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作物栽培学》(玉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22
《种植玉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掌握播种方法与技能。
2.通过实际操作,懂得种玉米的常识。
知道怎样种植玉米。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掌握播种技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亲自参加播种玉米的劳动过程,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种玉米的方法。
教学难点:种玉米的注意事项1.种玉米要把握好时令。
2.玉米最好的播种时间因具体的环境、地理位置不同而不同,要把握好时机。
教学准备:玉米种子、土地、肥料、水、劳动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变暖了,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正是播种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加入这播种的行列呢?(想)大家真不愧是勤劳的农家儿女。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体会播种的乐趣好不好?(板书:种植玉米)。
2.提到玉米,大家都知道是我们这个地区常种的一种农作物,也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能把你对玉米的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二、新授大家说了这么多关于玉米的美食,又了解了玉米有这么高的营养价值,大家想不想自己种出这么美味的玉米呢?(想);好,那你们知道应该怎么种玉米吗?需要注意哪些?教师板书:种玉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接下来我们看看农民伯伯们种玉米的过程和方法,(1)第一步是选种,选择颗粒完好,没有病虫害的种子;第二步田间除草,挖好坑,行列对整齐等待下种;第三步将玉米种子放进坑里,一个坑2粒左右;第四步浇水施肥;第五步平沟埋土,埋土的时候确保疏松透气。
播种过深的玉米或埋土太厚,会造成种子缺氧,无法出苗,最后就是后期管理,需要注意除草、除害虫。
(出示课件)(2)选择种植时间在玉米种植技术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情况下,玉米都是在4~5月份进行播种。
播种时间过早,温度还没回升,容易冻伤幼苗。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玉米的栽培技术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学科:初中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 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 玉米的生长特点2. 玉米的栽培技术教学难点:1. 玉米的生长周期及管理2. 玉米病虫害防治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玉米种植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玉米种子、工具等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预习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
2.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玉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玉米的了解,提问学生关于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 讲解玉米的生长特点教师简要讲解玉米的生长周期、植株结构、需水量等生长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3. 讲解玉米的栽培技术教师讲解玉米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
重点讲解玉米生长周期内的管理措施。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玉米栽培技术的要求,进行播种、浇水、施肥等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强调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布置作业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评价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作业、实践操作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拓展6.1 玉米的品种介绍教师介绍不同品种的玉米及其特点,如杂交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等,使学生了解玉米的多样性。
6.2 玉米的利用价值教师讲解玉米的食用、饲料、工业原料等利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七、实践环节设计7.1 观察玉米植株学生分组观察玉米植株,记录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加深对玉米生长特点的理解。
《作物栽培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要点。
2. 学生能了解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3. 学生能了解作物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合适的作物栽培计划。
2. 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进行作物栽培的播种、施肥、灌溉等基本操作。
3. 学生能分析并解决作物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农业生产的责任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农业生产观念,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作物栽培中的问题。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作物栽培学》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作物栽培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作物栽培基本原理:介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生育周期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 教材章节:第一章《作物栽培学总论》- 内容列举:作物生长发育、生育周期、环境因素影响。
2. 作物栽培技术:详细讲解播种、施肥、灌溉、中耕、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 教材章节:第二章《作物栽培技术》- 内容列举:播种技术、施肥原则、灌溉方法、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
3. 常见作物栽培实例分析: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为例,分析其栽培技术要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主要作物栽培技术》- 内容列举:水稻、小麦、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生长发育特点。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作物栽培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作物栽培实践》- 内容列举:实践操作安排、操作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的组织与安排。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玉米种植的知识,特别是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堂示性教学与学生课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与自主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玉米栽培技术,让学生明白两个道理:粮食来之不易需珍惜;做任何事需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教学重点: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
教学难点: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一个孩子生的好,衣服穿了七八套;头上戴着红缨帽,身上装着珍珠宝。
谜底是:玉米。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二、本课容概要:•一、玉米简介•玉米别称、原产地、种植历史、产量•二、玉米品种的选择•玉米籽粒类型、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稀植品种、密植品种、中密度品种•三、合理密植•四、施肥技术三、讲授新课:(一)玉米简介1.玉米简介:•大家好,我叫玉米,你们也可以叫我包谷、棒子或者珍珠米,我的名字可多了。
•你可别瞧我个子没你大,我可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呢。
•我的祖先最早生活在墨西哥或中美洲。
2. 栽培历史·说到我们的栽培历史,粗略算来,也有4500---5000年了吧,就算是我们在中国的栽培历史,也有400多年了呢。
3. 产量·世界各地都有我的兄弟姐妹,除了水稻和小麦,我们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就是第一了。
我们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谷类作物之首,小麦和水稻跟我们没得比。
(二)玉米品种的选择1、•优良品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增产的基础,结合本地生态条件,选用适宜的品种。
2、玉米籽粒类型3、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目前本地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有三种类型。
•稀植大穗型品种:费玉二、费玉三号等。
•密植品种:单958、豫玉23、中单909等•中密度品种:兴农998、锦玉28、浚单20、蠡玉18、鲁原单22、雅玉12等4、稀植品种•根据试验和实践,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确定合理种植密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生长周期及种植方法。
- 熟悉玉米的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播种密度等种植技术。
2.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简单的农业工具进行玉米种植。
-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玉米的基本知识:玉米的起源、种类、营养价值等。
2. 玉米的生长环境:土壤、水分、光照等条件。
3. 玉米的种植技术: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 玉米的收获与加工:收获时间、收获方法、加工利用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课时)1. 教师讲解玉米的基本知识和种植技术,分发教材和种植工具。
2.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定面积的种植区域。
3. 学生讨论并制定种植计划,包括播种时间、品种选择、种植密度等。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阶段(2课时)1. 教师示范播种、施肥、灌溉等操作步骤。
2. 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记录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与教师讨论解决方案。
第三阶段:观察与记录阶段(2课时)1. 学生定期观察玉米生长情况,记录生长变化。
2.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玉米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学生整理观察记录,撰写种植日记。
第四阶段:收获与总结阶段(1课时)1. 学生进行玉米收获,学习正确的收获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对种植过程进行总结,分享经验教训。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颁发种植证书。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种植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种植成果,包括玉米的生长状况、产量等。
3. 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玉米基本知识、种植技术等。
2. 实物教具:玉米种子、肥料、种植工具等。
3. 观察记录表:学生记录种植过程和观察结果。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带目录)教案玉米栽培技术培训一、教学目标1.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栽培季节和种植方式。
2.掌握玉米的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3.提高农民对玉米栽培技术的认识,提升产量和品质,增加收入。
二、教学内容1.玉米生长习性和栽培季节(1)生长习性:玉米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
(2)栽培季节: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分为春播和夏播。
2.玉米选种与播种技术(1)选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
(2)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拌种等。
播种深度一般为5-6厘米,行距60-70厘米,株距25-30厘米。
3.玉米施肥与灌溉技术(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
(2)灌溉:玉米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水涝。
4.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1)病害:常见病害有玉米纹枯病、玉米螟等。
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2)虫害:常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地下害虫等。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5.玉米收获与储藏技术(1)收获: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防止果穗霉变。
(2)储藏:将收获的玉米果穗晾晒至安全水分含量,然后进行储藏。
注意防潮、防虫、防霉变。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讲解玉米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
2.实地操作:组织学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互动交流:鼓励学员提问、分享经验,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案例分析:分析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让学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四、教学时间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实地操作: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互动交流与案例分析:共计1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评价1.学员出勤情况:考察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理论考试:检验学员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玉米栽培概述•玉米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收获与贮藏技术•玉米栽培新技术介绍玉米栽培概述玉米的起源与分布01起源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当地印第安人培育出的主要粮食作物。
02分布目前玉米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03中国种植情况中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玉米的栽培意义经济价值01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营养价值02玉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灌浆成熟期玉米籽粒逐渐灌浆成熟,形成饱满的果穗,最终完成生长发育过程。
玉米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开始形成雄穗和雌穗,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拔节期幼苗逐渐长高,开始形成茎节和叶片,进入营养生长阶段。
播种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土壤条件,将种子播入土中。
出苗期种子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开始发芽生长,形成幼苗。
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玉米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高产稳产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同时考虑其稳产性,避免因环境波动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耐逆性强优先选择具有抗旱、耐寒、耐盐碱等逆境胁迫能力的品种,提高玉米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抗病虫害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品质优良注重品种的籽粒品质,如容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以满足不同加工和食用需求。
优良品种的选择标准精选种子晒种播种前将种子晾晒2-3天,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
浸种催芽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等方法,促进种子吸水膨胀和萌发,提高发芽速度和整齐度。
去除破损、霉变、杂质等不良种子,保留饱满、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种子。
包衣处理使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增强种子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种子处理方法与技巧整地施肥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增施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灌溉排水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设施,确保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和排水顺畅。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掌握玉米的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3. 提高农民玉米栽培技术水平,增加玉米产量和品质。
教学内容:1. 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要求2. 玉米的播种技术3.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4.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方法5. 玉米收获与储存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玉米生物学特性、环境要求、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等基本知识。
2. 示范:现场演示玉米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技术。
3. 互动:提问、解答学员疑问,组织学员进行经验交流。
4. 实践:安排学员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实地考察:评估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3. 学员互评:学员之间相互评价,促进交流与合作。
二、详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要求1. 玉米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2)生长发育过程(3)产量构成因素2. 玉米的环境要求(1)温度(2)水分(3)光照(4)土壤第二课时:玉米的播种技术1. 播种准备(1)选择适宜品种(2)种子处理(3)整地施肥2. 播种方法(1)播种时间(2)播种密度(3)播种深度(4)播种方式第三课时: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1. 苗期管理(1)查苗补苗(2)间苗定苗(3)中耕除草(4)水分管理2. 拔节至抽雄期管理(1)施肥(2)灌溉(3)病虫害防治第四课时: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方法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玉米锈病(2)玉米纹枯病(3)玉米灰斑病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1)玉米螟(2)玉米蚜虫(3)玉米草地螟第五课时:玉米收获与储存1. 收获时期(1)成熟标志(2)收获时间2. 收获方法(1)人工收获(2)机械收获3. 储存条件(1)干燥(2)通风(3)防潮六、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1. 玉米的生长发育阶段发芽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成熟期2. 营养需求与施肥策略氮磷钾需求一次性施肥与分次施肥有机肥与化学肥料的使用3. 水分管理的重要性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灌溉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抗旱品种的选择与推广七、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技术1. 种植密度与配置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品种的适宜密度种植配置的原则2. 田间管理关键技术间苗与定苗中耕与除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3. 优化收获与产后处理收获时期的确定收获方法的选择玉米的干燥与储存八、玉米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1. 病害识别与防治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茎基腐病2. 虫害识别与防治玉米螟玉米蚜虫玉米草地螟玉米旋心虫3.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治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农药的合理使用轮作与抗病虫品种的选用九、玉米栽培的环境友好技术1. 可持续栽培模式轮作与间作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生物有机肥的推广2. 节水灌溉技术滴灌与喷灌雨水收集与利用提高灌溉效率3. 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减少tillage(免耕或浅耕)土壤有机质的保持与提升十、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1. 成功案例分享介绍国内外玉米高产典型经验分析成功案例的关键因素2. 实践操作演练播种、施肥、灌溉等关键技术操作演示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操作演练收获与储存的实际操作演示3. 学员互动与讨论学员之间分享种植经验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与解答设计个性化栽培管理计划十一、玉米栽培的现代化技术1. 现代农业技术与玉米栽培转基因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玉米品种改良无人机在玉米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2. 智能化管理技术智能农业系统与玉米栽培土壤传感器与水分监测气象预报与灾害预警十二、玉米产业链的认识1. 玉米的加工与利用玉米食品加工玉米饲料加工玉米工业用途2. 玉米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国内外玉米市场现状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玉米市场趋势分析十三、玉米栽培的经济效益分析1. 成本与收益计算种子、肥料、农药等成本分析玉米产量与价格对收益的影响成本控制与利润最大化2. 农业政策与补贴国家和地方农业支持政策农业补贴项目介绍政策环境对玉米栽培的影响十四、玉米栽培的社交与传播1. 农业信息传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民培训与技术推广2. 农民合作社与农业社团农民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农业社团在技术交流与服务中的作用协作营销与品牌建设十五、课程总结与考核1. 课程回顾与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总结玉米栽培技术的要点强调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2. 考核与评价学员参与度评估实践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测试3. 证书颁发与后续学习颁发培训证书提供继续学习与提升的机会建立长期学习与交流的平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种玉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2.掌握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2.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3.玉米的收获和储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2.教学难点: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要求;2.演示法:通过现场演示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让学生掌握玉米的种植和管理技巧;3.实践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玉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1.讲解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3.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
2. 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1.讲解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2.通过现场演示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3.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玉米,掌握玉米的种植和管理技巧。
3. 玉米的收获和储存1.讲解玉米的收获和储存方法;2.通过现场演示玉米的收获和储存方法;3.让学生亲自动手收获和储存玉米。
六、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通过考试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玉米种植和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3.通过问答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玉米种植和管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更加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教学评价的方式要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作物栽培教案设计——黑龙江省依安县职教中心学校祁玉荣课题:玉米的一生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育部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北方本《作物栽培技术》课本,第二章玉米的第二节《玉米的一生》的内容。
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主要是介绍玉米的生物学特性,为学习玉米的栽培技术作理论的铺垫,只有掌握好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后才能很好了解栽培的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知识与后面的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意识。
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与演示、学生的讲读法、网上查阅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复习提问:(1)玉米按成熟的早晚可分哪几类?(2)选用玉米良种的原则有哪些?指生进行复习回答,并进行必要的订正和补充说明。
2、导入玉米是我们北方的一种主栽作物,玉米的生产技术也是我们生产实践中必须重点掌握的一项技术。
确定怎样的种植方法之前就必须先了解和掌握玉米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了它的习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创造一个适宜它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为创造高产作好理论的准备。
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新认识和了解玉米吧。
二、讲授新知(30分钟)第二节玉米的一生(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物候期1、生育期生育期: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影响玉米生育期的因素:品种、播期、光照、温度等因素。
同一品种会因播期早、日照时间长、温度较低时,生育期相应延长;反之则短。
同一品种在环境条件相同时,其生育期是稳定的,它是玉米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的积温条件下就应适当选择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品种,确保既能正常成熟,又不致减产。
课后同学们可以上网查阅一下我省不同市、县的播种期。
2、物候期物候期:在玉米的一生中,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新器官的出现,植株形态发生特征特性变化的日期。
玉米的物候期有以下几个(配合讲解各物候期出示相应教学挂图):(1)、播种期播种时的日期。
播种日期会因不同温度条件的地理区域而不同,我省直播玉米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我县一般在5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