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一、数的概念二、数的分类1.自然数2.整数3.有理数4.无理数5.实数三、数的表示方法1.阿拉伯数字法2.罗马数字法3.科学计数法四、数的运算1.加法2.减法3.乘法4.除法五、数的性质1.交换律2.结合律3.分配律4.乘法的逆元六、数的应用领域1.数学2.物理学3.化学4.经济学5.生物学6.计算机科学七、数的重要概念1.数轴2.绝对值3.比例4.百分数5.分数八、数的发展历程1.古代数学的起源2.阿拉伯数学的兴起3.欧洲数学的发展4.现代数学的进展九、数的思维方式1.逻辑思维2.抽象思维3.推理思维十、数的挑战与困惑1.无穷大与无穷小2.无理数的存在性3.数的无限性4.零的特殊性5.无解方程的存在十一、数的历史人物1.毕达哥拉斯2.欧几里得3.阿基米德4.牛顿5.高斯十二、数的未来展望1.量子计算机的发展2.人工智能应用的拓展3.数字化时代的挑战4.数学教育的创新十三、数的美1.黄金比例2.对称美3.几何美十四、数的故事1.希腊神话中的数2.数学童话故事3.数学家的传奇故事4.数学趣味故事十五、数的哲学思考1.数与宇宙的关系2.数与人类文明的发展3.数与艺术的结合4.数的存在意义数的认识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数的概念、分类、表示方法、运算、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展示数的应用领域、重要概念、发展历程、思维方式、挑战与困惑、历史人物、未来展望、美、故事以及哲学思考等内容。
我们将介绍数的概念和分类。
数是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关系的抽象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等不同类别。
这些不同的数的分类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数的表示方法。
阿拉伯数字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数表示方法,而罗马数字法更多用于表示年份、钟表等特殊场合。
科学计数法则是一种用于表示极大或极小数值的表示方法,它简化了数的表达方式。
然后,我们将探讨数的运算和性质。
数认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础概念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计数和量度的工具。
数的种类分为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等。
自然数是最简单的数,包括0、1、2、3、4……。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它们的负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数集。
2. 数学运算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基本运算。
在进行运算时,需要遵守相应的运算法则和优先级,以确保运算结果是正确的。
3. 代数代数是研究数字和字母之间的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包括方程、不等式、多项式等内容。
4. 几何几何是研究形状、大小、位置、角度等空间概念的数学学科,包括直线、角、多边形、圆等内容。
5.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了随机事件的规律性和规律性的数量化描述。
统计则研究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等内容。
6. 数学推理数学推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使用已知事实推出新的事实的过程,是数学证明的基础。
二、重要定理与公式1. 质数与合数质数是指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其他正因数的数,例如2、3、5、7等。
合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正因数的数,例如4、6、8等。
重要的定理有素数定理、费马小定理等。
2.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研究角的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
它们是三角形中角度和边的比值的函数,具有广泛的应用。
3. 求导与积分求导和积分是微积分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分别研究了函数的斜率和函数的面积。
重要的定理有微分中值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等。
4. 莫比乌斯函数莫比乌斯函数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数论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密切相关,如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等。
5. 梅森素数梅森素数是一类特殊的质数,具有特殊的形式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数论意义。
6. 黎曼猜想黎曼猜想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研究了对数函数的零点的分布规律,至今仍未得到证明。
三、数学应用1. 物理学数学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牛顿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等,都是基于数学模型得出的。
数的认识一、计数单位1、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
整数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 ),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
2、 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叫十进制计数法。
2、3、……这样的数统称(自然数 )。
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整数和自然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
二、数的读法和写法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如,亿级520万级0080个级3100读作:五百二十亿 零八十万 三千一百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如,四十亿六千零六十万零五十 写作:亿级40万级6060个级00503.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如,读作:八十万80三千一百3100点•六零零九6009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如,六千零六十万零五十点二零零五 写作:万级6060个级0050点•二零零五2005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三、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1、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知识点大全一、整数的分类1.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2.整数的分类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
正整数和0就是自然数。
注意:自然数都是整数,但它只是整数的一部分,不能说整数都是自然数。
二、整数的组成1.计数单位。
个(一)、十、百、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数位和位数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同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就不同。
例如:2002中的左起第一个“2“所在的数位是千位,表示2个一千,左起第二个“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位数是指一个数用几个数字写出来,最左端也就是最高位不能是0,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或者说一个自然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例如:1358含有四个数位,则1358就是四位数。
下图是整数数位顺序表三、整数的读写1.整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亿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或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读只读一个0,例如,210073210读作:二亿一千零七万三千二百一十。
2.整数的写法。
先分级,再从最高级写起,数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例如:二千二百零三万一千一百写作:22031100。
四、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时,可以按照下面的规则来比较:1.位数不相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例如:9800<78320<87320<87460五、整数的改写有时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些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的认识: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的理解与运用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包括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以下是对这些概念的具体描述。
一、整数整数是数学中基本的计数系统,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正整数表示为“+N”,如+1,+2,+3等;负整数表示为“-N”,如-1,-2,-3等;零是整数的特殊形式,表示为0。
整数的基本性质包括:1.加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整数,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整数。
2.减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整数,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整数。
3.乘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整数,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整数。
4.除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整数,并且b不等于0,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整数。
二、小数小数是一种十进制数,表示为“N.NNN”的形式,其中“N”代表整数部分,“NNN”代表小数部分。
例如,3.1415表示3加上1/10000。
小数的基本性质包括:1.加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小数,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小数。
2.减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小数,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小数。
3.乘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小数,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小数。
4.除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小数,并且b不等于0,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小数。
三、百分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通常用来表示一个量或比率。
它通常写成“NN%”的形式,其中“N”代表一个数或量。
例如,50%表示一个数的1/2。
百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1.加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百分数,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百分数。
2.减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百分数,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百分数。
3.乘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百分数,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百分数。
4.除法性质:如果a和b都是百分数,并且b不等于0,那么a/b也一定是一个百分数。
四、分数分数是一种十进制数,表示为“NN/MM”的形式,其中“N”代表分子,“M”代表分母。
例如,2/3表示2除以3的商。
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数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概念和符号。
在数学中,我们通过学习数的认识知识点,来了解数字的基本特性、运算规律以及数的分类等内容。
本文将整理一些常见的数的认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本质和应用。
一、自然数和整数1. 自然数:自然数是最早人们认识到的数字,包括0、1、2、3、4、5……。
自然数用于计数和排序,具有无限性和循环性。
2. 零和负数:在自然数的基础上,引入0和负数,形成整数集合。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用于表示欠债、温度、距离等情况。
二、有理数和无理数1.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字。
有理数包括正数、零和负数,以及分数和整数。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有明确的规则和性质。
2. 无理数: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字,其非循环且无限的小数部分不能化为分数。
如π和根号2。
三、整数和有理数的关系1. 整数是有理数的一部分,因为整数可以表示为分母为1的分数。
2.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且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形式。
3. 无理数和有理数是两个不相交的数集,即无理数不能表示为有理数的形式。
四、实数1. 实数:实数是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包括我们熟知的所有数字。
实数可以在数轴上进行表示和比较。
2. 实数的运算规律:实数的加法和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性质。
五、正数和负数的性质1. 正数:正数大于0的实数,可以进行加法、乘法和幂运算等。
2. 负数:负数小于0的实数,与正数具有相反的数值,符号为负号。
3. 正数和负数的相互抵消:正数和负数相加,绝对值较大的数决定了符号。
六、数的分数表示1. 分数:分数是用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非零的整数所得到的结果。
分数有分子和分母两个部分,分子表示被分割的部分,分母表示分割出的总份数。
2. 分数的运算:分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其中需要注意分母的相同化。
七、小数和百分数1. 小数:小数是表示分数的一种形式,分子在分母未知或为10的整数次幂时。
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它是人们用来计算、衡量和描述数量关系的工具。
本文将对数的认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数的分类1. 自然数:自然数是最基本的数,包括0和所有正整数。
它们用于计数和排序,表示了事物的数量和顺序关系。
2. 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它们用于描述欠债、负温度等具有相反特性的概念。
3.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间比值的数。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可以用来表示分割物体、部分和比率等概念。
4. 无理数:无理数是无法用有限小数或分数表示的数,如π和根号2等。
它们具有无限不循环的小数部分。
5. 实数: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所有数。
二、数的表示方法1. 十进制表示法:十进制是我们日常生活和计算中最常用的表示方法,它是基于10的位置计数系统。
2. 二进制表示法:二进制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表示方法,它是基于2的位置计数系统。
在二进制中,每一位只有0和1两种可能状态。
3. 八进制表示法:八进制是一种基于8的位置计数系统,其中每位的取值范围是0到7。
4. 十六进制表示法:十六进制是一种基于16的位置计数系统,它使用0到9的数字和A到F的字母表示。
三、数的性质1. 基本运算性质: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和除法都具有不满足交换律的性质。
2. 数的比较: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等符号来表示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较数时要考虑数的正负、数值的大小等因素。
3. 数的逆运算:数的相反数、倒数和平方根等均为数的逆运算,可以通过逆运算进行数的还原或计算。
4. 数的倍数和因数:数的倍数是指能够整除该数的整数,而因数是指能够被该数整除的整数。
5. 数的整除性:当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时,我们称前者为后者的倍数。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数能被2、3、5除尽,则它也能被6、10、15除尽。
四、数的应用领域1. 计算:数被广泛应用于日常计算、商业和科学计算中,无论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还是复杂的统计和推理计算。
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1~6年级一年级1.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的符号,例如1、2、3等。
–数是无限的,可以无限地递增或递减。
2.数的比较–使用符号“<”、“>”、“=”来比较数的大小。
–例如,比较2和5,可以写成2 < 5,表示2小于5。
3.数的组成–数由数字0-9组成,可以通过组合这些数字得到不同的数。
–例如,数字2和数字3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数字23。
4.数的顺序–数可以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例如,数1、2、3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年级1.数的进位和退位–当某一位上的数增加到9时,就要进位到更高的一位。
–例如,当个位数为9时,再加1就要进位到十位。
–反之,当某一位上的数减少到0时,就要退位到较低的一位。
2.数的分解与合并–数可以通过拆分和合并的操作得到不同的数。
–例如,数字24可以分解为20和4,也可以合并为24。
三年级1.数的奇偶性–数可以被2整除的称为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称为奇数。
–例如,4是偶数,5是奇数。
2.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数的相反数是指与该数相加得到0的数。
–数的绝对值是指该数去掉符号的值。
–例如,数-5的相反数是5,绝对值是5。
四年级1.数的加法和减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的运算。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3 + 5 = 8,9 - 4 = 5。
2.数的乘法和除法–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例如,3 × 4 = 12,8 ÷ 2 = 4。
五年级1.数的倍数和约数–数的倍数是指可以被某个数整除的数。
–数的约数是指能够整除该数的数。
–例如,12的倍数有1、2、3、4、6、12,12的约数有1、2、3、4、6、12。
2.数的因数和倍积–数的因数是指能够整除该数的数。
–数的倍积是由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相乘得到的积。
–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2的倍积是1 × 2 × 3 × 4 × 6 × 12 = 1728。
数的认识的知识点数的认识是数学学科中最为基础的知识点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在数的认识方面,我们需要掌握数字的读写方法、数的分类、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数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数的认识。
一、数字的读写方法数字的读写方法是数的认识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
数字的读写方法涉及到了数字的基本发音和基本表示方法。
在数字的发音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单个数字的发音,例如:“0”读作“零”、“1”读作“一”、“2”读作“二”等等。
在数字的表示方法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复合数字的表示方法,例如:“10”表示为“十”、“11”表示为“十一”、“20”表示为“二十”等等。
二、数的分类数的分类是数的认识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
数可以分为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正数和负数等等。
自然数包括了1、2、3、4、5等等所有的正整数;整数在自然数的基础上增加了0和负整数;分数则是指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分后的每一份;小数是分数的一种表示方式,它表示小数点后第几位表示了原来整体的一份;正数是指大于0的数;而负数则是指小于0的数。
三、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是数的认识中涉及到的另一个要点。
在数的大小比较方面,我们需要掌握不等式的符号,例如“大于”、“小于”、“等于”等等。
在比较数字大小时,我们需要注意位数的影响,例如两个数字的个位数相同,但十位数不同,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十位数相互比较,然后再进行大小比较。
四、数的计算方法数的计算方法是数的认识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
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了加减乘除四个基本运算符号。
在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位值和进位的问题。
例如,两个三位数相乘时,我们需要按照“逐位相乘,再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如果出现了进位,则需要将进位后的结果加到下一位的运算中。
总之,数的认识是数学学科中最为基础的知识点之一,它涉及到了数字的读写方法、数的分类、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数的计算方法等多个方面。
只有掌握了数的认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和理解。
数的认识知识点一、什么是数?数是人们用来计数、测量和描述事物数量或属性的符号系统。
数的概念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人的思维活动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表达。
二、数的分类1.自然数:自然数是最基本的数,包括0和除零以外的所有正整数。
自然数用N表示。
例如:0, 1, 2, 3, 4, 5, ...2.整数:整数包括零、正整数和负整数。
例如:-3, -2, -1, 0, 1, 2, 3, ...3.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例如:-1/2, 0, 3/4, 5, -2, ...4.无理数: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它们的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
例如:π(pi),√25.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例如:-5, -3/4, 2.5, π, √2, ...三、数的性质1. 数的大小比较:(1) 数的比较:对于两个数a和b,如果a>b,可以表示为a大于b;如果a<b,可以表示为a小于b;如果a=b,可以表示为a等于b。
(2) 数的相反数:对于任意实数a,存在一个实数-b,使得a+b=0。
实数-b称为a的相反数,记作-b=-a。
(3) 数的绝对值:对于任意实数a,有一个非负数|a|,使得|a|=a,如果a<0,则|a|=-a。
2. 数的运算:(1) 加法: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有一个和a+b。
(2) 减法: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有一个差a-b。
(3) 乘法: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有一个积a*b。
(4) 除法:对于任意两个非零实数a和b,有一个商a/b。
(5) 幂运算:对于实数a和正整数n,有一个幂a^n,表示a自乘n次的结果。
(6) 开方运算:对于非负实数a,有一个正实数b,称为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满足b*b=a。
3. 数的整除与约数:(1) 整除:对于两个正整数a和b,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c,使得a=c*b,则称b整除a,记作b|a。
(2) 约数:对于正整数a,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b,使得b能够整除a,则称b是a的约数。
数的认识(分数和百分数整数和小数数的整除)整数和小数1.自然数,0和整数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 但不能说整数只包括0和自然数2.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3.整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属于亿级和万级的要读出级名.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4.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看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比5小,就把尾数都舍去;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大于5,就把尾数舍去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5.整数大小的比较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首先看它们位数的多少,位数较多的数较大;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那么首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较大的,这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相同,则左边第二位上的数较大的,这个数就大……6.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小数部分的最大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7.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读小数时,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照顺序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8.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运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在小数末尾添上0 .3.5=3.50 也可以把小数化简.3.500=3.59.小数点数位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只需要移动小数点,数位不够时用0补足.10.循环小数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有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如0.5555…… 7.23838……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0.5555…… 记作:0.57.23838……记作:7.238...10.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如 0.5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混循环小数.如7.238...11.小数的分类(1).按小数位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2).按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否为0分12.数的改写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把7645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把235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2358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为( )把345628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后,保留两位小数是( )4.62975保留两位小数是:( )4.62975保留三位小数是:( )7645万23.58万24万345.63亿4.634.630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分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表示所取的份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2.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0)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取其中的5份.把5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 ),每份是( )米.3.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通分: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个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4.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真分数<1假分数≥15.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以3,则这个分数( )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则这个分数( )扩大3倍扩大5倍6.最简分数*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约分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约分的方法:1.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得到最简分数为止.2.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分子和分母.8.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9.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小数分数百分数0.25=(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0.35%=(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先写成分数,再约分先用分数表示,再约分分子除以分母=40%=2516≈0.167=16.7%14=0.25=25%1.2=25%0.0035数的整除1. 整除与除尽2. 约数和倍数3.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4. 偶数和奇数5. 质数和合数6.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7.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1. 整除与除尽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我们就说数a能被数b整除,或数b能整除a.除尽:数a除以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或是有限小数,这就叫做除尽.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整除也可以说是除尽,但除尽不一定是整除.区别:2. 约数和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3.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个位上是0或5各个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而且各个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注意:有一些数能被7,9,11,13整除,但是不容易看出来,这是大家在约分中容易忽略的.4. 偶数和奇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偶数±偶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015. 质数和合数质数:(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1: 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246.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短除法把30分解质因数正确的做法是( )A.30=1×2 ×3 ×5B.2 ×3 ×5=30C.30=2×3×5C把30分解质因数7.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 )是8和12的公约数,( )是8和12的最大公约数.1,2,44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 …)都是4和6的公倍数,( )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24,3612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⑴、两个数都是质数,这两个数一定互质.⑵、相邻的两个数互质.⑶、1和任何数都互质.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4和28 最大公约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⑴.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15 最大公约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⑵.如果两个数互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积.428160⑶.短除法求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是:2×2×3=12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 2×2×3×2×3=72商互质除数相乘所有的除数和商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