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 格式:doc
- 大小:458.0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三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考点一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氯气(1)物理性质①色、味、态: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水溶性:能溶于水。
③毒性:有毒。
(2)化学性质2.次氯酸(HClO)(1)不稳定性,化学方程式为:2HClO=====光(或加热)2HCl+O2↑。
(2)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电离方程式为:HClO H++ClO-。
(3)强氧化性: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
3.漂白粉漂白粉—⎪⎪⎪⎪――→成分主要成分Ca(ClO)2、CaCl2,有效成分Ca(ClO)2――→制取原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化学性质水解呈碱性,具有强氧化性――→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必须密封保存◎思考与探究(1)发现氯气泄漏应如何自救?(至少答2种方法)(2)新制的氯水含有哪些微粒?久置的氯水含有哪些微粒?(3)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能增加氯水中HClO的浓度吗?为什么?(4)能否用pH试纸测量氯水的pH?为什么?(5)如何保存氯水、漂白粉?说明原因。
提示:(1)①Cl2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要逆着风向朝高处转移。
②由于Cl2易和碱性溶液反应,可用蘸有肥皂水或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
③向空中喷洒石灰水用于处理Cl2。
(2)新制氯水含有Cl2、HClO、H2O、H+、Cl-、ClO-、OH-;久置氯水含有H2O、H+、Cl-、OH-。
(3)能;原因是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 HCl+HClO。
加入的CaCO3粉末会与HCl反应,从而使平衡右移,提高了HClO的浓度。
(4)不能;原因是氯水中含有HClO,能将pH试纸氧化而褪色。
(5)应避光(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原因:氯水中的HClO见光易分解,氯水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Cl2,漂白粉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生成HClO,HClO见光分解而使漂白粉失效。
第一讲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氯气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有毒,氯气的熔、沸点,易;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体积氯气,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氯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化学反应时容易结合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
【注意】1、大多数金属与Cl2在点燃或灼烧的条件下都能起反应,但在通常情况下,干燥的Cl2不能与铁起反应,因此可以用钢瓶储运液氯。
2、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HCl=
Ca(ClO)2+CO2 + H2O =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失效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比较】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
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氯气的制取
1.氯气的生产原理(工业制氯气——电解法)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图见《必修1》P39
实验现象:①两极上都有气体产生。
②与负极相连的不锈钢钉附近的溶液变红(有NaOH 生成)。
③与正极相连的碳棒上倒扣的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呈黄绿色,并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有Cl 2生成)。
④点燃收集在倒扣于铁棒上的试管中的气体,有轻微的爆鸣声(有H 2生成)。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图见《必修1》P40 三、卤族元素
1、卤素单质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按照氟、氯、溴、碘这样的顺序,排在前面的卤素能把排在后面的卤素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但是在水溶液中,氟例外。
2 2 2 2 F Cl Br I −−−−−−−−−−−−→氧 化 性 逐 渐 减 弱
四、卤素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卤化银(AgX )
利用生成的卤化银沉淀的颜色的不同,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来检验卤素离子。
【练习】
1、Cl 2是有毒的,曾被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
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用的防御办法是
A、人畜应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B、人畜应到较高的地方去
C、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浸透软布蒙面
D、人畜应多饮水
2、标准状况下,2gH2和11.2LC12混合引燃使其充分反应,恢复到原状态时气体体积为
A、1.12L
B、2.24L
C、33.6L
D、22.4L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水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B、氯水不能导电,因为Cl2不是电解质
C、液氯是纯净物,不能导电
D、液态HCl能导电,因为HCl是电解质
4、1molFe投入到1L3mol/L的盐酸中,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反应后H+的浓度是
A、0.5mol/L
B、1mol/L
C、2mol/L
D、3mol/L
5、有关次氯酸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次氯酸具有酸性,可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次氯酸酸性很弱,它不能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所以次氯酸只具有不稳定性,不具有强氧化性
6、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①NaOH;②AgNO3;③Na2CO3;④FeCl2)时,会使所得的溶液变质的是
A、只有②
B、只有④
C、只有②④
D、全部
7、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①单质颜色加深②单质沸点升高③单质氧化性增强④原子半径增大
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⑥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接触某气体而显蓝色,该气体中可能有
①Cl2 ②碘水③K Br ④溴化氢⑤HCl ⑥溴蒸气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②④⑤
9、检查氯化氢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C、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
D、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10、如图: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干燥红色布条无
变化,打开B阀时,C处红色布条褪色。
由此做出的判断中,
不正确
...的是
A、D中可以是浓硫酸
B、通入的氯气含有水分
C、D中可以是NaOH溶液
D、D中可以是饱和的食盐水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AgNO3溶液加入到氯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光照氯水时,有气泡逸出,此气体是氯气
C、新制氯水中,只有Cl2和H2O两种分子
D、新制氯水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后褪色
12、为实现国家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
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 == 3I2+3H2O。
根据此反应,可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试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堂;⑥食醋;⑦白酒。
进行上述试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13、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离子(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为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14、新制的氯水中有多种成分,现分别做如下实验:
⑴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氯水中,溶液呈浅红色,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⑵一会儿后,上述溶液的颜色逐渐消退,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⑶在氯水中加入少量锌粉,振荡,溶液立即变成无色,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
⑷将氯水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后出现沉淀,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
15、2.0mL密度为1.03g/cm3的盐酸(质量分数为6.0%)与足量的硝酸银反应,计算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
16、用足量的NaOH溶液将448mLCl2(标准状况)完全吸收,计算生成的NaClO的物质的量。
17、将5.29g NaCl与NaBr的混合物溶于水后通入足量的C12使之充分反应,再将反应后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残渣质量4.40g。
计算原混合物中NaBr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