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 传播学参考文献-精品

最新 传播学参考文献-精品

最新 传播学参考文献-精品
最新 传播学参考文献-精品

传播学参考文献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传播不断更新进步,分享了传播学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1. James E. Grunig. 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M],IABC Research Foundation, 199

2.

2. John A. Pearce, II, Richard B. Robinson.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mulation,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M]. Jr, Chicago: Irwin, 1997.

3. LA Grunig. Strategic public relations constituencies on a

global scale [J], Public relationsreview, 1992.

4. NA Hart, M Beard. Strategic public relations [M]. Macmillan, 199

5.

5. P Winner, Kogan Page. 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 Management [M]. London, 1993.

6. Steven Fink, (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 York: AmericanManagement Association.

7.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8.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

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0.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1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1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15.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16.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

预测,1997

17.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

18.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1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

2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

2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2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2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2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1《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办权威期刊

2.《新闻大学》复旦大学、解放日报社主办权威期刊

3.《新闻战线》人民日报社主办权威期刊

4.《中国记者》新华通讯社主办权威期刊

5.《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权威期刊

6.《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核心期刊

7.《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核心期刊

8.《电视研究》中央电视台主办核心期刊

9.《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核心期刊

10.《新闻记者》文新报业集团主办核心期刊

11.《记者》解放军报社主办核心期刊

12.《新闻知识》陕西日报陕西省新闻研究所主办核心期刊

13.《新闻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等主办核心期刊

14.《》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核心期刊

15.《公共关系》陕西省公关协会主办核心期刊

16.《新闻爱好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核心期刊

17.《中国报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核心期刊

18.《新闻实践》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新闻研究所主办核心期刊

19.《国际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核心期刊

20.《中国编辑》中国编辑学会、河北出版社主办核心期刊

21.《现代广告》中国广告协会主办核心期刊

22.《中国电视》中国电视委员会主办核心期刊

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摘要: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投资效益的好坏,充分体现了建设项目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工程建设中,只有把造价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才能真正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质量,对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和如何促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造价管理全过程必要性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造价领域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原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这种体制已不适应参与国际工程咨询市场的经营和竞争。尤其是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加大了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责任和风险,客观上要求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造价管理。传统的基于资源消耗的相对静态的造价确定方法不同,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在确定造价时,首先从分析项目具体活动与具体活动过程入手,然后依据开展项目活动的过程和开展项目所用的技术方法与工效水平去确定项目的资源消耗几占用,最终定出项目的造价。一、参与和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1.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是建筑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规模庞大、信誉良好的造价咨询单位可以充当业主和承包商的代理人,使政府不必对项目进行直接管理,而仅依靠间接管理手段即可达到目的。从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到招标承包合同价,再到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整个计价过程均应由造价咨询单位来完成。所以培育和完善造价全过程的咨询服务是提高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维护甲乙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 2.随着WTO的加入,我国正式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范围,市场的开放会突破封闭条件下需求和资源的制约,极大提高我国的建筑资源配置效率,由社会资源有效

引用和编写参考文献的要求和规范

引用和编写参考文献的要求和规范 一、编写参考文献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参考文献一般应是正式出版、发表过的著作、文章和技术标准; ②参考文献的排序一般按照论文参考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序,正文中凡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应加注; ③列出的参考文献应与论文内容相关,当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④选择的参考文献应主要是近期的; ⑤要严格按照规范编写; ⑥参考文献中的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姓用全称,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不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中文后加“等”,英文加“et al”。 二、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 ①顺序编码制是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②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起讫号“-”。 ③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 三、参考文献的类型 表1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标识 表3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四、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①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用逗号分隔).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1]党跃武,谭祥金.信息管理导论[M].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例:[2] SEARLE, J R.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例:[3]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②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4]刘彪.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银企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1994,(5):22-25 例:[5]Heider,E.R.& D.C.Oliver.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9,(3):62–67.

大众传播_重点总结

大众传播重点总结 传播是指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传播学史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 从三个方面认识传播的定义:传播是共享;传播是传输;传播是互动 传播的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形成的历史条件:a 社会历史条件:现代传媒的兴起,政治与战争的需要,新闻学的发展;b 传播学产生的学术基础:学术渊源,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宣传学,新闻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以及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 传播学的奠基人 a 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1912——1961 耶鲁学派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和能力等。他是将实验心理学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人。1953年出版《传播与说服》一书。 b 哈德罗—拉斯韦尔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拉斯韦尔的5W(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传播模式。这一模式还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 大众传播的四大功能说:监视环境、协调社会、文化传承、娱乐(1959年,查尔斯-赖特从社会学的角度补充) 拉斯韦尔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方法论研究上具有开创性影响和独到见解,属于经验学派。提出两级传播论,并于1948年出版《人民的选择》一书。舆论领袖破除魔弹论。 两级传播论:是指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总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给社会成员中的少数“舆论领袖”,然后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公众的两级传播过程。 舆论领袖:并非指提出思想的人,而是那些积极主动向人们提供某方面的客观事实并加以主观评判的人。 库尔特-卢因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心理动力学和团体动力学心理场论把关行为研究 7、心理场概念:a 一方面意指人们的经验和行为所处的心理环境 b 另一方面,心理环境也是人的需要寄居的场所 对于传播学来说,心理场论的意义在于可以用之分析传播双方的心理层面关系。 心理场的有限重合性:个人的心理场积淀了他的个人经验,而两个人的个人经验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任何传播中参与双方的心理场是不可能完全重合的。但作为人,人们又必然有一定的共同经验。因此任意两个人的心理场既非完全重合,又非完全分离,而是一定部分重合的。 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1907--1987)又译宣韦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把传播学系统化的学者;第一位从新闻专业角度,并把新闻学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起来,从全新的视野全面考察传播学,为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完善和成熟做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他研究的主题主要是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问题,传播体制与社会结构,

造价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黄伟典.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第三版)[M].北京:中国科学环境出版社,2007. [2]管锡珺,夏宪成.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集[C].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5]项建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王金玲.土木工程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杨太生.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8]高远,张艳芳.建筑构造与识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魏鸿汉.建筑材料(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0]刘金生.建筑设备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郑少瑛,周东明,周少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2]刘伊生,王要武.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3]郭秋生,邓安伟,李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4]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EB/OL],2009. [15]Dong Feng, On the project cost advisory unit to the building of the entire process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

大众传播学

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摘要:“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产生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进入了真正的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得到了复兴。网络传播带来的是人类传播史上一场空前深刻的革命,它同时为“适用于满足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网络时代受众播客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将“使用与满足理论”比喻为“自助餐厅”: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自助餐厅里的主角是受众,媒介只是为受众服务。也就是说,“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受众之间的一种趋向,这一趋向的核心主张是:受众成员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即人们观看电视与电影或阅读报纸与书籍等,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的使自己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① 一、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复兴 当家用电脑开始普及,互联网成为与传统四大媒介并列的传播媒介时,这些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开始进入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复兴,也正是源于互联网的发展。 托马斯?鲁杰罗(Thomas Ruggiero)认为,“在每个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初期,使用与

满足总能提供一种最前沿的研究方法”。他提出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提供了大量传播行为集合”的互联网的三个特性,供“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者考察: 1.交互性“极大地加强了积极地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核心概念”,因为大众传播中的交互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传播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控制和在相互交流中改变角色的程度”,它赋予受众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去一体化是“媒介使用者从一个丰富的菜单中选择的能力……和传统的大众媒介不同的是,互联网之类的新媒介具有选择性,允许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做”。 3.异步性意味着经由中介传递的信息“可以在时间上错开,电子讯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能够在不同的时间里阅读电子邮件,在各自方便的时间里达成交互。同时也意味着个体能够方便的发送、接收、储存、找回信息。一旦讯息数字化,个体对媒介的操纵性便有了无限可能,和使用传统媒介相比,个体拥有了更多的控制权”。 (二)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消解 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选择和使用的多样性与宽泛性,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变得无疆域性了,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新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与人们自由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限制着人们的自由。在对电视的评价上人们声称“大众是一群被动、消极、受电视蛊惑的‘文化傻帽(Cultural Dopes)’,而传媒则是统治者和阴谋家用大众宣传手段行使权力和愚弄世人的坏技术”②。尽管这样的评价有点极端,却昭示着受众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之间在媒介技术面前仅有一步之遥。 “使用与满足理论”旨在突出受众为不满足如何使用媒介,主动权应掌握在受众手上的。“网络的发明可以说是企图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人获取信息的需要,因此,它是工具性的胜利,是技术的胜利。它强调的是形式,忽略掉的是内容,它用形式‘颠覆’了内容。”③正因为如此,受众更在形式的笼罩下流连忘返,在媒介文化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全球化的平台上乐此不疲,而忽略了自身感受。“使用网络连接的电脑或信息服务,是为了消磨时间或者出于习惯,表明了电脑仪式化的使用方法,而不是选择特定内容,用于满足需要的方式。” ④可见,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而不予警惕的话,受众的主题地位就会受到一定的威胁,更不用说使用与满足的程度能有多大了。 二、“你”时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网络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传播媒介,不但集中了多种媒介形式的特征,

大众传播学二十九个重点概念

1、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与信息)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2、社会传播----特指社会传播,简称传播。既指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运行。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3、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4、信息产业----是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加工、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信息产业的发育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际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 5、符号----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6、信号----信号就是反映指示对象的特征,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着自然因果关系的一类符号。 7、象征符----象征符是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用作指示对象的代表,与指示对象建立起非必然性联系的一类符号。 8、意义----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精神内容。 9、人内传播----也称自身传播,自我传播,内向传播。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信息传播过程,沉思默想及自言自语等都属于此类。人内传播是其他人类传播得以展开的基础,没有人内传播能力,任何形式的传播活动都无从进行。 10、人际传播----又称人际沟通,它是人类传播的主体。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彼此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协调行为的社会活动。一般认为它有两种方式:面对面的交谈和通过中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如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手段进行的交流。 11、组织传播----是发生在社会组织中的传播活动,其功能在于通过信息传递而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目标的有效实现。具体来说功能有四点: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12、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分解为四层含义:(1)为数众多的传播者(2)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3)人数众多的受传者(4)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 13、信息环境----就是由大众传播所建构的一个拟态环境, 14、大众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社会大众大规模传播信息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 15、媒介控制----是指传播制度中通过某些环节或因素对传播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和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 16、大众----是伴随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这种理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分界点。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大众社会打破了以往传统社会的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原子式的存在,即大众。 17、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中信息的接受者,主要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工程造价管理浅析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浅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就不再是单单考虑工程质量问题了,在达到既定的工程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追求尽可能经济是每一个项目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和解决工程造价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体系。把强化工程造价管理以确保建设工程进度,建设工程质量的理念,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现把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在合理的、批准的投资限额之内,保证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达到理想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工程工程造价造价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社会固定资产额快速增长。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项目部分,建设工程投资大幅度上升,相应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搞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直接控制、节省投资,在一定投资额度情况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间接规范建设市场竞争秩序,引导建设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为控制好工程建设资金,节约投资,做到有的放矢,下面就如何抓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略谈浅识。 二、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工程造价是指建设某项工程项目所花费的全部费用。我们所指的造价管理即是对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以及建设结算阶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把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内,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能在建设项目中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工程造价管理是遵循工程造价的运动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提高效益,有效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没有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当今我国的建筑业就难以在世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强盛起来。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投资体制、价格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基本建设项目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造价管理计价模式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多年沿用了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工程计价上一直采用定额计价。但由于定额的推广模式浪费大量时间,造成定额落后。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过程、全

传播效果地两种研究方法

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传播效果既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又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目的,为了实现传播效果,从20世纪30年代起,传播学研究者和传播学家们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或者在一个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的传播效果理论。 人类传播是有目的的,无论是人传播、人际传播,还是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或者其他形式的媒介传播,人们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的。从人类传播的总体来分析,其传播活动,要么是为了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要么是为了实现社会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要么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句话,人类都是为实现其已确定的目标和目的而开展传播活动的。从这一人类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传播效果,并不是传播学形成以后才开始的,它是先于传播学形成的。可见,传播效果问题是人类传播活动过程中研究的一个永恒性的课题。这就是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和人类传播活动,人类就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关心着传播效果问题。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一方面是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度不高,真正会使用信息、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的人很少。正因为这样,人们对传播效果仅仅停留在关心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地去研究传播效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初以来,人们交往的形式,特别是围不断发展和扩大,人们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随着传播学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传播效果研究已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主线和出发点。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为了生存,曾创造了许多保护自己利益的理论。同样,仅人类活动中的传播活动,人们为了实现其传播目的,也创造了许多理论。仅从传播效果实现的角度来讲,人们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子弹论”(或称魔弹论、皮下注射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知沟”理论……由于这些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特别是应用传播学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传播效果在传播学体系中占据这样重要的地位,它要求传播效果研究者在深化传播效果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必须深化对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的研究,以保证传播效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一、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一)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虽然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但是直到现在,传播学界对于传播效果概念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从对传播效果的认识过程来看,对传播效果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传播效果是检测传播者、传播容、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功能和状况的一种量化

论文如何引用参考文献

论文如何引用参考文献 从一定意义上说,论文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从参考文献中表现出来。那么,论文的参考文献如何引用呢? 论文文献如何引用 1、尽管直接引用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比较少见,但是对于原始资料的改写却很常见。 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里注明出处,并将其列在文章最后的文献列表里。 2、参考文献不仅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承认,也可进一步引领读者获取其他感兴趣的文献中的信息。 另外,文献还给提供了审稿人信息,并显示了作者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 3、大多数作者会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献。 从所有文献中立刻筛选出相关文献比较困难。 评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献,而研究论文则不同,它应当只列出最相关的文献,并且为使读者容易阅读,应尽量将文献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或期刊要求的规模。 4、最相关文献通常是期刊论文、书籍和博士学位论文。 会议摘要、会议论文集、个人通信和未出版的数据可以在文中以括号引用,但这些文献一般不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里,通常只能用来支持研究结果,而不应用来支持任何重要的结论,不能作为最相关或有效的文献。

为降低文献数量,引用原始文章并选择最重要的、水平最高的或最近的论文,而不是列出关于某个话题的所有论文。 应当引用第一手资料来证实特定的研究结果,此类资料是经过同行评审出版的科学家的原始数据、结果和理论。 在主题的概述中,也可使用评述文章,意在提供关于某个主题的全面概述。 5、参考文献的档次。 其实,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理论上来说,发表的结果应该都是可以信赖的,文献不应该有档次问题。 一篇Science文章引用1-2份杂志的文献,也很正常。 但是,事实上有些审稿人还是比较注意这个问题。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并且引用IF较低杂志的文献,可以引用,最后不要做为你论文的重要依据。 6、医学论文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情况: (1)引言:只引用最相关的文献。 尽管需要多少背景信息取决于读者,但是不要进行综述。 只引用最近、最重要、一流的、尽可能接近第一手的文献。 在合适的情况下考虑引用评述文章。 (2)材料与方法:为研究中使用的材料或方法引用第一手文献,包括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的方法,而不是详述那些方法的细节。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doc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 题型: 一、名词解释(3, X6) 二、填空(2 ' X 6 ) 三、简答(10' X 3 ) 四、论述(20' X 2 ) 主要考点: 1、人类传播的几个阶段(P23—27) (1)口语传播阶段(局限性:转瞬即逝、距离限制、失真、中断、能量有限) (2)文字传播阶段 (3)印刷传播阶段 (4)电子传播阶段 2、传播学四大先驱: 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五个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研 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三大功能说:环境监视联系社会传承遗产 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学把关人理论 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舆论领袖二级传播 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研究传播效果 3、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传播学之父传播学的创立) 4、拉斯韦尔5W模式(P5O)(直线模式) 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直线模式的缺陷:容易把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P44 P65) 自我是主我与客我的统一 (1)主我:意愿和行为主体,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2)客我: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与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6、趋同心理/行为(P82) 又称“从众心理”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这种心理使得个体产生放弃与群体意见或规范相抵触的意识倾向,作出与自己本来意愿相反的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7、集合行为(P84) 定义: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产生的3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8、大众传播(P99) (1)大众传播的概念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1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1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1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1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1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9、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P100)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 %1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由各不同部分组成,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福建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FJYD-101-2005,福建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福建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FJYD-201-2005,福建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 耗量定额[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S].北 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5]刘元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6]刘元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7]幸伟.我国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8]杨平.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9]陈慧玲.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实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10]邹伟,论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策略与技巧[J],建筑经济,2007年. [11]陈娟,杨泽华,谢智明,浅谈工程投标报价的策略[J],招投标研究,2004 年. [12]徐学东主编.《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投标报价》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 [13]田满霞,浅谈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J].技术市场,2013,(9):188-188. [14]王雪青,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系统研究[J],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15]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EB/OL],2009. [16]Gray,C.,& Hughes,W.(2001).Building design management.Oxford, UK:Butterworth-Heinemann.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分类:学习园地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1日 11:27 浏览次数:26417 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 陈绍业, 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15–18. [2] 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A集 [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3]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 [D].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 [4] 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 [R]. 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 二、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5]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 [J]. 中国史研究, 1998, (3): 167–173. [6] 金显贺, 王昌长, 王忠东, 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3(4): 62–67. 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C].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468–471. 四、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8]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 五、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主要责任人.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9]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 3179—1992,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六、专利

传播学重点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1、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受众中心模式和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和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施拉姆模式:控制传播论过程,拉斯韦尔5W模式: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赖利夫妇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 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造价论文参考文献

造价论文参考文献 造价论文参考文献一: [1]金辉.预应力组合网架抗火性能数值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5 [2]王冀.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的施工模拟分析与监测技术[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0 [3]董石麟,杨永革?网架-平板组合结构的简化计算法(上)[J].建筑结构学报,1985(04):10-20 [4]霰天菊.空间网架组合节点受力性能分析[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3 [5]蓝倜恩,钱若军?网架的最优网格与高度及其选型[J].建筑结构,1987(03):32-38 [6]杜正国,印洪.空间网架一平板组合结构的分析与优化[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 广州,1992: 326-332 [7]董石麟,杨永革.网架_平板组合结构的简化计算法(下)[J].建筑结构学报,1985(05):29-35 [8]刘锡良,朱海涛.折叠网架高度与网格的优化[J].工程力学,1997:589-596 [9]舒赣平,吕志涛,王培.预应力网架和组合网架的分析与研究[J].工业建筑,1997,27(07):7-11 [10]吴杰,张其林.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优化设计研究[J].工业

建筑,2004:639-643 [11]李明.预应力网架结构布索方案研究[J].工业建筑,2005,35(5):92-94 [12]高博青,董石麟.组合网架有限元分析和受力特性的研究 [C].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 [13]王竹雪.组合网架基于整体极限承载力的优化[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2 [14]李康.预应力组合网架最佳预应力值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C],北京,2013: 692-696 造价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常永红.工程造价在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控制与管理.陕西建筑[J],2007,(10):44-45. [2] 全兆松.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体系研究.科技创业月刊[J],2010,02:59-61 [3] 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滕素珍,冯敬海.数理统计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孙晓斌.试论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及其应用.胜利油田党校学报[J],2009,02:51-53 [6] 王鹏.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风险分析及其控制.现代商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人类如何创制交换和解读信息的社会科学,因此,传播学研究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研究结合起来。——史蒂芬小约翰 第一章理论与研究范式 一理论与范式 理论:理论就是为了解释某个现象,按照一定的规范所抽象出来的概念体系,一个理论包含如下几个特征: 1 理论的目标是对某个现象做出解释。 2 理论是一个概念体系。理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概念,二是概念之间的联系。 比概念更高一层的是命题,命题是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假说是提出来供人们思考的命题,有关真假的判定要到这种思考完成后才能做出。 3 理论的建立必须遵循规范的程序 如何评估理论: 1 一个理论要说明自己的适用范围。 2 理论内部必须逻辑一致,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3 理论要具有启发性 4 理论要经受的住时间的检验 对客观经验主义范式看来说: 1 要对所收集的复杂数据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 2 最好能对实践进行预测 3 要简洁奥卡姆剃刀法则:去掉那些可有可无去不难以证明的假说 4 要可证伪 可证伪性: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原则,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是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否则这个理论不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一个理论必须明确地规定出现什么结果时,假设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出现什么结果时,假设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5 具有实用性 对诠释经验主义和批判理论来说: 1 要对人和社会做出新的解释 2 对研究者的价值做出说明 3 具有美学上的吸引力 4 可以获得学术共同体的认可 5 有利于促进社会变革 范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的概念,来研究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库恩把不同的学者之间所持有的不可通约的研究范例称为范式。范式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公认并共享的思维方式。范式的特点表现在三方面: 1 它是指导一个学术群体中大部分成员的范例和前提假设 2 范式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公认并共享的世界观,围绕着某个范式会形成“无形的学院” 3 不同的学术共同体之间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他们相互矛盾,针锋相对。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篇一: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学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检验与总结。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我们将把所学理论知识系统运用到实践中。我们可以实施性全面了解投标文件编制的全过程,明白投标报价的计算程序,并将两者与具体的工程项目相结合,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对工程概预算知识的掌握,能具体对一工程项目编制出一个施工预算,并根据施工预算及招投标策略,能编制完整的招投标文件;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并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或单项工程作出施工组织设计;了解施工方案的确定、进度计划的编制、机械人工的配备、施工现场的布置等具体的操作与安排;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各种相关工程软件的使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同时发现知识体系中的不足并加以弥补。与此同时,锻炼我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平台,使我们在进入工作单位以后很快的融入新的环境。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2017年,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方式由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和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转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正式发布实施,时隔五年,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也正式发布实施。这无疑标志着我国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在进一步的改革中,而改革又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能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与过渡时期相适应的“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所接受,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仅就投标而言,我国就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我国的工程招投标的起点较高,随着公开招标和《招标投标法》的深入实施,建设市场必将形成政府依法监督,招投标活动当事人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依据法定程序进行交易活动,各中介组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市场运行新格局,在我国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久便会与国际接轨。目前,在国内的工程建设中已经出现了诸多含有向与国际接轨方向前进的举措,如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工程索赔制度等等。 而从国外的施工组织设计从编制的特点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个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的,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需要编制人员有足够的建筑工程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建立了比较科学、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工程的实施,得到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各种规范与规程以及各种专业法规的不断地成熟与完善,现在的公路建设已基本踏入规范化建设阶段。总之,招投标和施工组织设计今后的发展趋势,无论是编制方式或编制内容,都将会有显著的变化,在编制方式上趋于组合化,在编制内容上趋于竞争特色的规范化和编制手段上趋于快速化。而这三方面的变化则是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和缺一不可的。 三、研究重点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确定资源、工期、资金的使用计划以及合理配置; (2)做出总体施工布置平面图,确定项目部、机械设备、材料的安置; (3)准确套用定额以编制本合同段的投标报价。

大众传播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传播主体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者__可信______度和___权威_____度。 2.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美国学者___施拉姆__传播学概论___________。 3.美国学者赖特所提出的“四功能说”将大众传播的功能概括为:(1)__环境监视__________;(2)____解释与规定__________(3)__________社会化_____;(4)____提供娱乐___。 4.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__媒介组织____运用先进的_____传播技术__和____产业化____手段,以社会上___一般大众_____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从构成上讲,作为社会机构的大众传播媒介,由___人员_、___设备_______和_____组织_____三大部分组成。 6.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主要有________5W模式和香农—韦弗的________模式。 7.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_。 8.传播效果主要受制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传播________________;(2)传播________________;(3)传播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信息社会2.媒介控制3.社会传播4.媒介接近权5.信息社会6.社会传播7.知识沟理论8.文化帝国主义 三、简答题 1.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传播学的两大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主要立场和差异是什么? 3.传播权的理论主张有哪几个要点? 4.简述传播效果发生的逻辑顺序和表现阶段性可分为哪三个层面。 5.受众方面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6.请简要回答能对传播媒介产生控制作用的环节或因素有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受众即市场”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积极的意义与消极的方面各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正确看待这一观点。 2.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传播实际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引用.doc

参考文献引用 导语:,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必须要用到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的引用,欢迎阅读! 参考文献是学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是学术参考的范文和深度的体现,是反映的真实性的科学依据,是对期刊进行引文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正确的引用方式能大大降低的重复了。本文介绍硕士毕业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引用参考文献。 首先说明下参考文献引用的三种作假手法 1、“假引用”就是虚伪的、不真实的引用。最常见的假引用有三种: 一是“友情引用”。引用文献和本文没有多大关系,作者和引用文献的作者相互抬举目的是提高彼此的学术“知名度”,如作者或是引用者的师长,或是引用者的好友,或是引用者的圈内人。 二是“装门面引用”。引用者罗列一大堆外文文献,引用“权威”的文献,以便给自己装门面,实际上他们也许从来就没有研读它们,或者它们根本与引用者所论毫不沾边。 三是滥用自引用。必要的和适度的自引用是正当的,能够从中看出引用 者研究的连贯性以及在学术上有无进展和提高。但是,滥用自引用,没有必要,反而会降低质量 2、该引用的偏偏不引用 所谓“不引用”,正好与假引用形成对照:假引用是不该引

用的偏偏要引用, 不引用是指该引用的偏偏不引用。研究受惠于别人的材料和思想却刻意回避它们,在列举的参考文献中难觅其踪影。属于剽窃抄袭行为,这就是查重的对象。 3、“伪引用” 有意做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引用,这种做法大多出现在“伪注”中。 如:本来自己没有接触外文原始文献,直接从中译本或别人的译文中抄录了老外的言论,可是不如实地标注中译本或间接的出处,却堂而皇之把外文原始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地列出。这也是查重的对象。 参考文献正确的引用方式如下: 1、不要抄袭 在国内若适当的抄了,称为引用,注上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抄的多了,这也是抄袭,这时需要进行查重(修改期,建议用paperpass检测系统完成自助检测,毕竟它的检测结果和知网最为接近吧,paperpass。 所以,引用另一篇文章的方法是: (1)对于观点,需要重新总结,用自己的话,适合自己文章的语言,重新在文章中描述一遍,并注释。 (2)对于数字,需要准确的使用(数据的环境,条件等等),标明来源并注释。 (3)对于一些经典的话,需要引用原文的,需要在文章将原文用用双引号括起来,表明是原文引用。并注明出处。我个人认为这是正确的。文章应该有自己观点和立场,每一篇的观点和立场应该有所不同。所以直接照抄其他中的原文,实际上是对的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