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阳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9
神都洛阳的“⼗三天”⼯程——明堂和天堂
洛阳,⼀座河南西部的城市,因处洛河之阳,故称。
洛阳在5000多年前,就已开始了它的⽂明史,有⼗三朝古都之称,隋唐时期的东都洛阳就是其中之⼀。
因“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也为许多⼈所熟知。
洛阳牡丹甲天下
605年,东都洛阳建⽴,唐、五代、宋沿⽤了500多年,⾄⾦时毁。
东都洛阳城有外郭成、宫城、皇城等⼏部分组成,隋之后,武则天对该城进⾏修葺,该城更体现了“天⼈合⼀”的意识。
城内主要建筑也以“天”命名,如天阙、天门、天街、天宫寺、天津桥、天河、天枢、承天门、太微门、应天门、紫薇城、通天宫、天堂,共⼗三处,因此称为“⼗三天”⼯程。
其中,“通天宫”,即明堂。
神都洛阳城
明堂与天堂位于今洛阳中州中路与定⿍门交汇处。
明堂,⾼88⽶,⼜称“天宫”、“含元殿”或“通天宫”。
明堂为“天⼦之庙”,象征皇权国运。
明堂本该建于城之南,⽽武则天却将其建在宫城中
⼼,安史之乱中被毁,20世纪⼋⼗年代被重新发现。
明堂有六圈⼋边形的夯⼟台基,其中⼼为柱础⽯,2006年,在发现的中⼼柱遗址坑之上重建明堂。
远处的明堂
明堂中⼼⼤厅
明堂中⼼遗址⼤厅
明堂中⼼柱坑遗址
明堂建成后,武则天⼜命⼈在距离其约200⽶处建礼佛堂,即天堂,与明堂⼀起毁于安史之乱。
天堂。
神都洛阳旅游景点神都洛阳是中国历史和文化名城,有众多的旅游景点。
一、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市老城内,始建于1953年,是收藏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内收藏有距今上千年的文物,其中有四大文物宝库:甲骨宝库、青铜宝库、瓷器宝库、文献宝库;还有汉代、唐代、宋代、元代等历史文化遗存。
二、洛阳护国寺:洛阳护国寺是洛阳老城最古老的古迹之一,始建于魏晋时期,历经千余年的风雨,见证了洛阳的悠久历史。
在护国寺内有著名古刹“云梦坡”,其中大殿里供奉着唐明皇李世民和凤凰山三圣佛像;中心庙坛有武则天立佛像,左右供奉着八大夫人;寺内建筑精美,雕刻精细,殿门上刻有“护国寺”四个大字,令人叹为观止。
三、洛阳龍城:洛阳龍城是洛阳历史文化的标志,为洛阳和洛龙街的分界线,是洛阳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最古老的祭祀地,也是洛阳故宫的前身。
除洛阳城外,还有黎阳城、解放城和北城,城外的城墙高一米多,厚十八米,五米多宽,三面是城池,有城门、城楼和城护所组成。
四、洛阳博雅塔:洛阳博雅塔位于洛遥中轴线的中间,是洛阳的经典景观之一。
历史上汉代尧帝和舜帝曾把洛遥叫做“博雅塔”,古人把它看做是“博雅之国”,也把它当做神灵庙,来此祭神。
博雅塔是一座三层、七脊、圆顶的楼塔,顶端是一个大圆顶,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的特色。
五、洛阳三门峡:洛阳三门峡位于洛阳市东部,是中国第一个三孔桥的象征。
三门峡的建成使洛阳成为全国第一个九孔桥大都市,为这里带来了美丽的景致,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三门峡引用汉代古桥——大桥和庙宇景色结合,山水相依,形成一气呵成的视觉美感。
六、洛阳龙门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市区以南,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它由自然形成的峭壁和人工刻制的石窟组成,其中无数佛像精雕细琢,令人叹为观止。
石窟内有千佛洞、天仙窟、叉拉窟、摩崖石刻等,以及著名的“十八跌”。
石窟外有五彩绘壁、狮子像、佛殿等,规模宏大,雕塑精美,足以满足旅游者的视觉需求。
神都洛阳旅游景点神都洛阳,位于河南省中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洛阳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神都洛阳旅游景点众多,它们体现出古代洛阳的壮阔历史和文脉。
洛阳玉门关是中国古代山水景观古迹中重要组成部分。
它位于洛阳市西北方向30多公里处,长20多公里,是古代国防军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洛阳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马寺是洛阳的一个古老的寺庙,位于洛阳城的北郊,历史上曾经作为礼拜地,也是洛阳佛教文化的代表。
白马寺内供奉着千年古老的释迦牟尼佛灵塔,每年九月初九都会有数万香客聚集在此礼拜,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古老的仪式。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洛阳县西南侧的磨山,是中国石窟艺术精华之一。
这里拥有大量精美石窟和壁画,共有六座,以第一座三层石窟最著名。
这里有众多珍贵的佛像、寺院、佛教文明和佛教艺术,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宗教文化及艺术风格的好去处。
洛阳古城是洛阳古城大都护围城的遗迹。
它位于洛阳市的西部,是现存的古代城墙的基本保持原状,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洛阳古城内有众多历史建筑,如洛阳城墙、洛阳城楼、龙门、铁墩和宫殿,让人们可以一睹洛阳近千年来历史变迁的盛况。
洛阳都城景区是洛阳历史和文化的总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宣传场所。
都城景区包括金明池、白鹿洞、孔府、慈宁宫、千佛洞、皇帝旗楼、洛阳古镇等,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洛阳的历史文化底蕴。
圣泉寺是洛阳的一座古老寺庙,位于洛阳市南郊,是洛阳文化古迹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洛阳佛教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圣泉寺始建于唐朝,历经数百年而未变,内部寺庙设施完整,。
武则天与神都洛阳摘要:武则天统治时期,将洛阳作为其政治中心。
这一阶段,是洛阳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历史阶段,她在洛阳修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明堂,作为她部政场所,在明堂之后修建了天堂以供奉佛像,在端门之前修筑大型天枢以颂功德,并且大力开凿龙门石窟,其中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便是以武则天为原型雕刻的。
关键词:武则天洛阳明堂佛教历史就像是一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为了武则天的出现,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与彩排。
如果有一个历史人物来代言一座城市的话,对于古都洛阳来说,武则天足以为之代言。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从于公元690年登基称帝,建立武周政权,定都洛阳,号其为“神都”。
武则天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移病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
执政期间,武则天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在她执政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郭沫若称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对洛阳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建设,首先便是拆除高宗时修建的乾元殿,而建造一座明堂建筑。
所谓明堂,即“明正教之堂”,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一般建于城南。
其实早在隋代即有建造明堂的计划,但未及施行。
太宗之世,天下初定,明堂之事被提上日程。
太宗追古制礼,但明堂规制已无章可循,此事终被搁置。
唐高宗时期重议明堂方案,多费周折,但未来得及建造,高宗便一病不起,呜呼而去。
及至武则天,武则天继承高宗遗愿,同时也视明堂为自己得天命的标志和王朝国运的象征,因此对造明堂之事极为重视。
但其决断议案的风格与高宗截然不同,不听诸儒喋喋不休的争议,而独与北门学士议其规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确定。
“垂拱四年(688年),拆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怀义充使督作。
凡役数万人,曳一大木千人置号头噉,千人齐和。
明堂大屋凡三层,计高二百尺。
又于明堂北起天堂,广袤亚于明堂。
”①明堂初号“万象神宫”,为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是在隋之乾阳殿、高宗乾元殿基础上建设的,堪称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
洛阳(汉语拼音:Luòyáng,邮政式拼音:Loyang),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11年被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世界城市科学发展联盟、国际姐妹城市联盟联合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
洛阳是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丝绸之路东起点。
有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
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过函谷关是陕西的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洛阳最早建成于夏朝(二里头遗址),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此定都,定都历史有1529年之久,因此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它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
现代的洛阳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等历史文化遗产闻名,被称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也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
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0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170平方公里。
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历史相传轩辕黄帝时,因洛阳北部有郏鄏山(今邙山)而得名郏鄏(jiá rǔ),后来有“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之说。
夏代时,洛阳居住着一个名为斟鄩的部落,太康将其赶走定都于此,斟鄩为城名,其遗址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