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0课时《动物需要食物》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33 MB
- 文档页数:5
2020出版新教材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2.10《动物需要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不同动物所需要的食物种类,知道动物有不同的食性;2.知道动物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的知识作出假设;2.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搜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产生观察动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要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需要,分析动物从食物中能获得哪些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动物园适应季节变化的常见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课前准备:PPT课件、动物标本、科学活动手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境:乐乐和悦悦在池塘边,看到翠鸟刚刚捕捉到了一条鱼,正站在树枝上歇息。
乐乐说:原来翠鸟是吃鱼的。
悦悦想了像问到:它们吃果子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交流自己的想法。
动物都需要吃东西吗?都吃哪些东西,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动物需要食物)二、活动1:动物吃什么动物的生存依赖于食物,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并不相同。
PPT出示身边常见的动物,例如鸟、青蛙、蚂蚁、蜗牛等。
小组合作观察它们通常以什么为食。
鸟的食性很杂,许多食物它们都是,如小米、麦粒、豆类、也以昆虫为主要食物,鸡喜欢吃麦麸、小米、菜叶、玉米、大米等、鸡还要吃小石子或沙子来帮助消化。
青蛙:青蛙主要以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
蚂蚁:蚂蚁属于杂食性的昆虫,它荤素同食,最喜欢吃甜的东西。
蜗牛:蜗牛主要以植物茎叶、花果及根为食物。
三、实践:调查动物的食性通过刚才我们小组观察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了动物也是需要食物的,有的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有的动物则以其他动物为食,还有的动物食性较杂,既吃植物,也吃其他动物。
请同学们到动物园进行调查,了解各种常见动物的食性,并尝试按照食性对它们进行分类。
粤教粤科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更加注重观察和思考的准确性,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然而,他们在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在团队合作和交流方面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包括“植物大观园”“动物的需求”“声音”“运动和力”“消化与呼吸”“岩石与矿物”六个单元。
教材内容涵盖了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等多个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常见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
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
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认识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了解人体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的能力。
能够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科学态度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质疑和创新。
能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注环境问题,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植物的分类和特点,动物的生存需求。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了解人体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认识常见岩石和矿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的作用、声音的频率和振幅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措施精心备课,深入研究教材,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练习(附答案)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练(附答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白兰和银杏》练一.填空题1.XXX和银杏都属于,植株。
2.植物的茎是植物体上的部分,有输送植物体内的作用,是植物的。
3.观察XXX的叶子是形的,银杏叶子的形状像是。
4.生活中还有很多乔木科的树,例如、、、等。
5.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和有明显区分。
6.乔木的特点是,有且的主干。
二.判断题1.所有属于乔木的树都是一样高大的树。
()2.我们看到的松树高度比较小,所以它不属于乔木。
()3.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通常高达六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4.梧桐树主干高大属于乔木,但是桃树和苹果树不是。
()5.所有乔木的叶子都是一样。
()6.XXX和银杏都是常见的绿化树种,校园、公园里都可以见到。
()三.选择题1.关于XXX和银杏的说法正确的是()A.XXX的植株比银杏高大B.XXX结果实,银杏只开花不结果实C.XXX不成效实,开白色的花,银杏开花成效实2.下列属于乔木的树种的是()A.枣树B.月季C.玉米四.XXX观察XXX和银杏植株,总结XXX和银杏的茎的共同特点。
答案:一.1.乔木宏伟2.生枝长叶开花养料中轴3.椭圆扇子4.槐树枣树杨树桃树5.乔木主干树干树冠6.植株高大明显坚硬二.1.×2.×3.√4.×5.×6.√三.1.C 2.A四.1.XXX和银杏都属于乔木,植株高大,都有明显且坚硬的主干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月季和茉莉》练一.填空题1.下列图中的植物名称分别是,。
2.从上图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植物的枝条,植株比较,没有明显的。
3.下图是观察月季与茉莉茎时采取的植物标本,你能说出下图中第一幅展示的是,从图中看枝上有,第二幅图是,这两幅图展示它们的枝条都呈状。
4.观察月季和茉莉的叶子发现,月季的叶子呈状,茉莉的叶子是状的。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0课时:常见的尺子》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我们的文具中的《第10课时:常见的尺子》,主题是常见的尺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尺子是常见的测量工具,以及尺子测量长度的作用。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观察、比较和认识尺子的特征,以及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尺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尺子是常见的测量工具。
2. 了解尺子测量长度的作用。
3.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尺子具有刻度线、直边等特征。
4. 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尺子。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尺子的形状、特征和用途,进行比较和认识。
2. 利用实物尺子进行测量实践,感受尺子的测量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尺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了解不同种类的尺子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培养学生对尺子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准确性和细致性,培养良好的观察和测量习惯。
教学重点:1. 知道尺子是常见的测量工具。
2. 了解尺子测量长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类型的尺子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尺子这种测量工具可能还不太熟悉。
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践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尺子的特征和使用方法。
他们对于测量长度的概念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他们建立起相关的认知。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尺子的图片或实物)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常见的尺子。
请你们看看这些尺子,你们家里有尺子吗?你们平时用尺子来做什么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并回答)Step 2: 观察和比较学生A:直尺和卷尺都有刻度线,可以测量长度,但直尺比较短,适合测量短的东西。
学生B:木尺比较长,可以测量较长的东西。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的观察很准确!直尺和卷尺都有刻度线,可以帮助我们测量长度,而木尺则相对较长,适合测量较长的物体。
2023最新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
1单元食物的来源)
教学目标:
- 了解食物的来源,包括植物食物和动物食物。
- 研究认识不同食物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食物的合理选取和食物健康的意识。
教学准备:
- 教科书《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 幻灯片或教学图片
- 食物标本和模型(包括植物食物和动物食物)
- 小组活动工具和材料
教学内容: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不同食物的图片,让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食物从哪里来?”
2. 探究(20分钟)
a. 展示植物食物和动物食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b. 引导学生思考并互动讨论:
- 植物食物来自哪里?它们有什么特点?
- 动物食物来自哪里?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实践活动(30分钟)
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食物标本或模型。
b. 要求学生观察食物的特点,并讨论该食物的来源(植物食物还是动物食物)。
c.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
4. 总结归纳(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植物食物和动物食物的来源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5. 小结(5分钟)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延伸: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自己的饮食,进一步加深对食物的来源和营养价值的认识。
教学评价:
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探究和实践活动的表现,以及课堂小结的回答,来评估他们对食物来源的理解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单元动物的需求粤教版含答案粤教版⼩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单元动物的需求单元测试卷⼀、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动物的⽣存依赖于________,但________的来源和种类并不相同。
2.青蛙等动物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3.________是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动物所吸收。
4.动物通过________来获取氧⽓,维持⾝体的需要。
5.⾎液流动的动⼒由跳动的________来提供。
6.动物的⼀些活动是通过________器官来完成的。
7.鱼是⽤________来呼吸的,⽽鲸鱼是通过________来呼吸的。
8.________的主要机能是消化分解⾷物并从中摄取营养物质。
9.动物的运动器官不同,有的有________,能在天上飞翔;有的有________或________,能在⽔中游泳;有的有________,能在地上⾏⾛、跳跃或奔跑。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每题3分,共21分)10.动物的体内有专门消化⾷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
()11.消化腺帮助分解⾷物,消化道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物。
()12.动物为了摄取⾷物,吸收⾷物中的营养物质,所以不断地⽣长、运动和维持体温等⽣理需求。
()13.杂⾷性动物是指动物既以植物为⾷⼜以动物为⾷。
()14.尽管不同动物的运动⽅式不同,但它们的运动器官却相同。
()15.动物全⾝的各个器官都分布了密集的⾎管,⾎液在⾎管中流动。
()16.动物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是胃。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7.下列动物中靠鳃呼吸的是()A. 鲫鱼B. 鲸鱼C. 海豚D. 乌龟18.鱼的尾鳍的作⽤是()A. 平衡B. 制动C. 控制⽅向D. 没⽤19.空⽓进⼊动物肺中的途径是()A. ⽓管→⿐腔→肺B. ⿐腔→⽓管→肺C. ⿐腔→肺→⽓管D. 肺→⿐腔→⽓管20.动物消化道除了⼝腔、⾷道、⼩肠、⼤肠等器官外,还有()A. 肝脏B. ⾎管C. ⽓管D. 胃21.属于⾁⾷性动物的是()A. 马B. 兔C. ⽺D. 虎22.蚕摄取⽔分的⽅式是()A. 直接摄取B. 从⾷物中获取C. 即可直接摄取,⼜可从⾷物中获取D. 不需要⽔分23.⾷物经过动物消化器官的顺序是()A. ⼝腔→⾷道→胃→⼩肠→⼤肠B. ⾷道→⼝腔→胃→⼩肠→⼤肠C. ⼝腔→⾷道→胃→⼤肠→⼩肠D. ⼝腔→⾷道→胃→⼩肠→肛门四、填图题(每个1分,共6分)24.填空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五、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25.⼩欣做了⼀个探究鱼的各个鳍到底起什么作⽤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观察记录。
粤教粤科版(2023秋)四年级下册科学2.11动物的行为教案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动物的行为》教案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四节课,主要围绕着动物的行为展开。
本节课旨在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并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动物的行为。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的行为特征,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动物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比如观察不同动物的觅食行为或逃避行为,并让学生记录和描述这些行为。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还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来帮助他们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动物行为,以提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来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料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思考。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喜爱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物的生动形象,并引导学生讨论动物的行为特征。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群居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行为,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群居动物与独居动物的区别。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第二单元第12课时《动物的巢穴》练习一.填空题1.鸟巢常常筑在十分的地方,有的比较,有的还加以。
2.鸟是常见的动物,绝大多数的鸟类都会或巢穴,作为它们或的庇护所。
3.观察松鼠的巢穴,填写松鼠巢穴的特点:松鼠在茂密的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有时也在中做窝。
4.不同鸟的巢穴有很大的区别,筑巢的也不相同,和也有明显的区别。
5.鸟类能利用材料筑巢,说明了鸟类依赖筑巢或作为庇护场所。
6. 动物们常会在栖息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来营造,例如、等,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等来搭建巢穴。
二.判断题1.织雀织巢于树上,巢呈长把梨形。
()2.蝙蝠一般在房檐下筑巢,它们是不住洞穴的。
()3.睡鼠的巢穴离地面近,但有的利用树洞作窝或侵占鸟巢。
()4.白蚁为害农林作物和土质水利工程。
()5.其他动物不会像鸟类一样筑巢,它们只住山洞。
()6.白蚁筑巢有的在树洞、有的在建筑里,有的在泥土里。
()三.选择题1.下列物品不是动物筑巢材料的是()A.石灰B.树枝C.杂草D.泥土2.下列描述哪一句是对家燕的巢穴的描述()A.家燕一般只使用杂草建巢穴B.家燕的窝是建在院子里的大树上的C.家燕的巢穴一般建在屋檐下四.看图填表题——写出下列图片中鸟类的巢的特点。
特点筑巢地点巢穴的形状巢穴的材料喜鹊家燕大拟啄木鸟凤头鸊鷉织雀答案:一.1.隐蔽高伪装2.编制搭建休息繁殖3.树枝废巢树洞4.外形材料形状位置5.植物6.巢穴山洞树洞树叶树洞杂草土块二.1.√ 2.× 3.× 4.√ 5.× 6.√三.1.A 2.C四.。
第一单元植物大观园1、植物按生长环境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2、植物按茎的特点可分为:木本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3、白兰和银杏都属于乔木,植株高大,有明显坚硬的主干。
属于乔木的植物还有:荔枝树、苹果树、凤凰树、榕树、芒果树4、白兰的特点:树皮呈灰色,长椭圆形,两面网状叶脉明显。
5、银杏的特点:树皮灰褐色,有裂纹,比较粗糙,有细长的叶柄,扇形,落叶前变黄。
6、月季和茉莉等植物属于灌木,植株通常比较矮小,枝条丛生,没有明显的主杆。
属于灌木的植物还有:桅子、桂花树、筋杜鹃、大红花、黄榕、假连翘、九里香。
7、月季的特点:直立灌木、小枝粗壮、有刺、叶子边缘有锯齿,四季开花,花朵较大,有深浓郁的香气。
8、茉莉的特点:直立灌木、小枝圆柱形、叶片较薄,叶脉明显,微凸起,花朵较小,花冠白色,极香。
属于草本植物的还有:叶下珠、苜宿草、含羞草、蟋蟀草、睡莲、凤眼莲9、葡萄和爬墙虎是常见的藤本植物。
葡萄和爬墙虎都长着细长的藤。
这类植物自身不能直立生长,而要缠绕在其他物体上,或者借助卷须、吸盘等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属于藤本植物的还有:碗豆、牵牛花。
10、睡莲和荷花都是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
它们具有特殊的通气组织,如气孔和导管等中空组织,叶子面积较大,有丰富的叶脉组织。
属于水生植物的还有金鱼藻、荧实、梭鱼草、慈姑。
乔水京本造活环境分植物按茎的神奥分一本△幅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1、动物的呼吸系统:用鳏呼吸、用肺呼吸2、鱼不能直接呼吸空气,只能通过特殊的结构一一鱼鲸,来吸收溶解在水中氧气。
鲤是鱼类呼吸官,是一种特殊的专门适应水中呼吸的构造,它可以把氧气从水中分离出来。
水流经过鲤时,氧被毛细血管吸收,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生活在陆地上的鸟、蛇、羊等动物,以及生活在水中鲸、海豚、龟等动物,它们通过肺来呼吸,获取空气中的氧气。
空气进入肺中途径;空气一一鼻腔一一气一一肺4、动物通过呼吸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5、水是一切动物带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
三年级下册第 6 课《我们需要食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需要食物》是《科学》三年级下册“消化和呼吸”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人体用于呼吸的相关器官”和“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相关器官”作为主线展开学习。
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包饺子的食材”,引导学生通过包饺子,了解食物中包含着多种不同的食材,了解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活动2“哪种食物里有淀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辨别食物中的淀粉等营养成分。
二、学情分析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食物会为人体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水等,但是他们对这些营养成分的认识并不全面。
每一名同学对食物有不同的喜好,但他们并不一定会主动去了解它有什么营养成分,也不一定会去了解平常吃的食物是由什么原材料加工而成的。
本课以饺子为例,引导学生观察饺子的皮和馅,了解它们分别是用哪些食物原料制作的,继而以淀粉为例,引导学生探究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三、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2.尝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等营养成分。
3.初步意识到食物对我们健康生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分析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检测食物中的淀粉。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饺子皮和馅料的图片或实物、不同食品包装袋、滴管、培养皿、碘液、馒头、米饭、白萝卜、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情境:彬彬、波波和琪琪一起吃午饭,桌面上摆着一碟饺子。
讲述:我喜欢吃饺子,妈妈说饺子营养丰富。
问题:饺子有什么营养呢?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任务:饺子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饺子有什么营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饺子是由哪些食物原料制成的。
(二)活动探究1.活动1 包饺子的食材媒体:饺子的实物。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动物需要食物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四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需要。
2.知道动物能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
科学探究:1.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的知识作出假设。
2.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搜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完成科学探究。
2.产生观察动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小动物的情感。
重点了解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需要,知道动物能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
难点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搜集不同动物的食物来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小场景并提出问题:几只鸭子在池塘里游泳,为什么另外两只把头和身子伸进水里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评价学生的发言追问:动物们都需要吃东西吗?想一想,说一说它们在喝水吧!它们在水里玩耍吧!它们在水里找食物吃!每一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奥!将课堂的发言权给学生,鼓励其参与,调动其积极性讲授新课活动1:动物吃什么1.提出问题:动物都吃什么食物?它们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动物所吃的食物。
(1)牛羊和狮子(2)小鸟和鸡鸭1.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记录身边动物都吃的什么食物2.说一说(1)牛羊主要吃草和豆类食物。
狮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马等。
(2)鸟的食性很杂,许多食物它们都吃,如小米、麦粒、豆发挥小组的力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集思广益,让所学内容更全面补充:另外,鸡还要吃小石子(或沙)。
便于消化。
(3)在你的身边还知道哪些动物呢?(4)大家有没有主要蚂蚁的主要食物是什么呢?承接:我们发现这些动物的食物种类是不同的,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归类呢?3.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分类:动物的生存依赖于食物,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并不相同。
(1)有些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物,叫植食性动物,如:马、牛、羊。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11《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不是鱼类能在水里游的因素是()。
A.鱼类长有鳍或蹼B.鱼类有鳃结构C.鱼类有嘴巴2.下列动物能够奔跑,有强健的足的是()。
A.鲸鱼B.老虎C.秃鹰3.下列动物有翅膀,但是不能够飞翔的是()。
A.鸵鸟B.老鹰C.海鸥4.下列动物不具有游泳的运动方式的是()。
A.青蛙B.金鱼C.鸵鸟5.下列动物靠蹼运动的是()。
A.青蛙B.鱼C.蟋蟀6.鱼能在水里游动是因为有()。
A.蹼B.足C.鳍7.下列对于动物适应季节变化方式描述错误的是()。
A.熊冬眠是因为冬天食物匮乏B.燕子冬季会飞往食物丰盛的南方C.非洲的角马旱季会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雨季时再迁徙回来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8.主要以跳跃的方式来行走的动物是()。
A.大象B.鲨鱼C.袋鼠9.丹顶鹤求偶时好像在()。
A.唱歌B.跳舞C.奔跑10.下列动物中,可以在天空中飞翔的是()。
A.鸵鸟B.银鸥C.壁虎11.下列()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A.蝗虫B.猕猴C.长颈鹿二、判断题12.丹顶鹤求偶时好像在跳舞。
( )13.不同的动物、运动器官也可能不一样。
( )14.所有的动物都能够通过翅膀的运动,从而获取食物。
( )15.动物的摄食方式都是相同的。
( )16.各种动物对食物的需求不同,它们摄取食物的手段也不同。
( )17.青蛙有蹼能在水里游动。
( )18.各种动物对食物的需求相同。
( )19.鲸生活在水中,但它们却不像鱼一样用鳃呼吸,而是通过肺来呼吸。
( ) 20.海鸥是靠翅膀在海面上飞翔的。
( )21.长臂猿不可以靠四肢在森林中自由攀爬。
( )22.狗有足,能在地上行走、奔跑。
( )23.各种动物摄取食物的方式不同。
( )三、简答题24.说一说,为什么动物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四、填空题25.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对食物的( )不同,它们摄取食物的( )也不同。
《一天的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准备学习单、食物卡片、黑板思维图、PPT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小视频。
师: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生:美食。
师: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以狩猎野生动物和采集野生植物的方式获取食物。
后来,人类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便慢慢开始栽培农作物,以及驯养家畜,从此人类的饮食便开始文明起来了。
今天,就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走近《一天的食物》吧!(二)记录“我昨天所吃的食物”师:你注意过自己一天中吃的食物吗?让我们先进行统计吧!每位同学都要回忆一下自己昨天吃过的食物,按照早餐、中餐、晚餐、其他的顺序记录下来。
这里注意:每餐吃了几种食物就记录几种,如果你一餐吃的太丰富了,那就挑选主要的四种记录下来。
2分钟时间,开始吧。
(生记录,师巡视)师:好,我看大家都已经写好了,现在请四个人相互分享自己的记录单,3分钟时间。
师:时间到,现在有谁愿意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下你昨天的食物吗?(生1、生2汇报,老师展示自己昨天的食物表)师:通过回忆自己一天的食物,并了解了同学们和老师一天的食物,你有怎样的感受?生:我们吃的食物真丰富啊!师:刚才我们经历的过程就是收集信息,那如果要整理出有用的信息,我们需要怎么做呢?生:分类。
(二)给食物分类师:给食物分类可以方便我们的研究。
给食物分类,你有哪些方法?生:可以按照荤菜、素菜;可以按照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等;……师:很高兴可以从你们那里听到如此多的分类方法,但是科学的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每个人的分类结果都一样。
请看这里,大家跟我一起读出来。
(PPT展示分类方法)师:每一类你能举出例子吗?生:熟食有米饭、肉类,生食有水果……植物类有蔬菜、水果,动物类有肉、蛋……主食有米饭、馒头、面条,其他都是副食……师: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14种食物……的卡片,请你按要求完成活动记录二吧!(组内交流)(请学生来黑板前粘贴分类结果)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分类结果吗?生:同意。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每课教学反思8动物需要空气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动物的基础知识,如动物的分类、特征等。
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呼吸的方式和过程不太清楚,对空气对动物的重要性也不是很了解。
因此,本节课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动物呼吸的方式和过程,增强对空气对动物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课是一节对动物呼吸观察的课。
本课要求学生结合所认识的动物资源,寻找常见动物中,它们呼吸方式的不同。
然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实现资源共享、互动学习,从而丰富学生对动物的认识,首先了解鱼在水中时如何呼吸的,在了解其他动物的呼吸方法。
9动物需要水分首先,我们从本次课程的内容上来看,动物对水分的需求是极其重要的。
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物都非常依赖水,而且它们的存活离不开水。
同时,水也是一种能源,有助于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的运动、觅食和生存。
从细胞的角度来看,水也是构造细胞的重要元素,对于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发育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水对动物的重要性无法被忽视。
其次,从本次课程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不同的动物从环境中获取水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陆地动物如兔子、野牛和熊等,一般摄取水分通过食物。
海洋动物则多是直接从水中直接吸取水分。
止匕外,还有一些动物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比如鸟类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水蒸气。
此外,一些动物也有独特的水分获取方式,比如蚂蚁可以从叶根所含的液体中获取水分。
因此,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水分获取方法。
最后,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讨论了动物体内液体运动的规律,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多种内部机制来维持水分平衡。
我们认识到,动物体内的液体运动受到生理机制(如钠肾上腺素等)和化学机制(如吸水性细胞等)的调控,同时,动物体内的液体运动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气温、湿度等。
同时,我们还反思了这种液体运动在动物维持水分平衡上的重要性,以及动物在维持水分平衡上所采取的各种复杂机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动物需要食物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四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了解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需要。
2.知道动物能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
科学探究:
1.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的知识作出假设。
2.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搜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完成科学探究。
2.产生观察动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小动物的情感。
重点了解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需要,知道动物能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
难点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搜集不同动物的食物来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出示小场景并提出问题:几只鸭子在
池塘里游泳,为什么另外两只把头和
身子伸进水里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吗?
评价学生的发言
追问:动物们都需要吃东西吗?想一想,说一说
它们在喝水吧!
它们在水里玩耍吧!
它们在水里找食物吃!
每一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
点奥!
将课堂的发言
权给学生,鼓励
其参与,调动其
积极性
讲授新课活动1:动物吃什么
1.提出问题:动物都吃什么食物?它
们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动物所吃的
食物。
(1)牛羊和狮子
(2)小鸟和鸡鸭1.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观察记录身边动物都吃的什
么食物
2.说一说
(1)牛羊主要吃草和豆类食
物。
狮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
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马等。
(2)鸟的食性很杂,许多食
物它们都吃,如小米、麦粒、
发挥小组的力
量,引导学生充
分调动其已有的
知识储备,集思
广益,让所学内
容更全面
补充:另外,鸡还要吃小石子(或沙)。
便于消化。
(3)在你的身边还知道哪些动物呢?
(4)大家有没有主要蚂蚁的主要食物是什么呢?
承接:我们发现这些动物的食物种类是不同的,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归类呢?
3.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分类:动物的生存依赖于食物,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并不相同。
(1)有些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物,叫植食性动物,如:马、牛、羊。
(2)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如:老虎、狮子。
豆类,也以昆虫为主要食物。
鸡喜欢吃麦麸、小米、菜叶、
玉米、大米、剩饭和菜叶等。
(3)蜗牛主要以植物茎叶、
花果及根为食,杂食性和偏
食性并存。
乌龟的食性虽很广,但其主
要食物是动物性食物,如小
鱼、小虾等水生小动物,也可
适当间杂的喂些米饭、面条
屑。
(4)蚂蚁属于杂食性的昆
虫,它荤素同食。
蚂蚁喜欢吃
甜的东西,还有一些昆虫的
食物,还有肉与蔬菜之类。
3.说一说,记一记
(1)列举植食性动物有哪
些?
(2)认识肉食性动物,并列
举哪些动物属于这种类型:
教师及时补充学
生的答案,拓展
学生的思路
以提问的形式调
动学生不断地思
考,让学生不断
的沉浸在知识的
更新中
先引导学生进行
感性认知,然后
引导学生对比总
结,将知识的学
习难度降低,更
易于学生接受
(3)在哺乳动物中有很多类别是杂食动物。
它们和人一样,即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动物性食物。
如:狗、蚂蚁、
老鼠等。
4.引导学生对比归纳:
画出动物不同种类及交叉的类型
5.动物为什么吃食物呢?
活动2:季节变化与动物的食物
1.提问:冬天来了,这些动物的食物还丰富吗?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秘密吗?
2.引导学生展示小组内交流的成果:(1)燕子是如何过冬的呢?
追问: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和燕子过冬的方式是一样的呢?
(2)黑熊是怎样过冬的呢?(3)认识杂食性动物,并能
列举哪些动物属于这种类
型:
4.想一想,画一画
5.因为食物中含有动物身体
生长所有的营养
温故知新:糖类、蛋白质、
无机盐、水分、脂肪、维生
素等等
1.想一想,说一说:季节变
化时,动物的食物种类和数
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它们
是怎样解决食物的呢
2.展示交流
(1)燕子过冬时会成群的
向南方飞去,因为冬天南方
比较暖和,还有很多虫子,
食物相对充足。
想一想:大雁,丹顶鹤等
及时请学生总
结,以绘制表格
的形式总结不同
食物种类的动
物,一目了然
先交流再科学认
识,更利于发挥
学生的思维,拓
展知识储备
追问: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和燕子过冬的方式是一样的呢?
(3)角马是怎样度过食物减少的季节呢?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季里食物减少,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的过冬方式。
(2)黑熊秋天会大量进食,
以准备冬眠会吃度大量食物
将脂肪储存起来,整个冬季
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
半睡眠状态。
列举:蛇、青蛙等。
(3)为了寻求水源和青草。
雨季期间(3月~5月)角马
生活在非洲的中部和东南
部,旱季(7月~9月),为
了寻找新鲜的草料,非洲角
马不得不离开这里,向北部
迁徙。
3.总结展示:迁徙和冬眠
图文结合,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
当堂检测 1.动物的生存依赖于食物,但食物的
来源和种类并不相同。
2.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例如
蛋白质、糖分、水、维生素、
无机盐等。
3.按照食物的种类不同,可以把动物
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
杂食性动物。
认真完成,当堂达标
课堂小结这一节我们学习了……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身边鸡鸭鹅、
小狗、马牛羊等动物的食物。
2.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根据动物食用
的食物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植食性动
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3.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我们知道了
许多动物特殊的过冬方式,例如冬
眠、迁徙等。
板书
粤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