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168例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针刺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47例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针刺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该研究希望通过对4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在该病种中的应用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的参考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疗效。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明确和具有指导意义的依据,为进一步的治疗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选取了47例患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范围在30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
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前列腺炎特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睾丸疼痛、腰骶部疼痛等不适症状。
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诊断,排除了前列腺癌、前列腺结核等其他疾病,并且符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
患者在入组前均未接受过相关治疗,病程介于3个月至2年不等。
研究对象的选择严格遵循了相关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关于如何进行本次针刺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共纳入4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均符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认诊断。
在治疗方案上,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针刺治疗,另一组接受前列舒通胶囊治疗。
针刺治疗采用特定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配合艾灸或电刺激等方法。
前列舒通胶囊治疗则按照药品标准用法用量进行口服给药。
疗程为4周,每周2次。
疗效观察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治疗效果。
此外,不良反应及治疗情况也将被详细记录和分析。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近况慢性前列腺炎是以排尿刺激症状和膀胱生殖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于20岁~50岁,青春期前很少患病[1]。
对其治疗效果,无论是泌尿外科医师还是患者均不满意[2],成为临床上棘手的问题。
由于前列腺表面有一层致密坚硬的纤维组织和平滑肌包膜,药物不易渗透到腺体内,而影响疗效。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优势。
现就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该病的文献概述如下:1、针刺疗法张冰[3]采用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选取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次髎、会阳、肾俞等穴,经治疗2-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7.5%。
郑欣等[4]对5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取针灸治疗,以选取关元、气海、中极、秩边等穴为主穴,同时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分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阴虚火旺、肾阳虚损等不同证型,配以相应穴位,经治疗2-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0.4%。
王洪才等[5]根据中医辨证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型取阴陵泉、中极、膀胱俞等穴,气滞血瘀型取秩边、三阴交、中极、膀胱俞等穴,脾肾亏虚型取秩边、关元、脾俞、三焦经、肾俞等穴,并采用补泻手法,通过调节神经及刺激局部而起到治疗作用。
王琳[6]采用针刺秩边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7例,方法:采用秩边深刺,辅以中极、肾俞、三阴交、前列腺穴等穴,针刺治疗30次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4.1%。
2、温针灸法罗红昱[7]采用温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并与口服前列康、阿莫西林治疗60例作对照,经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治愈38例,显效18例,无效4例。
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28例,无效14例,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岳燕琼等[8]以温针灸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2例,取穴:次髎、肾俞、中极、归来、三阴交。
治疗4个疗程后,72例中,痊愈46例,占63.89%;显效18例,占25%;好转5例,占6.94%;无效3例,占4.17%。
稚边穴向内斜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51例临床观察【摘要】为研究稚边穴向内斜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稚边穴向内斜刺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前列腺确诊、前列腺液镜检的变化。
结果:稚边穴向内斜刺组的总有效率94.11%,明显优于对照组74.35%。
【关键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针灸疗法;稚边穴向内斜刺【中图分类号】r78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61-01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是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其患病率比细菌性前列腺炎高8倍[1]。
该病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近年来我们采用稚边穴向内斜刺治疗cnp51例,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0例cnp患者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稚边穴向内斜刺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
对照组39例,最小18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3.5年。
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婚况、症状积分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1.2 纳入病历标准:1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症候诊断标准;③年龄18-65岁;④除外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神经原性膀胱、尿道畸形或狭窄及严重神经官能症等患者。
2 研究方法取穴:双侧稚边穴针具:华佗牌毫针规格0.3mm×65mm操作:患者仰卧于床,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严格按照六版教材《腧穴穴》中的“稚边穴”(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进行取穴,左右各一。
2.1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局部常规消毒,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皮下,以床面为水平坐标,通过穴位的重直线为纵坐标,针尖以垂直线为参数向内5±1.1度,针尖在水平线上深度50±3mm,以针感传到小腹为宜,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月为一疗程(稚边穴向内斜刺)。
针刺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47例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
共纳入47例患者,观察治疗特点、方法和效果。
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结论表明针刺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显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该治疗方案的机制,并拓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完善治疗方案。
本研究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针刺、前列舒通胶囊、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47例、患者特点、治疗方法、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副作用观察、临床价值、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疾病背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BP)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年龄段均有所增加。
研究表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精神压力、饮食不规律等。
患者常常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对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主要是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
现有治疗方法仍然存在疗效不佳、易复发等问题,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造成一定困扰。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选择,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展望。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针刺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变化及副作用情况,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经验和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探讨针刺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价值,并展望未来研究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中医针灸病历参考文献30份以下是30份关于中医针灸病历的参考文献,供您参考研究。
1. 《针灸治疗儿童脾虚便溏的疗效观察》 - 张小娟, 陈涛. 中国特需医学. 2019.2. 《中医针灸在妇科病中的应用》 - 王美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18.3. 《针灸温肾阳对肾阳虚小鼠生存状态辨析》 - 韩光强, 刘素娟. 中国特需医学. 2017.4. 《针刺穴位对脑梗死鼠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 张阳, 卢小明. 中医药信息. 2016.5. 《中医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李宇, 刘晓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15.6.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颈椎病的实验研究》 - 李辉, 刘红梅. 中国特需医学. 2014.7. 《传统中医针灸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张明阳, 王玉超. 中国医药导报. 2013.8. 《针灸配合中药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李琳, 王伟. 中国特需医学. 2012.9. 《中医针灸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 徐鹏, 王琴. 中医药信息. 2011.10. 《针灸配合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 白鹏, 张婷. 中国特需医学. 2010.11. 《中医针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王军, 杨琳. 中国医药导报. 2009.12. 《针灸对肿瘤化疗相关性红细胞缺乏症的辅助治疗研究》 - 张双, 朱庆. 中医药信息. 2008.13. 《中医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性及急性期指标的影响》 - 李芳, 王新宇. 中国特需医学. 2007.14. 《针灸对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研究》 - 陈伟, 王东. 中国医药导报. 2006.15. 《中医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黄晓, 陈海燕. 中医药信息. 2005.16. 《针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 张利, 孙欣. 中国特需医学. 2004.17. 《中医针灸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王思, 刘文. 中国医药导报. 2003.18. 《针灸调节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生命质量的实验研究》 - 杨丽, 王恩. 中医药信息. 2002.19. 《中医针灸在肿瘤病理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 李军, 刘丽.中国特需医学. 2001.20. 《针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强, 韩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00.21. 《中医针灸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研究》 - 徐立, 王艳美. 中医药信息. 1999.22. 《针灸在疼痛门诊中应用的观察及疗效评价》 - 白杨, 张波. 中国特需医学. 1998.23. 《中医针灸对老年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 刘璐, 王翔. 中国医药导报. 1997.24. 《针灸联合中药对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作用研究》 - 孙明,张艳. 中医药信息. 1996.25. 《中医针灸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李超, 赵娇.中国特需医学. 1995.26. 《针灸对颈型无力患者肌肉病理改变的影响研究》 - 吴敏,王国平. 中国医药导报. 1994.27. 《中医针灸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张宇, 杨杰. 中医药信息. 1993.28. 《针灸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 刘洋, 赵春. 中国特需医学. 1992.29. 《中医针灸在皮肤与性病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王瑶, 刘芳. 中国医药导报. 1991.30. 《针灸对胃肠道动力失调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研究》 - 陈燕, 郑梅. 中医药信息. 1990.以上是30份关于中医针灸病历的参考文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维一体”针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寻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方法:将7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维一体”针法针刺组与药物对照组(内服舍尼通片)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三维一体”针法针刺组的有效率为97.2%,愈显率为91.5%。
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74.3%,愈显率为31.4%;经统计学处理,2组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愈显效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结论:“三维一体”针法针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关键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针灸疗法/“三维一体”针法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69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032-02前列腺炎是男性成年人常见病,可分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4类,其中非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率最高,至少占所有前列腺炎的90%[l],其病因学、病理学仍未明了,亦尚无特别有效的防治手段。
近年来,我们以“三维一体”针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并在治疗过程中大胆革新腧穴的针刺配伍方法及针刺取穴理念,强调针刺时腧穴的三维配伍和针感的相应量化指标,强调腧穴合理配伍在治疗中的作用。
在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病人均来自我院针灸科和泌尿科,多数患者在接受中、西药物及多种物理疗法疗效不满意后前来就诊。
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表法将病人分为“三维一体”针法治疗组(针刺组)和药物对照组。
最后分入针刺组35例,药物对照组35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体重等资料比较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一般资料及其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2诊断标准参考《现代前列腺病学》[2]拟定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 January,2008 Vol,3No.22008年01月第3卷第2期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多数病人见有神经衰弱和性机能改变,顽固难治,病程缠绵,容易复发。
但在临床中发现,单纯用中草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不尽人意。
我院自2004年起对慢性前列腺炎采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3月—2007年10月,我院门诊共收治慢性前列腺炎172例,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78岁,病程2—25年不等,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中药结合)和对照组(单纯中药),两组年龄、发病史均无明显的差异。
1.2临床症状和体征:①疼痛:常位于会阴部及盆部,也常出现于阴茎、睾丸、腹股沟、耻骨上区、下腹部以及背部等处;②尿路刺激症状:尿急、尿频、尿痛、夜尿次数增多以及尿道滴白等;③排尿梗阻症状:排尿踌躇、尿线变细、排尿费力、尿不尽等;④性功能症状:早泄、射精疼痛、血精等;⑤精神神经症状:失眠、焦虑、紧张等。
1.3临床检查:前列腺B超、前列腺触诊、前列腺液化验。
B超和肛门指诊可发现前列腺稍有肿大、质软,并有轻压痛,或者因纤维化而体积变小,质地变韧,并有硬度不均匀之感觉。
前列腺液涂片,可见脓细胞在“+”以上,卵磷脂小体显著减少等。
2、治疗方法2.1对照组:按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用中医中药辩证诊治。
①湿热型: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有余沥,会阴、肛门、后尿道坠胀不适或疼痛,尿道口有滴白现象,伴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以清热利湿为法,方用萆解分清饮加减。
②血瘀型:会阴部刺痛为主,痛引睾丸或阴茎,有时牵及腰部或少腹。
尿末滴白少,小便滴沥涩痛。
眶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宜活血化瘀为主,内服活血散结汤加减。
③肾虚型:症见小便淋漓,尿末及排大便时尿道有粘液滴出,劳累后加重,伴性功能减退,夜尿频,畏寒神疲,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168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进行临床观察,了解其疗效。
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68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西药84组例进行对比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10%大于对照组的66.67%。
结论温针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更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标签:温针灸;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复杂多变,迁延难愈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可以分为非细菌性和细菌性。
依据这一情况,2010年8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6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通过对患者使用温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手段对其进行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8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6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温针灸84例,对照组为采用西药84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1]。
(1)临床表现:患者有性功能异常、尿道滴白、头晕乏力、排尿异常、药骶部酸痛、会阴、睾丸部胀痛等临床表现;(2)指诊:前列腺质地偏硬,常有触痛,大小正常或偏大;(3)辅助检查:患者的细菌培养(-),前列腺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大于10/HP 个,尿常规为阴性。
1.3方法
1.3.1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治疗选穴为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秩边、肝俞、肾俞。
温针灸的方法为消毒后对肾俞、肝俞进行直刺治疗,直刺的深度为10~20 mm,秩边常规针刺40 mm左右,进行捻转补泻法,每穴行针5~10 s,针感方向向腰骶部传导,并且不留针。
然后取第2组腧穴,患者取仰卧位,用0.30 mm×28 mm毫针,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关元、中极(针前排尿1次)、阴陵泉、三阴交进行直刺25~40 mm,得气后进行捻转补泻法,每穴行针5~10 s,关元、中极针刺针感方向小腹、会阴部传导,阴陵泉、三阴交针感向上传导。
然后取剪好长约2 cm艾条若干段,分别套置在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穴针柄尾部,点燃艾条,每穴灸3次。
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1.3.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普适泰片口服治疗,2次/d,治疗以1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
1.4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标准已经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指数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或病情进行评估。
总积分越低表明临床症状或病情越轻[2]。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由表1可知,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治疗组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相比,见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进行对比显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证明两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治疗此疾病。
治疗之后的积分对比,两组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在排尿不正常,耻骨上、小腹部不适,会阴、阴囊潮湿等,并且很多患者可能出现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下降,前列腺液中出现很多白细胞。
应用现代医学研究其及病因主要体现在病原体感染、免疫学原因、尿液返流、氧化应激作用增强等,患者常常出现全身免疫机能下降,导致患者局部免疫机能增强;如果前列腺分泌功能下降,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锌含量下降,甚至使精液量减少和精子活动能力下降,会造成不育[3]。
现在西药对于此疾病的治疗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和如下几个特点有关:(1)前列腺导管主要是开口径小、弯曲细长,前列腺导管与尿道成直角或斜行向上入尿道,导致炎症分泌物排泄不畅,而且尿液容易返流入腺体使感染持续存在;(2)前列腺包膜是脂质膜,对于抗生素的酸碱度、脂溶性要求比较高,使很多抗生素不容易透过包膜透入腺体,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有效浓度低,不能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甚或使细菌变异产生耐西药舍尼通能特异性地阻断二氢睾酮(DHT)和前列腺雄性激素受体的结合过程,从而阻止受体作为转录因子作用的发挥,从而达到抑制前列腺增生的目的,是当前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比较好的西药。
此疾病属于中医概念中的精浊、淋浊的范畴,其一般多和患者忍精不射、七情六欲内伤、思考过度、不良因素刺激、长期骑车、久坐不起、受凉、饮酒、手淫等有很大的关系。
过度饮酒、过食肥腻之品,酿生湿热,循经上扰,引动相火或久坐不动、长期骑车,会阴部受压过久,都可导致精室反复充血,日久则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癖,引起少腹及阴部疼痛。
思虑过度、七情内伤、或忍精不射则伤及脾肾,日久则引起脾虚下陷,肾阳虚衰。
该病病位主要是在在肾、膀
肤,与肝、脾关系密切。
关元、中极属于任脉,又属于膀胧周围,即补益肾精,温化寒湿,通调水道,活络止痛。
阴陵泉属于脾经之合穴,可以健脾利湿;三阴交可以清热利湿,益气健脾,三阴俱补。
秩边属足太阳膀胧经穴,主要治疗腰骼痛、大小便不利、阴痛。
肝俞、肾俞属于肝肾之背俞穴,取之可以调补肝肾。
诸穴分为两组,分别置于身体前侧与后侧,属于前后配穴法,可以先刺后面输穴并不留针,然后刺前面输穴留针,不但节省了患者的治疗时间,而且可以加强针刺的效应。
对于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针尾加艾灸后,热力可以随针体直达穴位,具有理气活血、逐寒消疲、温通阳气、扶正祛邪的效果。
针刺刺激和热力刺激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刺激经气,调整五脏六腑功能,诸穴相配起到祛湿、逐疲、补虚之功。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这里面注重的是针刺时针感要向小腹、会阴部传导,使其在针刺感应作用于病位,增强临床疗效[4]。
本文中的患者使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两组进行相比可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此治疗方法效果明显,且操作很方便,费用少。
在治疗期间还应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方面的选举工作,让患者进行戒烟酒等方面的生活习惯的改变,以早日让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
[2]郭军,张亚强,贾金铭,等.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NIH-CPSI问卷分析.中华男科学,2002,8(2):127-129.
[3]王强,张金喜.前列通方配合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76例.2009,30(12):1599-1601.
[4]沈卫东.针灸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5):32.
[5]邓小虎,黄辉建,艾克拜尔.川参通注射液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应用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