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习心得

精心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习心得

因为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很想弥补一下文史方面知识的缺欠,所以正好借继续教育的机会选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门课程,该课程是由河北师范大学张同乐教授主讲。通过本门课学习,不仅了解了中国史的基本细节和史实,同时还学到

进一步提高对课程的认真负责态度,积极结合课程特点,引入照片视频和多媒体材,客观详实地介绍课程的研究与前沿进展,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讲好每门课程。

精心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复习题 1.建国初期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结合具体史实分 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党中央毛主席,应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和朝鲜劳动党金日成主席、朝鲜人民的要求,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我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只是由当时特定的世界环境决定的。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如果当时朝鲜半岛全部落入美国人手中,整个东北亚就全部落入了美国人的手中,东北地区就要直接面对美军和美国人的渗透,对首都北京来说也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历史意义:(1)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同时,国内开展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六,朝鲜战争则使中国的力量和地位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普遍承认: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成功进入联合国,成为世界秩序的执定者和维护者之一,便是朝鲜战争的影响使然。 牵制了美国,为后来的援越战争创造了条件。一旦朝鲜沦落,东北中国就直接和美国亲密接触了,后来中国就不可能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援越战争中去了。. 取得了现代化战争的作战经验、造就了一批军事指挥人才,我军的作战能力、战术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2.反右扩大化的原因何在,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原因: 一、对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右派分子的进攻“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并不是普 遍的,全国性的”,而毛泽东却把它“看成是‘整个春季,中国天空上突然黑云乱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前提条件。 2、经过人民大革命,形成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 3、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 4、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苏两党关系加强(与苏联控制与反控制的拉锯战) 5、世界冷战局面开始出现,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人民共和国方案中经济形态:由五种成分构成:1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2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3私人资本主义 4个体经济 5国家和个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方针: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共同纲领》内容: 1、关于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2、关于新中国的政权制度、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4、关于人民的权利与义务 意义: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他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政府的施政方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体现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署长 1948年秋到49年初对官僚资本的接管政策和办法,既不打乱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而是先按照原来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系统“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由军管会对他们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完整的接收下来。派往这些企业的军队代表的职责是监督生产,而不是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所有这些规定的唯一出发点,就是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没收官僚资本的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即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及摧毁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的意义看,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消灭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来看,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二章共和国民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p30 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明确提出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实现此任务的三条件:1、土地改革的完成 2、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3、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抗美援朝的原因: 1、国家安全与利益问题:中美一战不可避免,东北的安全问题 2、来自苏联的压力:苏联劝说中国参战,而自身为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不参战 3、维护与强化大国形象 4、巩固中朝友谊 5、毛泽东喜欢挑战 1950年冬到1953年春新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三个新特点 1、这次土改是在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已经建立的新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进行的 2、在政策上把过去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和财产的规定,改为保存富农经济,使富农在土改中处于中立的地位,保证土改的顺利进行 3、在人民政权已经已经在全国建立的条件下,强调土地改革要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 七届三中全会后(1950年)人民政府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开始全面调整工商业。这次调整工商业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以调整公私关系为中心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倒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后,战胜国一一主要是英、法、美一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和平制度”是指什么? (2)为确立这一“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两次重大的国际会议?这两次会议有什么联系? (3)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哪些重要条约得到签署?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3)《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4)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可知,“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调整统治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结合所学,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对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的威尔逊操纵。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但是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精心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升起了庄严的五星红旗,宣告 ,从 崛起的日本打败了中国,认识到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获得各种政治、经济利益。近代中国被迫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内容涉及许多方面:第一,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包括割让领土、出让领土管制权、租

借地和租界、引水权、军舰驻泊权、内河航行权、驻军权等;第二,单方面开放通商口岸;第三,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第四,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完整;第五,规定片面最惠国待遇,其他任何国家都可以沿用这种规定,从中国索取利益;第六,规定鸦片自由贸易;第七,规定自由传教;第八,涉及大量对外赔款。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侵犯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屠杀中国军民,掠夺中国财产, 索中,他鲜明地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获得成功,摧毁了在中国沿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按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设计的新的国家形式。但是,辛亥革命后,国家政权为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所掌握,军阀争战,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富强仍旧没有希望。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毅然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从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对封建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从而揭开了思想启蒙的序幕。一些人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怀疑,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俄国十月革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看到劳动者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这种主张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也 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他在回顾中国人民所走的历史道路之后得出结论说:“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B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 B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A]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人民民主专政》 [B] 《共同纲领》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 会议确定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 南宁会议 [C]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 成都会议 [D] 中共八大 3. 年被称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 [A] 1960年 [C] 1962年 [B] 1961年 [D] 1963年 4.1969年4月,的召开,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与实践合法化。 [A] 中共八大 [C] 中共九大 [B] 中共十大 [D] 四届人大 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作为方针是在1961年1月的中确定的。 [A] 八届九中全会 [C] 八届七中全会 [B] 八届八中全会 [D] 八届六中全会 6. 年1月邓小平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实现干部的“四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 [A] 1980年 [C] 1982年 [B] 1981年 [D] 1983年 7. 年9月28日,江泽民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A] 1992年[C]1994年 [B] 1993年[D]1995年 8. 年 11月26日至12月10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彭真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A] 1980年 [C] 1982年 [B] 1981年 [D] 1983年 9.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果断提出“”战略。 [A] 发展科技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向科学进军 [D] 科教兴国 10.党的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二大[D]党的十五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双百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资料 答:制定过程,中国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影响下,大放“卫星”夸大产量导致的巨额粮食征收,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大锅饭”造成的农村粮食短缺,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同时,由于左倾思维和民族本位的思想,导致当时的领导人拒绝苏联和美国的粮食援助。各地出现严重饥荒,进而导致工业发展也严重滞后。1960年7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提出要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8月底,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了国家计委党组的汇报之后,提出在“调整、巩固、提高”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0年9月30日,中央转发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八字方针”。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讨论批准了这个方针。 主要内容 1、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 2、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 3、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保住重点项目。 4、节减财政支出。 5、稳定市场物价,对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 6、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专业协作。 7、制定适合当时情况的有关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各项具体政策。 试述"八字”方针的制定与内容。 答:从1960年夏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意识到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形势,并对大跃进运动进行整体的反思。1960年9月中共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是没有能够贯彻。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八字方针的制定标志着国民经济由"大跃进”进入了大调整阶段。压缩基本建设项目,调整发展速度,是大跃进以来经济指标工作的一个重大转变。 万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至今) 第一阶段(1949-1956)过渡时期 一:政治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⑴时间和地点:1949年9月21日,北平。 ⑵背景: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 ⑶内容;①制定了《共同纲领》 ⅰ《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确定了国家的方针,政策,确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框架。 ②改北平为北京,为首都。 ③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④明确规定了,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⑷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①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在代行全国 人大的职能,而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②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共同实行:“长期共 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协的职能转变为:参政 议政,民主监督。 ㈡一届人大的召开 ⑴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三大改造的开始。 ⑵地点:1954年在北京。

⑶内容: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 ⑷一届人大人大召开的意义: ①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②政治上标志着向社会主义过渡。 ③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证。(三)抗美援朝 时间(1950-1953) 二经济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⑴国民经济的恢复 ①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形势:国民经济面临崩溃 ⅰ原因: ⒈长期的战乱。 2.帝国主义的掠夺 3.官僚资本的搜刮。 ②措施: ⅰ没收官僚资本和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进行民主 改革和生产改造,建立国营经济。 ⅱ平抑物价 ⅲ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论文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封面) 课程名称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史_____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___2009年两会热点分析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宋银桂_______ 姓名_____莫俊______ 学号2008191321 班级名称__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班_ 学院名称___公共管理学院_ 交阅时间_2009年5月27日

前言 随着2008年金融风暴的来袭,各国对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关注度也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而不断提高。2008年对于崛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注定是不可忘却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迎战暴风雪、抗震救灾;我们喜迎奥运、神七飞天;我们众志成城共同抵御金融风暴。2009,我们继往开来,两会的召开带来我们对祖国未来的期盼。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此次两会的召开更多的展示了我们应对金融风暴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关注民生的、解决民生的重大决策!四万个亿的投资计划不仅让国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更让世界为中国的负责任的大国表现而折服! 一、政府转型为经济保驾护航 两会议案对政府行政进行机构改革成为热点关注议论话题。当前推进政府转型,需要明确以下几大理念。 理念之一: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核心职能 一般来说,世界各国都经历了政府转型过程。在市场经济国家,早期的政府职能范围非常有限,基本定位在“守夜人”的角色,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承担了调解社会经济供求关系职能。随着19—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市场失灵”的问题受到普遍重视,这些国家的政府逐步扩大了宏观调控、调解收入分配、维护公平竞争以及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职能。196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滞胀问题凸现,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带来的“政府失灵”问题成为新的焦点,结果引发了国有经济私有化的浪潮,并突破了一些传统上被认为属于自然垄断的领域,如电力、电信行业等。至此,这些国家的政府职能重点转向公共服务领域并趋于稳定,反映在公共支出结构上,转移性支出以及有关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福利性支出成为主体部分。 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转型的简要描述中可以看出,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核心职能。而政府转型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和市场能够有效克服自身的缺陷,发挥彼此不能或难以相互替代的功能,实现政府与市场功能的良性互动。这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赖以形成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础。 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转型的过程相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政府转型尽管在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表现出共性,但转型的起点和走向则呈现出不同的轨迹。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全面控制经济运行,政府转型所面临的初始问题是“政府失灵”而不是“市场失

共和国史复习题

共和国史复习题 杨帆、曾杨伟合作编辑 一、名词解释 1.银元之战: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整顿金融打击投机资本的措施。针对当时银元投机猖獗的情况,人民政府明令禁止金、银、外币在市场流通,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在上海封闭金融投机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银元投机分子予以严惩,同时加强私营金融机构的管理,将其置于国家银行控制之下,经过“银元之战”,基本上制止了金融外币的投机活动,很快稳定了金融市场,保障人民币占领了大陆的全部市场。 2.“一边倒”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将其正式公诸于世。二战后,已经形成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局面,而在内战中美国实行“扶蒋反共”以及之后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因而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它的实行,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3.大炼钢铁:大跃进时期掀起的全民炼钢运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提出钢产量在年底达到1070万吨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央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办钢铁的方针,全国上下一切为炼钢“停车让路”,以“小、土、群”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开展。虽然在年底达到这一目标,但其中很多不合格,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源,也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四马分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第二阶段公私合营形式下企业利润的分配原则。具体来说,企业的利润的分配,按照国家的税收、资本家的红利、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四个部分进行,称为“四马分肥”。这种做法既照顾了资本家的利益,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5.《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该报告系统阐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等十大关系,总结了建国头几年的经济建设的经验,以苏联的教训为戒,提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中共八大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做了准备。 6.双百方针: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在科学和文化领域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具体来说,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的提出,受到当时的文艺界、学术界的热烈拥护,对于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7.“大跃进”:1958—1960年全国范围内试图在农业和工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自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开展,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特征,首先从农业生产开始,北戴河会议后,重点转向工业出现全民炼钢运动。它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8.“八字”方针:“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其具体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获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虽然“八字”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笔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字体: 小中大 | 打印发表于: 2008-6-14 07:10 作者: soyu86 来源: 紫金香 36个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1.《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纲领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的总原则.规定人民的权利和国民的义务.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年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统一全国财经管理:为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经济,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这三个"统一",使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于中央,这对于平衡收支,稳定物价,扭转财政经济的困难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50年4,5月间,全国财政经济便实现了初步的统一,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基本上结束.这标志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不要四面出击":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党内有些人"左"倾急躁情绪滋长,主张四面出击,幻想一举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对此,毛泽东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作的《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严厉批评了这种主张,指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党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的敌人,即"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这一方针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任务,起了重大作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方针和政策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法充分贯彻了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和坚决团结中农的两条基本原则.它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于地主的其他财产,包括地主所兼营的工商业在内,不予没收.对民族工商业,则采取保护政策,不得侵犯.规定"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容许一部分富裕中农有高于当地人均数的土地量.另外,鉴于人民革命已经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富农的政治态度一般较以前也有所改变,因而,将原来的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即"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佣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这样做,有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和农业生产的早日恢复和发展。从1950年冬开始,全国新解放区以《土地改革法》为指导,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 5.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的3亿农民仍然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极大障碍,也是新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和富强的障碍.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试题 1.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总的来说,中国取胜,代价大。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吞并朝鲜的企图;保护了朝鲜人民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具;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捍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我军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我军的建设。 2.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 基本肃清了大陆的反革命势力,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极力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为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保证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主义运动的顺利进行。 3.建国后经党和人民的努力已具备社会主义过度的条件是什么? (1)政治条件: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和社会安定。(2)经济条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的不断壮大。(3)组织条件:经过三年的实践,党积累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4)群众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支持。 4.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标志是1956年12月加入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农产达百分之87.8 。 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完成的。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了我国存在数千年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创造性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内容。 6.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1)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做出了党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策。 (2)党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基本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3)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做了初步探索。 (4)在国家工作方面,明确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 (5)在党的建设上强调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还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和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 (6)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八大在有些问题上也有不足之处,如反对个人崇拜、扩大民主、健全法制方面,但没有具体措施,更没有从体制上去考虑解决问题,结果这方面问题非但没有很好解决,而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在以后又有所发展,以致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左”的错误,八大的正确路线未能坚持下去,历史走了曲折的道路。 7.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左”倾错误在经济上的表现? (1)总体特征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具体表现是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八大二次会议中毛泽东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状态,反映了人民共同愿望,但违背了八大经济路线,是“左”倾思想的产物,产生了两个缺陷,即片面强调速度,忽视保持平稳发展;片面强调人的主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提纲

1、毛泽东在中共七届全会作了《不要四面出击》讲话,阐述了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战略策略方针。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机构是(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在1955年7月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批评中央农村工作部邓子恢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小脚女人”走路。 4、1954年10月开始,在知识分子和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这场 运动是从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开始的。 5、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做了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6、1963年5月,毛泽东在杭州召集有部分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局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研究社会 主义教育问题,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议》,作为指导社会主义教育 运功的纲领性文件,后来简称“前十条”。 7、1966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会议印发了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 一张大字报》,指明了“文化大革命”的主要锋芒所向。 8、1977年2月7日,根据华国锋的建议,《人民日报》、《红旗》和《解放日报》发表题为《学好 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9、1977年7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和 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这是拨乱反正在政治上、组织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10、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 (国歌16、毛泽东七届三中全会讲话、志愿军出国第一仗29、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29、政协职 能的转变50、粮食统购统销47、毛泽东批评农村工作部“小脚女人”P61、农业合作化大发展的 开端——(七届六中全会)、双百方针宣传79、八大选举中央领导人87、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矛 盾学说90、毛泽东第二次访苏提出赶超英国101、第二次郑州会议104、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 月讲、天天讲、苏联撤走在华专家120、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和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 会115、毛泽东对文化部的批示、炮打司令部133、毛泽东接见红卫兵、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八届十二中全会137、九大新党章137、三要三不要、批“宰相儒”写作班子、三株“大毒草”156、按既定方针办156、学好文件抓住纲、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大讨论166、79年国民 经济调整170、刘少奇平反17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243、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242、十五大主题268、中国加入世贸294) 批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 1954年12月8日,中国文联主席团、中国作协主席团召开扩大的联席会议,。郭沫若、周扬在会 上讲话,集中批判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这两个讲话稿走送给毛看过,毛称周郭“很好”。这次 会议通货《关于文艺报的决议》,也是经毛审定的。决议的第一条,就是改组《文艺报》的编辑机构,重新成立编辑委员会,这次会议正式成立一个委员会,叫做“胡适思想批判讨论会工作委员会” 前十条117 1963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规定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国开始掀起大规模的社教运动。1962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问题时,就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62年底至1963年初,全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在农村开展的是“清工分、清帐目、清财产、清仓库”的运动;在城市开展的是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以及反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参考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参考书 1、【美】莫里斯·迈斯纳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杜蒲、李玉玲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 2、【美】唐德刚著:《新中国三十年》,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5年 3、成汉昌著:《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20世纪前半期》,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 4、华庆昭著:《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 5、田间著:《板门店纪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 6、王奇著:《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7、中国中俄关系史学会编:《战后中苏关系走向(1945-1960)中俄(苏)关系学术论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3月 8、刘志青著:《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中苏关系七十年》,黄河出版社,1998年 9、苏联问题编写组编:《冰封岁月——中苏冲突实录》,福建人民出版社, 10、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辑(1949-1952)》,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 12、【美】韩丁著:《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出版社,1980年 13、叶国文著:《土地政策的政治逻辑——农民、政权与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14、【美】贝文·亚历山大著:《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的反思》,郭维敬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5、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 16、【美】查尔斯·库普乾著《美国时代的终结:美国外交政策与21世纪的地缘政治》,潘忠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17、刘永志著:《东北亚研究——中朝关系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18、唐少杰著:《一叶知秋——清华大学1968年“百日大武斗”》,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杨鼎川著:《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20、【美】托马斯·伯恩斯坦著,李枫等译:《上山下乡: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知青运动》,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 21、【法】潘鸣啸著,欧阳因译:《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联系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 ----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通信系 710921班 22号李玲 摘要: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可以依靠大量的消耗资源使经济高速增长,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技术手段和经营手段作为有力支撑的时候,它就显出明显的后劲不足。所以苏联东欧这些国家在经历一段较快的经济增长之后,或多或少地出现发展停滞的现象,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对待外国经验必须采取辩证的态度,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的独立自主精神,其“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邓小平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苏联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实践;探索和开创 今天我要谈论的是“联系苏联经济体制该哦个的实质,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我想再谈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什么是“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制度的特征?”、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我想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更好的来谈我们就要讨论的这个话题即“联系苏联经济体制该哦个

的实质,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下面我将做具体说明: 一.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二.“苏联东欧国家经济体质的特征”是什么? 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完全排斥其他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或混合型所有制形式。(2)在国民经济管理方面,按集中计划原则管理经济,从根本上排斥市场经济,整个国民经济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挥安排,忽视价值规律,企业缺乏自主权,一切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和安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忽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3)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基础上,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所开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

中国近现代史 复习资料2010年11月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材料4:美国总统顾问亨利·亚当姆斯:为保障列强国内的经济秩序和安全,“必须征服亚洲”,“决不能容许中国和亚洲实现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独立”,“如果容许中国和亚洲独立自主地开发自己的资源”,“如果容许在太平洋彼岸??以无尽藏的黄河流域的生产资料为供应的民族工业的体系成功地组织起来,对西方文明来说,将是不可思议的罪行。”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3)有一种观点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根据材料3、材料4及所学知识,试分析“侵略有功论”。 2、材料:“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 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回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 昌,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二镇首先取得胜利。” 问题:(1)上述起义是什么事件? (2)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历来说法不一,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复习试题(附答案)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复习试题(附答案) 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4年9月28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民主化。 ——摘自《共和国的足迹》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居于主体地位,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种状况,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会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请回答: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完成了哪一重大历史任务?材料二“这种状况”是怎样得到根本改变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标志了什么? (2)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图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以上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请你归纳这些成就呈现的特点? 【答案】(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2)“一五”计划;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政治上:法治化,民主化;经济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1954年9月28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据材料二的“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居于主体地位,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种状况,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会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 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将摧毁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同时又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官僚资本主义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对和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同时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的标志,五四运动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社会的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决定性作用,认识到了工人阶级是一支及其重要的政治力量.五四运动以后,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坚实的条件. 4.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应该”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它是国共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王明不懂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这些特点,否认统一战线中党的独立自主的原则,否认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5.农业就是工业,因此,中国的工业化必须以农业为主导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农业是积累的主要来源,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农业就是工业,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必须适当调整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走一条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6.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政权,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由无产阶级经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成功的把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衔接起来,它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7.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应该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所谓思想建设就是在党内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改造党员,使党真正的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是动员和组织人民正确地完成革命和建设任务的根本保证. 8.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既有前后相承的历史性延续,又有反映时代特征与内容的阶段性,邓小平理论既是对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的否定,更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史’一株不结果实的花朵’ 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如果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朵,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10.在中国民主革命统一战线中,大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是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的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一部分资产阶级就暂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1.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12.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形式 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既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