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万有引力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24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2篇高一物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1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互相作用;若是两个匀称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
〔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外表重力加速度g〕〔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2〕重力=万有引力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3〕不能过点条件:v0〔F为支持力〕〔3〕当v=时,F=0〔4〕当v>时,F随v增大而增大,且F>0〔F为拉力〕高一物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4第一节熟悉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改变,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久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需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肯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讨论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假如物体的大小和样子在所讨论问题中可以忽视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状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肯定性。
4.抱负化模型:依据所讨论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视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抱负化的模型,使冗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讨论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抱负客体) 其次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万有引力定律简解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一条定律,用来描述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
其表述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一个引力,这个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具体地说,如果我们用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1和m2表示这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那么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引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
F =
G * (m1 * m2) / r^2
其中G是一个常数,被称为万有引力常数,它的值约为6.67430 ×10^-11 N·(m/kg)^2。
通过这个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引力越大。
其次,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引力越小。
最后,这个引力是双向的,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万有引力定律在解释天体运动、行星轨道、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还为我们研究宇宙的运行提供了基础。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篇一:高一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以下是一些高一物理中的必考知识点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了物体所受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之间的关系。
2.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表明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揭示了惯性的概念。
3. 运动学公式:V=st,其中 V 是物体的速度,t 是物体运动的时间,s 是物体运动的距离。
这个公式表明了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4. 万有引力定律:F=G*Mm/r^2,其中 F 是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G 是万有引力常数,M 是天体的质量,m 是天体的质量,r 是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表明了天体之间的引力与质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5. 电场强度:E=F/q,其中 E 是电场强度,F 是电场中的电场力,q 是电荷的电荷量。
这个公式表明了电场力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
6. 电势差:U=Ed,其中 U 是电势差,d 是两点之间的电势差。
这个公式表明了电势差与两点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7. 热力学温度:T=2/3*k*T,其中 T 是热力学温度,k 是玻尔兹曼常数,T 是温度。
这个公式表明了温度与玻尔兹曼常数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高一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这些公式对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解决物理问题非常重要。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公式,例如动量守恒定律、波动方程等,也需要熟练掌握。
篇二:高一物理是中国高中一年级学习的物理学科,主要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力学、电学、磁学、光学和波动学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物理公式和知识点:1. 牛顿第二定律:F=ma,即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表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越大,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
2.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时,它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作用才会改变状态。
有关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有关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如下:
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引力的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提出。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且这个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高中物理中,万有引力定律通常表示为:F = G * (m1 * m2) / r^2,其中F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1 和m2 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G 是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430 × 10^-11 m^3 kg^-1 s^-2。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解释了行星轨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规律。
此外,万有引力定律也是研究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的基础。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通常会学习如何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以及如何使用它来解释一些天体运动的规律。
同时,学生也会学习到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看作是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
总之,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为我们理解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提供了基础。
高一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公式
高中是每位家长和孩子人生的转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为你整理了高一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
=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一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公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向心力向心力: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这个力叫做向心力。
向心力的来源: 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提供. 总之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提供了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向心力的方向: 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 方向时刻在改变。
因此向心力是变力。
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向心力指向圆心, 而物体的运动方向沿圆周上该处的切线方向。
两者相互垂直, 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在这个方向上无加速度, 速度大小不会改变。
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向心力的大小为 :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在向心力作用下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 每时每刻在不断地变化。
向心加速度大小:r f r T r t s v ⋅=⋅⋅=⋅==ωππ频22转速n f Tr v t ⋅=⋅====πππϕω222圆盘上转动的物体及圆锥摆转动的物体的向心力?汽车过拱桥时的向心力?汽车过凹形路段的向心力?过山车与水流星的向心力?万有引力1 行星的运动1.行星运动的两种学说(1)地心说: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和托勒玫。
他们从人们的日常经验(太阳从东边升起, 西边落下)提出地心说: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并且静止不动, 所有行星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2)日心说: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 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 对日心说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和数学论证。
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2、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对第谷长期天文观察的结果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与思考, 开始他想用哥白尼的太阳系模型说明火星的运行轨道, 但与第谷的观测结果有8分的误差, 从而大胆地摒弃了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 从事实中寻找原则, 建立了开普勒定律, 对行星的运动作出了更科学、更精确的描述, 回答了“天体怎样运动? ”的问题。
(1)开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迹上围绕太阳运动, 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焦点上。
高一物理必背物理定律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现状直到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力学基本定律):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 = ma。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万有引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 = G * (m1 * m2) / r^2。
3. 阿基米德原理- 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没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排斥物体体积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4. 压强定律- 压强是施加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与物体表面积的比值。
P = F / A。
5. 电磁感应定律- 利用磁场的变化产生电流的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线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6. 欧姆定律-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恒定时,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 = U / R。
7. 费曼图定律- 描述粒子相互作用和粒子衰变过程的图形表示法,用于计算粒子物理学中的概率振幅。
8. 斯涅耳定律- 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个介质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的定律。
9. 热传导定律- 热量通过固体物体的传导方式传递,传热速率与温度差、热传导系数和物体截面积成正比。
10. 热膨胀定律- 物体在升温时会发生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膨胀的量与温度变化、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比例系数有关。
11.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辐射能量与物体的表面积、温度的四次方和辐射系数的乘积成正比。
12. 黎曼-斯特藩定律- 介绍了电磁波的散射现象以及狭义相对论中的多普勒效应。
13. 平行轴定理- 计算刚体绕轴转动惯量的定理。
高一物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相
等.其表达式为a 3
T 2=k ,其中a 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比值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二、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
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可按圆轨道处理.这样就可以说: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 3T 2=k . 三、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F =G m 1m 2r 2,其中G 叫作引力常量. 四、引力常量
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但没有测出引力常量G 的值.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什通过实验推算出引力常量G 的值.通常取G =6.67×10-11 N·m 2/kg 2.。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专题四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势能【概念与规律】 1.万有引力定律 (1)公式:2MmF Gr=,其中G=6.67×10-11N ·m 2/kg 2。
(2)适用条件:公示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寸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均匀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3)由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推出,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匀球壳对球心为r 、质量为m 的质点的万有引力为()()20r R F GMmr R r⎧⎪=⎨⎪⎩ >>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基本方法:把天体看作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2222222Mm v G m mr m r m f r r r T πωπ⎛⎫==== ⎪⎝⎭在地面上2Mm mg GR =地地。
在空中h 高处()2'Mm mg G R h =+。
物体的重力和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差别很小,一般可认为二者大小相等。
3.开普勒三定律(1)轨道定律: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此定律揭示了太阳系各行星的轨道形状以及太阳和行星的相对位置。
由于行星的椭圆轨道跟圆相似,所以通常把行星轨道作为圆周来处理。
(2)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如图所示。
此定律反映了行星速率变化的规律,说明行星在远日点速率最小,在近日点速率最大。
2221111111111111222v S R R t R t R θω===,2222222222222111222v S R R t R t R θω=== 因t 1=t 2,S 1=S 2,故R 1v 1=R 2v 2。
(3)周期定律:行星运动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即32R T=常数(此常数只与太阳质量有关)。
此定律阐明了各行星运动周期与其轨道的长半轴的关系。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包括如下内容:
速度公式:v=s/t(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位移公式:h=1/2gt^2(位移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动能定理:W=1/2mv^2(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其中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万有引力定律:F=GMm/r^2(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大小等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乘以万有引力常数再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0+at(末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1/2at^2(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v^2/r(向心力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除以半径)。
电场力的计算公式:F=Eq(电场力等于电荷量乘以电场强度)。
电势能的计算公式:E=qφ(电势能等于电荷量乘以电势)。
电流的定义式:I=q/t(电流等于电荷量除以时间)。
欧姆定律:I=U/R(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电阻定律:R=ρL/S(电阻等于电阻率乘以长度再除以横截面积)。
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电功等于电压乘以电流乘以时间)。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本店铺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天体知识点物理公式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宇宙各种天体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天体物理学中,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天体的运动、结构、演化等方面。
以下是高一天体知识点中的几个重要物理公式。
1.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F =G * (m1 * m2) / r^2其中,F 表示物体之间的引力,G 是万有引力常数,m1 和m2 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2. 开普勒定律(Kepler's Laws of Planetary Motion):a. 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行星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与太阳之间连线与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成正比。
c. 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3. 光谱位移公式(Doppler Shift Formula):λ' = λ * (v + vr) / (v + vs)其中,λ' 是观察者测得的光波长,λ 是光源发出的光波长,v 是光源的速度,vr 是观察者的速度(径向速度),vs 是光源的速度(径向速度)。
4.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P = σ * A * T^4其中,P 表示物体辐射出的总功率,σ 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 是物体的表面积,T 是物体的绝对温度。
5. 普朗克辐射公式(Planck's Law of Blackbody Radiation):Bλ = (2hc^2 / λ^5) * (1 / (e^(hc/λkT) - 1))其中,Bλ 表示波长为λ 的光辐射强度,h 是普朗克常数,c 是光速,k 是玻尔兹曼常数,T 是绝对温度。
6. 哈勃定律(Hubble's Law):v = H0 * D其中,v 表示星系的红移速度,H0 是哈勃常数,D 是星系与地球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