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2.58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1月2日发布2006-10-01 03:50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1]2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有关部委卫生局(处),部有关直属单位: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和监测的准确率,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充分论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二○○一年一月二日卫生部办公厅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附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或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疮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则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作出病原学诊断。
医院感染分类及诊断标准一、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的感染包括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下呼吸道其他感染。
(一)肺炎诊断标准一:胸部检查听诊有pg音,叩诊有浊音(1岁或1岁以下的婴儿必须有呼吸暂停、呼吸急促、心动徐缓、喘鸣、咳嗽、干罗音等症状和体征中的2种),同时具有下述情况之一者:(1)出现脓痰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2)从血液中培养出病原体;(3)从气管穿刺抽吸液、支气管刷取物或支气管活体检查中分离出病原体。
诊断标准二:病人胸透图象显示新的进展性渗出或实性阴影,形成空腔或胸膜渗出,同时具有下述情况之一者:(1)出现脓痰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2)从血液中分离出病原体;(3)从气管穿刺抽吸液、支气管刷取物或支气管活体检查中分离出病原体;(4)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或检测到病毒抗原;(5)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1gG抗体呈4倍升高;(6)经肺炎的组织病理学方法证实。
注:A.病人咳出的痰标本结果无助于肺炎的诊断;B.多次X线检查结果较一次x线检查更有诊断意义。
(二)气管炎及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病人有体温高于38度C、咳嗽、咳痰或痰量增加、干哆音、喘鸣(1岁和l岁以下的婴儿还包括呼吸窘迫、呼吸暂停和心动徐缓)等症状或体征中的两种且无其他原因,亦无肺炎的临床症状或x 线证据。
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下述检查协助诊断:(1)通过深部气管抽吸或支气管镜所获得的痰培养阳性;(2)呼吸道抗原检测阳性;(3)IgM抗体效价达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注:慢性肺部疾病不应视为医院感染,但若有证据证明系急性继发感染或因病原体改变而引起的,则应看作是医院感染。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一:肺组织或体液(包括胸膜腔液)培养或涂片检查呈病原体阳性。
诊断标准二: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肺脓肿或积脓。
诊断标准三:肺放射图象检查可见有脓腔。
注:其他下呼吸道感染并发肺炎者应归于肺炎感染。
二、伤口感染伤口的感染包括外科切口感染和外科协口的深部组织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实验检查结果及其它检查和临床医生的判断。
临床资料包括直接观察感染部位病人的体征和症状或通过检查病案而得出结论。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分离培养及抗原体的监测。
其它检查包括X线、超声波、CT扫描、内窥镜、组织活检和针刺抽吸物检查等。
在进行诊断时应注意下述几点:1.对于有明显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3.若病人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为医院感染。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这些均为医院感染。
5.新生儿在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亦为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不应看做医院感染: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2.由损伤产出的炎性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的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或巨细胞病毒等且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的指征,不应列为医院感染。
感染部位根据其特点共分12大类。
一、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下呼吸道其它感染。
1.肺炎标准一:病人胸部检查听诊有啰音、叩诊有浊音(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必须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种:呼吸暂停、呼吸急促、心动徐缓、喘鸣、咳嗽、干啰音)。
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1)出现脓痰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
(2)从血中分离出病原体。
(3)从气管穿刺抽吸液,支气管刷取物或支气管活体检查中分离出病原体。
(4)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或检测到病毒抗原。
(5)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IgM抗体呈4倍升高。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以下是常见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具体内容:呼吸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38.0℃超过2 天)、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 脓性鼻分泌物。
② 鼻窦压痛。
③ 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 肺部啰音或实变体征。
②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新的或进展性肺部浸润影。
③ 痰培养阳性。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下腹触痛、肾区叩痛,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 尿检白细胞男性≥5 个/高倍视野,女性≥10 个/高倍视野。
② 尿培养阳性。
手术部位感染:表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 30 天内,手术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深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 30 天内(无植入物者)或 1 年内(有植入物者),出现发热、局部疼痛、肿胀,切口或引流处有脓性分泌物,或经影像学等检查发现深部有脓肿。
血液系统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发热(≥38.0℃)或低体温(≤36.0℃),可伴有寒战,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 血培养阳性。
② 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血培养阴性,但其他非污染标本培养阳性。
消化系统感染:感染性腹泻:患者出现腹泻(次数多于 3 次/日),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并伴有发热、腹痛或里急后重等症状。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脓疱等表现。
软组织感染:如伤口感染、蜂窝织炎等,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异常。
脑炎: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头颅影像学或脑电图异常。
其他感染:如眼部感染、耳部感染、口腔感染等,根据相应的临床症状和检查进行诊断。
mrsa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MRSA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缩写,是一种对甲氧西林类抗生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判断MRSA感染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临床症状:MRSA感染可以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典型的皮肤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脓液流出,可能伴有发热和淋巴结肿大。
2. 细菌培养:通过对患者样本(如血液、伤口分泌物、鼻腔分泌物等)进行细菌培养,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否对甲氧西林类抗生素耐药。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血琼脂平板或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来进行培养和分离。
3. 药敏试验:对于培养出的MRSA菌株,需要进行药敏试验来确定其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4.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可以检测MRSA菌株是否携带mecA 基因,该基因编码耐甲氧西林的蛋白质PBP2a。
以上是判断MRSA感染的一般标准,具体的诊断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皮肤软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皮肤软组织感染是常见的一种类型。
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此类感染,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定义皮肤软组织感染是指影响皮下组织、皮肤、肌肉、肌腱或骨骼的感染,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引起。
可能是医院感染,也可能是社区感染。
诊断标准根据医学界公认的标准,诊断皮肤软组织感染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1.症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炎症症状。
2.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在分泌物、血液或影像学表现中的检测。
–分泌物检测:通过分离和鉴定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的方法,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菌株敏感性。
–血液检测:包括全血细菌培养、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可快速鉴别病原体类型并评估炎症反应程度。
–影像学表现:通过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方法,看到软组织局部感染范围,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3.微生物定植:病原体培养阳性。
4.医疗行为史:有静脉注射、伤口愈合等与感染相关的病史。
分类根据实际情况,皮肤软组织感染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分类:1.根据临床表现和炎症程度,将感染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无明显全身症状;中度表现为局部明显的红、肿、痛、热,患处脓液增多,并出现全身症状;重度表现为严重红肿、疼痛,多处坏死或形成脓肿,全身出现败血症等严重症状。
2.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皮肤、蜂窝组织、脓肿、深度软组织感染等类型。
治疗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方法和药物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等因素而定。
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将病灶切除清除,包括激活脓肿、放置引流管等。
药物治疗:依据病原菌种类和感染的严重程度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并合理选择抗生素使用时间、剂量、疗程;若G + 球菌和G - 杆菌混合感染,应采取多个抗生素联合用药。
卫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或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疮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则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作出病原学诊断。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手术部位皮肤和软组织骨、关节生殖道口腔其它部位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两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
(2)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皮肤、软组织、褥疮和烧伤的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炎,脐炎和婴儿脓疱病。
1.皮肤感染标准一:病人有脓性分泌物。
脓疱、水疱或拜。
标准二:病人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个,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
同时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I)从感染部位的引流或抽吸物中培养出病原体,如果该病原体是皮肤正常菌群(如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球菌、粪杆菌),则必须是纯培养。
(2)血培养阳性。
(3)血或感染组织的抗原检测阳性(如单纯疱疹病毒、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及双球菌)。
(4)感染组织镜检有多核巨细胞。
(5)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注意:医院皮肤感染可能与医院的各种操作有关。
如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应归为切口感染类;与重要的暴露因素有关的皮肤感染应归于相应的暴露因素,例如:婴儿脐炎、婴儿脓疱病、褥疮感染、烧伤部位的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炎等应归于相应的感染部位。
2.软组织感染(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坏疽、坏死性峰窝织炎、感染性肌炎、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标准一: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标准二: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标准三: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或脓肿。
标准四:病人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个,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局部疼痛或压痛、红肿或发热。
同时有下述情况之一者:(1)血培养阳性。
(2)血或尿抗原检测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乙群链球菌等)。
(3)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分血清IgG呈4倍升高。
注意:外科切口感染包括皮肤和深部软组织感染(在筋膜层或筋膜下或肌肉层)应于外科切口感染。
3.褥疮,包括褥疮浅层和深部组织感染标准:病人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个,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红、压痛或褥疮边缘肿胀,同时褥疮部位有脓性分泌物。
4.烧伤标准一:烧伤表面的形态或特点发生突化,如焦痂迅速分离或变成棕黑、黑色、紫罗兰色或烧伤边缘水肿。
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卫医发[2001]2号) • 1995年:第一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出台,附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01年:《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再版,修改发行了再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仍附录了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定义•说明(属于或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各系统医院感染诊断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在医院感染而在医院外或转院后发病的病人;但不包括在院外感染而在院内发病的病人。
•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从入院后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而发病的应为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定义明确医院感染研究的范围、对象•研究医院感染目的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监测重要内容医院感染诊断是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重要环节。
医院感染的诊断流程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确定在医院发生感染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三大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判断感染是否在医院内发生细菌培培养特异性抗体影像学病理1.入院至发病时间2.潜伏期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为目的而建立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特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定义•说明(属于或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各系统医院感染诊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卫医发[2001]2号)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口腔•手术部位•皮肤和软组织•骨、关节•生殖道•其他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为目的而建立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特点?1.原则上按系统分类,手术部位单列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血液系统•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二、下呼吸道感染一、血管相关性感染二、败血症三、输血相关感染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医院感染肺炎(肺脓肿)•心血管系统一、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二、心肌炎或心包炎三、胸膜腔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为目的而建立标准。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临床上常见而复杂,涉及众多学科,治疗策略和方法尚待规范。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于2008年6月8日在北京针对SSTI诊断及治疗进行专题研讨,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
1.定义和范畴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SSTI 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
除化脓性细菌外。
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等也可引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的范畴。
2 发病诱因及病原菌2.I发病诱因2.1.1 生理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儿皮肤薄嫩。
防御功能尚不健全,致病菌可直接侵入外观正常皮肤引起感染。
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干燥,加之皮肤合成抗菌物质能力下降,也是易发生SSTI的原因。
2.1.2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皮肤病、足癣等,均因皮肤炎症或疾病本身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继发细菌感染。
2.1.3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擦伤、刀割伤、手术切口、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部位细微的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
某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离子治疗、放射治疗等,或外科疗法包括化学剥脱术、封包疗法、皮肤磨削术、刮除术、切割术、皮肤移植、毛发移植等均可诱发SSTI。
动物或人咬伤也可以发生SSTI。
2.1.4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SSTI。
2.2常见感染源及与病原菌的关系常见引起SSTI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等。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或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为了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医院感染,可以使用以下标准:1.患者在住院后48小时内出现的感染。
如果症状在住院前已经存在,需要排除其他感染来源。
2.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寒战、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是否是医院感染引起的。
3.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血液、尿液、呼吸道、伤口等部位的感染。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否为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4.患者在医院感染发生前曾接受过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5.医院或医疗机构内其他患者已经被确认感染同一病原体。
如果已经有患者感染了同一种病原体,其他患者也有可能被感染。
除了以上提到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的病原体:医院感染可以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感染的具体病原体。
2.感染部位和类型:医院感染可以发生在各种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系统、血液、皮肤和软组织等。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类型,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患者的健康状况: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因素会影响医院感染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4.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方法来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预防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机构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包括加强手卫生、使用洁净器械、隔离患者等。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共同努力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说明: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第一条皮肤感染皮肤感染是指皮肤出现炎症。
1.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疸肿等。
(2)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者。
2.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抽吸物中培养出病原体。
(2)血或感染组织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
第二条软组织感染
软组织感染包括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坏疽、坏死性蜂窝组织炎、感染性肌炎、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
1.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
(3)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
2.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血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血清抗IgM抗体效价达
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2)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第三条褥疮感染
褥疮感染包括褥疮表面和深部组织感染。
1.临床诊断
褥疮局部红、压痛或褥疮边缘肿胀,同时褥疮部位有脓性分泌物。
2.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培养阳性。
第四条烧伤感染
1.临床诊断
烧伤表面的形态或特点发生变化,如焦痂迅速分离或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或烧伤边缘水肿,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2)患者出现发热>38℃或低体温<36℃,低血压。
2.病原学诊断
(1)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血培养阳性(除外有其它部位感染)。
②烧伤组织活检显示微生物向附近组织浸润。
(2)说明
①单纯发热不能诊断为感染,因为发热可能是组织损伤的结果或病人在其它部位有感染。
②出现移植的皮肤发生排斥反应并伴有感染临床证据(炎症或脓
液),视为医院感染。
第五条乳腺脓肿或乳腺炎
1.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或伴有发热,排除授乳妇女的乳汁郁积。
(2)临床医生诊断的乳腺脓肿。
(3)外科手术证实。
2.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引流物或针吸物培养阳性。
第六条脐炎
1.临床诊断
患者脐部有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
2.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
(2)血培养阳性。
第七条婴儿脓疱病
1. 临床诊断
(1)皮肤出现脓疱。
(2)临床医生诊断为脓疱病。
2.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培养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