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复习表现手法之象征对比衬托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16
初中记叙文写作手法讲解:象征1、概念:象征,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特定的具体形象(象征体),表现与之相似的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象征,可以说是比喻(特指暗喻)的延伸和扩大,是形象与观念的复合,是“托义于物”。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2、特征:因为象征往往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象征体)来暗示或暗喻某一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本体),却把被象征的本体隐去。
所以暗示性和朦胧性,是象征的基本特征。
象征的近义词有:代表、符号、标记、标志、表示、意味。
3、作用:A、它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B、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注意:象征既然是暗示,就不能非常直白地把意思直接地说出来;说出来也可以,但不能叫做象征。
我们以前犯的错误在于把本是揭示某一事物象征意义的话误当作是象征本身。
请看下面的句子:例①、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杨朔《茶花赋》)例②、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茅盾《白杨礼赞》)这两例中,都是直接点明了事物所蕴含的意义而非暗示,不能称之为“象征”。
5.讲解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天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读了这首小诗,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礁石”。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记叙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一、【出题形式】①文章或xx段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②文章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分析。
③文章主要运河用了什么手法,试做分析。
二、【相关知识】(1)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及作用【常用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烘托、对比、联想、想象、伏笔、照应、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五觉(听、视、嗅、味、触觉)结合等。
①想象:通过对……的想象,突出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情感或愿望)。
②对比:通过……与……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衬托:以(次要形象)衬托(主要形象),突出了(主要形象)……的特点(品质)。
④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形象、含蓄和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⑤伏笔:对后文将要出现的……这一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⑥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缜密,令主题更加鲜明。
⑦铺垫: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使情节发展合理化。
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⑨托物言志:间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文章的感染力。
⑩欲扬先抑:使文章情节曲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2)联系上下文,通过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探究表现手法。
比如对比、铺垫、衬托等。
(3)从主题、情感和写作意图分析手法。
如讽刺、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4)从结构安排分析手法。
如设悬念、照应三、【答题模板】运用了……手法,作者通过……(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写出了……(内容),使文章……(手法的作用)(1)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没有人会看不起你①10年前,我第一次坐飞机。
②那次是一个人出差,我在机场摸索着办好登机牌,忐忑地随着人群登机。
我很怕别人看出来我是第一次坐飞机。
③可刚上飞机我就遇上了难题:安全带死死地扣在座位上,我根本解不开。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一、二、常见和较常见的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二、区分比较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结构手法”、“表现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承上启下首尾呼应伏笔照应铺垫悬念顺叙倒叙插叙表现手法包括:直抒胸臆想象联想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记叙文的写作手法还可以笼统写成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三几种常见表现手法解释1 对比: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的手法。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2 象征: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
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