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0.90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园地◇浅谈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利弊范成玉 殷光权(中国科技大学校医院,合肥 230026) 建国以来,我国的中药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和发展,大力开发中成药是未来中药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增加,临床上中成药和西药联用也日趋广泛,但中药和西药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用药原则,二者联用的利弊关系如何尚缺乏大量临床的权威性资料来证实,故应用时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就此,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对二者联用的利与弊,简述如下。
1 中成药与西药合用的“利”111 增强疗效 在中西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把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各自取长补短,将中、西医药融为一体,合理联用,往往取得比单用中成药或单用西药更为满意的效果。
例如中成药解毒消炎丸与异烟肼增强抗结核杆菌作用〔1〕,黄连素与甲氰咪呱〔2〕合用,抗菌消炎作用会明显增强;六味地黄丸配合维脑路通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提高疗效〔3〕。
112 减少不良反应 中成药与西药联用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补中益气丸能减轻消炎痛造成的胃黏膜损伤,促进胃蛋白质合成,加强胃黏膜的保护与修复〔4〕;齐墩果酸和联苯双酯联合用药,能有效地预防CCl4引起的肝损害。
总之,联合用药往往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5〕。
2 中成药与西药合用的“弊”211 产生理化性质的配伍禁忌21111 形成难溶性物质,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如牛黄解毒片和强力霉素联合应用,会生成难溶性络合物〔6〕,影响其吸收;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与氢氧化铝形成丹参酚2铝络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降低疗效〔12〕。
21112 产生有毒化合物,有损健康 如含朱砂的中成药,如健脑丸、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硫酸亚铁、含溴的必嗽平、含碘的碘化钾等西药同服,否则会产生溴化汞、碘化汞等有毒汞盐沉淀,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4〕。
21113 酸碱中和,影响疗效 如酸性中成药保和丸、乌梅丸、山查丸不能和碱性西药如氨茶碱、苏打片、胃舒平合用,因各自成分中的酸性和碱性中和,会使疗效下降〔4〕。
浅谈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刘立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海港院区(连云港市 222000)关键词:西医临床合理联用中成药制剂在我国西医临床上,联用中成药制剂治疗疾病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对发扬国医国药之光大,无疑是件利在当今福泽后代之美事!然而,中西药联用后所能产生的相互作用机理,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情况现象及其原因还未能确切地弄清;同时中医中药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我们的西医医师们究竟了解、认识、掌握了多少,就凭一纸说明,即操刀运用,笔者以为如此未免有欠谨慎。
不少研究表明,中西药的联用在不少情况下能改变西药的药动学过程,这在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如果西药的安全剂量范围很窄的话,这种联用就可在临床上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本文将就西医应用或联用中成药谈点粗浅认识。
1、西医不可盲目应用或联用中成药,即使必须使用或联用,也要讲究辨证论治。
西医临床合理地使用或联用中成药制剂,对提高治疗水平,促进疾病痊愈有着重要意义。
但若使用或联用不当,轻则会导致药效下降,重则使身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灵魂,是正确应用中药的首要条件。
因为中成药是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组方制成的。
故而在治病过程中,当然也必须遵循辨证用药的原则。
但在西医临床上使用中药制剂药不对症者屡见不鲜。
就临床上常用的六神丸而言,从组方看,对治疗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疗效甚佳,但对阴虚引起的咽喉肿痛却不理想;如果感冒引起咽喉肿痛,以六神丸联用感冒通则有可能导致急性肺水肿。
再如常见的高血压病的治疗,西医如确需使用或联用中成药治疗时,则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可请中医师会诊,弄清患者属于下述哪种类型:肝火上炎型,阴虚阳元型,肝风内动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痰湿中阻型,瘀血内阻型,心肾不交型,冲任失调型[1]。
尔后对症下药,方为妥当。
又如治疗咳嗽的蛇胆川贝散和复方川贝精等,经辩证,肺热咳嗽的痰多者可选用蛇胆川贝散;属于风寒痰喘咳嗽者,则应选用复方川贝精。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应用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西医结合也在广泛开展。
据本草文献记载,中西药联用大约始于20世纪初,时至今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大医学体系在我国的确立,中西药联用已习以为常,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因此,临床医药人员更应重视,合理联用中西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能,减少毒不良反应。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1.1中西药互为补充、提高疗效中药、西药虽然属于不同体系,但其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中医、西医各自都有完善的治病医疗体系和成功的经验。
如能合理的将中西医结合与中西药联用,更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弥补中医之所短,取西医之所长。
中医用药强调整体,重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整平衡机体的各种功能,西医用药治疗侧重于局部,注重祛邪,消除病灶。
中西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合理联用,能达到相互取长补短之效果。
如:阿司匹林能除热、发汗,力甚猛,容易伤气阴,与补阴生津的沙参、知母、玄参、生地等联用,既能发汗退热又能清热生津,达到祛邪扶正之功,取长补短之目的。
1.2中药治本、西药治标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之标本,原宜兼顾。
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医治其本,则奏效效必捷”。
临床上中医辨证而结合西医辨病,常能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如用安替比林治外感之热,再用石膏退热,知母补阴,这样效果更好;肾阳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急管哮喘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免疫功能比正常人低下,临床常用西药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补肾中药干姜、细辛、淫羊霍、巴戟天、熟地等补肾固本;胆道感染,用西药庆大霉素等控制感染,有肝气郁失调病人,则运用中药来疏肝理气,如枳实、白芍、柴胡等,药理研究表明枳实、柴胡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的进入,作用于部位。
2中西药的合理应用2.1协同增效作用如:①清肺汤、六味地黄汤等与抗生素药物联用,有增强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
浅谈中西药结合的临床应用【摘要】近些年,在临床上中西药联合运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已经成为常规。
大量的研究都显示,中西药联合应用既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问题是如何用大量的临床实践或实验研究来证实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科学性、实用性及治疗意义。
笔者多中西药联合运用的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药物;中西;联用;药物;作用研究中医文献发现,中西药联合应用开始于20世纪初期。
近几年来,中西药联合应用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已经成为常规,中西药联合应用各有优缺,有的联合应用后会起到协同配合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有的联合应用则会有拮抗作用,降低了治疗效果。
因此,在中西药结合的临床应用中要扬长避短,还要注重提高其治疗效果,并提高其安全性。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中药、西药属于不同的医疗体系,但在临床的应用上都是为了达到治病的目的。
中西药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联合应用,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并能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及毒副作用,使病情快速地恢复,有着较多的优点。
1.1辩证辨病相结合,兼顾标本中医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而西医则侧重于对某一种疾病的诊断,中西医结合则能使病和证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标本兼顾。
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肾阳虚型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均低于常人。
在治疗上一般要进行抗感染治疗,还要选用熟地、附片、细辛、干姜、巴戟天、淫羊藿等补肾固本中药,能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如对于胆道感染属肝郁化火的患者,需要用抗生素来有效地抗感染,还要疏肝降火,而中医辨证属肝气郁者,则要疏肝理气,需要用柴胡、白芍、枳实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枳实能松弛胆括约肌,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进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1.2协同增效作用大量的中药联合西药应用能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如黄连、黄柏治疗作用相当于四环素,配合痢特灵对细菌性腹泻及痢疾能发挥协同治疗作用,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浅谈中西药联合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指临床诊疗过程中,用中药(单味、复方制刑、中成药或汤剂)与西药联用或序惯联用。
在临床上,中西药联用最早见于张锡纯的石膏、阿司匹林,随着中西药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并用在诊疗中日益广泛应用。
反之,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可使药效减弱或消失、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死亡[1]。
因此,研究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对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无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中西药联用增加原有疗效中药成分复杂、宏观调节、疗效稳定,而西药大多成分单一,针对性强,药效迅速,两者合理结合,能标本兼顾,增强疗效,如香连丸与广谱抗菌效剂tmp联用后,可使其抗菌活性增强;理气药枳实与庆大霉素联用于胆道感染时,由于枳实能松弛胆总管括约肌可使肠道内压力下降,从而升高了胆道内庆大霉素的浓度,疗效提高。
2 中西药联用降低毒性化疗药物在对机体起化疗作用的同时,也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西药尤为突出,中西药联用能降低毒性,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减轻激素的反馈抑制作用,防止撤停激素后的反跳现象,防止化疗的毒副作用,如灵芝、刺五加、人参,鸡血藤、女贞子等分别与环磷酸酰胺、氟尿嘧啶等抗癌药物联用均可以缓解或消除因使用后者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甘草人参汤与激素联用,可减少因长期使用激素而无法撤停的病人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3中西药联用降低疗效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能使原有成分失去活性或丧失,从而降低疗效。
如①含金属离子的中药及中成药与西药四环素类同服,能降低四环素抗生素的疗效。
②含鞣质类中药及中成药如地榆、虎杖、五味于等与含金属离子的西药碳酸钙、葡萄糖酸钙、胃舒平等同服,可生成难于吸收的沉淀物而降低疗效。
③含酸性成分的中药及中成药如乌梅、山楂、保和丸与碱性西药或氨基糖升类抗生京同用,使西药药效减弱或失效。
④含碱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及中成药如硼砂、瓦楞于、石灵散等可降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的抗菌能力,也可降低普艿洛尔、苯妥英钠等药物的疗效,故忌同服;⑤含生物碱类的中药及中成药如黄连、黄柏、川乌等与碱性较强的西药酶制剂、重金属盐类西药合用,可导致疗效降低或消失[2]。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门急诊处方评价心脑血管疾病是指以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为代表的一类疾病,其在我国居民中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门急诊处方进行评价。
一、治疗原则1. 临床研究表明,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2. 中成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减轻症状、改善微循环、延缓疾病进展。
3. 西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效果显著,具有快速起效、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二、处方评价以下为一例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门急诊处方:1.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2. 丹参注射液:中成药,可改善心脏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
3. 厄贝沙坦:属于抗高血压药物,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脑血管负担。
这一联合处方充分结合了西药的快速起效和中成药的温和调理,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三、临床效果1. 结合中成药与西药的治疗,能够更全面地调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
2. 中成药的温和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减少药物副作用。
3. 西药的快速作用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通过对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门急诊处方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治疗方式的显著优势。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组合,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光明中医202丨年1月第36卷第2期CJGMCM January 2021. Vol 36. 2• 177•3讨论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胃炎发病率较高,其的出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临床将慢性胃炎分为三种,即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有学者认为,其的出现与口咽部慢性感染、饮食、药物、环境及精神等有关,并以食欲减退、胃胀、胃痛、嗳气等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难以根治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7]。
以往临床采用药物治疗,如胶体果铋、阿莫西林、雷贝拉坐等药物为主,以上药物虽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但长期用药后,会出 现耐药性,使得肠道菌群失调,不仅会增加不良反应,还会使病情复发。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多因脾胃失调、胃阴不足、胃阴虚等所致,故在治疗中,需要以阴虚为主要治疗原则。
故采用荜铃胃痛颗粒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胃炎,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作用。
荜铃胃痛颗粒的成分有延胡索、黄连、荜澄茄等,其中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气的作用,黄连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荜澄茄能温中散寒。
将诸药合用,可起到行气、活 血、和胃、止痛的作用[8]。
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中,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胃镜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及胃脘灼痛消失时间,试 验组短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试 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86% ;同时,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〇.〇5)。
由此可知,荜铃胃痛颗粒用于慢性胃炎中效果显著,可将其作为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方案,以此来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用荜铃胃痛颗粒辅助治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治疗效果,且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1]金雷,鲁大胜,古骏,等.荜铃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20,43(4) :706-710.[2]黄永强.荜铃胃痛颗粒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2) :68-70.[3]孙中亮.兰索拉唑联合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9,17(12) :98-99.[4]高雯聪,王永林.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 ,33( 12) :3179-3182.[5]郭丽.探讨西医联合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8 ,34(26) :112,114.[6]冯显清,梁川,刘然.荜铃胃痛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处方药,2017,15(12) :108-109.[7]郭丽.探讨西医联合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8 ,34(26) :112,114.[8]崔丹阳,巩阳.对比观察荜铃胃痛颗粒与气滞胃痛颗粒对肝胃不和型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起效时间[J].中华消化杂志,2019, 39(6) :412414.(本文校对:王强收稿日期:2020 -09 - 15)探讨西药和中成药联合应用安全问题刘兴朵摘要:随着中医药理论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深入,中西药联合应用于临床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常与西药的配伍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显著的药物治疗而闻名于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急性疾病或急症,如感冒发热、腹泻腹痛等。
对于这些情况,中成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但是由于中成药和西药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它们的搭配和配伍。
本文就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常与西药的配伍进行探讨。
1. 中医急症常见中成药中医急症中,常用的中成药有清热解毒类、化痰止咳类、止泻类、平肝息风等。
比如连花清瘟片、板蓝根颗粒、西黄丸、板蓝根胶囊等。
这些中成药在治疗感冒、发热、腹泻、咳嗽等急性疾病时有着较好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
2. 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原则在中医急症中,中成药常常与西药一同使用,以加快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但在搭配时需谨慎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药物,避免发生相互干扰或副作用增加的情况。
其次,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功效搭配使用,避免药效相反或互相抵消。
最后,注意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超量用药或长期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 中成药与阿莫西林的配伍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在中医急症中,如感冒、咽喉炎等疾病中,可与中成药连花清瘟片一同使用,以加速疗效。
连花清瘟片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功效,与阿莫西林配伍可有效抑制细菌的同时清除病毒,提高疗效。
4. 中成药与劳拉西泮的配伍劳拉西泮是一种镇静催眠药,常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等情况。
在中医急症中,如高热抽搐、失眠、神经痛等疾病中,可与中成药西黄丸配伍使用,以增强镇静和止痛效果。
西黄丸具有祛风镇痛、舒筋活血的作用,与劳拉西泮联合使用可减轻疼痛和紧张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5. 中成药与布洛芬的配伍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于治疗发热、疼痛等症状。
在中医急症中,如关节炎、扭伤等疾病中,可与中成药板蓝根颗粒配伍使用,以增强抗炎和解热效果。
板蓝根颗粒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与布洛芬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炎症和疼痛,促进康复。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且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的重要和普遍的手段。
中西药联合若用之得当则可产生协同作用甚至相加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反之如不了解各药物成分的性质,配伍不当,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1]。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笔者就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如下。
1 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1.1 药效学方法此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患者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1.2 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加趋于正确。
2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2.1 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①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理化反应;②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可产生拮抗作用而影响疗效,使病情延误。
如吗丁啉与654-2伍用可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相加。
2.2 按药效学分类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
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临床用药追求中西药的协同作用,但拮抗作用的机会同样也很多,这不但降低药效,而且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
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
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现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可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
用药之道20中西药结合,别乱点鸳鸯谱□ 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 陈文贵中成药,安全性高;西药,疗效好。
两者的强强联合已成为治病疗疾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过,那也需遵循一定法则,若合理,可取长补短,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反之,将导致药效降低或毒副作用增加,甚至引发药源性疾病。
因此,中、西药合用时一定要小心。
四环素族抗菌素 该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不宜与中成药防风丸、橘红丸、追风丸、明目上清丸、牛黄解毒丸、女金丹等配伍。
抗生素、生物碱、洋地黄苷、维生素B等 此类药物不宜与含有鞣质(亦称鞣酸、单宁)的中成药配伍,例如感冒宁、槐角丸、肠连丸、紫金锭、七厘散、四季清等。
还原性药物 此类药物主要有溴化钾、碘化钾、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不宜与含朱砂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人丹、七厘散、苏合香丸等配伍。
酶类药 如乳酶生(表飞鸣)、胃蛋白酶、胰酶等,若与含有鞣质的中成药同服,会降低疗效或失效。
硝酸盐、磷酸盐 此类药物含微量硝酸、硫酸,若与含雄黄中成药(如六神丸、安宫牛黄丸、咽喉消炎丸等)配伍用药,可使雄黄所含硫化砷氧化,增强毒性。
利尿药、强心苷 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噻)与含有甘草酸的中成药,如甘草合剂、复方甘草片等配伍,可产生严重瘫痪症;强心苷(洋地黄等)与含有甘草酸的中成药配伍,可加重中毒反应。
碱性药物 如碳酸氢钠(小苏打)、胃舒平、氨茶碱等药物,不宜与含酸性成分中成药,如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等同用。
阿司匹林、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这些药物不宜与含碱性成分硼砂的中成药,如通窍散、痧气丸、红敏灵等同服,因在碱性条件下,这些药物可减少吸收,使疗效降低。
氨基糖甙类抗菌素 该类药物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拉霉素、巴龙霉素等,若与碱性中成药(如冰硼散、喉症丸、通窍散、龙牡壮骨冲剂、上清喉片,牛黄消毒散、大金丹、噙化上清丸、大黄苏打片、胃乐片、健胃片、肝胃气痛片、龙胆苏打片等)同服,虽可增强抗菌作用,但也使药物分布到脑组织中浓度增加,以致产生毒性反应,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要慎用或不用。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现状与问题的分析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现状与问题的分析目前我国已形成中医、西医两大医疗体系并存的状况;由于中医药在临床上的良好治疗效果, 中药不仅中医医师在使用,而且西医医师也在使用,这种状况不仅在我国存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我国中药与西药联用的情况几乎涵盖了临床治疗的各个领域;合理的中西药联用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发表;但不合理联用非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重视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问题,充分发挥中西药合理配伍的优势,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对于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正确评价中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现状以及对文献资料的调查与分析,主要从以下 4 个方面进行讨论;①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的状况调查;②临床上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③在中药制剂或保健品种非法加入西药的现状与危害;④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提醒临床医生重视中西药联合使用问题,安全合理用药; 1 中成药中合法添加西药的情况分析按我国现行的药品审评体系以及药品标准, 经过研究并通过审批得到批准文号的中成药中, 有些也含有西药成分;我们对我国2000版药典及中药部颁标准1~20册中收载的有关含有西药的中成药的情况进行了收集整理;含西药的中成药有200余种,其中所含的西药主要有8大类:①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中含有格列本脲;②解热药及治疗感冒的中药中含有西药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抗病毒药等;③止咳平喘中药中含有麻黄碱、氯化铵、克仑特罗等;④降压药中含有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芦丁;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中含有普鲁卡因、阿托品、次硝酸铋、硫糖铝等; ⑥含有抗生素;⑦含有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药物; ⑧外用药中含有水杨酸甲酯、普鲁卡因、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1;此外有些按西药审批的药品,也含有中药,并且名称也貌似中药, 如复方罗布麻片等; 2 中药与西药临床联合使用的情况分析2·1中药与西药临床联合使用情况中药以及中成药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机会,大多为合理的有益的联用,但是也存在不合理使用问题;如李钟勇等2 对其所在医院门诊处方4207张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中西药联用处方1802张,中西药联用处方占了42·38%,不合理用药8·51%;两种及两种以上处方401张,占中西药联用处方总数的22·25%;联用情况在内科、儿科、五官皮肤科、外科中均存在,分别达到38·51%、30·41%、18·65%和12·43%;其中以内科比例最高;中西药联用两种及以上的处方也以内科为最高,达到62·34%,其他科室分别为8·73%、14·96%和 14%;陈彪3对其所在医院门诊中西药房2006年的305 243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处方中既有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联用, 也有治疗不同种疾病的中西药联用;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中医、简易诊室等; 在他分析的处方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中西药成分重复,此类情况主要是西药成分重复,如给患者开了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如维C银翘片已含氯苯那敏,又给患者开西药为氯苯那敏片,西药成分重复的患者有29人次,中药成分重复的有7 人次;西药成分重复的29人次中, 15人次为解热镇痛类药物重复;从中可以看出医生对于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的成分不够了解,导致重复用药; 2·2中药与西药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2·2·1中药与抗凝药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方华等4报道了1例因东菱迪芙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丹参、血塞通,应用5d,出现多浆膜腔出血;患者女, 68岁,因“腔隙性脑梗死”开始给予东菱迪芙5BU·d-1,隔日使用,共3次,同时予“丹参30 mL·d-1+血塞通16 mL·d-1”,连续使用5d;患者与家人交谈中突然意识不清,随后发现血压测不出;经检查诊断为多浆膜腔出血; 本例患者没有外伤、心肌梗死溶栓、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功能衰竭、结核病和肿瘤等疾病的证据根据其检查指标以及临床症状判断,多浆膜腔出血与药物的联合应用密切相关; 2·2·2中成药与免疫抑制剂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吕慧怡报道了1例因服用六味地黄丸引起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的病例;患者因肾移植术后5年一直服用环孢素,硫唑嘌呤,泼尼松3联免疫抑制药预防术后排异反应的发生,患者于半月前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为165 ng·mL-1,并自述周身不适,四肢乏力,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分别增加了 16%和23%,询问用药情况,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1个月;停用六味地黄丸后复测血药浓度,在应用原3联药剂量不变的条件下,测得血药浓度在理想目标水平内5;说明此例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与服用六味地黄丸有关; 2·2·3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混用虽然注射剂混合后从外观性状以及含量等指标上看没有配伍禁忌但是如果毒理学、药效学研究证明不宜配伍,则临床应用时就应避免配伍;否则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颜春鲁等6的研究证明:灯盏花、穿琥宁注射液与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及抗胆碱药物配伍后澄明、pH值、吸收度无明显变化;但将配伍后的中西药物用于小白鼠1周后,灯盏花注射液与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肾上腺素、多巴胺、山莨菪碱、阿托品、纳洛酮混用后,发生了肝肾组织学改变,表现为肝脏组织的点状坏死、片状坏死、气球样变性,肾脏组织的近曲小管颗粒变性等损害,存在明显的配伍禁忌;穿琥宁注射液与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肾上腺素、多巴胺、山莨菪碱、阿托品、纳洛酮混用后,肝肾组织发生了坏死变性现象;因此灯盏花、穿琥宁注射液应避免与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肾上腺素、多巴胺、山莨菪碱、阿托品、纳洛酮混用; 3 中成药、中药制剂与保健品中非法搀杂西药的案例有些不法分子打着“纯天然”“纯中药”的旗号,在中药中非法加入西药,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这样做的后果不仅给患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还可造成身体上以及心理上的伤害,而且给中医药的声誉造成极大的损毁,因此必须依法严惩;下面就相关的报道进行汇总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警惕,增强辨识假药的能力,同时提醒医生和药师在分析患者用药出现的问题时,需要详细询问其用药史; 3·1减肥“中药”加入减肥西药药 1993年Vanherweghem JL等柳叶刀杂志上报道了一组为了减肥而服用减肥药“苗条丸” 含芬氟拉明、安菲拉酮、波希鼠李皮、颠茄浸膏、乙酰唑胺、防己、厚朴导致105名女性患者中有70人需要肾移植或做血透治疗;在该文中第一次使用了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 athy这一名词;在这一案例中,除了防己含有马兜铃酸外,西药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然而在随后的一系列报道中都忽略了其中的西药问题, 而统统归为中药,给中医药的声誉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胡娟等随机抽查市场上销售的3种减肥药, 采用TLC及LC-MS联用技术定性鉴别, HPLC外标法定量,结果检测到不同浓度的西布曲明8;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医院管理局发现,非法商人利用与违禁西药或注册药物相近的化学衍生物,掺入瘦身产品中以避过药检,但该类衍生物比违禁西药危险,已有人因服食含衍生物纤体产品后导致至少1人死亡, 1人肝衰竭, 1名中年妇人服食此产品后诱发精神病,变成疯妇;在两种禁用瘦身产品“健美素”SupremeQuick Slim 及“常青春”EverYouth中,检测出了含已禁用的减肥药成分“氟苯丙胺”的衍生物“N-亚硝基二乙基苯胺”, 3名市民因服用这两种瘦身产品导致肝脏受损;其中1名因肝衰竭而须接受肝脏移植手术; 3·2非法加入抗菌药物 2001年震惊全国的“梅花K”黄柏胶囊致人中毒案,原因是非法在黄柏胶囊中加入过期的四环素,因脱水差向四环素的毒性导致上百人中毒, 其中有些人中毒后成植物人状态,有些人因中毒导致智力损害; 3·3降糖药或保健品中非法加入降糖药不法分子向患者宣传纯植物药或纯中药,更有甚者向患者宣传无需节食,无需控制饮食,误导消费者,不仅使购买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也给中医药的声誉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2009年2月新疆喀什地区有两名患者在使用了标识为广西平南制药厂生产的糖脂宁胶囊批号081101后发生死亡,经药检部门检验,发现是不法分子在“糖脂宁胶囊”中非法添加了西药成分格列本脲,且每粒药最多的加了12·3mg的格列本脲,如果按其用法用量计算格列本脲每天的用量达110·7g,是格列本脲每天最大建议用量的7·3倍,造成患者因低血糖休克死亡; 锺元等,检查出12个生产企业19批样品非法掺入不同的西药成分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涉及品种降糖宁胶囊、降糖胶囊、糖尿乐胶囊、糖乐胶囊的降糖类中成药7; 此外在某些批号的玉盘消渴片、怡心唐宝降糖宁胶囊、唐必康TM降糖宁胶囊、苦瓜口含片,唐乐舒胶囊,一生唐乐舒胶囊,苦乐康胶囊,糖乐胶囊、绿因唐平口含片、糖乐胶囊、降糖宁胶囊中发现非法添加西药降糖成分,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盐酸苯乙双胍、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3·4壮阳药中非法加入西药枸橼酸西地那非 2005年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药品质量公告显示,有10个药品经营企业、6个医疗机构的11个品种共17批次的药品为假冒药品,如江门市济源堂药业有限公司销售的标识为“洛阳远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04011713” 的“力补金秋胶囊”,而且该假冒药品含有枸橼酸西地那非;2004年,广东省珠海市药监局对珠海药品市场进行专项检查,发现“补肾丸”、“力补金秋”、“藏秘补肾丸”、“藏绝顶”等均含有枸橼酸西地那非; 3·5非法加入抗癫痫的西药治疗癫痫的“纯中药”偷偷添加了抗癫痫的西药,如王丽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PLIA法检测血药浓度,测定45例服用“纯中药”的癫痫患儿,结果血清中检出1~5种常用抗癫痫西药,其中苯巴比妥最多42例,其次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纳和氯硝西泮,有些已达中毒浓度,这种现象给病人造成极大的诊疗困难、中毒危险、心理创伤及经济损失9; 3·6非法掺入利尿剂等西药 2008年3月在台湾治疗脚痛的中药丸中发现非法掺入利尿剂等西药; 4 讨论4·1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合理用药问题经过配伍研究并经正式审批的含西药成分中成药,可以方便患者用药,免去患者为中药和西药应一起服还是分开服之困挠,但如果忽略其中所含西药成分,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或同时服用含有相同或相似成分的西药,可能导致疗效过强而出现毒副作用;如因过量服用消渴丸导致低血糖休克甚至死亡的事件已有发生;因此此类药品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 4·2中药与西药联用中药与西药合理联用可以达到扬长避短,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但联用不当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加;也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造成混乱,此种情况是中西药联用需要避免的; 中药与西药联用需要考虑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其实和西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相同,也需要考虑是否会出现以下问题:①理化性质的改变,如pH值的改变或相互间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产生沉淀、螯合等变化,影响药效发挥,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②中西药物间可能影响彼此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使中药或西药的血药浓度、半衰期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对药物发挥作用造成影响;如有些中药可提高或降低某些西药的血药浓度,这对于一些治疗窗窄的西药的影响尤为重要,如果血药浓度变化比较大容易产生毒性或导致治疗无效;③中西药联用可能因各自药理、毒理作用不同,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 因此无论从哪个环节产生相互作用,都会影响药物在人体发挥作用;对于同一个用药个体而言,中西药同时使用以及西药间的联用,必须要考虑联合用药的利弊与合理应用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中西药联合用药是否有相互影响如果有,有怎样的影响联用是需要加量还是减量中西药联合应用是否安全、有效、经济这就需要我们对有关中西药的相互作用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加强药学监护,保证用药安全有效;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于降低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源性疾病,节约医药费用都具有现实意义;对于维护中医药的声誉也是非常必要的; 4·3加强监管力度,取缔非法药品或非法保健品不法分子均打着“纯植物药”、“纯天然”的旗号,非法制售假中药、假保健品,给中医药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产生了恶劣的国内国际影响, 也给消费者造成极大伤害,必须受到严惩; 因此医药工作者应提高警惕,增强辨识假药的能力,特别是在分析患者的病情时,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及时发现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李力,谢燕霞,等.含西药中成药的安全使用.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2, 2 4: 211-214 2李钟勇,胡代银,何清华.4207张门诊处方基本指标及用药。
门诊西药房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探析近几年,国内部分医院门诊大楼启用后,将中成药纳入门诊西药房统一管理,这样就使得同一张门诊处方中出现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从相关研究报告及文献中可知,门诊西药房中成药与西药联用不合理现象较多,尤其是不合理的重复联用、违反配伍禁忌的中西药联用等,为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基于此,本文针对门诊西药房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不合理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综述,希望有助于相关工作发展。
标签:门诊西药房;中成药;西药;联用处方门诊属于医院的窗口,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国内部分医院门诊大楼的启动,使得中成药逐渐纳入西药房管理,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比较常见,若能提高联用药物合理性,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反之,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及药源性疾病等[1],应加强重视。
加强门诊西药房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探析,探寻不合理联用及其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对于门诊西药房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针对门诊西药房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进行了综述,现分析如下。
1 门诊西药房中成药和西药联用不合理现象1.1 不合理重复联用重复联用指的是中药与西药针对某病都可起到某种共同效果,并且关键在于联用不是有机而是不必要重复。
例如针对感冒、一般肺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急性感染,部分联用处方中具有西药抗生素与具备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的中成药,导致二者抗菌效果重复;又比如某冠心病心绞痛处方开具多种药物,包括西药硝苯地平、硝酸异山梨酯等,又包括中成药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相同的疗效[2];此外,针对咳喘患者采取氨茶碱+痰喘丸治疗,二者都有平喘的效果,联用可能效果还不及单用,甚至会增加药物毒副反应。
1.2 违反配伍禁忌的联用违反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的现象较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酸碱中和的中西联用:例如羚羊感冒片与APC联用,前者属于碱性药物,后者为酸性药物,二者联用必定降低药效;又如山楂丸、橘红丸等酸性中成药与氨茶碱、胃舒平等碱性西药联用,明显会降低疗效。
浅谈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
李文君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对于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治本的良好功效,治疗比较全面,疗效巩固不易反弹等优点。
在中西医药不断融合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联用中西药物引起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临床和药理学实验表明,合理的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独使用。
但若使用不当,有些可与西药产生拮抗作用或改变西药的某些性质,从而降低药效,或增加毒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
因此,笔者通过对于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合理的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我国的中医讲究整体理念,探求病因,使人体自身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从而治疗疾病,而西医是通过直观地改变人体的某种病理体征从而治疗疾病。
若中西药联用合用将会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疗效大于或等于两药单用。
典型处方举例分析见表1。
表1 合理的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举例
中成药西药病人诊断简评
步长脑心通格列美脲脑梗死、糖尿病治疗两种病症
金嗓利咽丸缬沙坦胶囊咽炎、高血压治疗两种病症
六味地黄丸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糖尿病
前者有滋阴补肾作用,与后者联用可减轻患者因长期使用后者所致的肾功能损伤
元胡胃舒片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胃食管反流病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与元胡胃舒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安全性高
香砂养胃丸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胃溃疡协同作用,加速溃疡
愈合
稳心颗粒酒石酸美托洛尔室性早搏协同作用
2不合理的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中成药与西药合用可以扬长避短,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但不合理的联用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加。
中成药与西药合用需要考虑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其实和西药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相同,也需要考虑是否会出现以下问题:①理化性质的改变,如pH值的改变或
相互间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产生沉淀、螯合等变化,影响药效发挥,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②中西药物间可能影响彼此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使其血药浓度、半衰期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对药效产生影响。
③中西药联用可能因各自药理、毒理作用不同,产生拮抗作用。
典型不合理中西药联用情况举例见表2。
表2 不合理的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举例
中成药西药简评
复方丹参滴丸阿司匹林肠溶片两种药物均为酸性,对胃均有刺激性,易导致胃出血
维C银翘片氨加黄敏胶囊均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重复用药易中毒
藿香正气水甲氧氯普胺片甲氧氯普胺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反流,而前者抑制肠平滑肌的活动,合用出现药理性拮抗作用
云南白药胶囊维生素C片前者含三七等中药成分,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配伍,在酸性环境中,皂苷易在酶的作用下水解而失
效
注射用丹参阿托品阿托品为阻断M-胆碱能受体的抗胆碱药,具有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而使心率加速的作用,丹参具有降低血压的效应,能被阿托品所阻断,从而减低丹参的药效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托拉塞米存在配伍禁忌,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联合使用出现白色浑浊
3讨论
将中成药与西药合理配伍,既可以让中医与西医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又可以协同增效,将应用范围扩大,减轻不良反应。
中成药与西药联用不当产生的负面效果屡见不鲜。
造成近年来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现象越来越多的原因主要有:①中成药基础研究较少,药理、药动学研究尚不完善,而临床医生使用中成药的频率升高。
中成药组方中往往包括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目前,有关中成药的基础研究较少,水平较低,绝大多数药物的药效物质并不明确,作用机制也不甚清楚,从而无法获得临床应用的客观根据,更别提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所以临床用药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
而西医对于中药、中成药的应用了解并不全面,仅凭中成药说明书很难准确、灵活应用,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对药效学、稳定性及不良反应方面影响也正在探讨中。
②目前中西药复方制剂日益增多,给医生、患者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中西药联用问题不大,其实所有的中西药复合制剂在药品的选择上都是必需要经过反复试验的,
特别是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方面。
③中成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在临床使用上不能等同于西药注射液。
与其他药物配伍时除了变色、混浊等看得到的变化外,还可能引起一些看不到的变化,诸如稳定性下降、不溶性微粒增多等。
使用中药须经医生诊脉后方可用药,千人一方极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样的中成药用于同一疾病、不同体质的人身上也会发生不同的结果,对于同一个用药个体而言,中西药联用,必须要考虑联合用药的利弊与合理应用问题。
综上,建议在临床工作中,除对中、西药了解较为全面的中西医结合医生外,如必须联用,应请教相关人员,互通信息,以减少不合理联用的发生。
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液时,除非有准确的配伍资料,否则中药注射液最好是单输单注。
而我们药学人员对有关中西药的相互作用问题应该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更应该积极参与药学监护,加强与医生的沟通联系,认真审核并纠正不合理药物应用现象,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