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3.29 KB
- 文档页数:1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疾病脑卒中的有效护理方法,临床重点评价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方法:收选研究时间2020年3-月2022年10月,抽样确诊100例脑卒中,根据摸球法分组,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别例数50例,不同组别护理方式分别为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神经功能指标:各神经功能指标、生活质量、SAS、SDS、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脑卒中护理干预中,采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神经功能、日常生活功能与护理满意度,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前言:脑卒中是老年疾病的一种,不但有较高的致死率,还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老年患者对这一疾病带有恐惧与排斥等情绪,疾病发生后,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会大受影响,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吞咽功能以及言语功能等,患者生命健康受威胁,生活也因此出现诸多不便,在病情的影响下,患者会做出烦躁怒骂、排斥治疗等行为,这对推动他们的肢体功能改善,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需要通过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可以配合医护工作,这对于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来说都是有利的。
康复护理是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是适合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到神经内科护理当中是有适宜性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2020年3月-2022年10月,研究对象为入院检查确诊脑卒中,抽样100例分析,根据摸球法分两组统计基线资料情况。
基本资料情况: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7.50±2.79)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55岁到82岁,平均年龄范围为(68.50±2.68)岁。
整理上述所统计出的基本资料数据,基本接近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做研究比较。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而且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让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更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脑卒中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脑卒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时,需要在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来让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让患者预后得到改善[1]。
我院神经内科在脑卒中的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和检查,确诊为脑卒中。
全部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6.8±2.3)岁。
排除精神病患者、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病患者以及心、肝、肾、肺疾病患者。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协助患者选择舒适和合理的体位,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改变体位,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和褥疮的情况。
神经内科实习医生在脑卒中护理中的实践总结与心得体会1.引言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神经内科实习医生,我有幸参与了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实践总结,希望对其他实习医生在脑卒中护理中有所帮助。
2.了解脑卒中的病因与分类在实践中,了解脑卒中的病因与分类是至关重要的。
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根据病因可将缺血性脑卒中进一步分为动脉硬化性脑卒中、心源性脑栓塞和小血管病性脑卒中等。
熟悉不同类型的脑卒中病因,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
3.早期护理的重要性在脑卒中的早期,及时且准确的护理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是重要的:(1)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等。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着吞咽和语言困难的问题,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至关重要的,早期进行气道管理,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和吸痰等。
(3)营养支持和液体管理: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和进食困难,因此及时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液或胃肠外营养的方式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4.中期护理的重点在脑卒中的中期,恢复和康复是关键。
在这个阶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护理重点:(1)运动康复:通过早期的物理治疗和运动康复,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运动康复的方式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功能锻炼等。
(2)语言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着语言障碍,因此通过语言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3)心理支持:脑卒中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可能会面临身体和情绪上的问题。
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十分重要。
5.长期护理的重要性脑卒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康复。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1)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人。
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rhtel指数、CSS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
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尽管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脑卒中的预后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1]。
本文旨在探究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9.35±6.35)岁;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9.84±6.13)岁。
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诊断为脑卒中,且符合康复治疗适应证的患者。
排除标准:(1)有明显智能障碍、心理障碍或认知障碍;(2)存在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系统疾病,影响康复治疗;(3)存在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1.2方法为观察组提供神经内科康复护理:(1)定期评估:康复护理团队应定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功能恢复程度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调整康复护理方案。
(2)功能训练:通过康复治疗师和专业护士的指导,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等,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对失语症患者进行口语理解、表达和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
通过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训练,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降低误吸的风险。
浅析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7-03-17T09:36:46.5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作者:刘德艳[导读] 大部分患者治疗配合度较好,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通过加强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改善较好。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脑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与护理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6%,干预组为98%,干预组治疗效果较好,P<0.05。
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及肢体锻炼措施,患者临床疗效较为乐观。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神经内科;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troke patients.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August 2016 were 10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admission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of 50 cases and 50 cas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and nursing care,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86%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8%,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physical exercise,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is more optimistic.Key words:rehabilitation nursing;stroke;neurology department;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主要由于脑血管出现粥样动脉硬化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引起相应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前可能出现头晕、主诉头痛等,且脑卒中疾病致残率较高,患者发病后需接受较长时间治疗。
脑卒中护理治疗观察应用研究进展论文(共6篇)第1篇: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脑卒中患者发病急骤,恢复较慢,易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发病初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防止肢体关节挛缩和废用性肌肉萎缩,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肢体功能,充分发挥残余功能。
1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时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早期时间窗内(24h)功能锻炼,能纠正和改善预后以避免脑损伤加重,抢救损伤而死亡的脑细胞,修复脑组织。
多数研究者认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神经学症状进展后48~72h内为宜。
还有研究者认为,对于中量脑出血患者为发病后7~14d,小量脑出血患者为发病后6~7d,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6d[1]。
2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方法2.1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即早期抗痉挛的体位,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預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防止废用性萎缩、患肢水肿、关节畸形、痉挛和失用性综合征[2]。
良肢位是一种临时体位,需2h变换一次体位。
2.1.1患侧卧位尽量多采用此体位,可增加患者偏瘫侧的感觉输入,增加患者对偏瘫侧的认识,同时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活动,利于患者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姿势为患侧肢体在下方,患侧肩部前伸,肘伸直,前臂外旋放后,手指伸展,背部垫软枕,60°~80°倾斜为佳[3]。
患侧下肢稍后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小腿下垫一软枕。
2.1.2健侧卧位将患者头颈部垫舒适软枕,避免头屈向患侧,健侧肢体在下方,取舒适体位,患侧肢体向前伸,肩关节保持屈曲100°的位置[4],胸前放置枕头,肩肘关节置于枕上,肩胛骨上提及前神,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屈,手指伸展,手心向下,患侧下肢下垫一枕头,患肢屈髋屈膝垫于枕上,踝关节背屈90°,足部也垫于枕上,防止足下垂[4]。
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现状调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脑卒中发病后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言语障碍、肢体瘫痪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神经内科护士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康复护理知识,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
目前关于神经内科护士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一些护士可能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漏洞,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由于不同医院护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差异,神经内科护士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神经内科护士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提高策略,对于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的神经内科护理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和分析神经内科护士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掌握方面的现状,探讨影响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的因素,提出提高护士专业能力和康复护理水平的策略,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培训计划,以提高神经内科护士在脑卒中康复护理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率。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神经内科护士提供更多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与支持,进一步加强护士的专业素养和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在脑卒中康复阶段的全面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神经内科护士作为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康复护理人员,其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也在于为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都有着严重影响。
而神经内科护士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