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f1初中数学第十一章

数学f1初中数学第十一章

数学f1初中数学第十一章
数学f1初中数学第十一章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第十一章 综合练习

1.如图,与左边图案全等的图案是( )

A .

B .

C .

D .

2.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且∠B =∠C ,则在下列条件:

①AB =AC ;②AD =AE ;③BE =CD .其中能判定△ABE ≌△ACD 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3.如图,已知AB ∥CF ,E 是DF 的中点,若AB =9cm ,CF =6cm ,

则BD 的长为( )

A .2cm

B .3cm

C .4cm

D .5cm

4.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在方格纸上画的格点三角

形与△ABC 全等且仅有1条公共边,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5.如图,木工师傅做完门框后,为了防止门框变形,常常钉上两条斜拉的

木条(图中的AB 、CD ),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 .

6.如图,AB =DB ,∠ABD =∠CBE .要使得△ABC ≌△DBE ,则可以添加的

条件是 (添加一个即可).

第6题 第7题

7.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有 . ① 图中共有2对全等三角形; ② DA 平分∠EDF ;

③ AE =AF ; ④ DE =DF .

8.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用实线把各图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

9.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 +∠D =180°,AC 平分∠BAD ,

CE ⊥AB ,CF ⊥AD .试说明:(1)△CBE ≌△CDF ;(2)AB +DF =AF .

10.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C ∥BD ,OC =OD ,E 、F 为AB 上两点,

且AE =BF ,试说明CE =DF .

11.如图一副三角板,我们进行如下操作:把含30o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F

位于另一三角板的斜边中点上,边FD 与AC 相交于点M ,边FE 与BC 相交于点N ,将三角板DEF 绕点F 旋转,点M 、N 分别在线段AC 、BC 上相应移动.

(1)请你探究:当45AFD ∠= 时(图1),FM 与F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说明理由;

(2)请你猜想:在三角板DEF 绕点F 旋转过程中,(1)中FM 与FN 的数

量关系还成立吗?并说明理由.(图2供探究用)

A

B C E D F N M D

F E C B A N M D F E

C B

A 图1 图2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准备.联系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的基本知识,继续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章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转化法,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利用转化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建模思想,如:在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一元二次方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1.1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1.2解一元二次方程4课时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方程模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来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 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3.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 1 .小芳有两根长度为4cm 和9cm 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的木条. A.5cm B.3 cm C.17cm D.12 cm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可知:对A, ∵4+5=9,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错误;对B,∵4+3<9,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错误;对C,∵4+9<17,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错误; 对D,∵4+9>12,12-9<4,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故正确;故选D. 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 2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3,5 B.3,3,6 C.2,5,8 D.4,5,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2+3=5,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B.3+3=6,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C.2+5<8,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D.4+5>6,故,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 3 .现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cm ,6cm,8cm,10cm.从中任取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能组成三角形的木棒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4cm、6cm、8cm 和4cm 、8cm 、10cm 三种情况.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 4 .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两根长度分别为4cm 和9cm 的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初中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考点二、全等三角形(3~8分)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和性质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4、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8~10分)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 2 b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7二次根式练习题(解析版)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7二次根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四题:①√16a 4=4a 2;②√5a ×√10a =5√2a ;③√18= 3√2;④√3a ?√2a =√a.做错的题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若√4n m+n 与√27m +9n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是可以合并的,则m 、n 的值可以是( ) A. m =0,n =2 B. m =1,n =1 C. m =0,n =2或m =1,n =1 D. m =2,n =0 3. 在算式(?√33)?(?√33)的“?”中填上运算符号,使结果最大,这个运算符号是 ( ) A. 加号 B. 减号 C. 乘号 D. 除号 4. 等式√x x?3=√x √x?3成立的条件是( ) A. x ≥0且x ≠3 B. x ≠3 C. x ≥0 D. x >3 5. 如果等式(√?x)2=x 成立,那么x 为( ) A. x ?0 B. x =0 C. x <0 D. x ≥0 6. 对于二次根式√x 2+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个正数 B. 是一个无理数 C. 是最简二次根式 D. 它的最小值是3 7. 下列各式中能与√1 27合并的二次根式是( ) A. √23 B. √18 C. √12 D. √1 9

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cm3,长是√6cm,宽是√2cm,则高是() A. 4cm B. 12√3cm C. 2cm D. 2√3cm 9.下列化简正确的是() A. √12=4√3 B. √(?5)2=?5 C. √1 3=√3 3 D. √8?√2=√6 10.若√x?1?√1?x=(x+y)2,则x?y的值为() A. ?1 B. 1 C. 2 D. 3 11.1 2x√4x+6x√x 9 ?4x√x的值一定是() A. 正数 B. 非正数 C. 非负数 D. 负数 12.要使二次根式√x?3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x≠3 B. x>3 C. x≤3 D. x≥3 二、填空题 13.若y=√1?x+√x?1?2,则(x+y)2003=______. 14.已知n是正整数,√72n是整数,则n的最小值是______. 15.若根式√x?2020有意义,则______. 16.若m=√n2?4+√4?n2?1 n?2 ,则mn2的值为______. 17.(2?√5)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三、解答题 18.计算: (1)1 2√6×4√12÷2 3 √2; (2)√2?√5+√20?√8.

初中数学八下 第二十章教师版巩固基础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八年级(下)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第()次课课时:课时 教学课题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与难点 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数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等。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着重研究了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一、知识结构 二、考点呈现 考点一、平均数的计算 例1 某学校在开展“节约每一滴水”的活动中,从七年级的200名同学中任选出十名同学汇报了各自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将有关数据整理如下表: 节水量(单位:吨)0.5 1 1.5 2 同学数(人) 2 3 4 1 请你估计这2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 A.180吨 B.200吨 C.240吨 D.360吨 解析:选出的10名同学家庭平均节约用水量为x=(0.5×2+1×3+1.5×4+2×1)÷10=1.2,根据样本平均数可以估计总体平均数为1.2吨,所以估计这2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 1.2×200=240(吨),故选C. 点评:平均数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本题首先计算样本平均数,再用样本平均数可以估计总体平

初中七年级数学第十一章 综合练习

第十一章 综合练习(2) 1.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 ) A .2x -1>0 B .-1<2 C .3x-2y <-1 D .y 2+3>5 2.不等式54≤-x 的解集是 ( ) A .x ≤54- B .x ≥54- C .x ≤45- D .x ≥45 - 3.当a 时,不等式(a —1)x >1的解集是x < 11-a 。 4. 不等式x-8>3x-5的最大整数解是 。 5.若不等式组841x x x m +<-??>? 的解集是x >3,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6. 若y 1=-x+3,y 2=3x-4,试确定当x 时:y 1<y 2。 7. 如果m <n <0,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m -9<n -9 B.-m >—n C.n 1>m 1 D.n m >1 8. 把不等式组1010 x x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 A B C D 9. 解不等式(组),并把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2x -+<23x -+; (2)22x +≥213 x -. (3)451442 x x x x -≥+?? +<-?; (4)5<1-4x<17。 10. 若()2320x x y m -+--=中y 为非负数,求m 的范围. 11. 作出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x 取哪些值时,2x-5>0?(2)

x 取哪些值时,2x-5<0?(3)x 取哪些值时,2x-5>3? 12.中国第三届京剧艺术节在南京举行,某场京剧演出的票价由2元到100元多种,某团体须购买票价为6元和10元的票共140张,其中票价为10元的票数不少于票价为6元的票数的2倍。问这两种票各购买多少张所需的钱最少?最少需要多少钱? 13. 如图,用两根长度均为Lcm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平方厘米,那么绳长L 应满足 ;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平方厘米,那么绳长L 应满足 ; (3)当L=8时, 的面积大;当L=12时 的面积大; (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 14. 已知代数式135+-x 的值不小于12 1-+x 的值,求x 的取值范围。 15. 某企业有员工300人,生产A 种产品,平均每人每年可创造利润m 万元(m 为大于零的常数),为减员增效,决定从中调配x 人去生产新开发的B 种产品,根据评估,调配后,继续生产A 种产品的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创造的利润可增加20%,生产B 种产品的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可创造利润1.54m 万元。 (1)调配后,企业生产A 产品的年利润为 万元,生产B 产品的年利润为 万元,(用含x 和m 的代数式表示),若设调配后企业全年总利润为y 万元,则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 (2)若要求调配后,企业生产A 产品的年利润不小于调配前企业年利润的5 4,生产B 产品的年利润大于调配前企业年利润的一半,应该有哪几种调配方案?请设计出来,并指出其中哪种方案全年总利润最大(必要时,运算过程可保留3个有效数字)。

初中数学第二章 复习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基础知识复习 【知识点 1】 平方根概念: 算术平方根: 〖跟踪训练〗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先表示,再化简) 36 42 10-2 16 0.64 2.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0252 =-x 81)1(42 =+x 6442 =x 0982 2 =-x 【知识点 2】 一个正数 , 一个负数 , 0 〖跟踪训练〗 计算: 9 144144 49? 494 8116- 416 1 3+- 【知识点 3】立方根概念: 〖跟踪训练〗 1.求各数的立方根(先表示,再化简) 125 3-3 (-8) 2 - 64 2.计算 ⑴ 327102- (2)3271-- (3)3364 1 8-? 3.求下列各式的x. ⑴x 3 -216=0 ⑵8x 3 +1=0 ⑶(x+5)3 =64 【知识点 4】 无理数概念: 常见无理数有: 〖跟踪训练〗1.在实数3 1,3 8-,3.14,π,2-,39,3.1415926,中属于有理数有 个; 属于无理数的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C.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D.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知识点 5】 实数概念及分类 实数: 〖跟踪训练〗1.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 2. 数轴上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点M 在数轴上与原点相距 5个单位,则点M 表示的为 。 3. 3 22 7.251249 270.317 π --- 1.23223222322223...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 正实数集合:{ …}负实数集合:{ …} 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5-和10的点。 【知识点 5】 在实数范围内,无理数与有理数意义相同 〖跟踪训练〗1.21-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 2. 比较大小: 3 2 35 4 3 37- 8- 3. 3 18 - 的倒数是 ,绝对值是 ,相反数是 。 16的算术平方根为 。 【知识点 6】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 。 1.用四舍五入法求30449的近似值,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结果是( ) A.3.045×10 4 B.30400 C3.05×104 D3.04×10 4 2.近似数0.406精确到 ,有 个有效数字。 3.5.47×105 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4.近似数1.69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是 . 5.小明的体重约为51.51千克,如果精确到10千克,其结果为 千克;如果精确到1千克,其结果为 千克;如果精确到0.1千克,其结果为 千克. 练习巩固 1.有下列四个说法:①1的算术平方根是1,② 81的立方根是±2 1 ,③-27没有立方根,④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立方根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我国最厂长的河流长江的全长约为63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63×102 千米 A.6.3×102 千米 C.6.3×103 千米 D.6.3×104 千米 3. 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作一正方形,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 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 , 则点A 表示的数是( ). A.2 1 1 B.1.4 C.3 D. 2 4.49的平方根是 ,36的算术平方根是 ,8-的立方根是 。 5. 3 164 - 的倒数是 , 3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

人教初中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作者:————————————————————————————————日期: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形如:()2 00ax bx c a ++=≠ 例1.关于x 的方程(m -4)x2+(m+4)x+2m+3=0,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答案】≠4,=4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即可求得结果. 由题意得当m≠4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4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点评:熟练掌握各种方程的基本特征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例2.关于x 的方程(m2-m-2)x2+mx+n=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为___________. 【答案】m ≠-1且m ≠2 【解析】 试题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由a≠0即可得到m2-m-2≠0,从而得到结果。 由题意得m2-m-2≠0,解得m ≠-1且m ≠2.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条件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尤其注意a≠0. 2、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例1.一元二次方程3x2-6x+1=0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分别是 ( ) A .3,-6,1 B .3,6,1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3.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1.小芳有两根长度为4cm和9cm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的木条. A.5cm B.3 cm C.17cm D.12 cm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可知: 对A,∵4+5=9,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错误; 对B,∵4+3<9,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错误; 对C,∵4+9<17,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错误; 对D,∵4+9>12,12-9<4,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故正确; 故选D. 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3,5 B.3,3,6 C.2,5,8 D.4,5,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2+3=5,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B.3+3=6,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C.2+5<8,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D.4+5>6,故,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3.现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cm,6cm,8cm,10cm.从中任取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能组成三角形的木棒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4cm、6cm、8cm 和4cm、8cm、10cm三种情况.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4.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两根长度分别为4cm和9cm的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例1.在下列图形中,与左图中的图案完全一致的是 【答案】B 【解析】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与A、C、D中的图案不一致,只有与B中的图案一致.故选B.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1)用一张像底片冲出来的10张一寸照片是全等形 (2)我国国旗商店四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形 (3)所有的正六边形是全等形 (4)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是全等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依次分析各小题即可判断. (1)用一张像底片冲出来的10张一寸照片是全等形,正确; (2)我国国旗商店四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形,正确; (3)所有的正六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不一定是全等形,故错误; (4)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是全等形,正确;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全等图形的定义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例3.下列命题: (1)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 (2)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 (3)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形; (4)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 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是()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依次分析各小题即可判断. (1)只要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均能重合,故错误; (2)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正确; (3)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不一定是全等形,故错误; (4)边数相同的图形形状、大小不一定相同,不一定能互相重合,故错误;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全等图形的定义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3、对应顶点: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初中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小强量得家里新购置的彩电荧光屏的长为58厘米,宽为46厘米,则这台电视机的尺寸是(实际测量的误差可不计) ( ) A. 9英寸(23厘米) B. 21英寸(54厘米) C. 29英寸(74厘米) D. 34英寸(87厘米) 2.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 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 ) A. 12 cm B. 10 cm C. 8 cm D. 6 cm 3.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4.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3cm ,AD=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 A 、6cm 2 B 、8cm 2 C 、10cm 2 D 、12cm 2 5.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C ) 7 24 25 207 15 2024 25 7 25 20 24 25 7 202415 (A) (B) (C) (D) 6.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版,三边的平方和为1800cm 2 ,则斜边长为( ). (A ) 80cm (B)30cm (C)90cm (D120cm. F 第4题图

7.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b a >,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 ) (A )))((22b a b a b a +-=- (B)2222)(b ab a b a ++=+ (C) 2222)(b ab a b a +-=- (D)222))(2(b ab a b a b a -+=-+ 8.△ABC 中的三边分别是m 2 -1,2m ,m 2 +1(m>1),那么( ) A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m 2 +1. B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2m . C .△ABC 是直角三角形,但斜边长由m 的大小而定. D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9.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2㎝,周长为30㎝,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 __。 10.2 10-的算术平方根是 ,16的平方根是 ; 11.已知点P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AD 边上一点,AP=1,BE ⊥PC 于E ,则BE=____ __。 12.如图,一架长2.5m 的梯子,斜放在墙上,梯子的底部B?离墙脚O?的距离是0.7m ,当梯子的顶部A 向下滑0.4m 到A ′时, ′O=2m,求得B ′O=1.5.)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十一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将方程2324664x x x x +-+=+()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分别为( ) A .3-,6- B .3,6 C .3,6- D .3,2- 2.方程2353x x x -=-()() 的根是( ) A .52x = B .3x = C .13x =,22x = D .12x =-,23x =- 3.(2014·广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A .9 4m > B .9 4m < C .94m = D .9 4 m -< 4.若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中的0a b c ++=,则该方程必有一根为( ) A .0 B .1 C .1- D .1± 5.下列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 ) A .2423x x +=() B .2510x x --=() C .2100x x -= D .2924160x x -+= 6.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10160x x ++=的两根,则12x x +的值是( ) A .10- B .10 C .16- D .16 7.经计算整式1x +与4x -的积为234x x --,则一元二次方程2340x x --=的根为( ) A .11x =-,24x =- B .11x =-,24x = C .11x =,24x = D .11x =,24x =- 8.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退休人员待遇持续偏低.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国家决定大幅增加退休人员退休金.企业退休职工李师傅2011年月退休金为1 500元,2013年达到2 160元.设李师傅的月退休金从2011年到2013年年平均增长率为x ,可列方程为( ) A .22 0161 1 500x -=() B .21 5001 2 160x +=() C .21 50012160x -=() D .21 500 1 5001 1 5001 2 160x x ++++=()()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9.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0x x k ++=的一个根是1-,则k =_________. 10.若方程||(2)310m m x m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_________. 11.若|1|0b -=,且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kx ax b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达标测试卷

第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的大小等于() A.40°B.50°C.60°D.70°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 cm,3 cm,4 cm B.2 cm,3 cm,5 cm C.2 cm,5 cm,10 cm D.8 cm,4 cm,4 cm 3.在△ABC中,能说明△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C=1∶2∶2 B.∠A∶∠B∶∠C=3∶4∶5 C.∠A∶∠B∶∠C=1∶2∶3 D.∠A∶∠B∶∠C=2∶3∶4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5.如图,在△ABC中,∠A=80°,∠B=4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BC,则∠AED的度数是() A.40°B.60°C.80°D.120° 6.在下列各图形中,分别画出了△ABC中BC边上的高AD,其中正确的是() 7.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小于其外角和,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3 B.4 C.5 D.6

8.如图,在△ABC 中,∠C =75°,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 ,则∠1+∠2=( ) A .360° B .180° C .255° D .145° 9.如图,∠A ,∠B ,∠C ,∠D ,∠E 五个角的和等于( ) A .90° B .180° C .360° D .540° 10.已知△ABC ,有下列说法: (1)如图①,若P 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P =90°+12∠A ; (2)如图②,若P 是∠ABC 和外角∠ACE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P =90°-∠A ; (3)如图③,若P 是外角∠CBF 和∠BCE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P =90°-12∠A . 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小明的父亲在院子的门板上钉了一个加固板,从数学的角度看,这样 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正五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3.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1,x ,5,则整数x =________. 14.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放置,则∠1=________. 15.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画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________. 16.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E 是△ABC 的高,∠BAC =40°,且∠ABC 与∠ACB 的度数之比为3∶4,则∠ADC =________,∠CBE =________.

初中下学期数学第十二章单元测试卷

第十二章单元测验 初二()班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幅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数学同步P53第1题) 2、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 (轻松练习P42第1题) 3、如果点A(-3,a)与点B(3,4)关于y轴对称,那么a的值为( ) A、3 B、-3 C、4 D、-4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必是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B、如果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是关于斜边中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D、一条线段是关于经过该线段中点的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5、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为() A、65°、65° B、50°、80° C、50°、130° D、65°、65°或50°、80°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一外角为120°则它的周长为() A、12 B、15 C、16 D、18 7、如图,有A、B、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建 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这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

A 、在AC 、BC 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 、在A C 、BC 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 、在AC 、BC 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 、在∠A 、∠B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8、将一长方形纸片按图的方式折叠,AB 、AC 为折痕,则∠CAB 的度数是( ) A 、60° B 、75° C 、90° D 、95° 9、如图,在ΔABC 中,BC=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边AC 于点E ,ΔBCE 的周长等于18cm ,则AC 的长等于A 、6cm B 、8cm C 、10cm D 、12cm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 (重合的按一条计算),最多有( )。 A 、5条 B 、6条 C 、7条 D 、9条 二、填空题(第1题4分,其余各小题3分,共19分) 11、点M (3,3)关于x 轴对称的点N 的坐标是__________,直线MN 与y 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5,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 13、如图,ΔABC 中,AB=AC ,∠A=30°, DE 垂直平分AC ,则∠BCD 的度数为_________。 14、如图,四边形ABCD 沿直线k 对折后互相重合,如果 AD ∥BC ,有下列结论:①AB ∥CD ;②AB=CD ;③AB ⊥ ④AO=O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第13题 (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题 15、如图,在ΔABC 中,∠C=90°∠ABC=60BD 平分∠ABC ,若AD=6,则 16、一个人从山下沿30°的坡登上山顶,他走了500米,则山的高度是________. A 第15题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有理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难点) 3.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法和学法指导:本节应用“启迪诱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 到引导释疑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形成结论,并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所得知识,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准备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没有东西”、“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瓦罐没有东西了——有了0 二人分一只西瓜,用数如何表示 半只西瓜——有了分数 货币购物,用数如何表示10元5角3分——有了小数 用小学学过的数能表示下列数吗?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整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例如,加1分和扣1分,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1分,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活动的实际效果:本环节利用问题情境的设置,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进行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活动的实际效果: 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带有“-”号的数,他们很感兴趣,积极发言,当他们举出一些例子以后就会发现:零上为正的话,零下就为负;盈利为正,亏损就为负;海平面以上为正,海平面以下就为负,从而意识到“正”“负”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样学生认识到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1.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根据课本第23页计算某班两个代表队举行知识竞赛得分情况,创设一个便于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求知情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活动的实际效果: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进行监控指导,确保每个小组讨论的质量并沿着正确的思考方向发展.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组内语言表达好的同学给语言表达稍差的同学作了良好的示范,这样起到了组内帮助的作用, 各个小组的学生发表零上5oC 零下5o C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达标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十一章达标测试卷 1.下列式子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3x2-6x+2 B.x2-y+1=0 C.x2=0 D.1 x2+x=2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根是() A.x1=0,x2=-2 B.x1=1,x2=2 C.x1=1,x2=-2 D.x1=0,x2=2 3.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时,配方结果正确的是() A.(x+2)2=2 B.(x+1)2=2 C.(x+2)2=3 D.(x+1)2=3 4.关于y的方程my(y-1)=ny(y+1)+2化成一般形式后为y2-y-2=0,则m,n的值依次是() A.1,0 B.0,1 C.-1,0 D.0,-1 5.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4x-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方程没有实数根D.无法确定 6.中国“一带一路”倡仪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沿线某地区居民2016年年人均收入200美元,预计2018年年人均收入将达到1 000美元,设2016年到2018年该地区居民年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x,可列方程为() A.200(1+2x)=1 000 B.200(1+x)2=1 000 C.200(1+x2)=1 000 D.200+2x=1 000 7.若关于x的方程2x2-ax+2b=0的两根和为4,积为-3,则a,b分别为() A.a=-8,b=-6 B.a=4,b=-3 C.a=3,b=8 D.a=8,b=-3 8.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k+1)x+k-2=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A B D C E A B C D E A B C D E 12A B C D E F O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 相信你的选择 1. 两个三角形只有以下元素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两角和一边 B. 两边及夹角 C. 三个角 D. 三条边 2.下列各图中,不一定全等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45°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100°,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 斜边和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3.如图,AB ∥CD ,AD ∥BC , 4.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A=∠A /,若证△ABC≌△A /B /C /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 个,错误的选法是( ) A. ∠B=∠B / B. ∠C=∠C / C. BC=B /C /, D. AC=A /C /, 5.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是( ) A .mn B .12mn C .2mn D .14 mn 10.如图,直线l 1,l 2,l 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造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 .一处 B .两处 C .三处 D .四处 l 1 C

l2 l3 ┐ 二、试试你的身手 11.由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五寸照片的图案全等图形,而由同一张底片冲 洗出来的五寸照片和七寸照片全等图形(填“是”或“不是”). 12.如图1,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20°, 则∠C= . 13.在△ABC中,∠C=90°,AD为△ABC角平分线,BC=40,AB=50,若BD∶DC=5∶ 3,则△ADB 的面积为. 14.如图2,∠ACB=∠DBC,要想说明△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只需 填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15 .如图3,BD是∠ABC的平分线,DE⊥AB于E,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 cm. 三、挑战你的技能 16、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且AB=DE,BE=CF. 求证: ΔCAB≌ΔDEF 17、如图,AD⊥BC于D,AD=BD,AC=BE。 (1) 请说明∠1=∠C (2) 猜想并说明DE和DC有何特殊关系? 18、如图,已知∠DCE=90°,∠DAC=90°,BE⊥AC于B,且DC=EC, 能否找出与AB+AD相等的线 图19 1 B C D 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