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及阴囊急诊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5
腹股沟嵌顿疝主诉:右腹股沟突出包块2年,不能回纳12小时现病史:患儿2年前时即被发现右侧腹股沟突出一包块,起初范围较小,突出于右侧腹股沟,未坠入阴囊,内未予重视,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坠入阴囊内,约鸡蛋大小。
多出现在剧烈玩耍或哭闹后,平卧休息后可自行消失。
12小时前,患儿右侧腹股沟再次突出肿块,休息后不再回纳,逐渐出现疼痛,腹部亦有疼痛,遂来我院就诊,急诊拟:“右侧腹股沟嵌顿性疝”收住入院进一步治疗。
患儿病程中有哭闹,伴恶心未呕吐,无停止自肛门排便排气,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喘,无咳嗽咳痰。
目前患儿大小便无异常。
入院查体:T P R W 神清,发育良好,抱入病房。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部面部无畸形,五官端正,颈软,两肺及心脏视触叩听未及明显异常。
腹部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及,肌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无移动性浊音及振水音,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无明显亢进或减弱。
右侧腹股沟突出一约5.0cm*3.0cm大小的肿块突出于阴囊内,表面稍红,右侧阴囊稍肿胀,两侧睾丸正常,有压痛,不能回纳。
肿块透光试验阴性。
肛门直肠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无异常。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初步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性疝诊断依据:1 右腹股沟突出包块2年,不能回纳12小时2 查体发现右腹股沟突出肿块,不能回纳,坠入阴囊,透光试验阴性鉴别诊断:1、绞窄性疝:疝内容物进而发生血运障碍,肠管缺血坏死,疝块有红、肿、热、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并有腹膜炎体症。
有时全身感染、高热、畏寒等症状极为明显,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
2、睾丸鞘膜积液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
睾丸如被鞘膜积液包裹则不易扪及。
肿块不能回纳,亦无可复性病史。
如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时,虽肿块亦有可复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试验作鉴别。
3、精索鞘膜积液:肿块位于腹股沟区睾丸上方,无回纳史,肿块较小,边缘清楚,有囊性感、牵拉睾丸时,可随之而上下移动。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相关试题及答案1.男,27岁,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呕吐5小时,检查右腹股沟区包块,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肠鸣音亢进。
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A.佩戴症带B.紧急手术C.试行手法还纳D.择期手术治疗E.应用抗生素并观察解析:右下腹包块提示腹外疝;持续疼痛,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考虑为发生了绞窄,应紧急手术。
答案:B2.男性,50岁,腹股沟肿块2年,考虑腹股沟直疝和斜疝鉴别诊断最有意义的是A.疝块的形状B.嵌顿的程度C.包块的位置D.发病的年龄E.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口,增加腹压后肿块是否再出现解析:腹股沟斜疝的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腹股沟直疝的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
因此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口,增加腹压,斜疝的肿块不出现,直疝的肿块复现。
答案:E3.多见于女性的腹外疝是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股疝D.脐病E.切口疝解析:疝囊通过股环并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
答案:C4.最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股疝D.脐疝E.切口疝解析:在腹外疝中,股疝发生嵌顿者最多。
由于股管几乎呈垂直结构,疝块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时形成一锐角,且股环本身较小,周围又分布较多坚韧的韧带,因此股疝容易嵌顿。
答案:C(5~6题共用题干)老年男性患者,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3年,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口,用力屏气后肿块不出现。
8小时前,用力咳嗽后突感疝块明显增大,腹痛刷烈,伴呕吐发热、全身不适。
查体:右腹股沟及阴囊可扪及肿块,张力高,明显触痛。
全腹有压痛、肌紧张。
白细胞计数12×10°/L。
目前准备急诊手术治疗。
5.该病人的临床诊断为A.腹股沟直疝,嵌顿性疝B.腹股沟斜疝,嵌顿性病C.腹股沟直疝,绞窄性病D.腹股沟斜疝,绞窄性病E.股疝,绞窄性疝解析:老年男性,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口,用力屏气后肿块不出现,提示腹股沟斜疝;用力咳嗽后出现了肿块明显增大,张力高,明显触痛;同时病人白细胞计数增高,则说明此时疝已经发生绞窄。
普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腹股沟疝【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1.6个月内的小儿疝不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
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
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
传统的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计划(1)疝囊高位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的青年人疝。
(2)传统的疝修补术,包括;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以及腹横筋膜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男性腹股沟疼痛可能与这三种疾病有关
导语:在平日里,男性朋友们经常会因为腹股沟疼痛而十分难受,所以,在对该症状进行缓解的时候,大家就要先将其病因查找清楚。
1、精囊炎:精囊
在平日里,男性朋友们经常会因为腹股沟疼痛而十分难受,所以,在对该症状进行缓解的时候,大家就要先将其病因查找清楚。
1、精囊炎:
精囊是储存精子的场所,精囊发炎会引发疼痛,疼痛部位可在下腹,可在会阴,也可在腹股沟。
急性炎症患者可见下腹疼痛,并牵涉到会阴和两侧腹股沟。
慢性炎症患者则可出现耻骨上区隐痛,并伴会阴部不适。
不管急性慢性,疼痛在射精过程中尤为明显。
2、前列腺炎:
男性腹股沟疼痛也是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状之一,腹股沟疼痛、腰痛、小腹胀痛、夜尿多、尿频、尿急、尿疼、尿无力、尿后留白,尿不尽,尿分叉,这都是前列腺炎的症状。
3、睾丸炎或扭转:
男性腹股沟疼痛还伴有肿胀,可能是睾丸炎造成的睾丸疼痛,睾丸扭转,即精索内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睾丸缺血甚至坏死。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腹股沟斜疝术后阴囊肿胀分析及防治
孙世杰;周先亭;王文彦
【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常见病,绝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是临床青年外科医师常做的一种手术,术后阴囊肿胀是腹股沟斜疝常见的并发症。
我院自1990提1月至1996年10月收治手术的腹股沟斜疝153例,术后发生阴囊肿胀33例,占21.5%。
现对阴囊肿胀的原因及术中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如下:
【总页数】1页(P21-21)
【作者】孙世杰;周先亭;王文彦
【作者单位】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普外科;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普外科
264000;264000;2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2
【相关文献】
1.儿童腹股沟斜疝嵌顿急诊术后阴囊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J], 李峰;肖帅;王辉;谢荣俊;
2.腹股沟斜疝术后致阴囊血肿1例 [J], 孙天空;阎林霞
3.儿童腹股沟斜疝嵌顿急诊术后阴囊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J], 李峰;肖帅;王辉;谢荣俊
4.残端疝囊剥离联合腹股沟管引流对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阴囊并发症的影响 [J],
罗国德;曹永宽;张林;张国虎;王培红;龚加庆;王永华
5.阴囊小切口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术后阴囊肿胀分析 [J], 李国忠;李光;张志华;侯雪松;李立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一诊断依据;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二治疗方案的选择;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2.手术治疗: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2疝修补术;3疝成形术;三标准住院日为5-7天;四术前准备1-2天;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五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预防性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六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七术后住院恢复2-4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2.术后用药八出院标准;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一例犬腹股沟阴囊疝的诊治犬腹股沟阴囊疝是指犬的腹膜、肠管、脂肪等组织通过腹股沟环进入阴囊的一种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犬腹股沟阴囊疝的诊治过程。
一、诊断1. 病史询问:主要了解宠物的饮食、运动情况以及阴囊肿块的出现时间和特征。
2. 体格检查:仔细观察阴囊区域是否存在肿块,同时检查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以及是否可复性。
3. 腹腔及直肠检查:通过触诊犬的腹腔和直肠,判断是否存在肠管进入阴囊的症状。
4. 影像学检查:如B超、X线等可以帮助明确疝囊内是否存在肠管等结构,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二、治疗1. 非手术治疗:对于疝囊内结构非肠管的情况,如仅为脂肪垫,可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和控制。
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有限制运动、避免负重,可以尝试佩戴专用疝气带或宠物内衣来支撑疝囊区域,以减轻腹压。
2. 手术治疗:对于实际病例中疝囊内存在肠管,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可以选择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具体手术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宠物个体特点决定。
手术治疗的步骤如下:1. 麻醉和消毒:给宠物进行全身麻醉,然后彻底清洁阴囊区域,防止术后感染。
2. 切口和暴露:通过合适的切口,将阴囊内的疝囊完全拉出暴露。
3. 探查和处理疝囊:仔细探查疝囊内是否存在肠管等结构,若有则将其进行处理(如复位)或切除。
4. 修复腹股沟环:在检查确定疝囊内存在的结构处理完毕后,进行腹股沟环修复,防止再次疝入。
5. 术后处理:术后进行伤口缝合,并适当进行止血和引流,术后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护理。
6. 术后的护理:术后要求宠物限制活动和负重,避免伤口裂开。
术后要观察宠物的饮食情况和精神状态,忌讳过量喂食、频繁大便等情况。
三、术后注意事项1. 宠物的恢复期:宠物在手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建议饲主给予足够的休息和营养,同时适量进行运动,以保证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2. 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带宠物到医院进行复诊,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确保恢复进展正常。
突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2例标签:直疝;阴囊1 病例介绍1.1 病例1患者张某某,男性,69岁。
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6个月”于2009年8月2日入院。
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
入院查体:站立时右侧腹股沟区可及一约8 cm×6 cm×6 cm肿块突出,质软,光滑,部分突入阴囊。
平卧时可回纳,按住腹股沟内环处肿块仍可突出至阴囊。
腹股沟超声: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提示右侧腹股沟直疝可能性大。
胸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强,慢性支气管炎。
余常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第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作右側腹股沟斜切口,术中游离后见疝囊由直疝三角突出,疝环约5 cm×6 cm,腹横筋膜薄弱,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外环疝入阴囊。
术中诊断:右侧腹股沟直疝。
采用强生UHS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住院7 d痊愈出院。
术后随访至目前无复发。
1.2 病例2患者李某某,男性,78岁。
因“左侧腹股沟现可复性肿块10年,增大5天”于2010年5月31日入院。
既往前列腺增生病史20年。
入院查体: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区可及一约5 cm×4 cm×5 cm肿块突出,部分突入阴囊。
平卧时可回纳,按住腹股沟内环处肿块未突出至阴囊。
腹股沟超声: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提示左侧腹股沟直疝可能性大。
余常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第2日在硬膜外麻醉下作左腹股沟斜切口,术中探查见疝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内容物为小肠,腹横筋膜明显薄弱,疝囊经腹股沟外环坠入阴囊。
术中诊断:左侧腹股沟直疝。
采用强生UHS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住院8 d痊愈出院。
术后2个月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排尿状况改善。
随访至目前无复发。
2 讨论腹股沟直疝是腹股沟疝的一种类型,约占腹股沟疝的5%~15%。
目前国内的权威著作《黄家驷外科学》认为腹股沟直疝疝囊不进阴囊;全国高等院校教材7年制版《外科学》认为“直疝绝不进入阴囊”。
文/ 曾维根(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
病之一。
在胚胎的早期,腹膜在腹股沟管
的内环处往外突起,形成腹膜鞘状突。
随
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鞘状突包裹睾丸,并
且随着睾丸的下降,最终到达阴囊。
出生
之后,鞘状突会逐渐萎缩和闭塞。
如果在
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睾丸下降缓
慢或者没有下降,鞘状突可能保持开放状态,如果有腹腔组织或者脏器进入,就形
的疝内容物,右手缓慢加压,将肿物回纳进入腹腔。
动作一定要轻柔,当患儿出现哭闹的时候,应该暂停操作,待患儿安静后再行加压复位。
复位之后,应该留院观
如果手法复位失败,或者嵌顿的时间较长,怀疑肠管坏死,均需要急诊手术治疗。
宜采用斜切口,便于显露探查以及手术操作。
需要根据肠管的颜色,张力,蠕动,血管搏动的因素,综合判断肠管的活性,确定肠管的活性,才可以还纳。
如果肠管已经坏死,需要切除坏死的肠段,吻合肠管。
疝内容物还纳之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疝囊,如果疝囊水肿明显,组织。
一例犬腹股沟阴囊疝的诊治犬腹股沟阴囊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影响狗的生活质量。
在发现犬腹股沟阴囊疝的情况下,及时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例犬腹股沟阴囊疝的诊治过程,希望能对养狗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病例描述某只名叫小黑的拉布拉多犬,年龄为3岁,主人发现它在走路时出现明显的腹股沟区域肿胀。
小黑平时精神饱满,食欲正常,没有明显的疼痛表现。
主人观察了几天后,发现小黑的阴囊变得更加肿大,于是立即带它去了兽医诊所。
二、临床检查在兽医诊所,兽医首先对小黑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小黑的右侧阴囊处有一个明显的软组织包块,大小约为1.5cm x 1.5cm。
小黑的皮肤无明显红肿、热感,查体时小黑未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反应。
兽医通过触诊发现,这个软组织包块能够轻松的推回到腹腔内,但在站立或咳嗽时又会重新膨出。
三、辅助检查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兽医为小黑进行了一些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和X光检查。
超声检查显示小黑右侧腹股沟区域有一段肠管穿出腹腔,穿过腹膜囊,进入阴囊。
X 光检查则显示小黑右侧腹股沟区域有肠管影,确认了犬腹股沟阴囊疝的诊断。
四、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结合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兽医最终确诊了小黑患有腹股沟阴囊疝。
对于这种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鉴于小黑的年龄和一般情况较好,兽医建议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五、手术治疗在为小黑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时,兽医认为腹腔镜手术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小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术前准备后,接受了腹腔镜手术。
手术过程中,兽医通过腹腔镜透视,将腹股沟区域的疝囊推回至腹腔内,然后在腹腔内缝合腹膜囊的腹股沟环。
手术非常成功,小黑在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
六、术后护理及复查术后,小黑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和恢复期。
在这段期间,主人需要注意给予小黑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跳跃。
还需要定期更换止痛药和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疼痛。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一)腹股沟斜疝1.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较大时可进人阴囊或大阴唇。
2.肿块在站立、行走或咳嗽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挤压后可还纳入腹腔,如肿块不能完全还纳,应考虑为难复性疝。
3.肿块柔软、有弹性。
腹股沟外环扩大、松弛。
压迫腹股沟内环,可阻止肿块出现。
4.疝嵌顿时,肿块变硬、不能还纳,除局部疼痛外,还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
5.若嵌顿疝不能及时解除,由于肠管及系膜受压过久,导致血运障碍,引起肠壁坏死,成为绞窄疝,可以导致肠穿孔,继发腹膜炎。
(二)腹股沟直疝1.老年人、体弱和伴有腹压增高的患者多见。
2.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呈半球形,不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还纳肿块后压迫内环口,肿块可再出现,极少嵌顿。
【治疗原则】1.寻找并治疗发病诱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
2.1岁以内婴儿除嵌顿疝外,有自愈可能,可以暂不用于术治疗。
3.年老体弱或有全身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疝托压迫腹股沟区以缓解症状和防止嵌顿。
4.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和绞窄性疝时,肠管坏死、局部感染严重的病例。
(2)疝修补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适用于斜疝或直疝。
其中Bassini法应用最多。
(3)疝成形术:适用于各种疝,尤其是巨大疝、复发疝、直疝、腹股沟管后壁严重缺损的患者。
以人工合成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方法较为理想。
(4)嵌顿疝的治疗①年老体弱、伴有各种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嵌顿时间短(一般不超过4~6小时)和估计无肠管坏死者,可试行手法复位还纳,还纳后应观察4~6小时,注意有无腹膜炎表现。
如出现腹膜炎应及时剖腹探查。
②除以上情况外,嵌顿疝应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判断有无肠管坏死,如肠管已坏死或局部感染严重时,应只行疝囊高位结扎,不宜作修补或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