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件第一章 国际收支
- 格式:ppt
- 大小:282.00 KB
- 文档页数:49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开放经济:产品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溢出效应:本国经济会对他国造成影响反馈效应:本国经济会收到他国经济的影响1.1.1封闭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GD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指标。
(1)产出——一个国家生产的成果(2)流量指标(一定时期内的)(3)最终产品的生产属性(经济生产:人类参与)(4)既包括市场化的货物与服务的生产,也包括非市场化的货物与服务的生产(未被交换)GDP=C+I+GC:私人部门的消费I: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G:政府部门的消费注: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现值核算≠历史成本核算)固定资本净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消耗经济建设(投资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转移性支出)预算开支不计入GDP构成收入法(一)1.劳动者报酬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3.固定资产折旧4.营业盈余(二)1.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 PDL=GDP+TR+INT-T = C+S p消费+结余(TR 转移支付INT政府的债务利息支出T税收)2.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NIG= T-TR-IVT =G+S g 消费+政府储蓄国民储蓄(封闭经济):本国国民中收入未被用于消费私人部门的储蓄+政府部门的储蓄S=SP+SG=GDP-C-G 生产-消费-储蓄注:储蓄存款的年度增加额不能代替国民储蓄;1.1.2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特点:本国货币和服务可以在外国销售,形成本国的出口X本国收入可以购买外国商品和服务,构成本国进口MGDP=C+I+G+X-M(NX)Sp+Sg=I+NX 国民储蓄<国民投资——贸易逆差国民储蓄>国民投资——贸易顺差NX=(Sp-Ip)+(Sg-Ig) 本国的对外贸易差额取决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储蓄与投资差额状况开放经济:一国生产要素获得的总收入就不再等于本国的总产出1.初次收入差额BPI:收入差/劳动报酬/租金等2.二次收入差额BSI:国际间的经常转移(捐赠)开放经济下: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NDY=GDP+BPI-BSI=C+I+G+NX+BPI-BSI1.2国际收支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各项国际经济交易货币价值的总和。
第一章国际收支一、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自主性国际经济交易“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答案:国际收支——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国际收支平衡表——又称国际收支账户。
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
国际收支失衡——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
静态失衡是指在一个时点上,如一年的年终,一国国际收支总体的失衡。
这种失衡是否必须调节取决于失衡的程度、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能力大小而定。
动态失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总体出现的失衡,它反映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实力的动态变化。
自主性国际经济交易——也称事前交易,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它是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主要标志。
“米德冲突”——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提出的关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即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
这样,在开发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这一情况被称为“米德冲突”。
“丁伯根法则”——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是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
该模型指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经常项目——是指在国际收支统计表中,用于反映一国经常发生的、较传统的对外经济交易情况记录的项目。
它是一国国际收支统计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的项目。
资本金融项目——指在国际收支统计表中,用于反映一国对外资本流动和货币交易情况的项目。
二、填空题1.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项下包括的经济交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