业
板书设计
15、争吵
“我”克莱谛
不安悲哀
后悔温和
没勇气认错主动认错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