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乌龙茶发展现状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9.02 KB
- 文档页数:2
福建茶叶产量及出口情况分析一、产量中国是世界级茶叶大国,茶叶是中国庞大农民群体赖以生存的支柱,是攻克“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茶叶产量不断增加,由2011年的160.8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29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7.06%。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有着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及贸易的优越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品质有口皆碑,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名列中国十大名茶,故福建有“世界乌龙茶故乡”美誉。
近年来,福建着力优化茶类和茶树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建设生态茶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使茶产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1-2020年福建省茶叶产量不断增加,2020年福建省茶叶产量为46.1万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15.5%。
《2021-2027年中国福建省茶叶行业产销情况分析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福建省各地市都有茶叶生产,其中宁德产量最高,泉州、南平、漳州次之,2019年宁德市、泉州市、南平市茶叶产量分别为10.43万吨、8.71万吨、7.55万吨,分别占福建总产量的23.71%、19.81%、17.17%。
迄今福建省县市区中均有产茶,且形成了闽南乌龙茶区(安溪、永春、南安、华安、平和、南靖、诏安、长泰、漳平)、闽北乌龙茶区(武夷山、建瓯、建阳、邵武)、闽东红绿茶区(宁德市所属九个县市区和罗源、松溪及政和)、多茶类区(大田、永安、尤溪、沙县、明溪)和花(福州辖区、政和)白(福鼎、政和、建阳)茶区的优势区域格局,产有青、绿、红、白茶4个茶类和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武夷大红袍、肉桂、水仙,建瓯矮脚乌龙,宁德天山绿茶、金闽红,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和福鼎白茶等名优茶誉满海内外。
福建茶叶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茶文化底蕴深厚、名茶种类众多、品质优异、产业链长、涉茶人口多、品牌认知度高等特点。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文/谢雅玲陈永昌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茶叶贸易发展迅速。
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有哪些发展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量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
2009年,福建茶叶生产呈现乌龙茶质优价高、红茶产销两旺、白茶量稳价升的良好态势,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26万多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叶出口创汇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二、福建茶叶的出口现状据统计2009年月,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为302,949.3吨,同比增长2.0%,金额为70,495.4万美元,同比增长3.3%,平均单价为2,327.0美元/吨,同比增长1.3%。
而其中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为1,254.41吨,环比增长2.7%,金额1,221.7万美元,环比增长59.4%。
出口量在全国第五位。
三、福建茶业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福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
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劳力资源丰富。
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
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
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
第四,福建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
第五,科技不断进步。
科技利用率不断提高,在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进展,保健茶、速溶茶及茶食品的开发利用,茶叶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应用等,足以表明福建茶叶在生产、加工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水平。
第六,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倍受关注。
福建茶叶产量及出口情况分析福建作为中国传统的茶叶产区,茶叶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福建的茶叶以其丰富的品种、高质量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于世界。
福建茶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以福建为代表的闽南茶区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主要生产乌龙茶和红茶。
福建的乌龙茶以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和浓郁的花香而备受青睐。
福建的红茶则以其独特的红醇口感和鲜艳的红色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福建的茶叶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据福建省统计局的数据,福建茶叶的总产量在过去几年中保持在300-350万吨之间。
尽管茶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但福建的茶叶生产商通过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了产量的稳定增长。
福建的茶叶出口量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尽管国内茶叶市场的竞争激烈,但福建的茶叶仍然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
根据海关数据,福建茶叶的出口量在过去几年中保持在60-80万吨之间。
其中,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洲。
福建茶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乌龙茶和红茶。
乌龙茶是福建茶叶的重要出口品种,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福建的红茶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独特的醇厚口感和浓郁的香气令人难以抗拒。
福建茶叶出口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福建茶叶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茶叶竞争,以保持市场份额。
其次,茶叶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关注的重点。
福建茶叶生产商需要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以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
为应对这些挑战,福建茶叶生产商应注重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
通过推出新的茶叶产品和开发新的市场,福建茶叶可以增加市场竞争力。
同时,建立和加强品牌形象,提升福建茶叶的知名度和声誉,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总之,福建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其茶叶产量和出口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福建的茶叶以其丰富的品种、高质量和独特的风味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福建作为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在茶叶出口贸易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出口规模稳定增长。
福建茶叶的出口规模在过去的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福建省茶叶的出口总量达到了9.64万吨,同比增长7.7%。
而2024年福建茶叶的出口总量为8.96万吨,增长率为10.8%。
福建茶叶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充分说明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二、品质升级提升竞争力。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中,以福建名茶为代表的高品质茶叶出口逐渐增加。
福建名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受到了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等都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成为了茶叶市场的热门产品。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健康价值,高品质的福建名茶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多元化的出口渠道。
福建茶叶的出口贸易渠道不断拓宽,逐渐实现了多元化。
在传统的茶叶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福建茶叶的出口逐渐向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平台倾斜。
通过电商平台的运作,福建茶叶的出口贸易更便捷和高效。
同时,福建茶叶企业也积极寻求自有品牌的出口途径,通过品牌建设和形象宣传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一、地域优势明显。
福建作为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并且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福建的茶园分布广泛,品种丰富多样,能够生产各类茶叶,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这种丰富的茶叶资源为福建茶叶出口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底蕴深厚。
福建茶文化深入人心,茶叶作为重要的饮品和文化传承载体,深受人们喜爱。
福建的茶艺文化和茶叶生产工艺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增强了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质量安全可控。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得益于其对质量安全的高要求。
福建茶叶行业报告福建省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中国茶叶行业的重要基地。
福建茶叶以其独特的品种和优质的品质享誉全球,对中国茶叶市场和国际茶叶市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福建茶叶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行业发展现状。
福建茶叶产业起源于唐代,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福建乌龙茶、白茶、红茶、绿茶等为代表的丰富品种。
福建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中国茶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福建茶叶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茶叶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
福建茶叶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已经初具规模,一些知名茶叶企业如福鼎白茶、武夷山大红袍等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茶叶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饮料,而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和健康价值的产品。
福建茶叶以其独特的品种和品质在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备受青睐。
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福建茶叶的销售量持续增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福建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面临的挑战。
尽管福建茶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大茶叶企业纷纷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要想在市场上立足,福建茶叶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其次是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茶叶作为食品,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福建茶叶企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安全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茶叶产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引言在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茶叶作为我国的特色农产品,凭借着它的健康,环保,纯天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我国茶叶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茶叶已经成为中国1000多个产茶县市的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福建省是我国传统的产茶大省,其地理位置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紧邻海洋,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茶树生长,茶叶的生产、出口历史悠久,早在17世纪,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就以其独特的味道远销欧洲,成为当时皇族们的专用茶叶。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和茶叶流通体制发生改变,福建省茶叶生产、出口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福建茶叶取得了更加迅猛的发展,现已在安溪、福安、福鼎、建瓯和建阳建立了五大产茶基地县,除个别偏远地区外,全省几乎县县产茶。
茶叶已经成为福建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农产品,并且在我国茶叶产业中占有着产量第一、出口第二、面积第三的重要地位。
福建茶叶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远销五大洲。
伴随着茶叶出口,福建茶叶文化也随之远播与弘扬,茶叶已经成为福建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
福建茶叶凭借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势头一直不错,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各进口国对茶叶品质标准的日益严格,这已经不能保证福建茶叶的可持续国际竞争优势。
1福建省茶叶出口现状1.1福建省茶叶出口概况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福建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为福建茶叶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130.65千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201.2千公顷,十年间种植面积增长达到54%;福建省茶叶产量从2001年的13.39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27.26万吨,十年间福建省茶叶产量增加了一倍。
1但从表1中不难看出,与福建省茶叶的产量、种植面积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建省茶叶出口量的上下波动。
福建茶产业现状与趋势分析福建茶产业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引言茶是中国的国饮,而福建又是中国茶叶主要产区之一,福建茶因其独特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优势,被誉为中国茶的发源地之一。
福建茶产业在传统的发展基础上,近年来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力求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全球茶叶产业。
本文将对福建茶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二、福建茶产业现状1. 茶叶种植福建是中国茶叶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茶园面积约占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的30%左右。
福建茶主要包括乌龙茶、红茶、绿茶等多个品种,其中乌龙茶是福建茶的代表。
福建茶园多分布在福建闽南、闽北和闽东地区,由于当地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种植。
2. 茶叶加工福建茶叶加工工艺独特,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历史悠久,其中以福建省安溪县和武夷山市最为有名。
福建茶叶加工主要包括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使福建茶叶保持了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3. 茶叶出口福建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福建茶叶出口量一直居全国茶叶出口的榜首。
福建茶叶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其中乌龙茶是福建茶叶出口的主力产品。
4. 茶旅融合茶旅融合是近年来福建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福建茶叶产业通过挖掘茶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积极发展茶旅产业。
福建的武夷山、安溪等地成为了著名的茶旅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游览和体验茶文化。
三、福建茶产业发展趋势1. 科技创新福建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茶叶种植和加工的科技水平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品质和竞争力。
福建茶产业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2. 品牌建设福建茶产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茶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福建的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等茶品有着独特的地理标志和优良的口碑,应该进一步推广和保护。
同时,福建茶产业应培育更多具有品牌效应的茶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品牌。
闽东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1. 概述闽东地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因气候湿润而适宜茶叶生长。
闽东茶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两个方面探讨闽东茶产业的情况。
2. 现状分析2.1 茶叶品种闽东地区主要种植乌龙茶和红茶,其中乌龙茶的品质较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但在品种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拓宽茶叶品种的种植。
2.2 生产规模闽东茶产业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茶园面积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耕地面积不足,茶园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提高茶叶生产的效率尤为重要。
2.3 品质认证闽东茶产业在品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统一的品质认证体系。
建立品质认证机制,提高茶叶的质量标准和认可度,有助于提升闽东茶在市场的竞争力。
3. 发展对策3.1 品种创新通过引进和培育新的茶叶品种,丰富产品类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注重传统茶叶品种的保护和研发,提高其品质和知名度。
3.2 规模经营鼓励茶农联合组织,形成合作社或合作社,通过规模经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提高。
同时,加大对规模化茶园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3.3 茶园管理加强茶园管理,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如精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3.4 品质认证体系建设建立茶叶品质认证体系,制定统一的品质标准和评价方法。
通过认证,提高闽东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和购买欲望。
3.5 市场拓展加强闽东茶的市场宣传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拓展海外销售渠道,提高对外贸易额。
4. 结论闽东茶产业在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有各种机遇和潜力。
通过品种创新、规模经营、茶园管理、品质认证体系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努力,闽东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注:文章内容属于推测性质,仅供参考。
一、总体概述福建是中国的主要茶叶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和制作历史。
2024年,福建茶产业在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福建茶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
二、茶叶种植福建的茶叶种植主要以乌龙茶、红茶、绿茶和白茶为主。
2024年,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增长,而且在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地政府在茶叶种植技术和管理上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和指导,种植者普遍提高了对茶叶生产过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同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推动使得福建的茶园面积得到有效保护,这对于茶叶的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茶叶加工福建的茶叶加工技术一直以来都享有盛誉,2024年也不例外。
茶叶加工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改进,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细节和工艺控制。
特别是在乌龙茶和红茶方面,福建的生产水平在国内范围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茶叶加工企业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将福建的优质茶叶出口到国际市场,提升了福建茶叶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茶叶市场福建茶叶的市场需求在2024年持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茶叶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品牌口碑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福建茶叶凭借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另一方面,福建茶叶企业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和销售。
作为中国茶叶文化的传承者,福建茶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对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五、茶叶产业融合创新在2024年,福建茶叶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方面,茶叶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茶叶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另一方面,产业融合发展也成为福建茶叶产业的新趋势。
茶叶加工企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茶叶产品和旅游线路,实现了茶叶文化的传播和产业的升级。
六、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福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实施以下措施:1.加大茶叶科研力度,推动茶叶种植技术的创新和进步;2.加强茶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3.推动茶叶加工技术的创新,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4.加强对内外市场的调研和推广,提升福建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5.加强茶叶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福建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
蔡知凌;廖鲁兴;郑俊超
【期刊名称】《福建茶叶》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茶业是福建省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产量全国第一,年出口金
额全国第三位.其中乌龙茶是我省茶叶出口的拳头产品(据统计,2003年福建国检局辖区乌龙茶出口量占总量的77%,金额占总量的70%),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空间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国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壁垒,茶叶质量尤其是农药残留的安全隐患.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蔡知凌;廖鲁兴;郑俊超
【作者单位】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州市湖东路312号国检广场,350001;福建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州市湖东路312号国检广场,350001;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州市湖东路312号国检广场,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福建乌龙茶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 [J], 林荣溪
2.福建乌龙茶出口日本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探析 [J], 黄种发;陈钦;郑建锋
3.闽北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 [J], 马艳凌;黄伙水;陈晓栋;贾献涛
4.再论福建乌龙茶出口——"肯定列表制度"下的输日乌龙茶 [J], 蔡知凌;陈迪
5.福建省茶叶出口首现千元级闽茶企出口一批乌龙茶,每公斤超千元创纪录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中国有句古话,“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由此知,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茶文化悠久,随着茶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茶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
福建武夷山作为世界红茶的发源地,茶叶的生产及出口占了不可小觑的份额,对福建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整个茶产品出口具有重大意义。
近几年,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茶产业链的不断壮大,茶产业也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目前,武夷山茶叶在出口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茶叶出口的发展。
各种不稳定因素都会对茶叶出口造成不同的影响。
本文综合运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知识理论,结合武夷山茶叶悠久的贸易历史,以武夷山茶叶为研究对象,从武夷山茶叶的生产、种植、加工及出口的实际情况着手,分析武夷山茶叶的出口概况,在此基础上,指出武夷山茶叶出口存在问题,例如国际市场占有率不足;品牌意识薄弱;出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贸易壁垒阻碍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种植生产质量水平;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对策。
从而实现武夷山茶叶出口份额增大,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福建省;武夷山茶叶;出口贸易引言风景优美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自古以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无比奇特秀美,更因为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
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素有“茶叶王国”的嘉名。
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茶叶产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在一一浮现。
例如企业需要转型升级,茶叶种植技术不佳,次货横行,缺乏品牌,国外需求降低,国际市场被抢占,贸易摩擦频发等。
茶叶产业不仅是武夷山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武夷山的经济支柱。
茶叶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问题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对于茶叶产业的研究少之又少,所能查到的文献也只是冰山一角。
在经济稳定发展大背景下,全球化的进程也在持续加快,随着茶文化在全球各地的宣传程度的加深,茶产业进一步全球化具有必然性,这是茶叶生产和市场走向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福建乌龙茶发展现状分析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茶叶贸
易发展迅速。
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有哪些发展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
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量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
2017年,福建茶叶生产呈现乌龙茶质优价高、红茶产销两旺、白茶
量稳价升的良好态势,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26万多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叶出口创汇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二、福建茶叶的出口现状
据统计2017年月,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为302,949.3吨,同比增长2.0%,金额为70,495.4万美元,同比增长3.3%,平均单价为2,327.0美元/吨,同比增长1.3%。
而其中
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为1,254.41吨,环比增长2.7%,金额1,221.7万美元,环比增
长59.4%。
出口量在全国第五位。
三、福建茶业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
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劳力资源丰富。
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
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
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
第四,福建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
第五,科技不断进步。
科技利用率不断提高,在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进展,保健茶、速溶茶及茶食品的开发利用,茶叶
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应用等,足以表明福建茶叶在生产、加工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水平。
第六,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倍受关注。
近年开发出来的罐装茶汁、瓶装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并成为饮
料市场的主打产品.
四、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本居高不下。
福建省茶叶生产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高。
为科研而科研的传统研究模
式与生产、市场不对接,导致许多研究项目的成果不能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另一方面,成果转化率较低,一些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科技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
2、经营模式粗放、加工和深加工环节薄弱。
福建省茶叶生
产经营模式简单粗放,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茶叶生产主要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为主,生产分散且规模小,致使规模效益得不到体现,严重阻碍了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
3、品牌不响。
目前,福建茶叶在品牌建设较为不足,茶叶经营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茶叶加工企业多,但规模小,品牌意识较为匮乏,不少沦为原料茶,作为全国产茶第一的福建茶叶已经开始陷入一流原料、二流技术、三流包装、四流价格的悲哀处境,福建茶
叶品牌路在何方值得深思。
4、茶叶出口贸易问题。
福建省茶叶的主要出口国日本和欧盟,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制订
了近乎苛刻的农残限量标准。
这两个市场相继对进口茶叶筑起了近乎苛刻的“绿色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影响很大。
五、改善茶叶贸易发展的对策
1、以茶农为中心,继承优良耕作传统。
要发展茶业贸易应该以茶农为中心,充分发挥茶
农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等种茶必备条件,基于茶农丰富经验,准确把握从种茶到制茶的各个环节,保证茶业贸易中最基础的因素茶叶的质量。
同时应该促进茶农间耕作方式等的
交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种植效率。
2、以制度为保障,加强后勤服务。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强化服务能力为突破口,加强管理和引导,为茶叶贸易的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良的宏观环境,推进茶叶可持续发展,促进茶叶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如对于质量安全问题,安全例行监测制度依法开展茶
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加强有关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准确、全面地掌握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和动态。
3、以科技为依托,创新加工模式,降低成本。
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以科技引领茶叶企业
发展。
结合产业、科学和研究等多个方面,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并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互通有无,迅速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对茶叶从事者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优良模式的形成,降低生产成本。
4、加强品牌建设,促进茶叶贸易跨越发展。
要加强福建茶叶品牌建设,可采用“农农合作”的方式将许多规模较小的个体户组织起来,在保证茶叶质量和产品个性化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品牌。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的带动
作用和辐射作用。
引导休闲茶业发展,茶业配套措施建设,弘扬茶文化等,促进茶叶贸易跨越发展。
5、加强外引内联,改善贸易条件。
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三资”企业,同外省(市)的大
公司、大企业搞横向联合,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投资茶叶产业化项目建设。
通过茶叶竞价交易、体现茶叶市场价值,了解市场动向、交流市场信息。
要加强政府部门间、企
业间、茶农与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搞好联营联销,拓宽流通渠道。
积极应对国际反倾销,建立有效的反倾销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