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doc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6
———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蔡雁姬(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广西北海536000)摘要: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教师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材内容难度较大等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艺术类高校可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改革具有的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与大纲要求、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强、良好的教学环境等有利条件,从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加强团队合作学习、师生共创教具、扩展教学空间、重构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究具体改革措施,以此为艺术类高校提供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任务驱动;团队学习;教具;第二课堂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5-0105-04艺术类高校英语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对于人才培养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位于广西北海,其遵循道德为本、艺术求精的办学理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教学中,本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文化艺术行业,面向全国,服务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积极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行业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艺术类应用型高校[1]。
目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只在大一开设大学英语课程。
大一新生约有3200名,其中约有3000名是艺术生,这些学生在艺术方面造诣较高,对专业课充满激情,但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科目的基础更薄弱。
部分艺术专业学生对英语课程不重视,也不感兴趣,听、说、读、写、译能力较差,并缺少英语学习自主性,课堂参与度较低、注意力不集中,而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文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简述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推进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探究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并总结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与不足,以此为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浅谈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1. 引言1.1 什么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地设计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1.2 分层教学的意义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帮助。
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分层教学的原则1. 学情分析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科兴趣和学习风格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确保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循序渐进原则:分层教学要按照学科教学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3. 个性发展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合作共建原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多元评价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6. 教师引导原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008年6月第七卷第2期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 U l I N A L0F C H U ZH O U V0cA.110N A L&TEcH N I C A L C O U上G EJun.2008V01.7N o.2大学英语的科学与艺术统一的审美教学刘海燕,赵彤(沈阳农业大学外语部,辽宁沈阳110161)摘要:本文综述了教学中科学认识、艺术认识的含义与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审美教学(科学认识与艺术认识的统一)的含义,分析了大学英语审美化教学中科学认识与艺术认识的统一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科学认识;艺术认识;统一;审美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93(2008)02-0cr73—03一、教学中的科学认识与特点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采用精神掌握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其中,理论思维的方式,通常被理解为是一种科学的方式,即通过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在头脑中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从而以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推理的和概括的方式认识和把握世界。
这种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方式即为科学认识。
教学中的科学认识,主要关注的是教学中智力的、认知的、逻辑的、分析的、科学的方面。
其特点为:(1)科学认识注重课程的逻辑体系,强调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学术性;(2)科学认识强调采用抽象、概括、分析的方法;(3)科学认识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中的艺术认识与特点艺术方式,是以感性的、个性化的、充满激情和想象的方式去创造性地确证、体验、享受世界。
它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它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是对世界“美”的掌握,它丰富和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更能体现人的本质特性一自由自觉的活动。
艺术认识是客观必然性认识与人的自由认识相统一的认识,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的认识。
教学中的艺术认识,主要关注的是教学中的非智力的、情感的、形象的、非理性的、艺术的方面。
丝路视野对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全 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要】本文讨论分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类学生的英语状况以及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材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一、引言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学生本身独特的思维方式,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进展。
目前,如何设计出适用于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讨论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结合自身的经历,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以期对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发。
二、目前的状况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类学生一个年级的人数为400人左右。
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其中包括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服装与服装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在英语方面存在一系列不足:第一,学生的英语基础偏差。
由于招生的缘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都偏低,高考的英语成绩也不理想。
有些学生甚至都无法正确地读完一个英文句子。
第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学生在挣扎着如何过英语三级,而有一小部分学生具有通过英语四级的英语水平。
第三,学习英语的动力不足。
艺术类学生的专注力几乎都落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认为将来的道路主要也是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不会使用英语。
因此,忽视了英语的重要性,不具备提高英语水平的动力。
三、对教学的一些见解针对上述状况,设计出适用于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者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本文根据笔者的自身经历,针对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材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第一,应考虑使用更为适用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教材。
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 【关键词】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教学艺术
【摘要】语言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
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像、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去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愉快轻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才可能充分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
富有成效的教学不仅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认识水平,也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讲解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以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语言、动作、姿态、板书、教具、教学环境的设置,真实地、具体地、生动地、准确地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潜能。
教学是一门艺术,大学英语教学更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所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视频、音频、音乐、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以把握的综合艺术。
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注重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具
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和美感,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使学生在艺术中和美中习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运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和教师以较好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的情景,而且能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一定要有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更要有艺术性。
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看一个短剧,听一首歌曲等。
总之,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要讲的课题。
如《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中有篇文章Love Beyond the Grave,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悲剧故事,讲述的是一份超越生死的爱。
在导入的时候,笔者让学生欣赏电影Titanic 的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
在欣赏歌曲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图片。
一首动人、优美的歌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针对歌词,笔者提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Can love last forever?”“Can love last after death?”和“Do you believe the love beyond grave?”然后自然而然地导出了要学的这篇文章。
还有,《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材》第三册中有篇课文Care for Our Mother Earth,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全球变暖给人类和地球
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导入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它节选自美国前任副总统戈尔的演讲《不容忽视的真相》,这段视频以冰激凌、水及水杯等作为道具,以动画片的形式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及造成的严重后果。
内容简单、明了、生动、有趣。
学生看完视频后,笔者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要学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的艺术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但要想让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刺激学习者的思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兴趣,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教学过程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对话教学,对话讲的是一个银行职员,跟他的朋友聊天,谈到他们银行前几天被抢劫,事后仍然心有余悸。
如果笔者让两位同学来朗读表演这个对话,肯定没有什么吸引力。
于是,笔者重新设计该对话活动,让一个同学表演抢劫犯,另一个表演银行职员,还有一个表演案发后去采访银行职员的记者,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他们设身处地想想在那样的情景下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性格、英语基础不同,每个学生表演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大部分同学把抢劫犯凶神恶煞、银行职员战战兢兢,都表演得栩栩如生。
对银行职员勇斗歹徒,负伤住院,然后记者到医院去采访的情节也有同学想得出来,学生在表演中极尽搞笑和幽默之能事,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笔者也作为对话里的一个角色参与,引导学生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应用到表演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
总之,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设计,对话更富有表演性,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 通常英语文章中语言点的讲解总是让学生觉得乏味。
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翻译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
另外,反复的说教、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因此,课堂上我们可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工夫。
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它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这样的教学就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即教学本身就是艺术,如杜威所说: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在性质上确是“艺术”。
如,在讲解“if only”的用法时,笔者就利用课堂环境,看见一学生上课在玩手机,笔者就自然引出这句话“if all of you only study hard”(要是你们都努力学习就好了)。
然
后让学生操练这个句型,不是采取翻译的方法,而是采取这样的游戏活动: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做一个动作,另外一个学生根据这一动作,用“if only”造句。
如,一个学生做出睡觉的姿态,另外一个学生马上就说“if I only sleep now”。
学生造出来的句子很幽默,也很独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看英文电影或英文版动画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英语,让英语以一种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如,我们在设计听力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英语歌曲来提高听力能力。
教师可以把听力听写的环节设计为,让学生来听一首英文歌曲,然后完成歌词的填空。
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听力能力,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三小结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才可能充分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这对其他一些学科,如工科等学科,也许难以做到,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就要求每位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你的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让教学艺术服务于你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
当然,这并不意味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
艺术修养低的教师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实施,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
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入状态,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而情绪高昂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老师,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性,同时也不能刺激同学积极参与。
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既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
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教学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