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项目式学习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美国艾提万达初级中学课堂特色作者:张梦缘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第05期2017年,笔者参加了“美国影子教师计划”,期间参观了美国南加州的一所优质学校——艾提万达初级中学(Etiwanda Intermediate School),在此选取一些课堂实录,以体现该校的教学特色。
一、数学课在一节关于“分数除法”的数学课上,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放映视频,逐步讲解分数除法。
为了让学生记住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教师总结了一个叫作“KFC”的口诀。
其中K代表保持(keep),意为保持第一个分数不变;F为翻转(flip),意为将第二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C为改变(change),意为把除号变成乘号。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分数乘法,“KFC”口诀使学生轻松地记住了如何把分数的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运算。
接下来,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这一方法,并有一位助教协助答疑。
助教主要对不太理解或不会应用“KFC”口诀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通常会再次在白板上写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指出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单独练习一道题目,直到学生正确掌握算法为止。
当学生计算正确时,教师会竖起大拇指说“good job”;当学生答错或不会解答时,教师会更耐心地指导直到他们理解。
因此,学生不害怕提问,也敢于回答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
那些能够较快、较好地完成任务的学生,会帮助那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给他们讲解。
另一次课上,教师则通过带着学生做蛋糕学习“分数运算”。
教师拿来了面粉、鸡蛋和巧克力等,教学生做蛋糕。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考虑如何把材料减半,怎样从每种材料中取出合适的份量。
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用途。
这节课上,每个学生的热情都很高涨,蛋糕做成了,分数运算法也掌握了。
学校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分层教学。
比如有一种数学分层教学会专门为具有较高数学水平的学生提供进阶课程,相当于数学“提高班”,教师会在课上介绍一些在数学中运用较为广泛但是一般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和算法,通过“找出例题中的错误,并且写出正确答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项目式英语教学的案例Project-Bas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 Case Study.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has gained significant momentum in recent years a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is approach aligns with the principles of active learning and encourages students to engage withreal-world problems,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a case study of project-bas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highlighting its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and outcomes.Implementation.The project-bas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ase study took place in a secondary school setting, where a group of Grade 10 students were engaged in a semester-long project. The aim was to integrate language skills with contentknowledge and apply them to a meaningful task. The project centered on the theme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iming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Phase 1: Project Planning.At the outset of the project,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asked to identify a specific aspect of Chinese or American culture they were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Groups were encouraged to brainstorm ideas, research potential topics, and formulate questions they wanted to answer through their project. Teachers provided guidance on research techniques, ethical considerations, and language use.Phase 2: Research and Data Collection.Once the topics were finalized, students embarked on a research journey, collecting data through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libraries, online databases, and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They used English as the primary language ofcommunication, enhancing their language skills while engaging with authentic materials. Teachers monitored progress, offered feedback, and assisted with language difficulties.Phase 3: Project Development.With the collected data, students began to developtheir projects, which took various forms such as presentations, websites, and podcasts. They used English to structure their ideas, write reports, and create visual aids. Teachers provided support in areas such as grammar,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 ensuring language accuracy and clarity.Phase 4: Presentation and Evaluation.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students presented their projects to the class. This was a culminating event where they showcased their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Peer evaluation and teacher feedback were integral to this phase, focusing on both content and language use. Studentsreceived feedback on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deas effectively in English,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recognition for their achievements.Challenges.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based approach, several challenges emerged. Language barriers were a significant issue, especially for students whose English proficiency was limited. Teachers had to provide additional support and language scaffolding to ensure all students could participate effectively. Additionally, managing the balance between content knowledge and language skills was challenging, as teachers needed to strike a fine line between focusing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ensuring the project was informative and engaging.Outcomes.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 project-based approach yielded significant outcomes. Students demonstratedimproved English proficiency, particularly in areas such asspeaking and writing. They develop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fostering cross-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respect. Furthermore, they honed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collaborative,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preparing them for futur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challenges.In conclusion, the case study of project-bas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highlights the benefits of this innovative approach. It encourages active learning, enhance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fosters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While challenges exist, with careful planning and teacher support, project-based learning can be a powerful tool for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案例“有朋自远方来”英语短剧创编项目概述本项目基于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1、2单元教材内容(Unit1What’shelike?\Unit2Myweek),用“如何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这一本质问题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设置“如何帮助外国插班同学更好融入新环境”这一驱动性问题,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情境,整合新旧知识,通过团队沟通与协作,以英语情景剧的形式展现项目成果。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英语课堂追求“从生活到教材,再从教材到生活”,最终实现“整体育人”。
五六年级学生兼有小学生的“好奇积极爱表现”和准初中生“博闻向上爱思考”的特性,英语情景剧的创编和表演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思考和创造的快乐。
项目时长4周,实施对象为五六年级学生,以英语学科为主,兼美术、信息等学科学习目标总体素养目标: 能够发挥团队作用,积极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倾听他人,欣赏他人,包容他人,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在真实问题中驱动创新生成新剧本,并借助各种创新性道具等为剧本演绎增色。
学习目标:英语: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为真实情境的表演输出打好基础。
语文:能学习优秀剧本创作方法,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在真实问题中驱动创新生成新剧本。
信息技术:能学习PTT 制作技巧,制作剧木以及插入音频。
美术:能选择合适的道具,设计并制作,为剧本呈现增色。
音乐:能选合适的音乐素材用于英语剧表演的场景切换。
项目流程设计创设情境:每个新学期的到来,总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
若你们班级来了一名以英语为母语的新同学,他(她)初来乍到,对一切都很陌生。
你该如何帮助他(她)在较短时间内更好地融入新环境,了解新老师、新同学呢?驱动性问题:如何基于“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创编英语情景剧帮助新转入同学在较短时间内更好地融入新环境,了解新老师、新同学?项目开展过程一、入项活动英语情景剧视频赏析在两单元的课文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观看全区英语情景剧表演作品若干个,供学生欣赏和讨论,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优秀英语情景剧的特征、要素等(中、英文均可)并横向比较分析其优秀之处,请学生记录在分发的记录卡上并进行四人小组分享。
青春担当,我做编剧□李帅彪——《百合花》《哦,香雪》项目式学习教学实录【项目缘起】《百合花》《哦,香雪》两篇短篇小说,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课文,以群文组合方式编排,由“青春风采”主题统摄。
从教材单元导读、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来看,学生要能“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小说的描写艺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
从课程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来看,通过小说教学,学生要能够“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在搜集教学资料过程中,我们发现,《百合花》《哦,香雪》早在八十年代已被改编成电影,现已很难满足高中生高清晰度、紧张叙事、强视听冲击的观影需求。
与教材相关的影视改编基本都存在着同样问题,重新翻拍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
中学阶段是学生职业规划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艺术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开展电影立项、剧本改编之类的学习实践活动,激发编剧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实现青春价值。
基于以上考虑,秉持群文阅读理念,我们以文学电影改编为线,设置青春片立项、人物小传撰写、剧本改编三个任务,进行了项目式学习的尝试。
【项目实施】一、资源整合学生进行剧本改编,最大障碍在缺乏专业知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和学生协作,编选了编剧资料,包括:关于编剧的调查报告,可以让学生了解编剧职业,激发编剧知识学习兴趣;电影立项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电影立项的程序及相关规定,了解改编禁区;电影改编的方法,让学生快速掌握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基本方法,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提高电影改编的自觉性;剧本写作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获取一些入门知识,快速掌握剧本写作要领……形成了《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研究资料汇编》。
二、、专家协助为了了解电影拍摄的基本程序和剧本创作的基本方法,本人专门咨询了影视从业人员,拜访了本校的传媒老师刘春秋。
在刘老师的帮助下,撰写了新媳妇人物小传,并把《百合花》小通讯员和女文工团员“我”借被的情节改编成了剧本片段,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案例,便于学生仿写。
案例详解项目式学习什么是项目式学习?是不是在教学中加点手工劳作、小组讨论,或是最后有一个可视的展示成果就可以称之为项目式学习呢?当然不是这样!如果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技能的话,即使最终成果是一个项目也不能称其为项目式学习。
配图为悦谷项目式学习实例之一:师生共制空气净化器前阵子,有一位读者私信给我,问我能不能写一写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
PBL在美国的中小学里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我个人也非常喜欢。
搜了下微信上关于项目式学习的文章还真不少,看来PBL在国内教育圈也很火!但是仔细拜读了几篇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微信文章之后,我发现这个概念虽然受欢迎,但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它的理解似乎有些偏差。
并不是只要在教学中加入点手工劳作、小组讨论,或者是最后有一个可视的展示成果就可以被称为是项目式学习。
如果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技能的话,即使最终成果是一个项目(project)也不能称其为项目式学习。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一个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问题,而是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现实生活中会用到的技能,比如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等等。
因此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
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可以写得很长很详细,但不熟悉它的人还是很难想象出PBL在课堂中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接下来,小绿想跟大家分享几个美国中小学课堂中使用PBL的真实活动案例。
我是鸟类学家这个活动是我在培训实习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在她的班上(三年级)进行的一个科学教学活动。
在美国加州科学三年级教学大纲里有这样一条: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特征是为了帮助他们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繁衍。
027Email :jiaoyuluntan@实时控制,完全由自身的智能跟踪系统进行师生画面的切换,以达到整个录制过程的完整流畅。
二、全自动录播系统的特点(一)高效性与传统的人工操作摄像机录制课程相对比,在全自动录播教室进行课程实录时,整个录制过程只需要一位技术人员在场就可以进行多机位的录制。
由于在前期录制时,系统自带的智能跟踪系统已对师生画面的切换进行了判断,故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只需使用一些简单的视频编辑软件就可以对课程录像视频进行编辑。
(二)智能性全自动录播系统的智能性主要体现在采用“多机位切换”的导播策略,即利用安装在教室里的多个跟踪摄像头,通过图像分析的手段来完成多机位画面的流畅切换。
通过不同条件可以使得场景画面智能切换,使得录制的课程更加生动活泼,避免了单镜头移动跟踪拍摄效果的呆板生硬。
(三)业务性在全自动录播教室内进行课堂实录时,不需要录制人员在教室现场,对录播内容的观察控制是可以由系统后台进行的。
这与传统的录制模式相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录制需求而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保证教室里的师生在正常上课的过程中不受外界所干扰。
三、全自动录播系统功能介绍基于全自动录播系统自身功能的特点,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范围目前主要集中展现于以下几方面:(一)录制公开课程、特色课程、精品课程,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为适应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新建全自动录播教室,采用智能录播系统可有效解决现实情况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了教学录像内容只反映教师活动的单调化和呆板化,有效体现课程教学录像的精品特征,同时降低了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力资源成本,解决了大量的后期编辑带来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程录制的质量和效率。
(二)构建新型教研模式,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通过全自动录播系统将教师上课内容进行全程课堂实录,并且包括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等内容,这样老师在课后就可以参照录像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反思与评价,经过反复观摩研究后对症下药,解决自身问题。
国外基于项⽬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述评刘⼴平, 陈⽴⽂, 李嫄基⾦项⽬:河北省⾼等学校⼈⽂社科研究基⾦项⽬:基于项⽬式学习⽅法的⾼等⼯程教育教学模式设计研究(SD141027);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主调研专项课题:河北省⾼校竞争⼒评价体系与提升对策研究(201401810)作者简介:刘⼴平(1981-), 男, 河北⼯业⼤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博⼠, 主要从事项⽬管理与风险控制、房地产经济学研究, (E-mail)liugp1982@摘要:⾸先对基于项⽬式学习(PjBL)的概念进⾏了辨析,指出其所具有的特征;随后对PjBL 摘要项⽬的选择⽅法进⾏了归纳,总结了项⽬团队的组建⽅式,归纳了较为适宜的团队规模,阐述了绩效评估的实施主体及其评估⽅法;最后指出PjBL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并对未来研究⽅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基于项⽬式学习团队组建项⽬选择绩效评估Review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LIU Guangping, CHEN Liwen, LI Yuan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P. R. ChinaAbstract: Firstly, the concept of PBL is discriminated, and pointe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BL. Secondly, summarized the selection method of PBL project. Then summed up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team, and pointed out a more appropriate size of the team. Then we described the implement subjec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t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we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matters should be no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BL. Finally, we indicate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PBL.Key words: project based learning team formation project sele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西⽅企业就指出了⼤学教育存在着研究与创造准备不⾜、过分强调理论教育⽽脱离实际、知识太通⽤,以及缺乏专业化和更新等问题[1]。
国外中⼩学都在⽤的PBL(项⽬式学习法)学习法以学⽣为中⼼的教项⽬式学习法 (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 是⽬前风靡全球的⼀种以学⽣为中⼼的教学⽅法,国外许多中⼩学已经⽤这种⽅法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法。
在疫情停课在家期间,PBL其实也⾮常适合远程教学,通过各种在线教学⼯具的辅助来实施。
通过开展各种项⽬,可以更好地调动孩⼦的积极性,在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的情况下,让他们主动进⾏学习。
什么是PBL项⽬式学习?提出问题、策划、执⾏及⾃我评估的学习⽅PBL项⽬式学习法是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提出问题、策划、执⾏及⾃我评估的学习⽅法。
有些⽼师会让学⽣就⾃⼰的兴趣和能⼒去选定⼀个研习题⽬,然后搜集资料,对题⽬作出学⽣始终是这个研习项⽬的“中⼼”。
探索和讨论。
但⽆论怎样,学⽣始终是这个研习项⽬的学⽣通过研究⼀个特定的专题的同时,需要综合运⽤现有的知识和技巧,并透过进⾏⼀些特定的活动,使学⽣能⾃主地建构知识,继⽽学会这个新的题⽬,⽽达⾄“学习如何学习”的⽬的,并培养学⽣的⾃学精神培养学⽣的⾃学精神。
和传统式学习⽅法相⽐,PBL能有效提⾼学⽣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
⽽与⼀般的单纯“完成项⽬”的学习⽅式也⼤不⼀样。
单纯的“完成项⽬”依旧是由⽼师主导并提供知识,学⽣只需遵循⽼师给出的指⽰与要求,并总结和呈现事实。
⽽PBL的项⽬式学习则是⽼师引出问题,由学⽣去分析并作出计划,来找到解决⽅案,并进⾏反思。
让学⽣主动探索去获得特定知识。
因此在课程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PBL是为了让学⽣主动探索去获得特定知识计⽅⾯,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学⽣⾃主学习并运⽤标准化的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
此外,课程设计中还有以下⼏个基本⽅⾯需要考虑。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每⼀个项⽬都应该引导学⽣提出有挑战性、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2. 持续提出问题持续提出问题:应当为学⽣提供⼀个提问、寻找信息、利⽤资源、再进⼀步提问的学习氛围。
课程篇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与时代接轨,加入新兴的知识与技术以满足学习者的渴求。
基于此背景下,作者在初中学段开展3D创客教育,尝试项目式的学习新范式,探究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3D创客教育案例中的细化与落实。
此文以3D创客教育中的其中一个项目《制作智能小车配件》为例进行阐述。
一、项目教学目标1.利用微课学会在3Done中绘制圆柱、长方体等基本实体,了解相应的参数及空间位置关系,体会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变。
(指向“学会数字化学习”素养)2.利用微课学会分析组合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选择合理的建模方式,在建模过程中体会优化的作用。
(指向“学会数字化学习”素养)3.利用微课学会打印前文件的处理及使用3D打印机,进一步理解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通过观察打印过程及成品,理解3Dstar中打印设置的作用。
(指向“学会数字化学习”素养)4.利用微课通过观察、实际安装、讨论等方式探究改进方案,感受改进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在交流中提出有价值的信息,体验设计的乐趣。
(指向“创新能力培养”素养)二、项目实录环节一:3D建模【过程】1.教师介绍:这是一个以项目为单位的学习单元,从今天开始《制作智能小车配件》的学习,本项目的主题是为智能小车的主板做一个支撑用的配件。
请学生根据本项目的学习单,通过观看各环节相关的微课来明确本阶段的学习目标以及具体的学习任务。
2.教师下发学习微视频及学习单,对其使用进行说明:请学生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每块学习内容,观看微课视频,自学并独立完成各任务。
3.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从建模思路和技巧两个方面说一说: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我要这样做?教师提出“优化”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回顾、梳理3Done的软件操作重难点。
【现场】学生对照着学习单和电脑上的学习视频,开始学习建模。
课堂起先是安静的,学生整齐划一地戴上耳机,看起了微课1,即本课的导入微视频,然后根据微课1布置的任务及学习单的指引,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美国项目式学习课堂实录
一、项目式学习简介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即基于项目的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Learning)相比,由更多问题组成,并且应用更加广泛。
PBL以项目为基础和依托,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思考,通过团队协作,规划和完成一系列任务,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最终实现某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
PBL的关键要素包括:驱动性问题( Driving Question)、批判性思维和研究(Critical Thinking and Research)、分工合作( Collabo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分享( Sharing)和技术手段(Technology)。
二、美国学校课堂PBL实录
笔者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学校(Day GreekSchool)对各学科进行了课堂观察、记录和研究。
以下为一堂PBL科学课的记录。
在这节课上,学生在“继续”制作汽车模型。
为什么是“继续”?因为学生做这个模型已经花了一个多星期了,每到科学课,他们会接着上次的进度,对模型进行反复实验和改进。
本次课的目的就是完成汽车模型,并让汽车跑起来。
1.模型制作
在第一次课上,教师只给每组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型捕鼠器,剩下
的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
学生们所选用的原材料非常简单,除了捕鼠器,还有木头、光盘、胶水、胶布、绳子等。
这节课上,学生将绳子缠绕在连接两个汽车轱辘的轴上,另一头连接在捕鼠器的铁丝上,铁丝连接着弹簧,当松开捕鼠器的弹簧时,弹簧将拉动绳子,绳子将带动车轴运动,汽车就会跑起来。
学生们在活动中很认真,很投入,这次是两人一组完成项目,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与同伴的配合已经很默契。
2.模型测试
学生在教室的空地上进行模型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继续改进。
有的学生对汽车模型的外观加强了装饰,使它看起来更美观、更有个性。
教师会观察学生的进展,测量小组汽车模型行进的距离和偏离中心线的距离,并对有问题的或需要帮助的小组给予指导。
教师对测试结果给予鼓励性评价。
在投影屏幕上显示倒计时,提醒学生完成任务所剩下的时间。
3.模型比赛
倒计时结束后,学生们的制作、实验和改进等一系列活动也结束。
有的小组自信满满,有的小组显然对自己的模型还不太满意,但是已经没有时间再进行修改了。
大家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走进体育馆,准备开始模型之间的较量:看谁制作的汽车可以跑得更远并且偏离中心线的距离更小。
教师用米尺进行测量并有专人记录数据。
学生小组依次展示,其他学生会为展示者欢呼鼓掌,表示祝贺或
鼓励。
“冠军汽车”跑了九米多,教师宣布结果之后,其他学生用欢呼表示了赞叹和祝贺,这一小组的两个学生也非常高兴,和周围的人拥抱握手,互相庆祝胜利。
大家还研究了这辆汽车的成功之处,发现他们把捕鼠器弹簧的半径变大了,这样铁丝转过的轨迹就变长了,与之相连的绳子所带动的距离也随之增大,使汽车前进的距离变长。
最后学生们一起发动汽车,作为活动的结束。
三、教师访谈
针对科学课堂和这种PBL教学方式,笔者对教师进行了如下访谈。
1.您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什么?
想让学生学会合作,想要锻炼他们的意志。
因为他们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他们需要坚持。
希望他们在PBL 课程中,学会科学原理,自己经历发现的过程,能自己想办法让汽车跑得更远。
2.怎样对结果进行评价或者评分?
汽车模型能跑多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的过程、在每个环节的表现,以及在模型研究制作过程中的付出。
并且我想让学生经历不断试错、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过程,锻炼他们坚毅的品质,这个是最重要的。
我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汽车跑得距离短而给低分,只给跑得最远的最高分,这不是我的目的。
3.学生做这个项目多久了?
这是第二周,他们已经做了好几节课了。
我不会让他们带回家去
做,因为有些孩子的父母就是工程师,我希望他们能自己动手做,而不是靠父母的帮助.所以我只让他们在课上来完成任务,由此进度比较慢。
4.学生最终只需要展示汽车模型并比赛就可以了吗?
每组学生还要做一个报告,把项目的目的、过程、试验数据、模型改进等一系列的步骤和过程记录下来,最后在班级做报告。
我会根据他们在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但是这些分数在我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
(在接下来教师展示的学生报告中发现,有一组学生竟然记录了二十多次的试验数据,可见其中经历了多次反复修正和改进。
学生通过不断改进作品,使自己得到了最好的锻炼。
)
通过交流与观察,笔者得知,在PBL科学课中,虽然每次任务都会定时,但却并不追求速度,一个项目一般会用7—8周的时间来完成。
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体会制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获得经验,尽量呈现出让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而不是为了赶时间而草草完成任务。
而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完成似乎并不难的任务,教师却不认为是浪费了课时。
教师普遍持有一种教育理念或教学目标——要让学生们自己去体验、发现、探索、经历失败和成功,注意每一个细节,注重小组合作,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体会其中的科学原理和学问,对相关学科产生兴趣,并能将多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