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高考第21讲 城乡景观和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28
高一地理城乡空间结构知识点总结城乡空间结构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城市和乡村在不同层面的空间组织与格局。
下面将对高一地理城乡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城乡空间的概念与特征城乡空间是指城市和乡村所占有的地理空间。
城乡空间的主要特征包括:(1)结构性特征:城乡不均衡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空间差异;(2)分区性特征:城市和乡村在地理空间上有明显的划分;(3)功能性特征:城市以非农业经济为主,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4)人口特征:城市人口密度高,乡村人口密度低。
2. 城乡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城乡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主要受到经济、社会和政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经济因素: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逐渐衰退;(2)社会因素: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加速了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集聚;(3)政府因素:国家政策对城乡产业、人口和资源的调控也对城乡空间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3. 城乡空间结构的类型城乡空间结构可分为城市内部结构和城乡之间的空间结构两个层面。
(1)城市内部结构:城市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组成部分;(2)城乡之间的空间结构:城乡之间的空间结构表现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城市-乡村联系带、城乡接合部、城市扩展区和城市辐射带等。
4. 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是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方向。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大,农村现代化则是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互为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城乡空间结构的调整和变迁。
5. 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良好城乡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
城乡规划旨在合理布局城乡空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城乡统筹发展则强调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通过政府的引导与调控,促进城市和乡村协同发展。
城乡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对于改善城乡空间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空间结构知识点总结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城乡空间结构的知识点,这可是很重要的内容哦!咱们得明白啥是城乡空间结构。
简单来说,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的组合情况。
在城市里,空间结构通常比较复杂。
有商业区,这一般都在市中心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像大商场、步行街啥的都在这儿,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还有工业区,为了减少对城市居民的影响,通常会设在城市的边缘或者郊区,那里有工厂、仓库等等。
住宅区也有不同的类型,有高级住宅区,环境好、设施全,一般在城市的上风上水方向;也有普通住宅区,面积大,居住的人多。
城市里还有文教区、行政区等等。
这些不同的功能区相互组合,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比如说,商业区周围可能会有很多住宅区,方便人们购物和生活。
而乡村的空间结构相对简单些。
主要是农田、村庄和一些小型的加工厂。
农田一般都在村庄周围,方便农民耕种。
村庄里的房子分布也比较随意,不像城市里那么规整。
影响城乡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说经济因素,哪儿能赚钱,哪儿就容易发展成商业区或者工业区。
交通也很重要,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就快,空间结构也会跟着变化。
政策也能起作用,政府规划哪里发展什么,也会影响城乡的布局。
咱们来举个例子。
假如一个城市新建了一条地铁,沿线的地区可能就会发展起来新的商业区或者住宅区,原来的空间结构就会发生改变。
城乡空间结构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一般来说,城市会不断向外扩张,原本的郊区可能会慢慢变成市区。
乡村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变得现代化,一些小型的工厂和商业设施可能会出现。
而且,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好处。
比如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让城市和乡村都能更好地发展;还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让大家生活得更舒适。
比如说,如果城市的功能区规划不合理,工业区离住宅区太近,就会有噪音和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乡空间结构是个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了它,咱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变化,也能为未来的城乡规划出一份力呢!同学们,现在对城乡空间结构的知识点是不是更清楚啦?。
第八单元乡村与城镇近年真题全覆盖一、选择题[2021·天津卷]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
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
据此完成1~2题。
1.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2.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3.[2021·浙江1月卷]将污水和雨水分别用不同的收排系统进行管理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措施。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示意图。
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收排有利于()①改变河网,拓展城市空间②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③增加蓄渗,减少城市内涝④节约土地,降低资源消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1·浙江1月卷]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某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
图1为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示意图。
图2为该企业发展概况。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土地B.河流C.集聚D.市场5.该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会()A.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B.改善新城区生态环境C.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D.提升城市的服务等级[2020·海南卷]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属于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
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 411米,下图)的兴建为旅客进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
据此完成6~7题。
6.稻城人口稀少,在此兴建机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质和地貌B.人口和经济C.气象和水文D.资源和文化7.符合川西地区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描述是()①阳光明媚,酥油哈达迎客②四季如春,寺庙钟声回落③山高谷深,青稞美酒飘香④山川形胜,马头琴声悠扬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020·北京卷]下图是采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市新建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
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01城乡土地利用02城乡空间结构03城乡区位分析【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城乡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3.掌握城乡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城市(辽宁大连市)1. 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镇(湖北枣阳市吴店镇)乡村(江西婺源县江岭村)城市的房屋高大,农村的低矮;城市的道路宽敞而平整,农村的道路狭窄而不平;城市的灯光亮度大,农村的亮度小;城市的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农村的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镇介于二者之间。
2. 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3. 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城镇与乡村概念特点城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一、城乡土地利用城市——以建设用地为主乡村——以农业用地为主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 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 工矿用地 、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类型差异1.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乡村——农业用地为主居住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为主原因:乡村——产业活动以农业为主;城镇——产业活动以二、三产业为主,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2.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
3. 想一想,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和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有关。
第21讲城乡景观和城乡内部空间结构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学业层级2018年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1.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合格考1.1结合实例,在地图上指出城乡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归纳其分布的特点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1.2运用实例,概括城乡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解释其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合格考2.1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2利用资料,比较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差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城乡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1.城乡土地利用类型(1)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一般来说,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等规模相对较小。
(2)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乡功能分区(1)乡村功能分区多数乡村可以分为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商业用地和公共用地区等。
都市农业村落有生态控制区、农业发展区、产业经济发展区,以及居住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区等。
(2)城镇功能分区[易误辨析] 1.上海外滩的繁华景象令人赞叹,这主要得益于它作为什么功能区而存在?这种功能区的分布有何特点?提示商业区。
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及其成因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1)上图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形成城市地域结构。
其中A表示同心圆模式,B表示扇形模式,C表示多核心模式。
(2)上图的三类模式图中,均有的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它们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3.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①图中M表示商业区,N表示住宅区,L表示工业区。
②除距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高低外,交通通达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③图中L线变成P线时,反映功能区的变化特点是工业区不断向外围扩散。
(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易误辨析] 2.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为什么没有高层建筑物?提示因为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
如果在广场周围建起高楼大厦,必然会破坏这一地区古建筑的风格,与保留历史遗迹这一原则不符。
三、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地域文化(1)概念:是指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2.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不同文化区乡村景观格局不同东北黑土文化区黑龙江商品粮生产基地,平整的水稻田一望无垠,附近的屯子居民可达数千户云贵高原文化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稻梯田层层叠叠,村寨则多修筑在山上(2)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格局不同例证特点中国城市浙江杭州、山东济南“山水风光城市”受“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中华文化影响欧洲城市伦敦、巴黎基本保持了原有城市格局与主体风貌,市中心很少建造现代化高楼大厦发展历史悠久并重视文化传统美国城市纽约、芝加哥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各种高层建筑物错落其间发展历史短,接受了欧洲崇尚自由的精神传统考点一城乡功能区及规划真题研析【例1】(2019·天津文综)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如下图),回答(1)~(2)题。
(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思维路径]解析第(1)题,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工业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有所增加,工业功能可能增强,A错误;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居民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明显增加,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正确;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工业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南部,说明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南部,C错误;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居住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中、北部,说明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中、北部,D错误。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南部工业比重较大的区域扩展较快,工业向偏南区域集聚;相反,居住功能区域则向中、北部集聚,工业区与居住区背向发展,增加了上、下班的距离,交通压力增大,需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正确。
工业污染扩散,不仅要加强河流水质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监测,A 错误。
新建工厂较多,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
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建设住宅的成本高,房价偏高,使居民生活压力过大,C错误。
答案(1)B(2)D技法归纳1.“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的思路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原则:①各功能区应力求完整连片,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并充分满足环保、卫生防疫、防火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②不同功能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避免相互干扰;③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
(1)工业区(2)住宅区:一般住宅区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环境。
(3)商业区(4)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思路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①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②根据图中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③注意高级住宅区一般和风景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对点专练1.(2019·江苏地理)某县地处平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下图为“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道路网络类型为________,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有________。
(2)图中①地最适宜布局的功能区为________,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甲类功能区布局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为方格状的网络类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既有有利也有不利。
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交通通达度高,四通八达,但是对角线之间的距离只能通过垂直走向,而非对角线线段走向,延长了对角线的距离,不方便对角线方向进行联系。
第(2)题,该区域土地面积广阔,空间较大,城市外围地价较低。
并且位于城市的外围,靠近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并且还靠近客货运总站,有利于交通联系和人流物流的配送可以布局仓储区。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类功能区主要位于城市的外围,并且靠近交通线,交通通达度较高。
该类功能区有可能是工业区。
位于城市外围,而且还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离河流较远。
第(4)题,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既要隔绝污染,又要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
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并且面积相对较大,沿河流地区有湿地分布,可调节湿度和温差。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开,有利于减轻工业污染。
答案(1)方格状交通分散灵活;不便于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2)仓储区临近客货运总站,便于货物集散;地处城市郊外,地价低(3)布局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4)工业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离;沿河打造生态走廊;绿地面积大考点二城乡内部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真题研析【例2】(2019·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
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
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
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
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
据此完成(1)~(3)题。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A.①B.②C.③D.④(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A.形状规整B.地形差异小C.分散细碎D.距离村庄近(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B.农用地面积减少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D.农产品质量下降[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思维路径]解析第(1)题,由材料“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蔬菜种植所需劳动力较多、劳动时间较长、劳动频次较高。
为减轻劳动强度,最好把蔬菜种植地块布局在距离最近、交通最方便的位置,结合图像材料,②地最符合要求。
第(2)题,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的机械化,题干信息“大型农用机械”,与图中图例信息比例尺及估算某农户的地块面积,可知由于该农户的地块面积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故C选项为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