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408.00 KB
- 文档页数:43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完整本文将介绍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完整,包括患者的评估、治疗和监护、术后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方面内容。
1.患者评估1.1了解病人的病史、既往病史、过敏情况、用药情况等。
1.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按压、叩诊等,以确定腹部疼痛的位置和性质。
1.3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以评估患者的炎症程度和感染情况。
2.治疗和监护2.1给予静脉输液,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循环稳定。
2.2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保持抗生素血浓度的稳定。
2.3给予疼痛控制,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例如吗啡等。
3.术后护理3.1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3.2帮助病人改变体位,减少因手术而引起的不适和疼痛。
3.3观察手术切口的伤口愈合情况,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3.4促进早期活动,帮助病人尽快康复,预防并发症。
4.营养支持4.1给予病人足够的营养支持,在病人术前和术后给予适量的高蛋白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增强免疫力。
4.2监测病人的摄入和消耗,根据需要调整饮食方案,以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
5.心理支持5.1与病人进行沟通,给予情感支持,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5.2教育病人和家属,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等,增加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总结起来,对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完整,包括患者评估、治疗和监护、术后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询问有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慢性阑尾炎发作史,其他腹腔内脏器官疾病和手术史,近期有无腹部外伤史。
儿童应注意有无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史、营养不良史等。
2、症状和体征(1)腹部:了解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范围及其伴随症状,注意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其部位、程度和范围;了解有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
(2)全身:了解患者生命体征、饮食及活动情况,有无感染性中毒反应,有无休克现象。
(3)辅助检查:了解血常规、腹部X线、B超、CT检查及腹腔穿刺等结果。
(4)社会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家属及亲友的态度及经济承受能力等。
二、护理措施1、非手术护理(1)患者若无休克应取半卧位,有利呼吸、循环,使感染局限。
(2)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和腹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3)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变化,尤其注意腹痛、腹胀有无加剧,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②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及性状,如呕吐黄绿色胆汁或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提示有肠麻痹可能。
③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维持每小时尿量30-50毫升,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
(4)遵医嘱补充液体、电解质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输血或血浆,以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
诊断不明确实,慎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2、术后护理(1)血压稳定后,由平卧位改为半卧位。
协助患者翻身和床上活动,鼓励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2)术后禁食2-3天,持续胃肠减压,待肛门排气后,拔出胃管,可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及普食。
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
(3)病情观察:①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有渗血或渗液应及时更换;密切观察有无切口感染征象。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并记录。
②如术后3-5日腹部出现触痛、体温升高、脉速、排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尿频等,应警惕有肠间脓肿、膈下脓肿及盆腔脓肿形成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3、禁食、胃肠减压,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禁止灌肠。
4、给氧、取半卧位,休克患者取平卧位或中凹位,给予抗体克治疗。
5、遵医嘱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等对症处理。
二、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的变化。
3、遵医嘱给予肠内、肠外营养。
4、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如发现患者有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应
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三、健康教育:
1、自我监测:如出现腹痛、腹胀、切口渗液渗血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饮食规律,营养丰富、易消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饭后忌剧
烈活动。
3、活动与休息:坚持适当的体能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何**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护理全版1.安排合适的病房: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或与其他腹部感染患者隔离。
确保房间内有良好的通风。
2.严格执行手卫生:所有接触患者及其周围环境的护理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包括洗手和使用消毒洗手液。
这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定期监测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体温。
立即报告高热或低热情况。
4.监测血压和心率:每天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报告任何异常的变化。
5.留意疼痛: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每次疼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配合医生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镇痛药物。
6.监测呼吸:对患者的呼吸进行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和每分钟呼吸量。
报告任何异常的呼吸变化。
7.提供适宜的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提供适宜的饮食。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8.维持水平卧位:患者需要保持平卧位,以减轻腹腔内压力和减少炎症扩散的风险。
9.禁止患者进食:在出现急性腹膜炎症状的早期阶段,患者需要禁食,以免刺激腹腔内的感染部位。
10.定期更换体位:为了预防压疮和靠垫部位的感染,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并使用适当的护理垫。
11.给予抗生素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给予患者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避免并发症。
12.监测尿液排出:监测患者的尿液排出量和颜色,排尿异常可能是肾功能损害的标志。
报告任何排尿异常。
13.检查和清洁引流管:定期检查和清洁患者体内的引流管,以确保通畅并预防感染。
14.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按照医生的建议给予患者适当的抗凝治疗,使用压力袜或进行体位转换,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15.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
解答他们可能有的疑问和顾虑。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疾病,对护理人员要求严格。
必须保证全面持续的监测和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恢复。
以上给出的护理措施仅为参考,并不代表所有患者都适用。
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和实施。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腹膜解剖生理】:将内脏脏器悬垂或固定于膈肌、腹后壁、盆腔壁,形成网膜、肠系膜、韧带【腹膜生理功能】润滑——(75-100ml黄色澄清)减少摩擦吸收——积气、积液、毒素等(感染性休克)渗出——大量液体稀释毒素、减少刺激防御——渗出液中淋巴、吞噬细胞可包围、吞噬细菌等修复——包裹炎症(纤维蛋白沉积,大网膜)粘连,防止炎症扩散并修复受损组织。
1、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指急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
2、局限性腹膜炎:指急性腹膜炎仅局限于病灶局部,可形成脓肿。
【分类】1.根据发病机理:原发性、继发性2.根据发病因素:细菌性、化学性(非细菌性)3.根据病变范围局限性、弥漫性4.按临床过程:急性/亚急性/【病因】1.腹腔内无原发病灶,2.细菌由机体其他部位蔓延而来蔓延途径:①血行播散:呼吸道病灶,结核性腹膜炎②上行性感染:女性生殖道——输卵管③直接蔓延:泌尿系病灶④透(肠)壁性感染:肝硬化腹水3.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
4.儿童多见,常伴有营养不良或抵抗力低下。
主要致病菌为胃肠道内的常驻菌群,大肠杆菌多见,厌氧拟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常见。
多为混合感染。
1.腹内器官穿孔、破裂:☀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是导致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坏死穿孔☀腹部损伤导致空腔脏器破裂2.腹内器官缺血、渗出及炎症扩散:绞窄性疝/肠梗阻、急性胰腺炎含菌渗出液。
3.其他:腹部手术时污染腹腔、胃肠吻合口瘘,腹膜透析导管、套针污染腹腔,腹腔镜检查污染等。
肿瘤穿孔,创伤。
【病理生理】1.腹膜充血、水肿、大量浆液性渗出2.渗出液变浑浊成脓液,黄绿色、有粪臭味。
3.炎症恶化:①全身性炎症反应;②水电紊乱/贫血③麻痹性肠梗阻,血容量减少,膈肌抬高,影响心肺功能;④感染性休克4.炎症局限消散:局限性腹膜炎、局限性脓肿5.愈后,有不同程度粘连,可能有粘连性肠梗阻【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一般资料、疾病史、手术史、腹部外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