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67
一、碎部测量2.碎部测图的方法及比较(传统、数字)碎部测图方法:a传统测图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b航空摄影测量法:航空摄影像片—内业制作c数字测图法:地面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图和地形图数字化。
测图方法比较传统测图:根据碎部点的坐标手工绘制成图;周期长,精度低,适于小区域大比例尺测图航空摄影测量:利用航空摄影像片,以控制点为基础,借助内业仪器制作成图。
适于大面积地形测图。
数字测图: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自动生成电子地图。
3.大平板仪的构造平板:测板、基座、三脚架照准仪:望远镜,直尺,支柱对点器:用来对中地面已知点.附件: 尺子,夹子,大头针,三棱尺,三角板4.大平板仪测图原理极坐标法已知A,B已知点,测绘其它地物特征点在A点对中,整平,用B点定向,固定图纸。
瞄准其它测绘点,定出其方向线,再沿方向线量取A到该点的距离,按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即可。
5.大平板测图的准备工作1)上级资料成果准备:控制点、图式2)仪器及工具准备:检查与检校3)图板准备:图纸:聚脂薄膜、绘图纸绘制坐标格网:绘图仪\格网尺\直尺展绘控制点:6.大平板测图的成图过程①安置平板仪:对点(对中):使地面控制点与图上相应点在同一垂直线上。
整平:使平板表面水平。
定向:使图纸上已知方向线与实地方向线一致。
②测绘特征点:用照准仪直尺斜边紧贴图上的a点,照准碎部点上所立的尺子。
计算出碎部点与测站间的水平距离。
在直尺斜边上,根据计算的水平距离,按比例尺点出碎部点的位置。
③勾绘地物:按地物符号平滑连接。
拼接:取相邻图幅对应点的平均值检查:室内: 符号注记,地物的完整性等室外: 对照实物抽查整饰:完整,完善,美观1..地物符号分类及其表示地物符号(表示类别、大小形状及位置)比例符号:房屋、江河、森林、果园比例符号:控制点、独立树、烟囱等半比例符号:道路、河流、管道等地物注记:名称、特性说明、数量等2..等高线表示的原理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第一章数字测图概述1、什么是模拟测图、数字测图?模拟测图:是野外采集数据(角度、距离、高程等),室内或现场计算处理绘制地形图。
数字测图: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
3、简述数字测图的基本成图过程:采集地形数据、处理、编辑、成图、显示、生成符合国际的地形图、并控制数据绘图仪出图。
4、数字测图需解决那些问题?首要任务:自动绘制地图图形1.使采集的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为计算机识别。
2.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对这些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3.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和文字信息转换成图形,由屏幕输出或绘图仪输出各种所需的图形。
4.按照一定的要求自动实现图形数据的应用问题。
尤其是满足GIS 的需要。
最终目的:实现测图与设计管理的一体化、自动化。
5、目前我国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有哪些?野外数据采集、原图数据采集6、数字测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7、何谓第一手数据、第二手数据?第一手数据:主要利用测量仪器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第二手数据:利用现有的数据或者图纸、航片等。
8、阐述数字化测图未来的发展a、成图手段多样化b、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c、GPS测量模式d、3s集成模式9、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模式:1、数字测记法2、电子平板法3、业内数字化10、“草图法”成图“草图法”根据作业方式不同,分为“点号定位”、“坐标定位”和“编码引导”几种作业流程。
第2章数字测图系统软硬件1、简述数字测图系统的组成采集、输入、存储、管理、计算、输出2、全站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及全站仪的分类?由两大部分组成:采集数据设备、过程控制设备。
分类:积木式、整体式3、在全站仪技术指标中3+2ppm*d,各个参数的意义?3代表仪器的固定误差,ppm是百万分之(几)的意思,D是全站仪或者测距仪实际测量的距离值,单位是公里4、简述红外线测距仪原理不利用时间,利用红外线载波相位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数字测图是一种通过数字化设备对实际物体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技术,它在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字测图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测绘精度、简化测量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数字测图的原理和常用方法进行介绍。
一、数字测图的原理。
数字测图的原理是利用数字化设备对实际物体进行采集和记录,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生成数字化的地图或图像。
数字测图的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个环节。
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数字测图的第一步,主要通过全站仪、GPS定位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对实际物体进行测量和采集。
采集到的数据包括坐标、高程、角度等信息,这些数据是数字测图的基础。
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数字测图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配准、数据融合等步骤。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消除误差、提高精度,最终得到准确的数字化地图或图像。
3. 数据输出。
数据输出是数字测图的最后一步,通过打印、输出文件等方式将处理好的数字化地图或图像呈现出来,以便后续的应用和分析。
二、数字测图的方法。
数字测图的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法、GPS定位法、激光测距法等多种技术手段,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介绍。
1. 全站仪测量法。
全站仪是一种综合了测角、测距、测高等功能的测量仪器,通过全站仪对地物进行测量,可以得到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信息。
全站仪测量法在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GPS定位法。
GPS定位法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地物进行定位和测量的方法,通过GPS定位仪可以实现对地物位置的快速准确测量,适用于大范围地物的测量和监测。
3. 激光测距法。
激光测距法是利用激光测距仪对地物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通过激光测距仪可以实现对地物距离的快速高精度测量,适用于复杂地形和难以接近的地物测量。
以上介绍了数字测图的原理和常用方法,数字测图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希望本文能对数字测图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有所帮助。
数字测图重点总结数字测图重点总结1.数字测图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数字测图就是制作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全野外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摄影测量和遥感数字测图。
狭义的概念,数字测图指全野外数字测图。
2.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转换成数字量,然后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图形输出设备输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3.数字测图技术的特点: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和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已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4.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1,内外业作业独立阶段。
2,内外业一体化阶段。
5.数字测图的发展趋势:1,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2,GPS测量模式3,野外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6.数字测图系统的硬件组成:测绘类硬件(主要指用于外业数据采集的各种测绘仪器)、计算机类硬件(用于内业处理的计算机及其标准外设)。
计算机、全站仪、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GPS接收机、电子手簿。
7.数字测图系统的软件组成: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如windows)、支撑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专用软件(实现数字化成图功能的应用软件)8.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1,数字测记模式(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成图)2,电子平板测绘模式(全站仪+便携机+相应测图软件实施的外业测图模式)3,地图数字化模式(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在测区原有纸质地形图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的模式)。
9.测量坐标系:坐标参考系统分为天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和运动)和地球坐标系(或称地固坐标系,用于研究地球上物体的定位于运动)10.地固坐标系分为地心坐标系(原点和地球质心重合)和参心坐标系(原点和参考椭球中心重合)。
11.无论地心坐标系还是参心坐标系都可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12.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特点:1,属参心大地坐标系2,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两个几何参数3,大地原点在原苏联的普尔科沃4,采用多点定位法进行定位5,高程基准为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6,高程异常以原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起算数据,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而得。
数字测图知识点串讲.pdf第一篇:数字测图知识点串讲.pdf《全站仪使用与数字化测图》知识点第 I 部分:数字测图概述与准备工作1.测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表现状越详细,精度越高。
2.数字测图比传统的图解法测图相比优点是什么?(包括高精度、高自动化、全数字化、更新快。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或合同书、有关的法规和技术规范、测区已有的资料等。
绝对不能是领导的指示或口头传达。
)4.数字化测图数据采集目前主要有:GPS 法、航测法、大地测量仪器法、数字化仪法。
5.数字地形图目前存在的不足及以后发展的看法。
不足 1)费用高;2)人员素质要求高;3)系统操作较复杂;4)系统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展望:1)目前要在我国全面实现数字测图还有许多困难,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人才问题和观念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2)尽快实现各数字化测图系统的数据转换和统一数据接口。
3)今后数字化测图软件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种无点号、无编码的镜站电子平板测图系统。
最终实现“测-编-绘-管理”一体化。
6.栅格图像与矢量图形的区别是什么?答:用栅格数据和用矢量数据表示地图基本元素的方法不同,其图形的呈现形式也不同,前者称为栅格图像,后者称为矢量图形,二者的区别如下:(1)栅格图像是以点阵形式存储,它的基本元素是像素(像元),它是以像素灰度的矩阵形式记录的;矢量图形是以矢量形式存储的,它的基本元素是图形要素,图形要素的几何形状是以坐标方式按点、线、面结构记录的。
(2)图像的显示是逐行、逐列、逐像元地显示,与内容无关;图形的显示是逐个图形要素按顺序地显示,显示位置的先后没有规律。
(3)图像放大到一定的倍数时,图像信息会发生失真,特别是图像目标的边界会发生阶梯效应;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其图形要素、目标不会发生失真。
(4)表示效果相同时,栅格图像表示比矢量图形表示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得多。
7.数字测图前所需准备的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答:数字测图前所需准备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工区踏勘、资料收集、器材筹备、观测计划拟定、仪器设备检校及设计书编写等工作。
数字测图一.名词解释1.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貌点(总称地形)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进行测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图式符号绘制在图纸上,即通常所称的白纸测图,也称为图解法测图。
2.数字测图:广义地讲,生产数字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
数字测图实质上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
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相关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输出和管理。
3.自动全站仪;一种能自动识别、照准和跟踪目标的一种全站仪。
4.地物:是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平原、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
地貌: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
5.地形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以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线表示的一种普通地图。
6.比例尺精度:人眼在图上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为0.1mm,因此在地形图上0.1mm 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地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7.地形图图式:实地的地物和地貌是用各种符号表示在图上的,这些符号总称为地形图图式。
8.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9.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10.碎部点:碎部测量中,地物的测绘实际上是地物平面形状的测绘,地物平面形状可用其轮廓点(交点和拐点)或中心点来表示,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的特征点(碎部点)。
11.地面数字测图:指对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仪器采集的数据及其编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而自动绘制地形图的方法。
12.大比例尺测图:指1:500~1:5000比例尺测图,除测绘地形图之外还有地籍图、房产图、和地下管线图等。
13.图形信息码: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虽不点的地形要素名称、碎部点连接线性信息也都用数字代码或英文字母代码来表示,这些代码称为图形信息码。
大一数字化测图知识点数字化测图是现代测绘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数字化设备和软件,将现实世界的地理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各种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大一数字化测图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测图基础知识1. 坐标系统:介绍不同坐标系统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如笛卡尔坐标系、经纬度坐标系等。
2. 平面投影:详细介绍常见的平面投影方法,如墨卡托投影、麦卡托投影等,以及其使用场景和优缺点。
3. 公共测量单位:介绍长度单位、角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公共测量单位的定义和转换方法。
二、数字化测图设备1. 全站仪:详细介绍全站仪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在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如测量坐标、角度、距离等。
2. GPS定位系统:介绍GPS定位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在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如获取地理坐标、高程等信息。
3. 数据采集设备:介绍数据采集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手持测绘仪、无人机等,以及其在数字化测图中的作用。
三、数字化测图软件1. GIS软件:介绍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
2. CAD软件:详细介绍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如绘制、编辑、标注等,以及其在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
3. 数据处理软件:介绍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如数据转换、拓扑分析、地理编码等,以及其在数字化测图中的作用。
四、数字化测图方法1. 影像处理:介绍影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图像融合、图像配准、图像分类等,以及其在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
2. 点云处理:详细介绍点云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点云滤波、点云配准、点云分割等,以及其在数字化测图中的作用。
3. 矢量化:介绍矢量化的过程和方法,如地物提取、线面要素编辑等,以及其在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场景。
五、数字化测图应用1. 土地利用规划:介绍数字化测图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如土地分类、用地分析等。
2. 城市规划与管理:详细介绍数字化测图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如道路规划、公共设施管理等。
数字化测图基础目录1.概述 (1)1.1 数字化测图概念 (1)1.2 数字化测图的特点 (1)2.数字化测图的类型及方法 (3)2.1数字化测图的类型 (3)2.1数字化测图的方法 (3)3.数字化测图的内容 (3)3.1地形图要素 (3)3.2 地形图符号 (4)3.3数据采集及编码 (4)3.4 连接信息 (4)4.作业流程 (4)4.1野外数据采集 (4)4.1.1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 (4)4.1.2基础控制测量 (5)4.1.3图根测量控制 (5)4.1.4操作要领 (5)4.1内业数据编辑 (6)4.1矢量化阶段 (7)4.1.1 矢量化的特点 (7)4.1.2 点状地物矢量的要点 (7)4.2编辑阶段 (7)4.2.1编辑的方法 (8)4.2.2 图幅的接边 (9)5.仪器的检验和校正 (9)6.生产实施 (11)7.测量误差 (11)7.1精密测角的误差影响 (11)7.2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 (12)1.概述1.1 数字化测图概念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电子速测仪(一) 数字化测图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软件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数字地图,需要时也可用数控绘图仪绘制所需的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广义的数字化测图又称为计算机成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航测数字测图、计算机地图制图.在实际工作中,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主要指野外实地测量即地面数字测图,也称野外数字化测图。
数字测图系统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部分组成流程如下:地形图采集数据处理与采集成果与图形输出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思想: 数字化测图就是将采集的各种有关的地物和地貌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电子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绘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数字测图必考考点数字测图:广义制作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狭义指地面数字测图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数字测图等数字测图成图过程:1采集绘图信息并记录在相应存储器中2通过数据接口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数据进行处理3人机交互屏幕编辑,形成数字图形文件.矢量栅格:矢量数据是图形离散点坐标(x,y)的有序集合,栅格数据是图形像元值按矩阵形式的集合区别存储方式不同,显示方式不同,放大效果不同,占用的存储空间不同绘图信息有: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定位信息是用仪器在外业测量中测得的,最终以X,Y,Z(H)表示的三维坐标,点号也属定位信息.连接信息指测点间的连接关系,包括连接点号和连接线型.属性信息又称为非几何信息,用来描述地形点的特征和地物属性.数字测图系统简称DSM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分为基于现有地形图的数字成图系统,基于影像的数字测图系统,地面数字测图系统测图思想:通过数字测图系统来实现.数字测图硬件设备及作用:用于野外数据采集的硬件设备有全站仪或GPS接收机等,室内输入设备有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测图仪等,室内输出设备有磁盘,显示器,打印机和数控绘图仪等,便携机或微机是硬件控制设备,用于数据处理和数据采集和成果输出.7.数字测图优点:测图自动化,图形数字化,点位精度高,便于成果更新,能以各种形式输出成果,方便成果深加工利用,可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源.,全站仪功能:存储测量结果,进行大气改正,仪器误差改正和数据处理,还有丰富的应用程序,如数据采集,导线测量,对边测量,自由设站等.有些还有自动调焦,免棱镜测距及自动跟踪功能.主要组成部分基本:光电测角系统,光电测距系统,双轴液体补偿装置和微处理器.有些还有自动瞄准,跟踪系统.它有序操作,测量并自动计算实现了每一专用设备的功能.电子测角系统:编码度盘测角系统,增量式光栅度盘测角系统和动态光栅度盘测角系统.编码度盘测角绝对式测角,由于度盘刻制工艺存在公差或光电接收管安装不严格,有时会出现大的粗差.目前主要用单道编码.增量式光栅度盘相对式测角,方法容易实现,是目前主要测角方法.使用时照准部转动速度要均匀,以保证计数的正确性.动态光栅度盘测角:具有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最大特点在于消除了度盘刻划误差, 常用在高精度的仪器上.但需马达带动度盘,结构也较复杂,耗电量大相位式测距仪测距原理:它通过测量含有测距信号的调制波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间接测定电磁波在测线上往返传播的时间t,进而求得距离.就相当于用一把测尺一尺尺丈量距离,获得个整尺段和一个尾尺段数,再计算距离.测距仪中的相位计只能测出相位差,而无法直接测出整波数.它通常采用多测尺组合测距全站仪碎部点三维坐标测量前应:1.对中,整平2大气改正值PPM 3单位设置(us)4模式设置(测距模式ms)5仪器和棱镜常数设置.6,GPS RTK的系统组成部分:一台基准站(参考站)接收机和一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实时传输的数据链系统构成7,GPS RTK操作基本内容:①架设基准站②设置,启动基准站:1建立新任务2进行坐标系有关设置,坐标及高程转换参数设置或直接测定转换参数3进行电台广播格式,通讯参数等项目设定,4用测站点坐标启动基准站.③设置和启动流动站:连接好流动站设备后,在工作手簿中设置移动站有关项目,然后立直对中杆并启动移动站接收机,移动站开始初始化,以确定整周模糊度.④采集碎部点:工作手簿显示固定解后,将流动站对中杆立于地形特征点,稳定2,3秒,待显示的固定解数据稳定后,记录存储点位信息.图纸数字化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和图像扫描数字化.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连接好计算机,按要求配置数字化仪.打开电源,使其开始运行.采集前先进行图纸定向,数字化图幅四个图廓点.数字化录入时,点符号定位点数字化;线符号和面符号中直线段始末点数字化;曲线要跟踪整条曲线,连续记录坐标点,或仅采集曲线上的拐点,其他点计算求出.图形数字化分要素进行,其地形特征码通过定标器点取操作菜单输入.自动扫描数字化通过扫描仪可把整幅图形或文字材料快速,高精度地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以栅格图形文件保存,通过专用图像软件进行矢量化处理,可供CAD,GIS等使用.绘图仪步距是绘图仪绘制光滑线段时,绘图笔在绘图纸上沿x方向和y方向一次移动的距离插补原理矢量绘图仪绘图时要计算出笔头的走步,并要求走步与理论线误差最小,这种分段逼近的算法叫插补计算.逼近直线用一次插补,圆用二次插补,曲线用曲线拟合插补.逐点比较法是常用的插补算法.画笔每走一步,都要与其即时位置和要画的图形比较,判别偏离情况,决定下一步的走向,使画笔尽量向规定图形靠拢Dpi(dot per inch)扫描仪分辩率用每英寸像元点数表示,它是扫描仪的重要精度指标,通常以dpi每英寸的像元点数为单位表示.1954北京坐标系是我国广泛采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源于原苏联的1942普尔科沃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该椭球是直接由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一等锁,经我国的东北地区传算过来的.我国并未重新定位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IAG-75国际椭球,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起始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子午面.椭球面近似大地水准面,在我国境内按最好的约束条件定位,大地原点确定在我国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以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起算基准.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的大地点成果是经过整体平差,而54坐标系只作了局部平差,它们各属于不同椭球与不同的椭球定位,定向.WGS-84坐标系:全称WorldGeodical System-84世界大地坐标系-84,属地心地固坐标系.原点地球质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全球范围最佳符合,Z指向BIHl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方向X轴指向BIHl984.0零度子午面和赤道的交点,三轴构成右手坐标系.包括GPS星历坐标及GPS观测值直接计算的坐标高斯—克吕格坐标系: 简称高斯投影,是我国采用的一种将大地坐标转换为某种平面直角坐标以适应测量定位应用的坐标系.原点为高斯投影某一带中央子午线和赤道描写形交点;x轴为中央子午线描写形,指向北;y轴为赤道的描写形指向东.规则图形的几何纠正:外业数据采集误差使规则图形发生变形.计算机制图时常以规则地物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为基础,用最小二乘法平差处理,用处理后的数据作为规则地物制图,以确保规则地物制图的美观和制图精度.这一过程叫规则。
数字测图考试知识点1.什么是碎部测量,碎部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P226)碎部测量就是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测量工作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一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2.地面数字测图的主要工作内容(P229)地面数字测图的工作内容包括:1、野外数据采集与编码2、数据处理与图形文件生成3、地形图与测量成果报表输出。
3.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区别(P276)地形图的图形数据形式有矢量数据形式和栅格数据形式,简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各种图形元素在二维平面上的矢量数据表示为:点用一对x、y坐标表示,线用一串有序的x、y坐标对表示;面用一串有序的但首尾相同的x、y坐标对表示其轮廓范围。
各种图形元素以栅格数据表示为:点用其中心点所处的单个像元来表示;线用其中轴线上的像元集合来表示,但线的宽度仅为一个像元,即仅有一条途径可以从一个像元到达相邻的另一个像元;面用其所覆盖的像元来表示。
4.地形信息码的重要性及基本原则(P )5.碎部点的测量方法(P231)在地面数字测图中,测定碎部点坐标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量距法方向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等6.平板仪(P228)、经纬仪(P228)、全站仪()的测图步骤大平板仪测图的步骤:(1)在测站点上安置大平板仪,进行对中、整平和定向,并量取仪器高;(2)用照准仪瞄准碎部点上的标尺,读取测站至标尺的视距、垂直角以及目标高,并计算出测站至标尺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3)按测图比例尺,用卡规在复式比例尺(或三棱尺)上截取水平距离在图上的长度,使照准仪的直尺边正确通过图板上测站点的刺孔,沿照准仪的直尺边将碎部点展刺在图板上,并在点位旁注记高程。
(4)重复上述(2)(3)步骤,将测站四周所要测得全部碎部点测完为止。
(5)根据所测的碎部点,按规定得图式符号,着手描绘地物、地貌。
第一章数字测图概述1、广义的数字测图主要包括:全野外数字测图(或称地面数字测图、内外一体化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摄影测量和遥感数字测图。
2、数字测图概的定义:是通过采集有关的绘图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数据终端,然后在室内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电子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再经过人机交互的屏幕编辑,形成绘图数据文件,最后由计算机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所需的地形图,最终由磁盘、磁带等到贮存介质保存电子地图。
3、数字测图的优点:测图用图自动化、图形数字化、点位精度高、便于成果更新、避免因图纸伸缩带来的各种误差、能以各种形式输出成果、成果的深加工利用、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源4、数字测图的基本过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输出5、地图图形的数据格式:(矢量数据)是图形的离散点坐标的有序集合。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X、Y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
;(栅格数据)按栅格阵列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数据集称为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的标准文件格式有BMP,PCX,JPEG,TIF等。
(地图扫描屏幕数字化由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地图扫描屏幕数字化的作业效率要高于手扶跟踪数字化。
)问题: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区别?答:矢量数据的优点:表示地理数据的精度高,数据结构严密,数据量小,用网络连接法能完整的描述拓扑结构,图形输出精确美观,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恢复、更新、综合都能够实现。
缺点:数据结构复杂,多边形或多边形网很难用叠置方法与栅格图进行组合,显示和绘图费高,数学模拟比较困难,技术复杂,多边形内的空间分析不容易实现。
栅格数据的优点:数据结构简单,空间数据的叠置和组合十分容易进行,各类空间分析比较容易,数学模拟方便,技术开发费用低。
缺点:图形数据量大,用大像元减少数据量时,可识别的现象结构损失信息多,地图输出不精美,难以建立网络连接关系,投影变换花费时间多。
栅格图像与矢量图形的区别?答:用栅格数据和用矢量数据表示地图基本元素的方法不同,其图形的呈现形式也不同,前者称为栅格图像,后者称为矢量图形,二者的区别如下:(1)栅格图像是以点阵形式存储,它的基本元素是像素(像元),它是以像素灰度的矩阵形式记录的;矢量图形是以矢量形式存储的,它的基本元素是图形要素,图形要素的几何形状是以坐标方式按点、线、面结构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