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文]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54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程标准】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标解读】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影响与问题,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注意把握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考试大纲】经济全球化【知识梳理】一、原因1.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和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二、进程1开始:随着的开辟,世界贸易体系逐渐建立,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20世纪90年代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三、表现1.市场的国际化: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的国际化:日趋成熟,大型数量增加。
3 资本的全球化四、影响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存在问题: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加大;摆在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遭到严重破坏,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④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五、展望1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的必然结果。
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知识拓展】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战”以,特别是90年代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第26 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撰稿:孙晓东审核:潘海霞2013-6-5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重点: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2、全球化的带来的影响?存在哪些问题?3、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概念: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1、全球化的进程(1),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2)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资本输出和武力,列强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瓜分世界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5),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2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一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材料二 唐朝时,玄奘西行取经往返于长安与天竺用了几十年,今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去印度只需几个小时,而如果利用电话或者是互联网,就可以和身在印度的朋友进行即时通话联系了。
材料三 1961年,一条长达154千米的¡°柏林墙¡±隔开了东西柏林,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这条将东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墙被推倒,墙两侧的德国人民终于可以自由往来。
材料四 改革前后的中国: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什么?3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表现根据以下四则材料,思考经济全球化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4743亿美元7078元 89404亿元 2000 293亿美元 417元 4038亿元 1979进出口 总额 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 时间材料一: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选2篇)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1、分析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依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学问有经济全球化的缘由、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其中经济全球化的缘由及存在问题是本课的重点,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本课的难点。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本模块最终一个专题的最终一课,具有对整个模块的总结性的作用,反映了经济成长历程的最终趋势——走向全球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同学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熟悉在全球化趋势之下进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3、本课内容与学校教材的区分和联系:学校教材中也有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但学校重在基本史实的学习,停留在感性熟悉阶段;高中的学习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思索,使同学熟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4、依据课标的要求和同学的实际状况,本课的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缘由及存在问题;难点是: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二、同学分析1.从同学的认知水平和力量状况来看,同学在学校阶段已经学习了简洁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同学已初步把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力量,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猎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力量。
2.从同学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同学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同学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好玩的历史大事上,对历史的熟悉仍处在感性熟悉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力量不强。
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同学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熟悉问题的力量,并能在感性熟悉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索,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三、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同学能熟识经济全球化的缘由、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进展的必定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第26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习目标】课 1、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探讨裔全球化进程的问题。
2、 重要概念:经济全球化 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木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 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二.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的 推动力。
新1、原 因: (1) (2) 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
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推动。
2、(3经跻址沁他表现: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1) 生产全球化:(2) 资木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 大,速度加快。
(3)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木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C 会,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彼此隔阂。
三、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和展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使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发达国家一些 不负责任的行为加剧环境污染,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加剧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2.展望:(1) 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趋势无法改变,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展;学-.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第一部分 自1・问题: (1) (2) (3)(2)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 市场和经营管理的绝对优势,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必修二经济史第26课经济全球化趋势【知识体系】一、经济全球化迅发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1、根本推力(物质基础):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力迅速提高2、技术手段:新型交通、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技术手段3、国际格局:两极格局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消除了障碍4、经济体制: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5、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二、经济全球化迅发表现:1、贸易全球化:1995年WTO成立,取代关贸总协定2、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跨国公司3、资本全球化:IMF、WB;货币交换流动4、市场全球化:世界市场规模空前扩大三、经济全球化迅发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1、积极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利用和配置各国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消极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成本高等原因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③全球化进一步引发生态危机。
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有: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B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到发展中国家;C向发展中国家倾卸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
④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价值观。
3、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四、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1、必然: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问题,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无法改变,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对策: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预习效果检测】1.世界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世界经济出现和平稳定局面C.经济区域集团化减弱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2.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②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根本动力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催化剂④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经济全球化表现为()①世界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②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各地区经济的区域性逐渐消除④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对立的B.世界经济格局朝多极化发展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D.知识经济是新兴经济的典型代表5.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加强B.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C.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D.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