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九课 三个太阳学习导航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7.43 KB
- 文档页数:10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太阳》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三、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读准下列加点字。
亘.古()钦.佩()船舷.()真挚.()踮.脚()混沌..()暴虐.()吞噬.()铠.甲()抿.住()伫.立()剔.透()翩跹..()蓦.地()紧蹙.()粗犷.()俯瞰.()步履.( ) 蹒跚..()呕.心沥血()2.简介作者3.预习疑难摘要:(二)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1.交流预习成果,疑难问题,教师巡视,获取信息。
2.【讨论】学习研讨,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了解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2)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文章的内容(3)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4)找出文中写工作人员在南极艰苦工作的语句,并从中概括出反应的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四、达标巩固(标★为选做题)一、填空1.通讯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 ★通讯的类型有、、、等。
3.南极精神是指。
五、拓展应用思考:有人说女画家自费到南极是一种徒劳无获的行动,自己花了钱,吃了苦,送了画。
你如何看?六、小结反思评价新1.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
2.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三、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解题:“三个太阳”是指什么?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3、初步感知文章,了解各部分讲述的内容。
《三个太阳》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结构、顺序;2.体会南极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3.能说出自己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和认识;4.品析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5.能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结构、顺序;2.体会南极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3.能说出自己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和认识;4.品析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欣赏歌曲《种太阳》。
2.教师:歌中的一个美丽的愿望就是将太阳、将温暖送给寒冷的南极,其实这也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黄传会的《三个太阳》,看一看女画家陈雅丹是如何将三个太阳挂在南极天空的。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并思考:1.课文是如何组织结构的?(4个小标题)2.四个小标题有何特点?(都由一个动宾短语构成)这些动作是谁发出的?(女画家)三、合作探究、深入学习(一)投下一个漂流瓶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朗读课文并讨论、概括;(2)师生交流;(3)明确:这部分写了一个女画家乘坐“极地号”科考船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去南极体验生活。
2.文中插叙了画家申请赴南极的始末,申请过程中画家遇到了哪些困难?交代这些困难有何作用?(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画家遇到的困难,探讨交代这些困难的作用;(2)师生交流;(3)明确:所遇困难:名额挤不上,自筹部分经费,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等。
作用:突出女南极之旅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3.当女画家随科考队向南极进发时,她有何表现(“投漂流瓶”第2段)?又有何举动(“投漂流瓶”第15段)?画家的表现及举动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情感?(1)找学生朗读第2段、第15段,其他同学思考、讨论问题;(2)师生交流;(3)明确;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自豪,表明了她对南极、对人类的热爱。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9课《三个太阳》一、【教学目标】1.领会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二、【重点难点】1.学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ﻩ同学们,太阳在你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是温暖、是希望,对吗?有时候它也表示象征意义,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黄传会的《三个太阳》,看一看女画家陈雅丹是如何将三个太阳挂在南极天空的。
<二>整体把握1. 感知课文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主题:这是一篇人物通讯。
主要人物:女画家。
主要事件:女画家经过努力来到南极,战胜了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种种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
中心意思:表现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2.理解词义:钦佩:敬重佩服.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周折:事情进程曲折,不顺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真挚:真诚恳切。
寡言:很少说话,不爱说话。
寡,少。
混沌:文中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
暴虐:凶恶残酷。
剔透:通彻透明.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太阳》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太阳》导学案PPT 课件教学设计教案三个太阳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教学目的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高贵的南极精神。
琢磨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培育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方式:采纳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导入师生交流网上“考察”南极的收成。
交流话题“说说你所明白的南极”。
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一、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二、用心阅读,归纳每一个小题目的内容。
3、用一句话归纳全文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女画家在南极生活了两个月回国了,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她,那么你该设计那些问题?作为女画家你又该如何回答呢?(1)设计问题及答案(2)活动进程:男同窗扮演记者,女同窗扮演女画家。
(三)深切探讨一、女画家体验到了如何的南极生活?-------------艰苦二、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表现艰苦生活的具体内容吗?(1)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3、你读了课文对文中所写到的南极人,又有着如何的熟悉?(引导学生认真探讨,体会感悟南极人的精神风貌.)(1)阅读试探,勾画批注.(2)交流阅读感悟4、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精神的?学生朗诵相关的句段,画出自己喜爱或感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太阳》导学案PPT 课件教学设计教案三个太阳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教学目的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高贵的南极精神。
琢磨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培育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方式:采纳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导入师生交流网上“考察”南极的收成。
交流话题“说说你所明白的南极”。
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一、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
、女画家申请去南极,遇到了哪些周折?这部分插叙有什么作用?
、交流:
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
)她斜靠在床上……忽地,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
(激动、躁动、冲动)。
关于通讯
1.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
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特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
而新闻
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
3.种类: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三个太阳》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与主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对南极的探讨中,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解决课文重点,然后通过对女画家行为、心理、精神的感受,领悟文章主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教学贯穿其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通讯的特点2、南极精神教学难点1、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2、语言特点的分析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种太阳》歌曲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一个送给送给南极一个送给送给北冰洋一个挂在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挂在晚上啦啦啦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种太阳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这首歌曲说要在南极种太阳,为什么呢?南极“冷”,“零下80多度”。
写歌曲的人希望南极能多一个太阳,是因为希望南极能多一份温暖,2、后羿射日原文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译文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
中学精选试题、试卷、教课设计资料《三个太阳》【学习目标】1、感觉南极人的民族胆识随和概,培育学生科学研究的意志质量和创建精神。
2、理解这则通信“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建性的领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信在选材和构想上的特色以及语言的特色。
4、培育学生的想像能力。
【要点难点】1、感觉南极人的民族胆识随和概,培育学生科学研究的意志质量和创建精神。
2、理解本通信在选材和构想上的特色以及语言的特色。
[ 教课时数 ]两教时[ 教课过程 ]课前预习:1、填字:吞shì()2、注音:亘()古钦()佩铠()甲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cù(伫 ( )混沌(伫()眉步lǚ(立粗暴( ))残酷()立翩跹(沤心沥血)翩 xi ān(俯瞰( ))吞噬()玛瑙(晶荧剔透)))4、整理资料:依照教材和你所采集的资料,谈谈你所认识的“南极”有哪些特色?在南极的生活怎样?二、讲堂学习(一)导入,认识南极洲:1、设题谈论:依照教材和你所采集的资料,谈谈你所认识的“南极”有哪些特色?(最孤立的大陆、最严寒的大陆、风最大的大陆、最高的大陆、最干燥的大陆、河流最少的大陆)2、在南极的生活怎样?(海浪、冰山、雪原、暴风雪:极其恶劣、艰辛)1985 年 l 月 24 日,“朝阳红10 号”迎风破浪,从西经69 度15 分的地方“载着中华健儿第一次驶入南极圈,厨房里还特别加餐,来庆贺这一难忘的时辰。
夜晚 6 点,正当队员们准备畅怀痛饮时,海洋也来助兴,冲天的大浪猛扑过来,船体瞬间之间就像是发生了可怕的地震似的.上下颠簸,左右摇晃,一时间,饭菜飞舞,酒瓶翻腾,桌椅倒地,人仰马翻,南大洋以此独到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
一顿丰盛的晚饭吃不到嘴里,却都沾到了身上。
大家在地上滚来滑去,哄笑着,挣扎着,一面把沾在身上的酒席抓起来塞进嘴里。
1 月 26 日,风波更加剧烈,风速达每秒34 米,风力达12 级。
海洋激烈地翻腾着,怪叫着,扬起冲天的浪花,没头没脑地向船上猛扑。
十九三个太阳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读前要热身陈雅丹在南极画画有一天,科考队员带陈雅丹去西海岸。
顺着都是冰的峡谷一路走去,忽然,陈雅丹觉得脚下一沉,身子开始下陷,而且越着急越挣扎陷得越深……就像有一种力在往下吸,不一会儿就没过了膝盖。
看着远去的伙伴,陈雅丹越发心慌,站不稳,一头跌在沼泽里!幸亏伙伴们及时赶了回来,把落汤鸡一般的陈雅丹救了上来!看着已经被冰水冻得发抖的陈雅丹,伙伴们关切地问:“怎么样,画家?”已然把自己当做南极人的陈雅丹咬了咬牙,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在西海岸,陈雅丹穿着冻得棒硬的裤子,画下了屹立千年的冰障、懒洋洋的海豹和凶悍的海狼。
回到基地,陈雅丹发现自己的脸已经被风吹肿了,裂着口子,但看着写生的成果,陈雅丹欣慰地对自己说:“不虚此行。
”40天的南极生活就要结束了,考察队的朋友们恋恋不舍地和陈雅丹告别。
他们说:“画家,给我们画幅画留下吧!”并且收拾出一面山墙。
已经把全副身心融入南极,被南极的一切深深吸引、深深感动的陈雅丹心里一热,抓起一顶安全帽,舀了些船上的油漆,挥笔在山墙上画了一幅壁画,那画上有三个太阳,照耀在茫茫雪原上,一个红,一个绿,一个白。
红太阳象征着热情、忘我的人类精神;绿太阳象征着大自然蓬勃的生命;白太阳象征着皑皑的雪原和纯洁无瑕的心灵。
被这寓意深刻的太阳照耀着的,还有科考队员、海豹和企鹅们……陈雅丹希望,这三个太阳也会将全世界照耀得如南极一样美好纯净。
淘宝路标◎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明确倒叙、插叙的方法作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体会课文选材的精当,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
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黄传会(1949~),某某苍南人,当代作家。
曾随同南极考察船到南极考察。
197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字音识记亘.古(gèn)蹒跚..(pán shān)真挚.(zhì)吞噬.(shì)铠.甲(kǎi)伫.立(zhù)翩跹..kàn)..(piān xiān)蹙.眉(cù)俯瞰(暴虐.(nüè)抿.嘴(mǐn)剔.透(tī)字形辨析文题解读标题“三个太阳”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
十九三个太阳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读前要热身陈雅丹在南极画画有一天,科考队员带陈雅丹去西海岸。
顺着都是冰的峡谷一路走去,忽然,陈雅丹觉得会儿就没过了膝盖。
看着远去的伙伴,陈雅丹越发心慌,站不稳,一头跌在沼泽里!幸亏伙伴们及时赶了回来,把落汤鸡一般的陈雅丹救了上来!看着已经被冰水冻得发抖的陈雅丹,伙伴们关切地问:“怎么样,画家?”已然把自己当做南极人的陈雅丹咬了咬牙,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在西海岸,陈雅丹穿着冻得棒硬的裤子,画下了屹立千年的冰障、懒洋洋的海豹和凶悍的海狼。
回到基地,陈雅丹发现自己的脸已经被风吹肿了,裂着口子,但看着写生的成果,陈雅丹欣慰地对自己说:“不虚此行。
”40天的南极生活就要结束了,考察队的朋友们恋恋不舍地和陈雅丹告别。
他们说:“画家,给我们画幅画留下吧!”并且收拾出一面山墙。
已经把全副身心融入南极,被南极的一切深深吸引、深深感动的陈雅丹心里一热,抓起一顶安全帽,舀了些船上的油漆,挥笔在山墙上画了一幅壁画,那画上有三个太阳,照耀在茫茫雪原上,一个红,一个绿,一个白。
红太阳象征着热情、忘我的人类精神;绿太阳象征着大自然蓬勃的生命;白太阳象征着皑皑的雪原和纯洁无瑕的心灵。
被这寓意深刻的太阳照耀着的,还有科考队员、海豹和企鹅们……陈雅丹希望,这三个太阳也会将全世界照耀得如南极一样淘宝路标◎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明确倒叙、插叙的方法作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体会课文选材的精当,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
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黄传会(1949~),浙江苍南人,当代作家。
曾随同南极考察船到南极考察。
197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字音识记1.字音亘.古(gèn)蹒跚..(pán shān)真挚.(zhì)吞噬.(shì)铠.甲(kǎi)伫.立(zhù)翩跹..(piān xiān)蹙.眉(cù)俯瞰(..kàn)暴虐.(nüè)抿.嘴(mǐn)剔.透(tī)2.多音字字形辨析文题解读标题“三个太阳”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
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像、深入思考的余地。
高手支招2感受鉴赏文本需精研三个太阳黄传会投下一个漂流瓶载着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的“极地号”科学考察船,离开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时,遇到八级风浪。
小山似的浪头不停地翻涌而来,在船的周围激起一片片白色浪花。
[运用比喻,风大浪高,可见环境恶劣。
]第1段,写途中环境的恶劣。
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
第2段,对女画家“反常”表现的描写,表现了她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
她其实老在问自己:我是在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第3段,写女画家反复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可见内心的激动。
第一层(第1~3段),写女画家乘坐我国“极地号”科学考察船,遇到八级风浪时的激动不安。
呵,南极!遥远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南极!第4段,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电视上映出的我国科学考察队员首次踏上南极乔治岛,在亘古【[亘古]自古以来。
亘,(空间上或时间上)延续不断。
】荒原上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她。
那些日子,她变成了南极迷,到处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不断了解长城站的建设情况。
不久,她便宣布:我要去南极体验生活,画画!第5段,交代前往南极的动机。
去南极,行吗?人们怀疑。
第6段,暗示去南极有很大困难。
那天,她走进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急匆匆地问:“我给你们写的报告批了吗?”第7段,困难之一,名额挤不上。
办公室主任告诉她,报告收到了,她的精神令人钦佩,只是由于现在各科研部门要去南极的人太多,长城站刚建不久,还接待不了那么多的人员。
另外,经费也是个问题……第8段,困难之二,女性生活不方便,行业不对口。
她急了,摆了一条条理由:为什么男同志可以去,女同志就不能去?为什么搞科研的可以去,搞艺术的就不能去……但,都被驳回了。
第9段,困难之三,部分经费得自筹。
她没死心,一有时间,就往“南极办”跑。
软缠硬磨,百般要求。
“上帝”被感动了,“南极办”决定为她争取一个名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但是,去时从北京经东京经圣地亚哥到瓦尔帕莱索港的飞机票,必须由她自己筹资。
能去就喜出望外【[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了,钱是小事。
但得问问:“这要多少钱?”“大约7 000元人民币吧。
”她的心咯噔一下。
她和丈夫算了算家里的存款,差远了;当然,还可以向亲戚朋友借一些;对了,系里答应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再不够只好卖画了,家里还有几幅藏画……几经周折,她终于成了我国第三次赴南极考察队的一名“编外”队员。
第10~14段,她经过努力,克服重重困难。
成为“编外”队员,真是好事多磨。
第二层(第4~14段),写女画家经过百般要求,克服困难争取到了去南极的机会。
这一层是回忆。
早晨,风浪小了些。
海面上漂浮着的冰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莹莹蓝光,犹如一座座水上宫殿。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南极特有的美丽风光,烘托了女画家内心的愉悦之情。
]南极离得越来越近了,她拿着一只用蜡封严瓶口的青岛啤酒瓶,兴冲冲跑到右舷。
瓶子里放着她写的一张字条:“1986年12月23日于德雷克海峡投此漂流瓶。
谁将拾到它?也许是10年、20年、100年、1 000年之后?也许你是一个白人、一个黑人?也许,你也是一个中国人?不论相隔多久,不论你是谁,我相信人类之爱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把我们紧紧相连。
我是到南极中国长城站的第一位中国画家,也是去那里的少数女性之一,现在正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乘‘极地号’考察船前往乔治岛。
亲爱的朋友,衷心地祝愿你幸福、如意!”[瓶内的字条是画家的内心独白,表明她要把喜悦传给别人,让一个人的喜悦变成千万个人的喜悦,反映了她精神的高尚。
]她沉思了片刻,便奋力将瓶朝海上投去。
[“沉思”“奋力”“投”等词语写出了画家的激动和勇敢。
]第三层(第15~16段),写画家在临近南极前投放了一个漂流瓶。
第一部分:写女画家向往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及愿望实现后投放漂流瓶的激动。
这一部分着重写了风浪中女画家投放漂流瓶的场面,表现了女画家因去南极的无比激动自豪和对人类的热爱。
这部分的思路:表明向往之情——交代前往动机(体验生活、画画)——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编外”队员——成行后的激动。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1986年12月28日上午9时正,“极地号”驶进了乔治岛的民防湾。
第1段,交代到达乔治岛民防湾的具体日期,详细到“上午9时正”,这是通讯的要求,也表明它的意义非同寻常。
呵,这就是南极![表明女画家看到南极的惊喜,也表现南极的美丽,作者在写景中倾注了自己强烈的热爱之情,把南极写得十分可爱,同时也着意表现南极对人类的亲近和欢迎。
]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俯冲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企鹅雪燕的可亲,写出了南极的可爱。
]第2段,通过女画家的眼睛去看南极。
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
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
第3段,突出了女画家的激动之情和南极带给她的神秘感。
第一层(第1~3段),写踏上南极乔治岛的时间和所见、所感。
中午,刚吃过饭,还来不及休息,听人说修码头需要人,好些人都去了,她也跟去。
奋战了11个小时,已经是深夜12点。
不过这里没有黑夜,天空只不过微微暗些罢了。
在回宿舍的路上,她觉得十分兴奋,一点睡意都没有。
接着,连续七天,她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建设工地上,[本句用的是虚写,笔墨不多,却很重要。
一是在共同的战斗中接近大家,了解每个“南极人”,理解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二是共同的战斗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找到了融进“这个集体之中”的兴奋之感。
这为她的画打下了腹稿,为她此后的画达到形神结合、神韵非凡的境界打下了基础。
]大家老劝说:“画家,这里干活儿不缺你一个人,快去画你的画吧!”她笑笑,没走,觉得自己早已融进了这个集体之中。
但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一种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这些“南极人”。
他,考察队队长,已是第三次来南极考察了。
前些年,他到国外参加南极会议,那时我国还没有在南极建站,会议最后要表决时,主持人宣布没在南极建站的国家没有表决权,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
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呕心沥血【[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沥,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
】;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凌厉]意气昂扬、奋起直前的样子。
】的男子汉也流泪了。
[这是激动的泪、自豪的泪、扬眉吐气的泪。
]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
前天,他在工地上对大家说:“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表现他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崇高精神。
]第8段,介绍考察队长。
他,测绘工程师,站里的英语翻译。
哪儿活累去哪儿,开车、修艇、驾驶雪上摩托,什么都会,大伙儿开玩笑:“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
”他太累了,眼皮老有些浮肿,好几次端起饭碗就睡着了。
第9段,介绍测绘工程师是高素质的全新人才。
他,地球物理研究生,典型的8012到后山观测所取数据,够辛苦的。
不过他老是乐呵呵的,有时间,还要扭动身子,来一段“迪斯科”。
[乐观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第10段,介绍地球物理研究生。
他,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
那天,他悄悄找到她,说:“画家,今天是我儿子生日,求你帮我画张画,就画我现在这种胡子拉碴模样,儿子才一岁还不懂事,等他长大了,我把这张画送给他,告诉他:‘你爸爸曾经在南极战斗过。
’”第11段,介绍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
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第12段,这些人物的描写,是对南极精神的一个形象的注解,女画家正是在他们身上读出了南极精神的内涵。
她的心底老有一种东西在撞击着、冲动着。
第13段,写女画家内心深处的涌动,表明她体悟到了南极精神的真谛,但一时找不准答案,为下文找出答案作了铺垫。
第二层(第4~13段),写女画家以自己的行动融进了“南极人”这个集体,并为“南极人”的精神所感动。
夜里,整理完好几张速写,刚躺下,便听见窗外传来一阵阵狂风的呼啸声,不一会儿,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
“来暴风雪了!”她的脑子闪过这个念头,往窗外一看,只见值夜班的同志还在紧张卸货,她从床上跳下,猛地扑向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