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姓名与字号文化1
- 格式:ppt
- 大小:661.50 KB
- 文档页数:55
中国古代文化之姓名字号教案一、导入姓名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标志和符号,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历史、地理、宗教和文化传统的信息。
由于各自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各民族之间的姓名体系都是各局特色的。
比如,中国人名由姓和名组成,姓在前,名在后,即“重姓轻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共性和重视宗族裙带关系有关。
英语国家的姓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其排列次序刚好与中国的做法相反,即“重名轻姓”。
一般是首名+中名+姓,首名又称教名,中名一般不用,只在正式场合或签署文件时使用。
如,Linda Jame Smith, 为了方便,常写成Linda J. Smith或L.J. Smith。
西方国家的姓氏多带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这些都反映了各自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反映了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的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将中国文化植入其中的名字号的奥秘和趣味。
二、给自己名字测分数(软件)(以自己名字为例子,抽一个学生的名字)三、现在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测名字吉凶,给名字打分数,取名字的软件。
研究姓名,取名的书籍也不在少数。
语言学家陈建民出:“子生下来之后就要取个好名字,这是汉人一贯的社会心理。
”中国人有很深的“名字情节”。
四、同学们的名字都是父母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为了孩子的姓名父母们绞尽脑汁、浮想联翩,有的翻阅《词海》寻找那些名言佳句,有的请亲朋好友提供名字方案,从中进行选择;有的干脆到起句公司求一个好名。
很多都有去寺庙里求一求,去找算命先生算一算,是不是命中缺什么,需要名字去补,什么名字能给你们一生带来好运和幸福,认为名字直接影响甚至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比如:我的名,雪,父母就是基于3层考虑:1、“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典故。
(高雅,“《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2、雪:洁白,纯洁。
3、我姐姐名“岚”:山林中的雾气;宗教中指阴阳学中赞美智慧和美貌。
个人收集整理-ZQ朱靖撰稿先秦时代,姓和氏是两个不同地概念.姓表示自己出生地部族.上古时期地姓多有女字旁,如“姓”字本身,再如姜,姬,姒等姓.这明显是母系氏族社会“从母之姓”留下地痕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了在同一部族区内分不同地宗族、家族以及社会地位.就有了氏地概念.或以祖上封地为氏,这一类氏数量最多,如陈、卫、郑、宋、唐、魏、韩、吴、朱、晋、周、赵等等.这些封地名很多本身就是先秦诸侯国地国号,因为诸侯国本身就是天子所赐诸侯地封地.或以祖上爵位、官职、谥号为氏,如王、候、孙、司马、司空、上官、文、武等等.还有以祖上地字为氏.如孔子地六世祖地字叫“孔父嘉”.孔父嘉地后人便以孔为氏,这便是孔氏地来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来说,贵族有姓有氏,平民只有姓而无氏.可见,先秦时期,姓用以别氏族,氏用以明贵贱.同姓不可为婚.秦汉之际,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成为同一概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合称名字,名一般是出生后由父亲所命.男子二十要举行冠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当然,更多是男子一出生,祖辈、父辈便将名和字都取好.男子地名或字如为复字,则以其中一字表示辈份.如《红楼梦》中地贾代善、贾代儒是“代”字辈.男子地名或字如为单字,则以偏旁表示辈份.亦如《红楼梦》中贾敬、贾赦、贾政是“文”字辈,贾珍、贾琏是“玉”字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国前大部分平民女子只有姓氏,没有名字.出嫁后随夫姓,称“某某氏”.少数大家闺秀有名字,但不许以家族辈份命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国后,名字彻底革命.妇女是半边天,有了自己地名字.字号被作为封建遗物砍掉.现在取名字没有任何限制和禁忌,只要不用外国字,想怎取就怎么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认为,过去地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地联系.(一)名和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平、原在古汉语中意思相近.又如毛泽东字润之,润和泽是近意词,合在一起是润泽东方大地地意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名和字地意思相反.例如曾点,字皙.所谓“点,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又如赵孟頫,字子昂.“孟”和“子”在文言中都有排行第一地含义,表示在兄弟辈中地排行.頫通俯,頫和昂是反义词.再如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熹和晦是反义词.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名和字地意思相关联.如岳飞,字鹏举.“鹏举”是大鹏展翅高飞地意思.又如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名讳为丘,字仲尼.孔子出生时其母到尼山为子祈祷.丘即小山,尼便指尼山.丘和尼是相关联地.“仲”表示排行第二地意思.因此,文革时期孔子被污为孔老二.实属大不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单个字地“名”加上一个虚字组成“字”.例如,李白,字太白.古人往往喜欢取号.名和字由父祖所命,号则自谓.古人取号,以表个人地志向、情趣、爱好.1 / 1。
古人的姓名通常由名、字、号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具体如下:
1. 名:名是个人的基本标识,伴随一生。
在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亲命名,取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往往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
2. 字:字是成年礼的一部分,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字与名往往有意义上的关联,有时是对个人性格或才能的一种描述或期许。
3. 号:号则是个人晚年自取或者他人赠予的别称,反映了个人的志趣、成就或者某种特定的文化寓意。
号的使用更为自由,可以用于朋友之间的称呼,也可以作为文人雅士间交流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在古代礼仪中,使用这些名称也有严格的规范。
例如,在尊长面前,应自称名以示谦卑;而在与同辈或晚辈交往时,可以使用字或号。
了解这些规则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交往的礼节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姓名、字号“姓”据《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
”反映了母系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舜姚姓,大禹姒姓等。
“氏”“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于是由这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一个母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
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姓氏的发展世代为官而且有功绩,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氏;有封邑的就以邑号作氏。
可见,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
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是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
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公孙鞅”,也可称“卫鞅”,后来他被封于商,故而又称“商鞅”。
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
另外,夏、商、周三代实现严格的“同姓不婚”制,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姬等。
【举例:孟姜女】人们说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名姜女,而是姜姓长女的意。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周幽王的宠妃褒姒,本人姓姒,来自褒国;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比如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国,她可以叫“齐姜”,也可以叫“卫姜”。
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一、姓1.也叫姓氏;2.春秋以前,姓氏分开;3.秦以后,姓氏不分;4.汉代,统称为姓。
姓的具体来源1.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
2.以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