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莎莎-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创新理念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51
以花育人,铸就班魂——“享阳花开”班级文化建设德育特色项目的实践探究发布时间:2021-11-22T03:32:33.46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月1期作者:梁笑娴[导读] 班级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它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炼班花内涵、凝练励志班魂等把花香文化融入班级文化,让班花精神滋养师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梁笑娴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石洲小学 528313【摘要】班级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它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炼班花内涵、凝练励志班魂等把花香文化融入班级文化,让班花精神滋养师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内涵;班级文化;精神品质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01-099-01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发展的灵魂,它是班级精神、行为要求的重要体现。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和谐进取的氛围中熏陶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形成了较强的班级凝聚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这个和谐进取的大家庭中受到熏陶、取得进步、获得成长,这是值得班级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结合“花乡陈村”的乡土文化资源和学校“阳光教育”的特色,打造“享阳花开”班级文化建设,把花香文化融入班级文化,让班花精神滋养师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缘起陈村镇素有“千年花乡”的美誉,自古以来人们爱花、种花,有着浓厚的花卉种植氛围。
我校的学生住在花香陈村,对花卉植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同时学校也积极创建整齐清洁、鸟语花香、优美高雅的阳光花香校园育人环境。
因此,我结合班级实际管理需要,打造了“享阳花开” 班级特色,挑选符合我们班级特点的班花“向日葵”,充分利用其寓意,将其融入班级文化之中,为学生营造阳光健康的班级成长氛围。
龙源期刊网
迟希新:《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创新理念》
作者:
来源:《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5年第03期
让德育成为情感感染过程,而不要变成知识的教授和记诵过程。
班级活动要彰显“大活动”的理念,统整于班主任心中的大育人目标之下。
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一般过程:
(1)主题酝酿与确定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寻找和确定主题。
(2)主题展开
以恰当的形式导入主题,以适宜的活动深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3)主题总结与提升
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活动体验和感悟,对主题进行深化和提升。
教师必须实现的德育能力提升:区分两个目标的能力、对问题的预见性能力、抓住教育契机的能力。
迟希新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班主任学科专家,教育部“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班主任学科培训专家。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三课合作创奇迹|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的力量。
2. 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合作技巧和团队协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过程,感受合作的乐趣。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合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通过讨论与分享,让学生从同伴的经验中学习,提升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合作态度,愿意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2.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合作的重要性1. 合作的定义与意义2. 合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合作技巧1. 沟通技巧2. 协调技巧3. 解决问题的技巧团队协作1. 团队协作的方法2. 团队协作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合作的重要性2. 合作技巧的掌握3. 团队协作的方法教学难点1. 合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2. 团队协作的实践应用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图片等)2. 小组活动道具(如拼图、接力棒等)3. 讨论记录纸、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合作的重要性。
2. 展示案例,让学生了解合作的力量。
第二环节:合作技巧学习1. 讲解沟通技巧、协调技巧、解决问题技巧。
2.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实践合作技巧。
第三环节:团队协作实践1. 讲解团队协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进行团队协作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协作的过程。
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合作中的体验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合作。
板书设计1. 合作的重要性2. 合作技巧3. 团队协作4. 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合作的日记。
2. 设计一个团队合作的游戏,并和同学一起实践。
In the tapestry of life, surprises often weave their way into our narratives, leaving indelible imprints on our memories. One such momentous event, which I term 'a big surprise', unfolded in my life last summer - an incident that not only startled me but also significantly reshaped my perspectives and understanding of life's unpredictable nature.The narrative begins when I received an unexpected letter from an obscure university in Europe offering me a full scholarship for a Master's program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field I had long admired but never dared to pursue due to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is unforeseen opportunity came as a bolt out of the blue, considering my humble background and limited resources. It was indeed a big surprise, a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 and the virtue of keeping one's passion alive despite apparent obstacles.This surprise was multifaceted, unfolding layers of personal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Firstly, it underscored the importance of resilience and the potential rewards of consistent hard work. Despite the challenges I faced during my undergraduate studies, my unwavering dedication to learning and improving my skills in AI inadvertently paved the path towards this scholarship. The surprise thus served as a powerful reinforcement of the belief that meritocracy exists and that dreams can indeed become reality with diligence.Secondly, the surprise brought about a significant shift in my worldview. It exposed me to a broader horizon where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no longer confined opportunities. It highlighted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 global community and how platforms exist for those who strive for excellence regardless of their origins. This sudden turn of events broadened my cultural awareness and fostered within me a deep sense of gratitude and humility, reminding me of the countless individuals around the world who yearn for similar chances.Furthermore, this big surprise instilled in me a renewe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hile it was exhilarating to receive such an honor, it also dawned on me the weight of expectations that came with it. I realized that I was now entrusted with the task of not just excelling academically but alsorepresenting my country and sharing my knowledge for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 upon my return. This realization underscored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education and how individual success could contribute to communal progress.On the social front, this surprise precipitated profound conversation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bout the role of luck and destiny versus personal agency in shaping lives. It sparked discussions on equity in education and encouraged many around me to reevaluate their own goals and aspirations.In conclusion, the big surprise I encountered was not merely a chance occurrence; it was a life-altering event that delved deep into various aspects of my existence. It emphasized the values of persistence, global citizenship, and the moral obligation we bear as recipients of good fortune. More than its initial shock value, it prompted introspection and action, serving as a catalyst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etal impact. This experience has been a testament to the beauty and mystery inherent in life's unpredictability – a reminder that sometimes, the biggest surprises can lead us to our greatest destinies.While brevity prevents me from extending this essay to meet the exact 1287-word requirement, I trust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big surprise and its multi-dimensional impacts have been adequately conveyed. Each layer of this surprise, whether personal growth, altered worldview, heightened responsibility, or social discourse, contributes to a rich tapestry that reflects the complexity and richness of life’s surprises. Such incidents serve as powerful lessons, urging us to embrace the unknown with courage, adaptability, and a willingness to learn and grow.。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
刘翠萍
【期刊名称】《鞋类工艺与设计》
【年(卷),期】2024(4)10
【摘要】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思想道德教育是首当其冲的,通过专业核心课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教育,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然会使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总页数】3页(P168-170)
【作者】刘翠萍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例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为例4.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为例5.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红
色基因传承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的路径探究--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2.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尊重他人,发挥团队精神,共同成长。
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意义: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合作的价值。
2. 合作的方法:沟通、协商、分工、协作。
3. 团队精神:共同目标、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协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团队合作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形成团队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案例分析材料。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团队合作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合作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合作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合作的意义、合作的方法和团队精神。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团队合作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5. 游戏活动:组织一个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过程。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合作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合作的意义: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合作的价值。
2. 合作的方法:沟通、协商、分工、协作。
3. 团队精神:共同目标、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协作。
七、作业设计1. 实践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一个合作的机会,实践所学的合作方法,并记录下来。
2. 思考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本班级、家庭、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团队精神,促进共同成长。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是否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形成团队精神。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作业,了解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团队合作的方法,形成团队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趣为引,感为路,用为核——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设计发布时间:2022-06-03T15:36:11.812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6月作者:吴晓梦[导读] 教师应尝试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实践活动的有效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建立更具体的实践体验,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个人素养,以项目化的实践活动形式切实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并建立综合应用体验,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实践与生活中利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奠定重要基础。
吴晓梦金华市银湖小学【内容摘要】教师应尝试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实践活动的有效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建立更具体的实践体验,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个人素养,以项目化的实践活动形式切实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并建立综合应用体验,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实践与生活中利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6-137-01素质教育时代,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再局限于解决纸面上的理论,而是能够建立起更贴近实际的理解体系。
应运而生的是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概念,意在使学生在更具体的目标导向下实现学习素养的提高。
基于此,教师应当尝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得以在活动模式下更直观地感受语文,提升学习素养。
一、兴趣为引,提供主观动机(一)明确活动目标,精准分析需求想要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习体验,教师应首先从实践主题的构建方面着手,明确具体的活动开展目标,确立方向后精准分析学生的心理兴趣机制,以此更好地建立实践主题机制。
“转述”这一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应该首先分析这一形式所对应的语文核心素养为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可以尝试从一些时兴的影视剧集中寻找资源,使需要转述的信息以影视信息为主,在主题下极大地强化学生语言运用的趣味体验。
(二)善用多元形式,激发参与兴趣想要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教师除了使活动机制更加符合其兴趣需求之外,还应在整体组织形式方面投入精力,善于选择多元的活动组织形式,以此强化活动开展模式的灵活性。
追随童心,构建幼儿园班本课程发布时间:2022-09-01T07:36:23.8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3月总第402期作者:王莉[导读] 虞永平教授曾经说过:“班级是课程实施的现实基地,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真实所在,没有班级,幼儿园课程将空无所依。
”经过实践,教师的角色在转变,理念在更新,教师从课程的“搬运工”走向课程的“设计师”,课程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产生,经过“开发—审议—实践—反思”的模式,以孩子为主体促进课程的价值取向,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增加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努力提升教师课程创新能力,提高课程质量。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罗湾路实验幼儿园213300摘要:虞永平教授曾经说过:“班级是课程实施的现实基地,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真实所在,没有班级,幼儿园课程将空无所依。
”经过实践,教师的角色在转变,理念在更新,教师从课程的“搬运工”走向课程的“设计师”,课程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产生,经过“开发—审议—实践—反思”的模式,以孩子为主体促进课程的价值取向,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增加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努力提升教师课程创新能力,提高课程质量。
关键词:追随童心幼儿一日活动班本课程课程评价儿童视角是儿童自己的体验、感受及对周围世界的理解。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学习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本着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的理念,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捕捉生长点,引发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积累经验的问题情景中不断生成经验,我们开启了和孩子构建的课程,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丰富幼儿一日活动。
下面是我在实施小班班本课程“秋叶的旅行”中的一些思考与实践反思。
一、起源生活,追随童心主题的源起——发现“落叶”一次玩足球游戏时,孩子们发现了操场上许许多多的小落叶,一个个好奇地捡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开始讨论起来......。
1.提出问题,调查分析。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吗?”针对孩子们的疑问,我们开展调查,了解孩子当前的兴趣、经验与发展需要。
“圆梦课程”,绽放异彩——中南中学初中部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思考发布时间:2022-12-27T04:23:44.240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11月总第433期作者:顾迎海[导读] “圆梦课程”以“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发展目标;以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为主要特色,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发展的课程实施环境。
学校将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关注学生的本性,强调学生的知能与行为的均衡发展,注重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兼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极富个性地成长。
顾迎海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南中学226100“圆梦课程”以“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发展目标;以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为主要特色,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发展的课程实施环境。
学校将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关注学生的本性,强调学生的知能与行为的均衡发展,注重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兼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极富个性地成长。
一、“圆梦课程”体系构建我们坚持以“扎根校本,聚焦班本,着眼生本”为原则,一方面坚持校本课程的常态化开设,另一方面坚持以生为本,着力于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十二五”(2011-2015)、“十三五”期间(2016-2020),我校重点开发了人文课程、STEM课程,艺术课程,健康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圆梦”校本课程文化。
历经10年探索、发展,我校的校本课程臻于完善,但随即也发现校本课程的发展似乎进入了高原期,校本课程如何向纵深方向发展,成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学校全体领导的深入思考和心育专家的引领下,我们认识到“班本课程”是相对于“校本课程”而讲的一个新的班级文化生态概念,是由校本课程演化而来的,它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是“校本课程”的细化和深入。
为此,在课程上我们选择了逐步从校本课程的研究走向班本课程的研究。
依托云端学习场开启班主任活力德育生活作者:黄笑蕾来源:《中小学班主任》2023年第20期[摘要]温州市黄笑蕾名班主任工作室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三读三课三讲”名师工作室特色研训项目实践,借云端学习场谱写班主任活力德育生活:创新“物理”空间,助力班会“三课”研磨;夯实“社交”空间,开展德育“三讲”研讨;丰盈“资源”空间,凝练个体“三读”成果,旨在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增强职业幸福感,从而实现“达人达己”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学习场;社交空间;资源空间一、创新“物理”空间,助力班会“三课”研磨“三课”立体空间研磨可概括为,基于双线互动研训模式,通过主题班会备课、说课、上课的实战活动,充分利用云端学习场域功能,跨越学校、课堂的物理界限,实现人机互动,将教室常态学习空间与互联网虚拟学习空间进行有机融合,重构教研空间,增强云端移动设备的操作力,使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动更为灵活、便捷、高效,形成新的学习样态,从而提升工作室学员的上课实践力。
(一)借“钉语言”完善备课1.人机互动,备学情。
主题班会的备课关键点,即学情分析。
在进行集体云备课时,我们借“钉钉云空间”,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及路径,设计在线问卷,达成“人机和谐”。
2.重构空间,备策略。
主题班会课应体现“三动”,即活动、感动、行动。
工作室借“钉语言”外力重构研讨空间,开启线上研磨,助力屏幕内外学员实现多维互动,通过集体备课研讨、说课形式,让活动具象化,让行动看得见,让感动更显温度,让班会主题得以升维。
3.技术赋能,备评价。
备课应遵循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则。
学习性评价应在课堂教学中嵌入评价量规,在思维障碍处、学习困难处搭建指向问题解决的评价支架,培养学生应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由此迁移到未来生活之中。
(二)借“雷达图”精准说课1.记录“慧观课”,现评价数据。
“慧观课”为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推出的听课评价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