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出品】凯洛格人才战略白皮书1.0
- 格式:pdf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53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挑战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数字化转型背景 (2)1.2 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需求 (4)1.3 文档结构及重点 (6)2. 数字化转型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6)2.1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7)2.2 数字化技术对财务管理流程的颠覆 (8)2.3 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9)3.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11)3.1 云计算赋能财务管理 (12)3.2 大数据驱动财务分析 (13)3.3 智能自动化提升效率 (15)3.4 数字化平台构建一体化生态 (17)4.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案例分析 (18)4.1 案例一 (19)4.1.1 案例背景 (21)4.1.2 实施方案 (22)4.1.3 成效与展望 (23)4.2 案例二 (25)4.2.1 案例背景 (26)4.2.2 实施方案 (27)4.2.3 成效与展望 (28)5.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挑战与应对 (29)5.1 人才素质与技能 (31)5.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32)5.3 系统集成与数据互通 (33)5.4 推动策略与组织文化建设 (35)6. 未来发展趋势 (36)6.1 财务管理的云化、智能化方向 (37)6.2 数字化驱动的财务战略决策 (38)6.3 人工智能与财务管理深度融合 (40)1. 内容概览本文档主要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挑战。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加速推进,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突破性的革新,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准确性和洞察力,实现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
企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管理模式、信息系统、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挑战。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颠覆性改变,以及新模式的特征和关键要素。
凯洛格-高潜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一、概述凯洛格-高潜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是针对高潜力人才的评估和选拔而设计的。
该体系主要关注七个关键方面,包括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诚信正直、行业洞察力和业绩表现。
这些标准为组织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识别和评估具有高度潜力的员工,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晋升。
二、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指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和动力,并指导他们在实现共同目标方面取得成功的能力。
高潜人才应具备优秀的沟通技巧、战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在领导团队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能够产生新的想法、方法和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
高潜人才应具备独立思考和敢于尝试的精神,勇于创新并推动组织的发展。
四、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能力。
高潜人才应具备强烈的学习意愿和自我驱动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五、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指能够与他人协作,共同实现团队目标的能力。
高潜人才应具备优秀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促进团队内部的协作和合作。
六、诚信正直诚信正直是指具备诚实、公正和道德行为的能力。
高潜人才应具备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良好的个人品质,以树立榜样并促进组织的诚信文化。
七、行业洞察力行业洞察力是指对所在行业和市场趋势的了解和洞察能力。
高潜人才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行业知识,以帮助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八、业绩表现业绩表现是指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和实现目标方面的表现。
高潜人才应具备优秀的业绩记录和执行能力,以证明他们的潜力和对组织的贡献。
九、总结凯洛格-高潜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实用的框架,用于评估和选拔具有高度潜力的员工。
通过关注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诚信正直、行业洞察力和业绩表现等方面,组织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发展高潜力人才,为组织的长期成功奠定基础。
0104132232394555627290目 录学习决定成长第一章 战略规划第二章 课程体系第三章 课程开发第四章 学习方式第五章 讲师体系第六章 培训评估体系第七章 学习管理系统第八章 运营体系第九章 硬件建设第十章 领导力提升参考文献8001企业大学白皮书2.02008年3月,致力于中国企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的KeyLogic公司将《企业大学白皮书2.0》(以下简称2.0)作为新春礼物献给所有关心这个话题的朋友。
在过去的数年中,“灯塔战略”(坚持只为中国各个行业里领先的企业服务)让KeyLogic有机会和中国最优秀的商业精英群体一起合作。
在2.0的研究过程以及平时的项目过程中,我们也很荣幸和各个行业里面的领军人物一起探讨中国企业大学和人才培养的方向。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也是最激动的一次对话却不是和金融、石油、汽车、电信这些“大行业”中的“大锷”的交流,而是与一家中国著名餐饮企业的掌门人探讨企业大学建设的话题。
当几乎所有的商学院教授都将“中国餐饮业由于很难标准化作业而无法涌现麦当劳这样的企业”作为讲解中国产业的口头案例的很多年后, 这个产业中的企业领袖们在完成基础品牌积累、融资扩大布局的几个基本动作以后,开始通过“企业大学”这一特殊的方式寻求产业的升级。
我们现在还无法准确预期企业大学能否帮助其完成这一战略诉求,但我们欣喜的看到企业大学正在帮助中国企业开创新的舞台。
2008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7个年头。
“7”这个神奇的数字在很多领域里面预示着一个周期或者轮回。
经过持续7年GDP平均增长率高达10.3%后的中国企业,在下一个7年会书写什么样的历史?这个问题似乎让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翘首以待。
当大批中国企业以为已经做好了准备,在激烈追逐的跑道上似乎已依稀看见世界顶级运动员队伍身影的时候,却不约而同的突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500强企业排名中的中国企业几乎都是垄断基础产业的大型国企的现状已经说明了问题。
病因是硬件建设、政策环境、资本市场?还是公司战略、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似乎都是,也都不是。
CCG《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4》发布《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4》发布,探讨人才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旨在为中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本白皮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白皮书强调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国际化人才也可以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科学研究、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其次,白皮书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具体方向和方法。
一方面,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生可以通过留学交流、学术合作和实习实践等方式,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情况。
另一方面,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例如,可以开设国际课程、增加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国际实习和交流机会等。
第三,白皮书还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与创新的重要性。
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需要国家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来共同推进。
政府可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高校可以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一流师资和课程资源。
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培训和就业机会,为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同时,各方还可以通过科研合作和技术创新等途径,推动国际合作与创新的发展。
最后,白皮书指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数字技术、英语沟通和全球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同时,国际竞争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中国的人才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和创新,参与全球科技前沿和价值链的重要环节,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4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对于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视和努力。
关键岗位识别一,什么是关键职位?关键职位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对企业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内部内部通过企业内部人员替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的一系列重要职位的总和。
公认的官方定义如上。
在这一段诠释中,我们可以找出关键职位的三个关键标准:1,从职责角度:具有直接的战略影响;2,人才供需角度:人才稀缺,可替代性差或替代成本高;3,绩效角度:呈现更高的绩效成长,取得高绩效价值。
根据这三个标准,《人才保卫战》一书中将职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二、互联网时代,有哪些关键人才和岗位?在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9.0调研中显示,转型期企业往往需要在四个层面上重新布局人才结构:第一个层面:领军型人才及岗位企业各利润单元的第一负责人,对企业经营负有直接责任。
例如总裁、总经理岗位。
第二个层面:新业务专业人才及岗位企业各利润单元下负责专业业务领域的人才,具备深厚的技术、知识专长。
在调研中,针对互联网转型的人才数量缺口最大。
其中产品开发、产品经理、互联网营销、大数据分析和社区经营需求最急迫的岗位。
第三个层面,适应转型中基层管理岗位各利润单元下核心中高层管理人员,负责企业战略落地和推动运转。
这部分人群直接接触员工,最容易影响员工,转型期企业能否保持稳定和战略的快速推进,决定权往往掌握在这部分人群手中。
例如总监、经理等岗位。
第四个层面,开创型人才及岗位这部分人群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思维,能够提出新思路和产品,是企业转型的最直接动力和保障,最终往往成为企业的合伙人。
企业能否容忍这部分人群的存在是企业转型思维的最直接体现。
本文来源于凯洛格咨询合伙人、人才管理/企业大学专家罗波老师在2017年美国培训杂志人才发展峰会上的演讲。
为什么在很多组织里,能够孕育出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在一些企业非常困难?有些老板很自信的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但业务却增长的特别缓慢,远远不能达到预期?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凯洛格近两年一直研究的问题,组织与人方面的问题。
在这些已有的非常成熟的商业领域里面,在孕育整个新的业务增长引擎的时候,我们遇到的组织和人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怎么样去做相应的孕育?这是我今天要谈的核心问题。
在整个组织中,很多组织是被动转型,而非主动求变,主要有两种情况:1、很多组织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发展进入瓶颈期。
2、很多组织遭遇互联网新贵企业打劫,在巅峰时刻被颠覆。
转型企业所面临的人才挑战主要有:挑战一:新老业务左右手互博,内部利益冲突强烈,部门壁垒坚厚,沟通困难重重。
新老业务竞争激烈,跨团队协同困难,内部营销大于外部营销,员工很容易身心俱疲,创业活力丧失,人员流失加重。
打硬仗、打恶仗更需悍将,A类岗位必须要用A类人才。
用错人严重贻误战机,从引领者变为追随者,丧失战略先发优势。
挑战二:新业务团队组建存在的潜在冲突。
新业务人才选拔,不能只看经验,更要看潜力,核心是学习能力。
挑战三:传统业务活力下降,组织臃肿,人才创新驱动不足。
挑战四:现状认知不足,高层思想未能统一。
越是关键岗位人才,越需要危机意识,让员工认清现状是激发斗志的关键所在。
A类岗位的人才,需要强烈的成就动机。
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不能用小白兔,只能用野狼。
更不要试图把白兔变成野狼。
挑战五:转型企业不被看好,人才吸引难度大。
在看到这些挑战之后,我们凯洛格也有一些思考。
增长是企业家的首要责任,培育新的增长引擎是他们遇到的核心挑战。
任何公司都存在这三类业务:H1核心业务、H2成长业务、H3新兴业务,都是这三类业务之间有效的混合,而这三类业务之间的人力资源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010202060912151721目 录摘要研究方法和过程CEO 呼唤企业大学转型 企业大学角色转型的全球典范 转型进行时专业力:转型的引擎业务力:满足CEO 期望领导力:与高层并肩作战结语01转型:中国企业大学的新角色摘要:在充满变化的经营年代,快速学习已经成为诸多企业重塑的核心竞争力。
谁又曾想到,在短短数年内,人才培养、学习型组织等竟然会如此迅速成为CEO眼中的关键词。
以战略高度崛起的企业大学正在稳步跻身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地位。
然而,很多中国企业大学在实际运营中,由于囿于“事务专家”的角色,而常常忘记了出发的方向。
企业大学如何和业务发展紧密联系,创造更多价值?企业大学如何锚定其应有的战略高度,迈向更高层次的角色?企业大学如何成为灌能引擎,为人才绩效提升输入源源不断的知识技能?总之,CEO的新要求对企业大学校长/CLO意味着什么?为了探索这些问题,凯洛格(KeyLogic& TLS)企业大学中心的管理咨询团队和研究部在过去的一年对数百位的CEO以及企业大学校长/CLO进行了调研和访谈,其中包含了凯洛格(KeyLogic& TLS)在咨询实践中的客户。
尽管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中国企业在企业大学转型中面临诸多困难,前路满是荆棘,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大学加入这一进程。
毕竟,转型是挑战,但更是机遇!我们的研究在揭示问题的同时,也侧重于发现国际国内外企业大学转型的最佳实践,以期为中国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结合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1.0和企业大学白皮书2.0的研究,基于凯洛格(KeyLogic& TLS)与中国诸多“灯塔级”企业在企业大学规划、学习发展体系等方面合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我们希望为中国企业大学转型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战略洞察和实效方法!综合分析,针对中国企业大学转型的核心观点如下:◎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持续的学习文化,是企业大 学转型的深层次目标;◎改进和提升专业力和业务力,是企业大学成功转型的双引擎;◎发挥领导力,和高管层并肩作战,是企业大学转型的成功蓝图02研究方法和过程本报告主要通过标准化调研问卷和结构化访谈搜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CEO、企业大学校长/CLO或学习发展负责人对企业大学转型与能力提升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岗位识别什么是关键职位?关键岗位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重要的工作职责,掌握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并在一定时期内由内部人员更替和外部人才供给所取代的一系列重要职位的总和。
公认的官方定义如上所述。
根据这种解释,我们可以确定关键岗位的三个关键标准:1. 从责任的角度看,它具有直接的战略影响;2. 从人才供需角度看:人才稀缺,可替代性差或替代成本高;3.性能透视图:更高的性能增长和高性能价值。
根据这三个标准,《人才防御战》一书将岗位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二、互联网时代,有哪些关键人才和岗位?在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9.0调研中显示,转型期企业往往需要在四个层面上重新布局人才结构:第一个层面:领军型人才及岗位企业各利润单元的第一负责人,对企业经营负有直接责任。
例如总裁、总经理岗位。
第二个层面:新业务专业人才及岗位企业各利润单元下负责专业业务领域的人才,具备深厚的技术、知识专长。
在调研中,针对互联网转型的人才数量缺口最大。
其中产品开发、产品经理、互联网营销、大数据分析和社区经营需求最急迫的岗位。
第三个层面,适应转型中基层管理岗位各利润单元下核心中高层管理人员,负责企业战略落地和推动运转。
这部分人群直接接触员工,最容易影响员工,转型期企业能否保持稳定和战略的快速推进,决定权往往掌握在这部分人群手中。
例如总监、经理等岗位。
第四个层面,开创型人才及岗位这部分人群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思维,能够提出新思路和产品,是企业转型的最直接动力和保障,最终往往成为企业的合伙人。
企业能否容忍这部分人群的存在是企业转型思维的最直接体现。
走出人力资源规划的困境——访凯洛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
伙人、副总裁陈澄波
刘晓燕
【期刊名称】《中国人才》
【年(卷),期】2007(000)017
【摘要】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界逐渐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对于各类企业,尤其是人员规模庞大、分支机构众多的大型企业而言,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实现高效而非粗放经营扩张,已成为影响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源配置及规划是其中核心的一环。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刘晓燕
【作者单位】《中国人才》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2
【相关文献】
1.比亚迪药方:收放之道——访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军 [J], 丁玲
2.零售银行在中国:如何平衡发展与赢利--访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及合伙人罗曼 [J],
3.走出人力资源规划的困境——访凯洛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裁陈澄波[J], 刘晓燕
4.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中国区副总裁于占福:通过创新化解“双循环”的“堵点” [J],
5.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中国区副总裁于占福:通过创新化解“双循环”的“堵点” [J], 于占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