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兜铃科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止咳平喘药”——马兜铃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河北、山东、陕西。
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本品气特异,味微苦。
以色黄绿、种子充实者为佳。
生用、炒用或蜜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微寒。
归肺、大肠经。
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肺虚久咳蜜炙用,其余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含马兜铃酸,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兜铃苦寒,能熏痔漏,定喘消痰,肺热久嗽。
三、临床应用1.肺热咳喘,痰中带血本品味苦降泄,性寒清热,兼可化痰,故善降肺气、清痰火而止咳平喘,凡一切咳嗽痰喘属于肺热、燥热者皆可用之。
治疗痰热壅肺,咳喘胸满,痰黄质稠,常与桑白皮、苈子、半夏同用,以清肺平喘、化痰降逆;若肺热阴虚咳喘,痰少咽干口渴,常与麦冬、天冬、知母等同用,以清热养阴、润肺止咳;若虚火内炽,痰中带血,常与阿胶、牛蒡子苦杏仁等同用,如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
2.肠热痔血,痔疮肿痛本品又能清泄大肠实热,用治大肠壅热所致的痔疮肿痛、出血,可单用本品煎汤内服,或熏洗患处,也可与槐角、地榆等同用,熏洗局部,以消肿止痛,凉血止血。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马兜铃酸类成分:马兜铃酸A~E、7-甲氧基-8-羟基马兜铃酸等;生物碱类成分:木兰花碱、轮环藤酚碱等;挥发油:马兜铃烯、马兜铃酮等。
2.药理作用马兜铃醇提物有镇咳、平喘和镇痛作用。
马兜铃煎剂有一定的祛痰和抗炎作用。
马兜铃素(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酸A)对环磷酰胺和Co照射的动物低白模型有明显的升白作用。
马兜铃中的木兰碱对动物有明显降压作用。
马兜铃碱对动物肠管和子宫末梢血管有收缩作用。
马兜铃酸在体外对多种细菌、真菌和酵母菌有抑制作用。
3.不良反应服用马兜铃30~90克可引起机体中毒,临床表现为频繁恶心、呕吐、心烦、头晕、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肾衰竭、出血性下痢、知觉麻痹、嗜睡、瞳孔散大、呼吸困难。
马兜铃(《药性论》)马兜铃(《药性论》)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
野生或栽培。
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
原植物生于山谷、沟边、路旁及山坡灌丛中,喜冷凉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怕涝,忌阳光直射,以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苦、微辛,性寒。
归肺、大肠经。
功能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降血压。
临床用名有马兜铃、蜜炙马兜铃。
【本草汇言】《药性论》:平。
能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主咳逆连连不可止。
《日华子本草》:治痔瘘疮,以药于瓶中烧熏病处。
《开宝本草》:味苦,寒,无毒。
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
《本草衍义》:治肺气喘急。
《汤液本草》:《珍》云:去肺热,安肺气,补肺。
《本草》云:主咳嗽痰结。
《药性论》云:平。
能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主咳逆连连不可。
《日华子》云:治痔瘘疮,以药瓶中烧,熏病处。
《圣惠方》云:治五种蛊毒。
《图经》云:亦名土青木香。
实:主肺病。
根:治气下膈,止刺痛。
《本草发挥》:洁古云:苦寒,阴中阳也。
主肺热,清肺气,补肺。
《本草纲目》:马兜铃体轻而虚,熟则悬而四开,有肺之象,故能入肺。
气寒味苦微辛,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
钱乙补肺阿胶散用之,非取其补肺,乃取其清热降气也,邪去则肺安也。
其中所用阿胶、粳米,则正补肺之药也。
汤剂中用多亦作吐,故崔氏方用以吐蛊。
其不能补肺,又可推矣。
《本草经疏》:马兜铃感冬气而生,故味苦气寒而无毒,亦应有辛,兼金气也。
入手太阴经。
苦善下泄,辛则善散,寒能除热,而使气下降。
咳嗽者,气升之病也,气降热除,嗽自平矣。
痰结喘促,亦肺热病也,宜并主之。
血痔瘘疮,无非血热,况痔病属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清脏热则腑热亦清矣,故亦主之。
甄权用以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
洁古用以清肺气,补肺,去肺中湿热者,皆除热降气散结之力也。
简误:肺虚寒作咳嗽,或寒痰作喘者,勿服。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
【百草药园】马兜铃(244)北马兜铃别名马斗铃、铁扁担、臭瓜篓、天仙藤等,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的草质藤本,因其成熟果实如挂于马颈下的响铃而得名。
北马兜铃的茎叶称天仙藤,有利尿之效。
果称马兜铃,有清热降气、止咳平喘之效。
根称青木香,有小毒,具健胃、理气止痛之效,并有降血压作用。
天仙藤于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其味苦,性温;入肝、脾、肾经。
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脘腹刺痛,风湿痹痛等。
【功效及应用】1、治产后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气腹痛:天仙藤五两。
炒焦,为细末。
每服二钱。
腹痛,炒生姜、小便和酒调下;血气,温酒调服。
(《普济方》天仙藤散)2、治疝气作痛:天仙藤一两,好酒一碗,煮至半碗服之。
(《孙天仁集效方》)3、治症瘕积聚及奔豚疝气:天仙藤一两(炒),乳香、没药、玄胡索(醋炒)、吴萸、干姜各二钱,小茴香五钱。
共为末,每服三钱,好酒调服。
(《本草汇言》)4、治妇人有水气而成胎,以致两腿足浮肿: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陈皮、甘草、乌药(软白者、辣者,良)各五分。
为末,上每服五钱,生姜、木瓜、苏叶各三片,水煎,日三服。
(《妇人良方》天仙藤散)5、治痰注臂痛: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三钱;片姜黄六钱,半夏(制)半两。
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服。
间下千金五苓丸。
(《仁斋直指方》天仙散)6、治乳腺炎:鲜天仙藤适量。
揉软外敷,每日换药一次。
(《江西草药》)7、治毒蛇毒虫咬伤,痔疮肿痛:天仙藤鲜品捣烂敷患处。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禁忌】体虚者慎服。
·35·马兜铃MadoulingFRUCTUS ARISTOLOCHIAE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性状】刻本品呈卵圆形,长3~7cm,直径2~4cm。
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
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
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
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较密的横向脉纹。
果实分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
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mm,宽8~12mm,边缘有翅,淡棕色。
气特异,味微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马兜铃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马兜铃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乙酸乙酯-水-甲酸(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炮制】马兜铃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搓碎。
蜜马兜铃取净马兜铃,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干燥处。
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花枝和果枝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花枝和果枝马兜铃多年生缠绕草本,基部木质化,全株无毛。
马兜铃(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马兜铃拼音Mǎ Dōu Línɡ别名马兜零(《蜀本草》),马兜苓(《珍珠囊》),兜铃(《本草述钩元》),水马香果(《江苏植药志》),葫芦罐(《东北药植志》),臭铃铛(《河北药材》),蛇参果(《四川中药志》)。
出处《药性论》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
9~10月果实由绿变黄时连柄摘下,晒干。
原形态①北马兜铃,又名:圆叶马兜铃。
多年生缠绕或匍匐状细弱草本。
根细长,圆柱形,直径3~8毫米,黄褐色。
茎草质,绿色,长达1米或更长。
叶互生,叶柄丝状,长约1.5~2厘米,叶片三角状阔卵形,长2.5~7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钝或钝尖,基部心形,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基出脉5~7条,较明显。
花3~10朵,簇生于叶腋间;花梗细,长约1.5厘米;花被暗紫色,长1.5~3.5厘米,略弯斜,两侧对称,上部呈斜喇叭状,先端渐尖,中部呈管状,下部包住花柱,膨大成球形;雄蕊6,几无花丝,贴生于肉质花柱上,花药2室,纵裂;子房下位,长柱形,长约7毫米,花柱6,愈合成柱体,柱头短。
蒴果例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4厘米,直径2~3厘米,初期绿色,成熟时黄绿色,沿室间开裂为6瓣,果柄上裂成5~6条丝状。
种子扁平,三角状,边缘具白色膜质的宽翅。
花期7~8月。
果期9月。
生于山沟、溪边或林缘的灌木丛间。
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
②马兜铃多年生缠绕:秃匍匐状细弱草本。
叶互生,叶柄较细,长约1~1.5厘米;叶片三角状狭卵形,长3~8厘米,宽1.8~4.5厘米,中部以上渐狭,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心脏形,两侧圆耳形,老时质稍厚,基出脉5~7条,较明显。
花较大,单生于叶腋间,花梗细,长1~1.5厘米;花被暗紫色,长3~5厘米,内被细柔毛,有5条纵脉直达花被顶端;雄蕊6;子房下位,长柱形,花柱6,肉质短厚,愈合成柱体,柱头短。
一、马兜铃科
一、单项选择题
1.细辛原植物来源于以下哪个科()。
A.马兜铃科
B.蓼科
C.毛茛科
D.苋科
E.唇形科
2.下列不是细辛性状鉴别特征的是()。
A.常卷缩成团
B.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
C.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
D.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E.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3.马兜铃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南马兜铃(马兜铃)的干燥()。
A.根
B.根茎
C.藤茎
D.叶
E.果实
4.马兜铃的气味是()。
A.气微,味微苦
B.气特异,味微苦
C.气微香,味苦
D.气特异,味甘
E.气清香,味极苦
5.细辛的气味是()。
A.气微,味微苦
B.气微,味辛,麻舌
C.气香而浓烈,味苦
D.气特异,味甘
E.气香而强烈,味辛,麻舌
6.下列药材次生构造不发达,最外多为外皮层,皮层散在油细胞的是()。
A.玄参
B.川乌
C.细辛
D.何首乌
E.绵马贯众
7.细辛的入药部位是()。
A.根及根茎
B.全草
C.叶
D.花
E.果实
8.北细辛与汉城细辛的主产地是()地区。
A.华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E.华南
9.细辛根横切面显微特征中可见次生组织不发达,初生木质部为()。
A.一元型
B.多原型
C.周韧型
D.五原型
E.二原型至四原型
10.马兜铃果实为蒴果,易分成()。
A.2瓣
B.3瓣
C.6瓣
D.12瓣
E.24瓣
二、多项选择题
1.细辛根横切面显微特征包括()。
A.木栓层
B.外皮层
C.皮层
D.内皮层明显
E.髓部
2.关于细辛的描述正确的是()。
A.来源于马兜铃科
B.根及根茎入药
C.全草入药
D.次生构造不发达
E.气香而浓烈,味辛,麻舌
3.关于马兜铃的描述正确的是()。
A.来源于马兜铃科
B. 根及根茎入药
C.果实入药
D.藤茎入药称为青风藤
E.含马兜铃酸可导致慢性肾毒性
4.北马兜铃主产于()。
A.辽宁
B.吉林
C.黑龙江
D.江苏
E.河南
5.细辛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
A.北细辛
B.汉城细辛
C.辽细辛
D.华细辛
E.东北细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E
3.E
4.B
5.E
6.C
7.A
8.B
9.E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DE
3.ACE
4.ABC
5.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