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1. 我们吃什么》 大象 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爱护眼睛》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眼睛的构造、用途。
知道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2、教育幼儿爱护眼睛,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3、引导幼儿学习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景图(也能够是孩子和老师的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眼睛》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
上大门,下大门,关起门来就睡觉。
二、了解眼睛的构造,用途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中间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的最中间的小圆点是什么?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2、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三、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必要性和保护眼睛的办法。
1、欣赏故事《眼镜和鼻梁》提问:眼镜和鼻梁为什么吵架?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结:眼镜带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视眼,没有眼镜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欣赏情景表演或看图片(1)小朋友在用脏手揉眼睛。
提问: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小结:小朋友的脏手上有很多的细菌,如果用脏手揉眼睛会让眼睛生红眼病,我们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能够用干净的毛巾、手绢或者卫生纸擦。
(2)小朋友头趴在桌子上画画。
提问:这个小朋友哪个地方做的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平时还要注意什么事情?小结:看书,画画时眼睛不能距离纸太近,也不要躺着看书,否则容易得近视眼。
我们要在看书画画时抬起头,眼睛离开约1尺的距离。
平时还要注意不要看电视的时间太长,看书时间长了要向远处眺望一下。
不要玩尖锐的东西,多吃一些对眼睛有好处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食物。
四、学儿歌《爱眼歌》小眼睛是个宝,人人都要保护好。
眼保操不可少,预防工作要做到。
看电视玩电脑,保持距离很重要。
看书报光线好,时间久了要远眺。
眼睛全力保护好,幸福生活哈哈笑。
五、1、引导幼儿做简单的眼保健操。
教师示范眼睛保健操--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向上、左、下、右转动,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按摩下面的肌肉,按摩太阳穴等2、幼儿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和老师一起做眼保健操六、听音乐走出教室。
我们吃什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能用试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3、能按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4、能用图表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
5、意识到食物多样化的必要性,知道不能偏食挑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事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难点按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土豆、白萝卜、花生米、碘酒、棉签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米饭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那么,今天早上你们都吃了什么?你们的早晨可真丰富啊!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呢?食物对我们人体的生长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吃什么。
板书:我们吃什么?(揭示课题)二、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1、师:分类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些是我们平时经常吃的食物,请你们按照自己的标准给这些食物分分类,注意先想好分类的标准。
同桌的同学小声讨论一下。
2、生汇报。
上黑板进行摆放分类(不同的分类方法)3、师:刚才同学们按不同的标准给食物分了类,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想到了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真好!虽然食物有不同的种类,但是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那么食物中究竟有哪些营养成分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0页,我们一起来自学一下食物的营养成分。
(生看书)三、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哪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水(板书,在黑板上贴)2、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四、按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现在你能按照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这一标准再来给这些食物分类吗?请学生上台进行分类五、检测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1、检测食物中的淀粉师:上面这些营养成分都是营养学专家经过检测为我们提供的。
我们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检测。
比如碘酒是淀粉探测器,食物中的淀粉,它遇到碘酒会怎么样呢?师出示碘酒,碘酒是什么颜色?(师示范用碘酒涂抹米饭,)得出结论:食物中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这也是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
2024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1 ,我们吃什么大象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第一节“我们吃什么”,以大象版为例,详细内容涉及食物链的构成、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合理膳食的角色。
具体章节内容集中讨论了动物的食物来源、食物链中不同级别的生物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概念,识别并构建简单的食物链。
2. 培养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明白每个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
3. 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能够分析自身膳食结构,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食物链的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难点:食物链中不同级别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或幻灯片展示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例子,准备相关动物模型或图片。
2. 学具:每组学生分发画笔、彩纸、剪刀,用于制作食物链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象及其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食物来源的好奇,进而引入食物链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介绍食物链的基本组成,使用挂图或幻灯片进行说明。
b) 讲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通过实例阐述食物链中每个级别的生物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制作食物链模型,加强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食物链案例,让学生识别并指出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册中与食物链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讨论:讨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分析如何构建合理的膳食结构。
六、板书设计中心区域写上“我们吃什么”,围绕这个主题,分出四个分支:1. 食物链概念2. 生态平衡3. 健康饮食4. 合理膳食结构在每个分支下列出关键词和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绘制一个包含至少四个级别的食物链,并简要描述每个级别的生物如何影响生态平衡。
小学科学我们吃什么(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吃东西。
2.学习并认识不同种类的食物,了解它们的来源和特点。
3.培养学生关注健康饮食的意识,了解正确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内容1.食物与人体健康2.谷类食物3.肉类食物4.蔬菜类食物5.水果类食物6.奶制品类食物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人体的五官和功能。
2.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饿了时会出现的感觉和症状,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
步骤二:食物与人体健康(2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食物,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教师讲解各种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如谷类食物提供能量、肉类食物提供蛋白质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吃东西。
步骤三:谷类食物(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谷类食物的来源和特点,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谷类食物的种类,如大米、面包、面条等。
2.教师设计游戏,让学生分辨不同谷类食物并进行分类。
步骤四:肉类食物(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肉类食物的来源和特点,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肉类食物的种类,如鸡肉、猪肉、牛肉等。
2.教师设计游戏,让学生分辨不同肉类食物并进行分类。
步骤五:蔬菜类食物(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蔬菜类食物的来源和特点,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蔬菜类食物的种类,如胡萝卜、黄瓜、菜花等。
2.教师设计游戏,让学生分辨不同蔬菜类食物并进行分类。
步骤六:水果类食物(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水果类食物的来源和特点,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水果类食物的种类,如苹果、香蕉、橘子等。
2.教师设计游戏,让学生分辨不同水果类食物并进行分类。
步骤七:奶制品类食物(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奶制品类食物的来源和特点,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奶制品类食物的种类,如牛奶、酸奶、奶酪等。
《我们吃什么》教案
教材分析:
《我们吃什么》一课,在给食物进行分类之前,进行分组能力的训练,通过协商和讨论引导学生自行分组,并概括出分成小组、推选组长、作好分工的方法。
通过讨论的场面和分组建议对学生进行了细致地指导,拓展活动还将继续强化这一能力培养。
《我们吃什么》是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标题,也可以看成本单元的引入活动。
“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这一问题,贴近儿童的生活;“给这些食物分类”的教学活动,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现其中隐藏的科学问题,从而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下伏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训练学生分成小组、推选组长、小组分工等计划与组织的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给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了解食物的基本种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难点:
重点将“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类,认识食物搭配更营养。
难点学习给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了解食物的基本种类。
教学准备:
1、早、午、晚餐的调查统计记录表,供学生小组活动使用。
2、食物的分类记录表,供学生小组活动使用。
3、准备一些写有食物名称的卡片,供分类使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两个谜语,课件出示。
(1)一粒粒,像珍珠,白灿灿,锅里铺,煮熟香气飘满屋,引得饥肠咕噜噜(猜一食物)
(2)麻屋子,红账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猜一植物)
教师:猜得不错,谜底都是什么呢?在平时的一天中,我们都吃些什么食物呢?老师一般早餐吃牛奶、面包、鸡蛋;午餐一般吃小白菜、鱼、土豆烧肉、米饭;晚餐一般吃西红柿炒蛋、辣椒炒肉、面条。
谁愿意说说平时一天中你都吃些什么食物?(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板书课题:我们吃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吃了这么多丰富的食物,为了便于大家交流,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好吗?我们就按照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把你平时一天的食物记录下来。
想一想,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记录呢?
我们就按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将我们平时一天吃的食物记录在表里。
二、分组明确职责
教师:记录之前,请每一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还有一名记录员。
教师选一组问,谁是组长,你们为什么选他当组长?(组织能力强)记录员是谁?为什么让他当记录员?(生:字写得又快又漂亮)
学生活动
三、记录平时一天的食物
在记录之前请先看看老师给同学们的温馨提示:(出示课件)
温馨提示:
A记录要实事求是,吃多少食物记多少。
B仔细回忆,尽量做到记录无遗漏。
C相同的食物一栏里出现几次,就在名称后写乘几。
D把你们的发现,写在表格下方。
学生记录,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学生汇报时,一共吃了()种食物,如果有“西红柿炒
蛋”之类的菜,问,这道菜算几种食物?(西红柿和鸡蛋两种)请同学们把这样的混合菜圈起来,再分开写在表格里吧。
四、对食物进行分类
教师:看到我们吃了这么多的食物,你有什么想法呢?(生……)这么多的食物怎么样才能记住呢?(生,可以给食物分类)分类是个好办法,你们真棒!。
(一)小组讨论
1、我们想到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每一种方法是按什么标准来分?
3、按这个标准可以分为哪几类?
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讲解荤食和素食,像这样来源于植物的食物,我们称它为素食。
那肉呢?(荤食)荤食就是来源于什么的食物啊?(动物)
主食和副食。
每天我们都要吃很多的米饭、面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粮食,我们可以称为主食。
其它的食物我们称为副食。
教师总结: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想到了什么分类的方法。
PPT
教师:除了这些食物分类的方法,看看还有什么方法。
(二)分组对食物进行分类
教师:分类的方法很多,同学们能帮老师把我平时一天的食物分分类吗?我们先要怎么样?(选一种分类的方法)那我们按荤、素分吧。
课件出示食物图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拿文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进行分类。
1、分组对食物进行分类
教师:接下来我们每小组选一种方法,对刚才记录的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请同学们把分类结果记录在食物分类表中。
第一小组选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第二小组呢?……所有小组选好后,开始分类。
2、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教师请几个小组依次在展台汇报。
每个小组汇报完后,其它小组可以发表不同观点,展开互动。
教师可适当地协调。
五、总结拓展
1、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
2、今天通过对一天食物的统计,我们发现,我们每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获取各种丰富的营养,来保持身体的健康成长,平时还会吃到很多有包装的食品,比如火腿肠、方便面、果冻等,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和统计食品包装上印有什么内容,这些食品中含有那些食品添加剂,把调查结果填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里,下次我们开一个调查活动交流会,交流一下吧。
六、板书设计:
我们吃什么
小白菜土豆米饭面包西红柿辣椒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