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赛课一等奖
- 格式:pptx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40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武威第八中学李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意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2.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欣赏写景诗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体味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细节质疑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所说的“李杜”同学们应该知道是谁吧?(生:李白、杜甫),的确如此,在灿若星河的唐朝诗人中,李白、杜甫永远是最闪亮的两颗星,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李白、杜甫也是一直被我们仰望的两座高峰。
先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他们的作品,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杜甫,一起去鉴赏他晚年写成的诗作——《旅夜书怀》。
二、解题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思考:诗题往往反映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或基本结构,《旅夜书怀》正是如此。
请结合注释说说“旅夜书怀”的字面意思。
明确: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诗人是在旅途中,在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首诗写的是旅途夜间所见之景,并由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
那么作者到底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想要抒发怎样的情怀呢?三、诵读诗歌四、赏析诗歌思考:1.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找出其中的意象?共有两组: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
3.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意境)?教师将学生分组,用自己的想象来描绘这两幅画面。
学生讨论,派代表来分别描绘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
2.引导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
2.引导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旅夜书怀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暮年的杜甫守着他那叶破旧的小船也找不到前方的路,身边江河浩荡、夜色苍茫。
让我们共同走近那个夜晚,走近那个憔悴的老人,去聆听那夜传来的生命物语。
活动2【讲授】旅夜书怀二、目标解读1、通过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
2、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三、旧知回顾(关于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是指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进而正确理解鉴赏作品的方法。
知人论世方法: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写作背景5.看意象(缘景明情)6.看情感词语四、关于题目与作者(一)解题“旅”:旅居(漂泊)“夜”:时间、环境“书怀”:写作目的导读设疑:1.诗人是如何描写“旅夜”的?2.通过对“旅夜”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情怀?3.诗人的情怀又是怎样抒发的?(二)关于作者杜甫(晚年)贫病交加、老迈孤独、漂泊江湖、亲友离散、知交零落、战事未休、生灵涂炭五、整体感知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去世,使杜甫失去了依托,只好离开成都。
这首诗是他从成都到渝州(重庆)、忠州(重庆忠县)的途中写的。
旅夜:旅途之夜。
危樯:高高的桅杆。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名岂文章著:名声哪里因为文章而显赫呢?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杜甫实因上书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罢官。
旅夜书怀①杜甫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桅杆高竖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在拖着老病之身的诗人眼前,出现的是明星低垂,平野无际,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的壮阔景象,诗人感到的是生命的伟大、胸襟的旷远,还是自身的渺小、前途的迷茫?细草微风岸,危樯②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③,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④,官应老病休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永泰元年(765年),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去世,使杜甫失去了依托,只好离开成都。
这首诗是他从成都到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的途中写的。
旅夜,旅途之夜。
②危樯:高高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③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④名岂文章著: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
⑤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杜甫实因上疏救房琯(guǎn)触怒肃宗而被罢官。
房琯(697—763)曾任宰相,后因兵败被贬。
应,认为是、是。
【思考讨论】1.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旅夜”?夜色下的诗人会有怎样的感受?2.这位夜色下的孤单的老人在想些什么呢?【合作探究】杜诗中的漂泊情怀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拓展阅读】古诗中的漂泊情怀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旅夜书怀》
教学目标:
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品味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掌握诗歌情感,并了解杜甫诗歌创作特点。
2、多读品味,由表及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挖掘诗歌深刻意蕴。
3、培养学生在困难挫折面前积极面对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掌握了基本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规范答题步骤。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挖掘诗歌情感主题,并深入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掌握反衬的手法,能够综合多种方法判断借乐景抒哀情和借哀景抒乐情的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旅夜书怀-杜甫》
同学们,唐朝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身怀报国之志,心系黎民苍生;他宦海几沉浮,人生多磨难;他一生漂泊,却矢志不移;他身居草屋,却挂念天下寒士;他面对着路边饿殍、渭桥征人,高声唱出惊风雨泣鬼神的悲歌。
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他驾一叶扁舟,旅夜书怀。
活动2【讲授】走进文本
(一)初读感悟
(二)再读鉴赏
从题目入手分析鉴赏诗歌
1、”旅“引出背景
2、”夜“引出诗歌中景物描写
分析:景物特点,写作目的
迁移:课内外借景抒情举例。
《江畔独步寻花》《塞下曲》了解正衬、反衬两种手法
3、”书怀“
愤激不平、渺小无依
(三)深读品味
2016年新课标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了解杜甫深沉的悲凉,忧国忧民的豪迈情怀。
《旅夜书怀》教案
3号选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去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学会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杜甫的人格魅力,激起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
领略杜甫的人格魅力,激起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范冰冰荣获“国家精神造就荣誉奖”惨遭崔永元打脸!
(二)置身诗境,吟咏诗韵
(三)缘景明情,合作探究
1.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2.颔联历来为人称道,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3.颈联和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归纳总结,展示成果
(五)拓展延伸,读懂杜甫
(六)直击现实,反思当下
思考:面对“杜甫很忙”系列恶搞杜甫的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请你写一写,说一说。
(七)教师寄语,缅怀杜甫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进一步领略了“诗圣”杜甫的人格魅力。
如果你
能穿越时空,你想对杜甫说些什么呢?请以《杜甫,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个200-300字的文段。
1。
北师大高中必修4《旅夜书怀》刘丽琴PPT课件教案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杜甫的“江湖”——《旅夜书怀》、《登高》、《登岳阳楼》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晚年的际遇,以及诗中“江湖”意象的特点。
2、学会用置身诗境、推敲字句、涵泳玩味等方法鉴赏诗歌。
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诗人心系苍生、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教学重点:诗境把握、情感分析教学难点:运用准确、凝练的语言分析诗人情感教学方法:诵读体验、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湖”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本意是指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泊,也泛指四方各地。
春秋以降,“江湖”一词也逐渐衍生出许多抽象的含义,从而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符号。
除了武侠小说之外,古典诗词也对江湖有了各种各样的描绘,比如白居易:“我本江湖上,悠悠任运生”杜牧一《遣怀》:“落魄江湖载就行,楚腰纤细掌中轻”;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每个人心中的江湖都不尽相同。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杜甫的江湖,去感受诗人那深沉、博大的情怀。
二、诵读诗歌1、自由诵读、读准字词。
2、单独诵读与集体诵读相结合。
三、初步感知三首诗在感情基调上与意象运用上有何共同之处?沉郁顿挫,多凄凉语写作背景:三首是都作于诗人晚年。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夏),杜甫的好友、成都严武去世。
这年夏天,杜甫毅然携带家眷离开蜀地,奈何关山阻隔难返长安,只好改变路线,乘船从长江以东,去潇湘一带。
最后行至荆楚,诗人病逝于舟中。
所以三首诗都写于诗人流落辗转于江汉湘潭之间,因而诗中多用到“江”、“湖”等与水有关的意象。
四、合作探究1、初探“江湖”貌三首诗都写到了“江湖”意象,请找到每一首诗相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江湖”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1)《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月光随着滚滚江涛涌动,苍茫无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旅夜书怀》教学目标:1、作为贯穿的主线,带动其对凄凉、雄浑阔大意境的体味。
2、对孤寂漂泊情感的体悟,对凄凉、雄浑阔大意境的体味,对多种手法综合运用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哪一个朝代的诗歌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唐代)在唐代有哪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张若虚、元稹、李商隐、杜牧……)在这些伟大的诗人之中,有一位大咖,他曾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用“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来表现对黎民庶众生活疾苦的关怀;他本人被称作“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作“诗史”。
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杜甫的《旅夜书怀》。
活动2【讲授】写作背景杜甫曾十年游走长安,求取功名,最终仅得一兵器库房主管的小官职;他曾被世交严武借调川府供职,却也未见治绩;无奈“靠山山倒,临水水干”,严武身死,他欲东投高适,未到之时高适已然亡故。
走投无路的杜甫,只得移船东下,漫游湘鄂。
此时的杜甫,年过半百,天命已知,境遇惨淡(“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他虽然境遇孤凄,无所依傍,却雄心未泯,热肠仍存(“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却奈何天命不顺,壮志难酬,到头来身处天地间,低微渺小若等闲……《旅夜书怀》这首诗,正是杜甫当时在东行船上所做,最能体现彼时彼刻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活动3【活动】A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齐读活动4【活动】B讨论1、第一、第二两组讨论“首联”的意境,运用的手法,表现的情感。
(5分钟)2、第三、第四两组讨论“颔联”的意境,运用的手法,表现的情感。
(5分钟)3、第五、第六两组讨论“颈联”的内容,运用的手法,表现的情感。
(5分钟)4、第七、第八两组讨论“尾联”的内容,运用的手法,表现的情感。
(5分钟)活动5【活动】C展示各小组形成答案,出代表作答(每组1分钟)(教师板书学生解答内容)草、微风、危樯、独舟、夜——首联——借景寓情——孤苦无依繁星、平野、明月、大江——颔联——借景寓情——满腔豪情(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理解)繁星、平野、明月、大江——颔联——壮景衬哀——自身渺小(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理解)声名出何处?为官几时休? ——颈联——反语直抒——理想渐远天地无际,不过沙鸥一只——尾联——借景自比——无助无奈活动6【活动】D质疑问难1、综合本诗四联的行文,可有构思方面的疑惑?思考,讨论,形成合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