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心理学第四章

运动心理学第四章

运动心理学第四章
运动心理学第四章

第三章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跳水、举重)

赛前压力的视频

基础概念

情绪(emotion):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包括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应激(stress):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或扰乱自己平衡状态的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形态。

应急刺激(stressor):也称应激源,指对有机体形成威胁并引起有机体产生变化的各种内在及外在的影响因素。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有机体对应激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包括生理的、行为的、情绪的以及认知上的改变。

第一节什么是竞赛焦虑

一、什么是唤醒与焦虑

唤醒(arousal)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唤醒有三中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着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视频

焦虑(anxiety)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焦虑中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以及躯体焦虑和认知焦虑这两种分类系统在体育运动中有特殊意义。

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是一种人格特质,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躯体焦虑(somatic anxiety)是焦虑的生理性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cognitive anxiety)是焦虑的认知性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忧和干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视频:许海峰四举四落,一鸣惊人

1984年7月29日9时,美国洛杉矶普拉多射击场,第23届奥运会男子手枪慢射决赛:

观众和记者的目光已从瑞典选手斯卡纳克尔转移到了许海峰身上,他们在40号靶位后边筑起了厚厚的人墙。“嘭嘭”的枪声、“咔嚓咔嚓”的拍照声和“嗡嗡”的询问、赞叹声,混成一片,顿时增加了射击场上的紧张气氛。裁判员和监察员频频挥舞着小红旗,制止着激动的观众,但随着比赛的紧张进行,声音依然有增无减,或许是裁判怕观众不懂得摇晃小红旗是什么意思吧,又特地在一面牌子上写下了“安静”的字样。

只剩下这最后一组了,眼看大局已定。谁知道好事多磨,平地又起风波。许海峰的第四发子弹打了个8环,第五发,又是一个8环。观众和记者突然安静了下来。冠军之争往往是上下一环定乾坤,甚至环数相等,只好以10环数的多寡决定冠亚军的名次。两枪连失4环,形势严峻。许海峰警觉了,他放下枪,背朝着观众,

坐在椅子上,用双手轻轻地托着头,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闭目养神。原来,他意识到,刚才由于求胜心切,打得不够冷静。这时,他在做着“心理调整”。他要排除一切杂念,集中心绪,让射击动作要领“统治”身心。这以后许海峰虽然连打了两个9环、两个10环,然而,拥有雄厚实力的斯卡纳克尔,毕竟是射坛名宿,宝刀不老,一环一环地咬得很紧,剩下最后一枪时,他比许海峰仅仅落后一环。

顿时,普拉多射击场上被一层紧张的气氛所笼罩。热情的观众、众多的记者,都屏气息声,紧张地注视着许海峰这最后一枪。中国射击队总教练张福,脸上显出少有的严肃神色。此时,年过古稀的国家体委顾问黄中,无法抑制自己狂跳的心脏,不得不悄然离开射击场,躲到休息室去了……

许海峰自己意识到这最后一枪的分量……他默默地嘱咐自己:冷静、冷静、一定要冷静!许海峰具有遇险不惊、情绪不轻易为客观环境所左右的射击运动员气质。只见他举枪瞄向靶心,可是又放了下来;又举枪,又放下……如此4举4落。紧张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时间一秒钟好像拖长了老半天,千百双眼睛紧紧盯着许海峰手上那支“默哈里”手枪。终于,许海峰稳稳地把“默哈里”举过头顶,然后慢慢直臂落下,稳稳地把自己变成了一尊塑像了,手枪、胳臂纹丝不动时,他扣动了扳机……

第二节动机如何影响运动表现

一、倒U形假说:唤醒是如何起作用的

奥克斯汀总结了有关唤醒水平与任务性质关系的研究,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高唤醒水平是耐力、力量和速度性运动项目取得最佳成绩所必要的。

第二,高唤醒水平会对复杂运动技能活动、精细肌肉活动以及要求协调性、稳定性和一般注意力的活动会产生干扰。

第三,对所有运动任务而言,稍高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比平均水平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更合适。

据此,我们可以假设,完成体能成分为主的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高位置;技能成分越多,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越低的位置。例如,以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性项目,应有较高的唤醒水平;协调配合、小肌肉群精细调节占主要成分的运动项目,应有较低的唤醒水平。

画图

视频人到紧张的时候,只知道用力男子羽毛球比赛

二、内驱力理论:习惯强度是如何起作用的

内驱力理论(drive theory)最初是由赫尔构想出来以解释复杂技能操作的,后来得到了斯潘斯等人的修正。该理论推测操作成绩(performance,P)是内驱力(drive,D)与习惯强度(habit,H)的乘积,即P=D*H。

内驱力理论认为,唤醒与运动成绩之间实质上是一种线性关系。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操作成绩也会提高。

画图

第三节焦虑如何影响运动表现

一些能够预测和解释唤醒、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的理论

一、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个体差异为什么如此重要

苏联学者汉宁(Hanin,1989)在20世纪80年代以现场研究即在赛前赛后对状

态焦虑的测量为基础,提出了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theory of individual zone of optimal function)。该理论认为,每个个体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可获得最佳操作成绩。该理论否定中等唤醒和水平较之低或高的唤醒水平更有利于操作,而是强调个体差异。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的特点一是个人化,二是定量化,三是生态学效果较好。它注重个体差异,从比赛实际出发通过长期跟踪测试及对测试结果的相关分析,显得非常实用。

二、突变模型:能够解释发挥失常吗?

1987年,哈迪和法基在突变理论的数学模型的启发下,提出了一个关于操作成绩的突变模型(catastrophe model)。突变模型认为,认知焦虑对运动成绩表面的动态变化起决定作用。当认知焦虑较低时,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类似一条柔和的倒U曲线;当认知焦虑较高时,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变得复杂了,呈现了突然性的跳跃。在运动领域而言,运动员必须掌握针对认知和生理两方面的应对策略和放松技术。而这两方面正是当前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的关注重点。

三、多维焦虑理论:预测运动表现时需要三个因素(认知焦虑、自信心、躯体焦虑)

四、焦虑方向理论:自己体验到的焦虑

总的来说,对教练员和运动员需要特别重视:

第一,运动项目不同,场上任务不同,需要的最佳唤醒水平也不同。

第二,最佳唤醒水平或者最佳焦虑水平也会因运动员而异。

第三,应当注意对认知焦虑的控制。

第四,控制认知焦虑的一个重要方法,可能是改变运动员对焦虑作用的认识。焦虑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产生消极作用,也可能产生积极作用。

运动员的一般智力特征

第一,高水平运动员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智商

第二,体育专业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文理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无显著差异。

第三,运动专项不同,取得优异成绩所要求的智力特征也不相同。

第四,运动技能的类型不同,水平不同,智力因素对技能获得的影响也不相同。

第五,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不同,智力因素对掌握运动技能的影响也不同。

第六,智力缺陷儿童的智商分数较低,技能操作成绩也越差,掌握运动技能也越困难。第七,在所完成的操作任务难度和智商分数之间有中等程度到高的相关。

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和填空 1、1925年,格里菲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主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对象的特点、对活动的态度、主体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主体的意志力。 6、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新对象的吸引程度、个体的神经类型和已有习惯、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7、运动知觉是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 8、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作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9、影响运动记忆效果的因素: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不同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大脑的功能状态。 10、特质焦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高的人,几乎在他们所面临的许多情况下都表现出焦虑,无论是在训练场、比赛场、参加社交活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为遇到的许多事情担忧或有一种模糊的心神不定之感。 11、状态焦虑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 12、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稳定性。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的独特性。 15、气质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 16、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 17、运动动机是指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 18、动机的功能有三类:(1)是激发功能(2)是指向功能(3)是维持和调节功能 19、反复地练习与实践是技能形成的条件,操作或智力活动达到自动化程度,是技能形成的标志。 20、打太极、舞蹈、游泳、滑冰、短跑等都属于连续性运动技能。 21、拳击、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项目所运用的技能,都是典型的开放式运动技能。 22、自动化阶段的特点: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23、动觉反馈:在形成运动技能以后,动觉反馈是运动程序的控制器,保证着运动技能的顺利进行。 24、人为性反馈:观看录像等向学习者提供投篮动作信息的过程,属于人为性反馈。 25、同时反馈:学习者一边看镜子一边修正自己的动作属于同时反馈。 26、身体活动产生的良好的情绪体验:1.最佳表现。2.流畅体验。3.高峰体验。4.跑步者高潮。 27、最佳表现是指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的行为超越了其自身正常水平的现象。 28、锻炼迷瘾是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法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29、什么是团队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 30、自然实验法:这是在日常的生活、教学、训练、比赛等活动情况下,对某些条件加以必要的控制盒改变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31、实验室实验法:这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运用各种特殊的仪器并严格控制外部条件和相应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 32、自变量是指呈现给被试的某种形式的刺激;是因果关系中作为原因的那个方面。 因变量是指被试做出的反应,即因果关系中作为结果的哪个方面。 33、效度——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特性或功能的真实性程度。

运动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种力量:本我、自我、超我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心理学与所有学科领域的研究一样,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门类。 5.费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包括三种力量:本我、自我、超我。 6.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与学习互相作用的结果。 7.最早提出人格结构理论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 8.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9.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0.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1.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3.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4.Spielberger 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 15.状态焦虑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倾向。 1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17.在掌握技术动作的练习阶段,应以固定练习为主。在开放性技能的练习中,应多进行多样性练习在技能熟练的运动员中,应多进行多样性练习 18.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帮助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 19.心理技能指的是心理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象技能,目标设置技能,集中注意技能,心理能量控制技能,应激控制技能等。 20.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21.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22.心理机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环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23尽管存在各种不同的认知控制技术,但是各种技术都是以认知取向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 24.催眠是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它指在一定的情景中由催眠诱导的暗示引起的一种特殊反应状态。 25.能够使运动员产生心理激活的方法被称为:心理动员 26.身体锻炼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包括心理耗竭和锻炼迷瘾两方面。 27.库德-罗斯关于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理论是:悲伤反映理论。上述理论认为受伤者受伤后经历的情感反应阶段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和重新振作。 28.康复目标要从一开始就进行评估和定期调整。 29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30.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准则。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血液

第三章:血液 名词解释 1.红细胞压积P62: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内环境P56: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3.渗透压P58: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 4.溶血P58 :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5.碱储备P59: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6.等渗溶液:正常人体温在37。C时,血液渗透压约在5800mmHg,以血浆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6.运动性贫血P62: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简答题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55;P56 答:血液的组成: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有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 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 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二)运输作用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表象:通常是指在人的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表象, 它反映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的特征。 2、运动知觉: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 人脑对外界事物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客体运动知觉,人脑对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主体运动知觉。 3、心理训练:就是指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 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 4、模拟训练:就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 战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5、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它以记忆、保持、 再认、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 6、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 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心理的活动。 7、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 8、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二、简答 1、常用的战术心理手段有哪些? (1)、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发制人、 (3)诱使对方麻痹大意,给对方以心理负担 (4)消耗对方的精力,保持我方稳定的情绪 (5)通过暗示给我方队员以鼓舞和信心 2、为了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 帮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应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突出动作要点进行示范 其二、采用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其三、用言语表示方法巩固示范动作的特点 3反应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因素: 从心理结构上分为三种因素: 其一、感知条件刺激物(反应的感觉因素) 其二、意识条件刺激物(反应的中枢因素) 其三、完成应答动作(反应的运动因素) 4、如何提高练习的效果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练习要有计划 有步骤的进行;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最新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 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是 A 人脑的机能 B 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 D 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点: (1)心理活动与体育运动 (2)心理活动对掌握运动技能、进行训练或比赛起调节作用 第二章认知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错觉 4、适应 5、注意 6、无意注意 7、有意注意 8、记忆 9、思维 10、想象 11、创造想象 12、运动知觉 13、空间知觉 14、时间知觉 15、表象 16、运动表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这一心理现象是 A 感觉 B 记忆 C 知觉 D 表象 ()2、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的关系都是 A 正比 B 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C 反比 D 后者是正比,前者是反比 ()3、我们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这是我们的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觉阈限

运动心理学(2)

运动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三个过程) 3.动机: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因。 4.成就需要:是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5.应激:是指人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是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 6.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7.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里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8.优势反应:是指那些习惯性的、唤醒水平升高时极易诱发出的行为反应。 9.归因:是指给行为归结原因。 10.基本归因偏差:指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11.可控性:是指归因时对原因是否可控或在多大程度上可控的认识。 12.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一项指定任务、达到一个预设目标或克服一个前方障碍的潜力或能力。 13.运动自信:是个体对通过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胜利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4.特质运动自信:是指个体通过常对其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5.状态运动自信:是指个体在某一时刻对其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6.动觉:负责将身体运动的信息传入大脑,使个体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有所觉知。 17.视觉: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时,通过眼睛、视传入神经和视觉中枢产生的对波长为380~740毫微米的电磁辐射产生的感觉。 18.听觉:是个体对声波物理特性的反映,是通过耳朵传入神经和听觉中枢对频率为20~20000赫兹的声音刺激产生的感觉。 19.触压觉:是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分为触觉和压觉。 20.平衡觉:是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通过内耳的前庭器官引起的感觉。 21.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 22.遗忘: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23.前摄干扰:是指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24.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25.连续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指那些具有重复或韵律性质,持续若干分钟以上的动作技能。 26.分立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27.表象:指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8.组块:是指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中,个体对彼此分离的刺激。 29.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经过相应的心理历程,从问题的起点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30.决策:即作出选择的过程。 31.创造力:是指立异、改造和发明的能力。 32.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其基本条件是熟练的技能技巧和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性。 33.警觉: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34.警戒: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35.心理不应期:在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时,如果两个刺激间隔时间短,第二个反应的时间就延长。 36.心理训练(狭义):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37.目标设置:是指对动机性活动将要到达的最后结果进行的规划。 38.任务定向:是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文物为目标的心里定向。 39.自我定向:是强调横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社会参照,已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里定向。 40.放松训练: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 4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42.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43.角色定位:是指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中对自己、队友、对手之间关系的认识倾向,它直接左右着运动员判断自己的比赛表现正常与否,影响着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比赛应变能力。 44.身体调节:指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调节情绪,包括表情调节、呼气调节和饮食调节等。 45.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 46.领导:是指引、影响或控制个人或组织,以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47.观众效应,是指有他人在场时,操作成绩产生的变化。 48.攻击:有意识地使他人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的行为。 49.暴力:是指极端的、严重的攻击行为。 50.独立标志:1923年,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51.二维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解释有以下4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两个维度:内外控和稳定性。 52.阿尔波特将人格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体特质,个体特质是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那些特质。 53.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制性、紧张性。 54.艾森克的三维人格: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ENP) 55.操作思维中有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参与,有过去的知识经验作为中介,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的作 56.用。 57.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2.现场研究法3.心理测量法 58.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1.分工更加明确2.专业领域细化3.研究方法综合化4.研究内容更加广泛 59.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60.需要的种类:1.生理需要2.社会需要3.物质需要4.精神需要 61.成就需要高的人的特点:1.在儿童时期经历过来自父母的高成就压力2.选择既不过低也不过高的生活3.从事风险大且责任重大的职业62.☆直接动机——活动过程本身;间接动机——活动结果 63.如何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1.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2.合理运用强化手段3.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4.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5.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6.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64.如何因人而异以直接激发动机:1.依从方法2.认同方法3.内化方法 65.唤醒的表现:1.电脑唤醒2.行为唤醒3.植物性唤醒 66.自我效能对行为的作用:1.影响人的行为选择2.影响在困难状况下的坚持性3.影响面临任务时的准备和努力程度4.影响人们在预期和实际处理问题时的思想方法和情绪反应 67.如何培养自信:1.注意可控因素2.想象成功情景3.积极语言暗示4.发现尺短寸长5.夸大外部动作6.创设原有环境7.集体相互鼓励8.演示水杯实验 68.对外界物体运动速度的知觉受以下条件制约:1.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成反比。2.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的下阈限及上阈限成正比。3.在一定范围内,光线亮度与速度知觉成正比。4.运动背景条件也会影响速度知觉。5.物体或动作的运动方向对速度知觉有影响。6.知觉者的主体状态对速度知觉也有影响。 69.专门化知觉的特点:1.专门化知觉的具有综合性2.专门化知觉的具有专项性3.在所有运动项目中,动觉都是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因素70.运动活动与知觉基本规律的联系1.运动活动与知觉的选择性2.运动活动与知觉的整体性3.运动活动与知觉的理解性4.运动活动与知觉的恒常性 71.运动直觉的性质:1.快速性2.直接性3.或然性4.情境性5.信息受限性 72.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1.特质注意和状态注意2.注意能力的个体差异3.焦虑唤醒与注意过程的相互关系 73.设置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1.对目标的接受和认同2.及时反馈,了解结果3..目标的公开化4.目标的多极化 74.运动员受伤后的悲伤反应过程:1.第一阶段:否认2.第二阶段:愤怒3.第三阶段:讨价还价4.第四阶段:抑郁5.第五阶段:接受与改造75.哪些心理学手段有助于促进损伤的康复:1.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2.传授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3.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4.教会怎样应对伤病的复发5.建立社会支持系统6.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76.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1.领导方式2.目标整合3.志趣一致4.心理相容5.成员互补6.外界压力7.内部竞争8.团体规模9.团体稳定性77.勒温的分类:1.专业型领导2.民主型领导3.放任型领导 78.李克特的分类:1.剥削式的集权领导2.慈善式的集权领导3.协商式的集权领导4.参与式的集权领导 79.教练员的影响力类型:1.强制影响力2.自然影响力 80.攻击行为的种类:1.敌意性攻击2.工具性攻击 81.人为什么会攻击:1.本能2.社会学习3.道德水平4.挫折诱发 82.怎样帮助运动员和观众减少攻击行为: 83.1.帮运动员:a.应该给年轻的运动员树立非攻击性但十分有效的果敢行为的榜样。b.参与攻击的运动员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c.参与攻击的运动员所受到的惩罚必须超过他从攻击中获得的好处。d.对于参与攻击甚至听任运动员参与攻击的教练员,应该予以解雇,或者审查、暂停其执教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 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 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 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 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 2) 运动项目的性质 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 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 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 2. 动机的三个理论: 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在任何有竞争或有评价、比较的场合,成就需要程度高的人都会尽力争取比别人做的好。 2)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每一件事均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

体育心理学讲课稿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异同是什么? 异:(1)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不尽相同的。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 (2)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的心理现象。 (3)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同: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2、何谓体育心理学?基本研究任务是什么?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理论任务是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解释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实践任务是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实验研究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 现场研究法 心理测量法 4、体育心理学多维性的含义是什么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应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5、什么是反应时?包括哪两种? 反应时是指刺激的出现到第一反应开始时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 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6、简述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体育心理学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体育心理学 7、中国体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会更加明确 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会进一步细化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趋向综合化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会更加广泛 8、试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根据一定程序进行教学,可以随意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提出学习者的思维最终必须用行为来解释,而这种行为是由外界引起并受外界影响和控制的。 认知心理学理论结构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体育学习,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注

运动心理学—1&2 - 副本

第一章运动心理学的简史与任务 第一节运动心理学发展简要历程 一、世界运动心理学发展简要回顾 1、最早出现的运动心理学文献是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特里普利特与1897年发表在《美国 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研究社会促进效应,观众对运动技能表现的影响) 2、格里菲斯建立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工作,可被视为运动心理学(sport psychology)学科建 立的标志。 3、1965年,由意大利运动医学联盟倡议,在罗马召开了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成立了国 际运动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 Psychology, ISSP) 4、197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创刊,它沟 通了世界各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信息,推动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 5、目前全世界有4种运动心理学专业学术期刊,它们标志着运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独立性, 也从学术角度推动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运动心理学家》《运动与锻炼心理学杂志》《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应用运动心理学杂志》 二、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简要回顾 1、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2、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 3、两会的首任主任委员是马启伟教授 第二节运动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运动心理学的三大领域 (一)竞技运动领域 主要围绕运动员的心理评定、心理选材、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而进行的 心理选材的主要问题是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指标进行心理选材 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帮助运动员以最有效的方式掌握运动技能和表现运动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第二,帮助运动员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应付运动生涯中和运动生涯后的各种挑战。 (二)体育教育领域 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这两个问题进行的 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表现为: 诱发运动兴趣,培养锻炼习惯 欣赏体育文化,享受身体活动 发展健康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大众健身领域 主要围绕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的 前者研究的是参与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和影响体育锻炼动机的因素两个问题; 后者研究的是长期体育锻炼对健康人心理特征的影响、对患者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等问题。 二、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三、运动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二)研究体育运动队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三)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四)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四、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项目特征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员的认知过程,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员的社会互动等。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的心理特点,了解体育运动为什么可以成为人的心理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形式。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总课时数34学时,安排在第七学期。 本课程学分数为: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备综合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践的基本能力,培养对运动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1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本章回顾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运动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分析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介绍中国运动心理学当前的工作领域。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运动心理学史、运动心理学性质和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特点。难点是:运动心理学的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第2章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本章讨论了对于运动活动具有特殊意义的感知觉问题,包括动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专门化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知觉特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专门化知觉的特征、测量方法及培养手段,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难点是:动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 第3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 本章讨论了运动记忆的特点、性质和作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短时运动记忆、长时运动记忆的特点及在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的特点及在训练竞赛,组块的含义。 难点是:运动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运动表象的特点及其在训练竞赛中训练。 第4章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 本章首先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传统研究的情况,然后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决策研究的进展。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空间知觉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自生放松方法和渐进放松方法的差异。 3、简述教练员的强制影响力和自然影响力。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试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采恩斯社会促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8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运动知觉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警觉和警戒的差异。 3、简述伯克维茨的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主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在北京奥运会中的意义。 2、试论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焦虑方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9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关系。 2、“大赛之前逛公园”使用的是哪种类型的比赛情绪调节方法?请简要介绍另外两种同类型的调节方式。 3、简述多维焦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启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模拟训练的核心思想、主要作用和具体做法。 2、试论身体活动产生积极心理效益的原因。 3、试论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2010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与作用。 2、简述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的区别及这种分类方法的作用。 3、简述解释表象训练机制的符号学习理论,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述请依照费德勒关于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谈谈如何做好一个球队的主教练。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结构主义把心理区分为三个心理要素,即感觉,表象和情感。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美国的格里菲斯博士被认为是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先驱,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进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亦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5.心理学,体育科学与体育运动实践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认为是运动心理学的科学方向、学派体系和职业化的基本要素。 6.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7.心理内核是人格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自己希望他人认为的自我。 8.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向性和神经质,后来又加入了第三种特质:精神质。 8.阿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归纳为三类:即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0.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和后天环境与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12.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3.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4.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4.维纳于1972年提出了归因的二维模式,这两个维度是稳定性和控制点。 15.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同一注意的两个方向。 16.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17.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作用。 18.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9.心理唤醒是个体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20.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制焦虑两种。 21.个体在赛前出现的竞赛状态焦虑被称之为赛前状态焦虑。 22.倒U曲线理论是解释唤醒与运动表现关系的最著名的理论假设之一。这一理论假设源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3.最佳功能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汉宁提出来的。 24.构成运动技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认知要素和运动要素。 25.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闭锁回路理论和图式理论。 2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27.评价学习的效果,应该吧着眼点放在保持测试或者迁移测试。 28.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是身心统一的运动。 29.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30.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31.心理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32.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复习过程

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 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 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 )4、心理是 A人脑的机能心脏的机能 C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D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 )1、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咼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 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B 4、A

第一篇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及任务

第一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至于运动心理学,其诞生时间更晚: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菲斯(Coleman Griffith)在伊利诺斯大学体育系创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运动心理学的诞生。 4、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ISSP)在罗马的成立,才标志着运动心理学开始正式走上科 学 的发展道路。 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 (一)动机的概念:动机(motive/motivation)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的基本含义是: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个人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二)动机的作用(基本职能) ?始发作用:动机可引起和发动个体的活动; ?指向作用:动机可指引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或选择活动的方向; ?强化作用:动机是维持、增加或制止、减弱某一活动的力量。 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处于静态时则不成为动机。 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一些并非属于需要的心理因素也有可能成为行为的动因。 三、动机理论的应用 1、马斯洛(Abraham.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什么是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3、目标定向理论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类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以及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三大方面,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个体心理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控制行为、克服困难的过程 2.个性差异 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稳定性:能力、气质和性格 3)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觉知与体察:自我认识、体验、控制 ●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及人的个性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竞技运动领域:心理评定,心理选材,心理训练 2.体育教育领域:掌握运动技能,增进心理健康 3.大众健身领域: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起动、调节、维持和制止的作用。1.选择行为的定向功 能2.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3.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4.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

●动机理论: 1.认知评价理论: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 相关的信息功能。 2.自我效能理论: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 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3.目标定向理论:分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前者关注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后者关注自 己与他人相比的成绩。 ●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 二、合理运用强化手段 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 四、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 五、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 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 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成分:生理唤醒;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担忧的认知表征 原因:三不知,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不知道别人期望自己做什么,不知道最好的行动方针是什么 分类: 状态焦虑: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躯体焦虑:焦虑的生理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焦虑的认知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