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Gswhywxx——007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选修

《登楼》《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红审核人:高二年级组编制时间:2016、11/25

教学目标

1、认识杜甫,了解杜甫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读全诗,梳理并概括诗歌大意。

3、结合写作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1、熟读全诗,梳理并概括诗歌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一、知识

1、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白合称“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商隐与杜牧(即“小杜”)区别,杜甫与白又合称“大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相关知识

楼位于省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天下楼”之美誉,与武昌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开元四年,中书令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洞庭湖位于北部,长江南岸,面积3968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3.文学常识:“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容的窗口。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登楼》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自觉身体不佳,想回到老家。他先到江陵,因兵乱受阻,后改道而行。漂泊到楼下,借此登楼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登楼》。

二、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坼.(chè) 乾坤

..( tì)( sì)

..( qián ) ( kūn ) 戎.马( róng ) 涕泗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2)无一字:音讯全无。字,指书信。

(3)老病:年老多病。

(4)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三、合作探究

1、翻译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楼”,诗句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此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明确:翻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楼。

感情有“喜初登也”和“悲伤沉郁之情”两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描写洞庭湖的气势做铺垫。

2、想象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画面,说说这两句中哪两个字最具表现力,并分析其好在哪里?

明确:“坼”字描写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边的气势。“浮”字,诗人笔下的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品读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

明确:孤独、年老、多病、漂泊

(“亲朋无一字”,诗人身处异地,没有与亲朋来往,甚至连书信也没有,心孤寂。“老病有孤舟”,写自己年老多病,无家可归,只能生活在一条破船上,自伤漂泊,更添凄凉之感。)4、分析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抒发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由抒发个人悲苦转到担忧国家命运、人民生活上来,将个人身世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四、拓展运用

本诗与仲淹的《楼记》都是以楼为题材的,它们的容、结构有何异同?

明确:两篇都写了楼周围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怀的方法。

①两篇的开头都交代写作原因:《登》是慕名登临而作,《记》是应约有感而发。

②两篇中间都是写景。《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魄宏大,意境广阔。《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也有着同样的气势。

不过《记》在写阴雨、睛明景色时,情景相生;而《登》诗颈联写自身经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与颔联写景没有直接联系,

③两篇最后都抒怀,但《记》是在与前文的“悲”“喜”之情对比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主,显示了作者志趣的高远;《登》诗是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吐蕃入境,边境不宁,百姓遭战乱而流离。“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样于忧时伤乱中见其忧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

所以,可以说仲淹与杜甫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诗、文),大致相同的结构(述因——写景——抒怀),写同一对象(楼),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与民同忧乐)。

《旅夜书怀》

一.背景介绍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投奔严武。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乘舟东下,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⑴危樯.(qiáng )⑵月涌.(yǒng )⑶沙鸥.(ōu )⑷何所似.(sì)

2.解释词语

⑴旅夜:旅途之夜

⑵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墙,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⑶著:著名,显赫。

⑷应:认为是、是。

三、合作探究

1、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意象有: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

画面:(近景)——孤弱的细草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

(远景)——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2、前两联勾勒的画面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艺术手法?

答: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在大自然雄伟瑰丽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更显孤单凄凉。

此处用“平野阔”、“大江流”与“孤舟”形成对比,突出孤舟的孤单与渺小,这也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白、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3、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答: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作者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实非己愿,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读来令人心沉。“官应老病休”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是被排挤。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飘泊的主要原因。立意含蓄,悲愤更深。

艺术手法:直抒胸臆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用比喻的手法,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漂泊孤零的可悲与可叹。

四、课文总结

此诗前半部分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后半部分尽意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主旨: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依,老境凄凉的感慨。

自主赏析

通过《登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白的《与夏十二登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楼

楼观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 ,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而作此诗。夏十二,白朋友,排行十二。白登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 .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

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2 .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手法写出了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 .人笔下的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 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诗人笔下的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 .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Gswhywxx——007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选修

《登楼》《旅夜书怀》导学案

班级:组名::

教学目标

1、认识杜甫,了解杜甫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读全诗,梳理并概括诗歌大意。

3、结合写作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1、熟读全诗,梳理并概括诗歌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一、知识

1、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白合称“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商隐与杜牧(即“小杜”)区别,杜甫与白又合称“大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相关知识

楼位于省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天下楼”之美誉,与武昌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开元四年,中书令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洞庭湖位于北部,长江南岸,面积3968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3.文学常识:“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容的窗口。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登楼》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自觉身体不佳,想回到老家。他先到江陵,因兵乱受阻,后改道而行。漂泊到楼下,借此登楼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登楼》。

二、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坼.() 乾坤

..( )( )

..( ) ( ) 戎.马( ) 涕泗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坼:

(2)无一字:

(3)老病:

(4)涕泗:

三、合作探究

1、翻译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楼”,诗句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此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想象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画面,说说这两句中哪两个字最具表现力,并分析其好在哪里?

3、品读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

4、分析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抒发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拓展运用

本诗与仲淹的《楼记》都是以楼为题材的,它们的容、结构有何异同?

明确:两篇都写了楼周围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怀的方法。

①两篇的开头都交代写作原因:《登》是慕名登临而作,《记》是应约有感而发。

②两篇中间都是写景。《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魄宏大,意境广阔。《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也有着同样的气势。

不过《记》在写阴雨、睛明景色时,情景相生;而《登》诗颈联写自身经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与颔联写景没有直接联系,

③两篇最后都抒怀,但《记》是在与前文的“悲”“喜”之情对比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主,显示了作者志趣的高远;《登》诗是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吐蕃入境,边境不宁,百姓遭战乱而流离。“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样于忧时伤乱中见其忧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

所以,可以说仲淹与杜甫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诗、文),大致相同的结构(述因——写景——抒怀),写同一对象(楼),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与民同忧乐)。

《旅夜书怀》

一、背景介绍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投奔严武。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

他满可以在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乘舟东下,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危樯.()月涌.()沙鸥.()何所似.()

2.解释词语

⑴旅夜:

⑵危樯:

⑶著:

⑷应:

三、合作探究

1、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前两联勾勒的画面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艺术手法?

3、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课文总结

此诗前半部分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后半部分尽意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主旨: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依,老境凄凉的感慨。

旅夜书怀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

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立石麟志担振兴责云浮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导学练系列 本页仅供浏览参考,具体内容下载后可见。 无需排版,直接打印即可。(包括教师版和学生版) ·课题: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杜甫生平,知人论世。 2.赏析作品:《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理解诗中思想情感。 3.通过《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对比鉴赏,感悟意境营造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二.知识链接 1.生平简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2.写作背景 《蜀相》(760年)、《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763年。 760年,杜甫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得以定居成都;765年,严武病逝,无所依靠的杜甫被迫离开成都,全家栖居在长江边的一艘小船上,依靠接济度日;在夔州寓居两年;“安史之乱”结束后,时局又陷入军阀连年混战的内忧中,对外又得面临吐蕃对蜀地的不断侵袭,期间,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一系列不好的消息加深了杜甫思乡之情,决意北上返家,但又由于经济拮据,流落湖南岳阳。 三.作品赏析(请把笔记做在课文空白处!) 1.结合“生平简介”、“写作背景”和相关诗句,分别概括出《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和《阁夜》的思想情感。(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2.在《蜀相》中, 3.《阁夜》的感情基调在“悲”的基础上,还有这与其他三首诗不同的意蕴,你能从具体的诗句中读出来吗?请结合“生平简介”和“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感受。 4.在《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中, 四、学以致用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1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全诗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赏析】 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这首诗大概是他经过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人在夜边望着江水与夜色,想起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心中深感不平。全诗借景抒情,立意深刻含蓄,曲折感人。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这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

古诗旅夜书怀翻译赏析

古诗旅夜书怀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言】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

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鉴赏】 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 颔联二句分承首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织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一些。这里不但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而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征。具体说来,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

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赏析 唐杜甫(五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 世影响深远。 情感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 展。 注释 (1)危樯:高高的桅杆。 (2)著:著名。 (3)“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这两句说:我岂止是因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职的确是因老病而休止了。《唐诗别裁》:"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4)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5)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6)沙鸥:水鸟名。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2019精品教育《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鳌() 迥()危樯()官应()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夔( )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戎()鳌()迥()儒() 拆()戍()鳖()扃()孺() 墙()瓯()募()霄()憔()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 【诗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处】唐·杜甫 《旅夜书怀》。 【意思】飘然一身像什么呢? 就像 天地间一只独飞的沙鸥。 沙鸥:一种栖 息于沙洲,常飞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鸟。以飘零于广阔天地间 的沙鸥,比况自己转徙江湖的飘泊流离的生活,表现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情景 相生,情挚语痛,感人至深。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在空中、水 上等处飘浮游荡。[例]躺仰在海面上 时是最惬意 了,仰望天空云朵,悠然忘 机,天海之间,浑茫相接。这该是何等 的大快乐 啊,……真“飘飘何所似,天地 一沙鸥”是也。(周涛《浅海白人》) 二、 用以形容四处漂泊的生活或孤独无依 的心境。[例]只身远游,泊船江 中,难 免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感。 孤寂的情怀与败芦深处的暗淡 灯光相 互衬托,以景衬情,加重了这份孤独感 的分量。(钱仲联等《元明清诗 鉴赏辞 典》) 三、 用以形容禽鸟翱翔于天地之 间。 [例]以沙汀点景, 显然更富诗情画 意。 会使人想起平沙落雁,月夜飞鸟和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杜甫诗 句。 何况湖上确实野鹭闲鹤,水禽不 少。(甘犁《沙汀湖之盼》) 【全诗】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 此诗前人多谓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时杜甫离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渝
1/5

州(今四川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然诗中有“平野阔”语,绝非渝州、 忠州(均为山区)所有景象。且李白 《渡荆门送别》 诗“山随平野尽, 江人大荒流”, 与此诗颔联所写景物相似, 故或谓此诗当是大历三年(768)离夔州东下流寓湖北荆门时所作,似较妥。诗中 前四句写旅夜,后四句为抒怀。颔联写月夜停舟细观景色,以“垂”、“涌”、 “阔”、“流”四字,状星、月、平野、江水四景,雄浑壮观,历来传为名句。 抒怀中隐叙身世,情绪愤激。末以天地间一沙鸥自况,深寓飘泊无依的感慨。意 境含蓄,“笔笔高老”(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的作品。 公元 765 年 4 月, 他赖以存身的 好友、巴州刺史严武故去,诗人只得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多日的漂泊,使他 倍感疲惫与郁闷: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 他独自来到船头。 只见习习的晚风轻拂岸边的细草, 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舟望去是那样的孤独。明星低垂,月光随着波涛涌动,大江滚 滚东流。原野分外空旷,广袤,只有脚下的小舟与他为伴。此时此刻,似乎一生 的坎坷、磨难重现眼前,一种莫可名状的悲苦、凄怆渐渐袭来。流落他乡,生活 日窘;官场失意,壮志难酬,“我何尝不是这江岸上的一颗弱草? 江面上一条独 泊的小舟?人怎能只靠诗文扬名天下?做官则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休退。 如今我飘 然一身像什么呢? 水天渺渺,我何尝不是那孤寂独立于天地间的一只沙鸥?”
2/5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习重点: 1. 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 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 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 成就。 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的阶 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 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 ( )鳌 迥( ) 危檣() 官应() 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 夔()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 戎( ) 鳌( ) 迥( ) 儒( 拆() 戍( ) 鳖( ) 扃( ) 孺( 墙() 瓯( )募( ) 霄( ) 惟 1 八、 ( ) ) ) 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使这一体 裁达到完全成熟李杜/大李杜”。存诗 1400多首, 与李白并称

杜甫《旅夜书怀》高考诗歌鉴赏_081d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教学参考 0914 1427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全诗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词语解释】 独夜:孤独之夜。 着:见着。 何所以:所像的是什么。 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

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旅夜书怀》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舒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试题】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释】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鉴赏】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楚江怀古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楚江怀古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首中,其一既抒发了对忠君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忧苦之情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举《楚江怀古三首》第一首诗的艺术格,确实别具只眼。 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悲凉落寞的情怀。斯时斯地,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对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同是用五律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

远》),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的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旅夜书怀》),都是所谓高华雄厚之作。而马戴此联的风调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楚江怀古三首》之三),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 名家点评 《升庵诗话》:前联虽柳恽不是过也,晚唐有此,亦希声乎!严羽卿称戴诗为晚唐第一,信非溢美。 《艺苑卮言》:权德舆、武元衡、马戴、刘沧五言,皆铁中铮铮者。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真不减柳吴兴;《回乐峰》一章,何必王龙标、李供奉!

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相关试题及答案】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4、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答: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答: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6、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7、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 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 8.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3分)答意象:首联细草、微风、危樯、独舟渺小脆弱; 颔联星、平野、月、大江雄浑浩大。 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樯、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9.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沙鸥是诗人自喻,诗人的化身。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 旅夜书怀赏析 , 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在外漂泊无依的孤零之感。 本文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五言律诗当中的顶级佳作。其原文如下: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阅读答案 : (1)“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天地之大反衬出沙鸥之小,又是孤零零的一只,表达了诗人漂泊孤寂的 痛苦之情。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 析。 答: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动静结 合, (借景抒情) 写出了景色雄浑阔大, 辽阔的平野、 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3)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 分析。 答:颔联写景明丽,境界雄浑,所以有人认为它“开襟旷远”,写出“喜” 的感情。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解释只强 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 这是以 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4)简析尾联“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 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 自己恰如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诗人以沙鸥自况, 乃自伤漂泊之意。 杜甫旅夜书怀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 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 著名, 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 零的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字词解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 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 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 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杜甫旅夜书怀 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 正月, 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 返居成都草堂。 (765)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 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 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 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 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杜甫旅夜书怀 中心大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杜甫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古诗鉴赏

《旅夜书怀》古诗鉴赏 《旅夜书怀》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 赏: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舒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说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的诗意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旅夜书怀》【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作品赏析: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