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促脂溶性VitA、D、E、K 的吸收
三 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一)性状和成分: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分泌量大 (1~3L/日)
特点 主要成分是肠致活酶
(二)小肠液的作用: (1)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 (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
第一节 口腔内消化
一.化学性消化 ——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成分:近中性、低渗、水(99%)、粘蛋白、 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作用: 1.湿润与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2.清洁和保护口腔 3.抗菌作用 - 溶菌酶杀菌 4.消化作用 - 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5.排泄(碘化钾、铅、汞)
二.机械性消化
一)咀嚼
定义 是由咀嚼肌按一定顺序收缩而实现的,是随意运动,是反射活动。
二 胆汁及其作用
成人每天分泌胆汁约为800~1000ml。肝胆汁呈金黄色 或桔棕色,胆囊胆汁色更深,味苦。
成分
无机盐 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 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
注意:胆汁中无消化酶。
2、胆汁的作用(胆盐)
1.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 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
2.促脂肪吸收:与脂肪代 谢产物形成混合微胶粒 促其转运
• 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 (1) 食物量: 食物→扩张胃→长短反射→胃运动↑→胃内压↑→排空↑ • (2) 胃泌素:促胃运动(中等), 舒张幽门。 • (3)人的情绪:兴奋排空加速,忧虑悲伤减慢。
• 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 (1) 肠-胃反射: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扩张→ 相应感受器传出冲动→
抑制胃的运动,收缩幽门(对酸最敏感); • (2) 十二指肠产生的激素 :酸、脂肪 十二指肠肠抑胃素(促胰液素,抑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