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11
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的变异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是关键,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生物方面有所建树,小编特此整理了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的变异,以供大家参考。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名词: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
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1、基因突变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
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
);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
);基因重组的变异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减数分裂)实现。
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出新的遗传物质。
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又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二、染色体变异名词:1、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八年级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1、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2、变异的类型:
3、(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基础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2)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3)有利变异:对自身有利。
(4)不利变异:对自身不利。
3、生物变异的意义: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培育动、的新品种。
4、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
5、”南橘北枳”是南方的橘子移到北方之后,味道、色泽等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能称为枳的`现象,原因是二者的基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变使性状发生了改变。
6、变异的应用
(1)太空椒:基因突变。
(2)高产抗倒伏小麦:基因重组。
(3)高产奶牛:人工选择。
7、把大花生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大吗?
不一定,要由控制花生大小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的。
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AA期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小两种可能(不考虑环境因素)。
【八年级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变异的三种类型
1.随机变异:指在基因复制或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偶然性突变,其发生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无法预测其方向和结果。
2.有选择性的变异: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某些基因型具有更高适应性优势,因而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
这种适应性优势来源于遗传机制的不同表现。
3.人工变异:指通过人工手段对生物体进行基因转移、编辑或者基因组的整合等操作,达到改变个体遗传信息的目的。
常用于农业和医学领域,例如转基因技术等。
初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试题答案及解析1.生物的变异分为两大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的改变引起的。
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遗传物质,环境条件【解析】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变异,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原因以及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2. 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鲤鱼的受精卵内,培育出特大的胖鲤鱼。
这种生物技术是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D.酶技术【答案】B【解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通过生物技术转入鲤鱼的受精卵里,该鱼卵发育成特大的胖鲤鱼.胖鲤鱼的培育主要应用了转基因技术.【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3.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A.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C.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答案】A【解析】A.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非洲罗兰是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不是转基因技术。
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的,不是转基因技术。
C.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是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不是转基因技术。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下列变异能够传给后代的是()A.晒黑的皮肤B.手术后隆起的鼻子C.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D.转基因棉花获得的抗虫性【答案】D【解析】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生物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包含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具体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大类型,前者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变异。
后者只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通常所说的生物的变异是指可遗传的变异。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生物复习要点:生物的变异。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生物的变异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
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生物的变异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基因突变有以下特点:①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如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
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1.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图⑤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1)图①②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2)图③中的变异会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变短(3)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4)图中①②④的变异都不会产生新基因(5)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如基因a可以突变为基因d(6)a、b、c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7)Ⅰ、Ⅱ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8)若基因a上游的起始密码子发生突变可能影响其正常表达(9)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10)当环境改变时,原先对生物生存不利的性状也可能变得有利(11)同一双亲的后代,出现多种不同的性状组合,往往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1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内有三个染色体组导致联会紊乱从而不育(13)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14)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15)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16)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17)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某基因数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18)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19)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种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20)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1)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22)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23)某染色体上的DNA缺失15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24)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若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25)经低温处理的幼苗体内并非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会加倍(26)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可育植株(27)发生在水稻根尖细胞内的基因重组常常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28)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29)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30)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31)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知识点]染色体变异[答案](4)(7)(9)(10)(11)(14)(17)(18)(20)(25)(28)[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子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津】一.变异的类型:1.概念:变异是指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2.类型:(1)根据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可分为:①不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②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
(2)根据变异对生物自身生存是否有利可分为:①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自身生存的变异,如小麦的矮杆变异能够抗倒伏。
②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自身生存的变异,如小麦的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二. 变异的意义: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因为各种有利的变异会通过遗传不断地积累和加强,不利的变异会被淘汰,使得生物群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
【能力拓展】1.遗传使生物具有稳定性,变异使生物不断进化,自然选择使得生物更加适应其生活环境。
2.遗传是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不仅指亲子代间的差异性,还包括子代间的差异性。
3.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使得生物群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
人类利用生物的遗传变异原理选育适合人类需求的新品种,但是我们在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物种时,也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五年考频分析】2012青岛·T37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生物的变异,分值2分。
2012德州·T13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变异的类型,分值1分。
2011潍坊·T31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生物的变异及遗传图解,分值6分。
2011滨州·T18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可遗传变异,分值2分。
2011莱芜·T30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可遗传变异,分值1.5分。
2010聊城·T24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不可遗传的变异,分值2分。
2010枣庄·T15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不可遗传的变异,分值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