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肥皂和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1014.00 KB
- 文档页数:10
《洗衣粉去污效果大比拼》研讨心得5月24日上午,养正中心小学举行了“安海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研讨活动”。
众所周知,一堂综合活动课想要上得精彩,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挑战。
今番有幸听到官岚岚和施晓凌老师两堂宝贵的综合课,让我受益良多。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学校的综合课教师,一般都是跨学科并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这就使得综合课如何讲授成为一个大难题。
综合课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有那么多的示范课可以参照,每一节综合课都需要执教者进行原创,这对老师们的创造力及想象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且老师们时间有限,要想完成一节精妙绝伦的综合课实在是难上加难。
因此,我认为,养正中心小学举行此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下来,我就来谈谈此次的心得体会: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二、积极有效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的指导。
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
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设计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简析】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穿的衣服沾上汗渍、菜汁、油污的情况,有时不小心还会蹭上墨汁、果汁、血迹等,令人十分烦恼。
如何除去各种各样的污物,里面大有学问。
洗衣服的过程既包括物理变化也包括化学变化。
其中,水冲刷走衣服表面的灰尘和泥土属于物理变化,而对油污的清除则属于化学变化。
本课以洗衣服为载体,复习巩固对两种变化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洗涤剂的特点和去污原理,指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差异法实验的要求。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提出怎样去污物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如何洗衣服”的关注,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猜测,为后面探索“哪种污物用哪种洗涤剂用品效果好” 做好铺垫。
第二,指导学生开展对比实验,了解不同的洗涤用品的特点,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技能。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物体的运动》单元时,曾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在《铁钉生锈了》一课,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铁钉生锈的因素,本节课继续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影响洗衣效果的主要因素。
教材通过卡通动物提示学生:做实验要控制条件,如“同样污物的布条”、“同样多的水”、“一小勺肥皂粉、洗衣粉”、“搅拌三分钟”……然后通过观察各种污物的变化,总结“哪种洗涤用品除去哪种污物效果好”的规律。
教材选用了六种学生常见的污物,不是要求每组都做,而是希望每个组选择一种污物,分别用肥皂、洗衣粉试一试,然后全班汇总,从而发现洗“衣服”的更多学问。
【设计理念】本节课重点是学会做洗涤用品去污的探究实验,难点是学会控制变量。
五年级的学生要开始在自主探究上进行尝试,从而实现最终学会自主探究。
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用途用法大不同
洗衣粉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化学物质,一般呈弱碱性,再加上添加的摩擦剂,去污效果非常强,尤其是对较脏的衣物,能起到很好的清洁效果。
但另一方面,洗衣粉对衣物的伤害相对较大,固体沉积会使织物
发硬。
如果洗不干净残留在衣物上,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粗糙。
最适合使用洗衣粉的,是接触灰尘较多的外套、牛仔裤、羽绒服、沙发罩等衣物,以及棉、麻、化纤等不易受损的材质。
用洗衣粉洗衣服时,要先把洗衣粉溶于水中,再放入衣物,避免洗衣粉结块。
洗衣液
洗衣液的成分与洗衣粉相似,但洗衣液亲水性更高,水溶性好,更易于漂洗。
相对于洗衣粉来说,洗衣液较温和,去污能力弱一些,对衣物的损伤小。
洗衣液的技术含量较高,洗完的衣物会更加柔顺、蓬松,因此在
价格上也会偏高。
毛、丝等纤细织物用洗衣液清洗有利于衣物的保养,一些材质较高档和贴身穿的衣物也应该用洗衣液清洗,对衣物和皮肤的伤害比较小。
肥皂(皂粉)
肥皂与洗衣粉和洗衣液的成分不同,它主要来源于可再生的植物油脂,对皮肤刺激性低,也会起到保护织物的效果。
用洗衣机清洗衣物时,皂粉解决了洗衣粉易结块、起静电的问题,加上洗护结合的技术,洗后的衣物柔软蓬松,留香更久。
最适合用肥皂或皂粉的,是婴儿衣物和内衣内裤等贴身、手洗衣物,小部分污渍也可以用肥皂处理,省时省水,对双手也不容易造成伤害。
下次洗衣服时别再用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肥皂的主要成分-肥皂和洗衣粉的差别
导语:肥皂的亲油部位,深入油污,而亲水部位溶于水中,此结合物经搅动后形成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满肥皂的亲水部位,而不会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
肥皂的亲油部位,深入油污,而亲水部位溶于水中,此结合物经搅动后形成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满肥皂的亲水部位,而不会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
肥皂的主要成分-肥皂和洗衣粉的差别
肥皂的主要成分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数一般为10-18,金属主要是钠或钾等碱金属,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机碱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制成特殊用途肥皂的。
肥皂包括洗衣皂、香皂、金属皂、液体皂,还有相关产品脂肪酸、硬化油、甘油等。
肥皂的成分:羧酸的钠盐R-CO2Na,合成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剂、抗氧化剂、发泡剂、硬化剂、粘稠剂、合成界面活性剂。
肥皂的主要成分R-CO2Na,硬脂酸钠(C17H35COONa),其中R基团一般是不同的,是各种烃基。
R-是憎水基,羧基是亲水基。
在硬水中肥皂与Ca2+,Mg2+等形成了凝乳状物质,脂肪酸钙盐等,即通常说的“钙肥皂”而成为了无用的除垢剂。
将软化剂加入硬水中可以除去硬水离子,使肥皂发挥作用。
主要成分都是硬脂酸钠,其分子式是C17H35COONa(碳17氢35+碳+氧+氧+钠)(也可以写成RCOONa,由氢氧化钠[NaOH]和碱合油脂发生反应产生)。
肥皂的亲油部位,深入油污,而亲水部位溶于水中,此结合物经搅动后形成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满肥皂的亲水部位,而不会重新聚在
生活常识分享。
肥皂去污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肥皂去污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有很多的人都会用肥皂洗衣服,因为用肥皂洗衣服可以去除污渍。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肥皂去污的科学原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肥皂去污的原理肥皂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它的分子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极性的羧基,它易溶于水,是亲水而憎油的,叫做亲水基;另一部分是非极性的烃基,它不溶于水而溶于油,是亲油而憎水的,叫做憎水基。
例如:当肥皂溶于水时,在水面上,肥皂分子中亲水的羧基部分倾向于进入水分子中,而憎水的烃基部分则被排斥在水的外面,形成定向排列的肥皂分子。
这种高级脂肪酸盐层的存在,削弱了水表面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引力,所以肥皂可以强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因而是一种表面活性剂。
当肥皂在水中的浓度较低时,肥皂分子是以单分子形式存在的,这些分子聚集在水的表面,即亲水基团进入水中,憎水基团被排斥在水的外面。
当水中肥皂的浓度逐渐增大时,水的表面上聚集的肥皂分子逐渐增多而形成单分子层。
继续增大肥皂的浓度时,由于水的表面已被占满,水溶液内部的肥皂分子中憎水的烃基开始彼此靠范德华力聚集在一起,而亲水的羧基包裹在外面,形成胶体大小的聚集粒子,称为胶束。
肥皂的胶束呈球形,如图12-2。
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水的表面已被占满,水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
超过了临界胶束浓度,再增大水中肥皂的浓度,只能增加溶液中胶束的数量。
在洗涤衣物时,肥皂分子中憎水的烃基部分就溶解进入油污内,而亲水的羧基部分则伸在油污外面的水中,油污被肥皂分子包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通过机械搓揉和水的冲刷,油污等污物就脱离附着物分散成更小的乳浊液滴进入水中,随水漂洗而离去。
这就是肥皂的洗涤原理,如图12-3所示。
在临界胶束浓度前后,去污能力与肥皂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低于临界胶束浓度,去污能力随肥皂的浓度的下降而急剧下降;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去污能力几乎不能随肥皂的浓度而改变。
其他的洗涤剂也是如此。
研究课题探究各种肥皂的洗涤效果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研究课题:探究各种肥皂的洗涤效果课题组组长:葛琳课题组成员:谢颖杜玮蔡婉莹学校:杭州第十中学班级:高一(2)班指导老师:陈敏研究时间:2006年11月~2007年05月目录内容摘要 (3)问题提出 (4)研究方案设计 (4)研究分工 (4)第一部分方案实施查阅资料 (5)肥皂简介 (5)肥皂的发明史 (5)肥皂的去污原理 (5)肥皂的制造工艺 (6)社会调查 (6)第二部分实验步骤实验准备 (6)实验一~实验四 (7)第三部分课题结论课题结论 (10)第四部分实践感想实践感想 (11)附件 (12)【内容摘要】“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一身整齐干净的衣服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人留下好印象,但是衣物容易染上各种各样的污渍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上网查询,了解了肥皂的制作工序和去污原理;通过调查、访问、实验等实践,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比较了几种肥皂的性能,对其酸碱度、腐蚀强度、去污能力等方面性质进行了初步试验。
明白了在清洗不同类衣物时,不同品种的肥皂的洗涤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跑了许多地方、做了许多工作,竭尽所能,获得了一些初步的实验结果,希望大家能在我们的报告中有所收获。
【问题提出】当你在洗衣物的时候是否想到使用的肥皂是怎样去污的肥皂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们使用的肥皂去污效果是否是最好的……种种疑问引起我们探究肥皂洗涤效果的兴趣。
为此,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见附录三),在吴山广场对112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归纳如下:1、对于肥皂品牌的使用,在调查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舒肤佳,选择玉兰油、雕牌和立白的也较多。
2、人们对肥皂的性能并不了解,大多数人都认为肥皂是碱性的,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肥皂也有酸性的。
3、50%的人认为肥皂都是固体的。
【生活】洗衣粉、洗衣液、肥皂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生活中,我们洗衣服总是少不了肥皂、洗衣液、洗衣粉。
那么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先来说说肥皂是如何帮助你的衣物洗白白的。
当你把肥皂溶解于水,它会部分水解成氢氧化钠与硬脂酸。
氢氧化钠能够与衣服上的油脂等脏东西起化学反应,大大减弱脏东西与衣服纤维之间的吸附力。
而硬脂酸含有亲水和亲油基团,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亲油基团很容易附着在污垢和油腻上,而亲水基团使原来不容易被水润湿的脏纤维表面变得容易沾水而被润湿。
也就是说,本来呢,那些粘在衣服上的“脏东西”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已经很松动了,“亲水基团”将不容易被水湿润的脏纤维浸湿,“亲油基团”再附着在“脏东西”上,在揉搓后,他们就能合力将“脏东西”从衣服上拉了下来。
而洗衣粉的化学成分跟肥皂完全不同,主要是烷基苯磺酸钠(四聚丙烯苯磺酸钠)白色粉末。
它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减弱污渍在衣物上的附着力,在洗涤水流以及手搓或洗衣机的搅动等机械力的作用下,使污渍脱离衣物,从而洗净衣物。
洗衣粉中通常还会加入磷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等助剂。
大部分助剂没有去污能力,它们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表面活性、稳泡、乳化、抗蚀、防止洗衣粉结块等。
20世纪40年代之后,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用石油为原料大量生产洗衣粉,再加上它使用、携带、存储、运输都很方便,所以很快就进人千家万户。
尤其是在洗衣机普遍使用之后,洗衣粉更是成为与洗衣机配套的最常用洗涤剂。
不过,洗衣粉也存在一些缺点:它呈强碱性(pH值超过12),会使人的手部皮肤变得粗糙,使衣物变硬,还会腐蚀衣物上的金属纽扣、拉链、按扣等,助剂磷酸盐会污染环境,所以人们以4A沸石分子筛代替磷酸盐,制成“无磷洗衣粉”。
长江后浪推前浪。
20世纪80年代洗衣液出现,很快就开始取代洗衣粉,成为洗涤用品市场的新宠。
洗衣液也是表面活性剂,但是与洗衣粉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它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使用的是聚氧乙烯型(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7;壬基酚纯聚氧乙烯醚,n=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