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25例
- 格式:pdf
- 大小:75.92 KB
- 文档页数: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其中,9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观察组,其余90例采用西药治疗,为对照组,30天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161例,有效率89.5%,对照组痊愈109例,有效率60.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慢性前列腺炎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多发病之一。
数据显示,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为25.4%,有大约50%的男子在一生中某個时刻将遭遇前列腺炎,前列腺炎已严重影响男性性功能与生育力,并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
临床上,慢性前列腺炎以病因复杂、症状多样、病程迁延、易复发、顽固难愈等疾病特点著称,单纯依靠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面对日益上升的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寻找一种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法来预防、控制前列腺的发病率,极其关键。
为此,作者对近5年来收治的1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作者对近5年来收治的1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观察组,其余90例采用西药治疗,为对照组,30天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本组180例患者,年龄最大61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4岁;病期最长5年,最短一个月;因不孕不育检查精液而确定慢性前列腺炎56例,因性功能障碍就医而确定慢性前列腺炎49例,因睾丸、精囊腺等器官炎症而就医确定慢性前列腺炎31例,因腰腹胀痛、阴囊潮湿、肛门坠胀等症状就医而确定慢性前列腺炎22例,因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就医而确定慢性前列腺炎15例,无症状因体检而确定慢性前列腺炎7例。
两组数据的年龄分布、病情程度、婚姻情况、病期、前期治疗等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3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
方法 360例随机分2组,分别予口服普乐安,黄酮哌脂及盐酸特拉唑嗪治疗。
或中药前炎汤配合西药上述方法治疗。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91.7%,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173-02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生殖器系统的多发病,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前列腺炎进行了重新分类,分为I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II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III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IV型:无症状炎症性前列腺炎,其中I、II型占5-10%,III型占90-95%,此型在临床上病程迁延,容易复发,治疗颇为棘手,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6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年龄18-72岁,最小18岁,最大72岁,共360例,18-30岁75例,占20.8%,31-40岁122例占33.4%,41-50岁108例,占30%,50岁以上57例,占15.8%,已婚300例,未婚6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180例,每组年龄、病程及病情较为均衡,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诊断[1]1.2.1症状: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不尽感,尿道灼热、排尿疼痛、常放射至阴茎头及会阴部,排尿末或大便时尿道滴白。
疼痛—腰骶部、会阴部、小腹胀痛,伴有神疲乏力、阳痿、早泄、遗精、不育。
1.2.2直肠指检:腺体弹性差,质硬,或扪及结节,或腺体缩小伴有轻压痛。
1.2.3前列腺镜检:WBC>10/HP,或<10/HP,但有成堆的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减少,PH值7.7-8.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确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2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即给予抗生素联合中成药清林冲剂、参阳胶囊口服、并给予呋喃妥因栓剂纳肛及热水坐浴,疗程8~12周;对照组仅给予抗生素口服和呋喃妥因栓剂纳肛及热水坐浴,疗程8~12周,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115例(75.66%),有效26例(17.10%),无效11例(7.24%),总有效率92.76%;对照组显效68例(45.95%),有效25例(16.89%),无效55例(37.16%),总有效率62.8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1)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尿道灼热,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口偶有白色分泌物滴出,会阴部、外生殖区、下腹部、耻骨区、腰骶或肛周坠胀、疼痛;(2)前列腺触诊:前列腺饱满,或软硬不均,或有炎性结节,或质地较韧,可有局限性压痛;(3)前列腺液(EPS)镜检:WBC≥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4)病程3个月以上。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CP主要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计分,设立从0~3分4个水平评价每个症状的程度(无症状: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各症状评分相加得症状积分。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即给予甲枫霉素每次0.5 g,2次/天、中成药清淋冲剂(武汉康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g 2次/天、参阳胶囊(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粒,2次/天口服,同时给予呋喃妥因栓0.1 g,2 次/天纳肛疗程8~12周;对照组除了不给清淋冲剂和参阳胶囊外,其余治疗和治疗组相同。
两组同时均配合疏导、安慰、暗示等心理治疗及热水坐浴(2次/天)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
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西药治疗,15天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两组比较(P<0.05)。
结论: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内服灌肠近年来,采用自拟方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4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5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5例,年龄18~60岁,平均33岁,病程6个月~5年,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
两组年龄、病程、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方法: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①临床症状:反复尿频、尿急、尿痛,腰骶部、会阴部胀痛不适,或大便时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神经衰弱症状等。
②直肠指诊:前列腺稍增大或稍缩小,可有触痛、结节或质地变硬。
③前列腺液检查:每高倍视野白细胞数均超过10个以上,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
④超声检查:体积可稍大或缩小,内部回声不均匀。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灌肠及配合西药治疗。
中药内服(自拟方):丹参15g,泽泻15g,萆薢20g,土茯苓30g,赤芍15g,王不留行10g,穿山甲10g,败酱草20g,黄柏10g,知母10g。
会阴、睾丸胀痛明显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腰骶酸胀疼痛加杜仲10g,续断10g;头晕失眠多梦加远志10g,石菖蒲10g。
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中药灌肠方:大黄30g,当归20g,三棱15g,莪术15g,红花10g,夏枯草10g,败酱草10g。
日1剂睡前灌肠,浓煎至约100ml,使用一次性灌肠袋,导管插入肛门10cm左右进行低位保留灌肠,嘱患者卧床休息,臀部稍垫高,尽量忍耐,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中医如何治疗无菌前列腺炎无菌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前列腺出现炎症反应,但是检查结果却显示无细菌感染。
这种疾病的治疗通常比较复杂,而中医治疗无菌前列腺炎有其独到的优势。
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医如何治疗无菌前列腺炎?一、无菌前列腺炎怎么回事?无菌前列腺炎,又称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的炎症状况,但尿液和前列腺液的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该疾病的症状与细菌性前列腺炎相似,包括下腹部、会阴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
但是无菌性前列腺炎容易反复发作,抗生素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治疗起来较为困难!二、中医如何治疗无菌前列腺炎?中医治疗无菌前列腺炎侧重于整体调理和病因治疗,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对于患者尿频、尿急、尿痛,伴有下腹部或会阴部灼热痛感的症状,考虑使用清热、解毒、利尿、利湿的中药;对于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充血、肿胀不适,考虑使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而对于长期病程患者,表现为腰酸、疲乏、性功能减退等症状,还需要使用补肾强身,调和身体的药物。
中药利尿消炎丸,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来开具药方,随症加减药材,起到针对性治疗无菌前列腺炎的作用!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侧重于调节人体的气血和内脏功能:选择穴位:常用穴位包括肾俞、三阴交、关元等,这些穴位有助于调节肾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如温和的针刺、电针或灸法,以达到舒肝解郁、补肾强腰的效果。
3.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可以改善前列腺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不适:技巧:轻柔地按摩腹股沟、会阴部及下腹部,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频率: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耐受度,每周进行一至两次。
4.膳食疗法膳食疗法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辅助治疗:推荐食物:建议多食用清淡、利水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红豆等,同时可以食用一些有助于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导读:中西医结合加服六味地黄汤辨证施治前列腺炎,运用通补开合、清热活血、补气固肾之法调理善后而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西医常规抗菌+物理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例,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明显提高疗效,使慢性前列腺迅速治愈。
结论中西医结合加服六味地黄汤辨证施治慢性前列腺炎,运用通补开合、清热活血、补气固肾之法调理善后而愈。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加味六味地黄汤效果慢性前列腺炎中医无此病名,大多参照淋证辨证,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淋证。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指出: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淋病以小便不爽,尿道有刺痛为主证。
所谓小便如粟状,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为尿道被粟粒阻塞,引起涩痛难忍;一为尿中排出结石,状如粟粒。
历代医家将淋证分为五种,即膏淋、气淋、石淋、血淋、劳淋,《诸病源候论》说:“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入于胞而成淋也”。
慢性前列腺炎其临床症状主要是以尿频,尿急,小便频数,夜尿多,甚则血尿,其发病年龄大多以中、老年居多。
本病产生的原因大多因肾阳肾阴虚弱,气化不畅或瘀血内蕴化热所致,见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频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组成,为滋补肝肾之要方。
笔者在常规抗菌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加味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淋证)疗效确切。
1 临床资料例1,男,25岁,未婚,职业:司机。
患者因夏天开车,长途,疲劳,汗出,夜间睡眠不好,致小便频数刺痛、尿频、尿急,下腹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如浓茶样,前列腺液检查:rbc (+),wbc+++,卵磷脂小体++++,尿常规检查:wbc++++,rbc+,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治疗方式也较为多样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可以有效评估和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优劣,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观察的研究对象为具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患者,选取了120例患者进行观察。
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另一组为传统西医治疗组。
进行治疗的时间为3个月,观察期为6个月。
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估、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炎症指标变化等。
治疗方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中药颗粒或中成药,辅以局部热敷和针灸等中医理疗方法。
传统西医治疗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和物理理疗方法,如射频消融或激光烧灼等。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定期复查和指导。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如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缓解较为明显,疼痛评分减少、性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得分提高。
而传统西医治疗组虽然部分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整体改善程度不如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
此外,观察结果还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传统西医治疗组低,并且炎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明显下降。
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炎症的控制效果更好。
综合观察结果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对炎症的控制也较为有效。
相对于传统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更加综合、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能够从多个层面改善患者的病情。
然而,本次观察也存在一些局限,如观察时间较短,且观察样本量较小,可能会对结论的广泛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并扩大样本量,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朱江陈铁峰(通讯作者) 陈石军牛明王丽丽(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741020)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发病者多为男性青壮年,20-45岁发病率占男性的70%以上,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其疗效不一,效果不甚满意。
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对门诊238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38例患者,年龄16-55岁,其中20—45岁占75%,平均年龄28.9岁,病程半年至10年,平均2.8年。
临床主要症状为:①间歇性尿痛、尿频,不规律小腹胀痛,腰骶部隐痛及不舒适感。
②尿不尽,尿道滴白。
③伴有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早泄、阳痿及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④直肠指检前列腺不肥大或轻度肥大,但均有不同程度变硬及触痛。
⑤前列腺液镜检均有不同程度的卵磷脂小体减少,或白细胞数>10个/HP,或脓细胞+~+++/HP,⑥前列腺液培养阳性者72%(172例),其中大肠杆菌78%(134例),表皮样葡萄球菌16%(28例),肠球菌6%(10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1]。
1.2治疗药物及方法热淋清颗粒8g/次,每日三次,口服;坦索罗辛(或坦洛辛)0.2mg /次,每日两次口服;左氧氟沙星0.2g/次,每日三次口服;连服1月为一疗程。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及饮酒,并节制性生活。
2.结果2.1疗效判定治愈:症状消失,前列腺液镜检正常,培养阴性。
有效:症状明显改善,前列腺液镜检趋向正常,培养阴性。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前列腺液镜检无变化。
2.2治疗结果一个疗程治愈48例,两个疗程治愈49例,其余患者均坚持治疗2~3个疗程。
所有患者中治愈168例,占70.6%;有效50例,占21%;无效20例,占8.4%;总有效率90.6%。
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副作用,疗效满意。
3.讨论前列腺疾病所引起的症状都与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及局部的免疫损伤有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炎这一名词的侠义概念是指前列腺的炎症,但实际上其广义概念已被公认,既前列腺炎的含义已不仅局限在前列腺炎症这一范畴,它包括了具有前列腺炎症状的某些综合症群,如前列腺痛。
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慢性前列腺炎最为多见。
近几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余例,获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标签:固精导浊汤;2慢性前列腺炎1 一般资料30余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除5例外均为已婚,年龄20-46岁,病程最短为6各月,最长为3年,除俩例外,其余全部以中西医结合治愈。
2 中西医病因病机2.1西医病因2.1.1慢性前列腺炎不是由不明原因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便是前列腺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部分患者自身免疫是一个病因,CD4T细胞对前列腺蛋白有增殖反应。
2.1.2前列腺体内有丰富的α-肾上腺受体。
受凉时能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使尿道内压增加,妨碍前列腺液排泄,是前列腺內尿液逆流的诱因之一。
2.1.3不适当饮酒,或患者对某些含香料食品或饮料过敏,或过刺激食物,或久坐、长途骑车、骑马诱发前列腺慢性充血。
2.1.4性冲动达到高潮后盆腔充血在15至30分钟内退消,若性冲动未达到高潮,盆腔充血退消时间可延长至1/2-1天。
因此经常反复无高潮期性冲动、性交中断等均可引起前列腺慢性充血,是引起感染性炎症的又一诱因。
2.1.5前列腺周围区腺管与尿道成直角,忍精不泻可引起精液逆流倒入前列腺,又无自然引领条件;某些不正确的避孕方法是引起前列腺炎的原因之一。
2.1.6应激反应时前列腺感染性炎症的又一原因。
动物实验证明全部受标准应激刺激的小鼠前列腺中见到的炎性病理改变和大量炎性细胞,与人类男性前列腺炎病理改变一致有上述原因促成前列腺感染性炎症的同时,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又有如下前列腺病理生理改变:①腺小管阻塞,炎性前列腺液引流不畅而潴留。
②前列腺被膜中平滑肌收缩乏力。
③腺泡分泌腺液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