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5.72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9.02•【字号】•【施行日期】2020.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农业农村局(农委):《河南省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抓好落实。
2020年9月2日河南省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系列重要论述,按照胡春华副总理4月20日至21日在河南调研时提出的“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推进耕地地力恢复与提升”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地力现状我省现有耕地面积12288万亩,其中:水田1138万亩、水浇地6919万亩、旱地4231万亩。
全省永久基本农田10176万亩。
按地貌类型划分,平原区耕地8537万亩,占69.47%;丘陵区耕地2572万亩,占20.93%;山区耕地1179万亩,占9.60%。
2019年,我省耕地平均质量等级为4.41,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9g/kg,耕层平均厚度20.4cm,近年来均呈略微提升趋势。
(二)存在问题我省农业生产具有分散化种植、高复种耕作等特点,重用地轻养地、重无机轻有机、重当前轻长远的“三重三轻”现象尚在部分地区存在,同时,耕地地力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低产田面积占比较大。
按照农业行业标准《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结合近几年全省粮食产量情况,对我省耕地地力分析结果显示,全省中低产田面积约占60%左右。
二是土壤有机质略有增加,但依然偏低。
2019年,我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9g/kg,比1997年的14.1g/kg增加4.8g/kg,但低于全国24.4g/kg的平均水平。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耕地保护监督工作纪律“十不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4.06.23•【字号】豫自然资发〔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耕地保护监督工作纪律“十不准”》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4〕28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厅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局):为进一步完善全省耕地保护监督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行使,强化工作纪律,主动接受监督,省厅制订了《河南省耕地保护监督工作纪律“十不准”》,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并予监督。
监督电话:*************电子邮箱:****************2024年6月23日河南省耕地保护监督工作纪律“十不准”为进一步完善全省耕地保护监督工作制度,加强耕地保护队伍纪律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厅党组廉政建设有关要求,规范行使监督审批权力,树立“依法行政、廉洁自律、公正文明”的耕地保护监督干部队伍良好形象,全省耕地保护监督机构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工作纪律:一、不准发表与中央耕地保护大政方针相悖的言论。
二、不准办理与中央、部、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相悖的耕地保护业务。
三、不准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目标考核期间,未经准许泄露评价情况,干预考核结果。
四、不准在城乡建设中以单个项目占用为目的擅自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破坏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的完整性和集中连片性。
五、不准向被监督服务对象介绍业务项目,直接或变相为自己、亲朋好友等特定关系人牟取私利。
六、不准插手地方组织的项目招投标,干预下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正常开展耕地保护监督活动。
七、不准违规参与投资补充耕地项目,对特定关系人放松监管,指定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对象牟取私利。
《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解读为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县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苏自然资规发〔2020〕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该《意见》重点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既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又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为设施农业经营者在用地方面提供正确的指导。
一、细化设施农业用地类型。
在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的前提下,将设施农业分为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三大类,分别细化明确生产设施、附属(配套)设施用地的具体类型。
二、规范设施农业用地规模。
按设施的用途不同及规模的大小,更加细化的规范生产设施和附属(配套)设施的用地规模。
三、明确设施农业用地使用和管理要求。
严格设施农用地农地农用,不得擅自改变设施农用地的用途或扩大设施农业用地的范围;明确使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和程序;规范设施农业用地取得、使用和复垦的程序和要求。
四、支持生猪稳产保供项目。
针对生猪稳产保供项目,相关用地比例和规模均适度放大。
生猪养殖项目用地不再收取土地复垦费用,由设施农业经营者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土地复垦协议,明确土地复垦责任。
五、加强设施农业用地服务与监管。
县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主动靠前服务、加强政策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为减轻设施农业经营者的负担,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费用和勘测定界测绘全部由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提供服务(粮食种植项目配套设施用地规模3亩以上、养殖项目用地规模10亩以上及未批先建的项目费用全部由经营者承担),技术服务费按政府采购为准;科学合理安排设施农业用地,遵循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正确选址。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农业农村局(农委):《河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厅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5月7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编制第三章项目申报与审批第四章组织实施第五章竣工验收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附则河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实现项目预期目标,依据《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19第4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田建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为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安排资金对农田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农田建设项目,是指为开展农田建设而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类型。
第三条农田建设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评价、上图入库。
第四条省农业农村厅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省农田建设工作,制定省级农田建设政策、规章制度,组织编制全省农田建设规划,建立省级农田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库,统筹安排并组织完成中央下达的建设任务,批复项目实施计划,指导各地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和监督检查,对各地农田建设项目开展监督评价。
市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农田建设工作,制定市级农田建设政策、规章制度,组织编制本地区农田建设规划,建立市级农田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库,建立项目库,负责安排并组织完成省级下达的农田建设年度任务,审批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汇总申报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对本地区农田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统计汇总等。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
意见豫国土资规[2018]2号
佚名
【期刊名称】《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8(0)17
【摘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国土资源局: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313号)精神,进一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以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通过“算大账”的方式,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促进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贯彻落实意见。
【总页数】3页(P27-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11
【相关文献】
1.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 [J], 国土资源部
2.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表彰2011年度完成责任目标优秀单位和单项获奖单位的决定(豫国土资发[2012]8号) [J],
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意见的通知 [J], ;
4.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管理工作的意见鲁国土资规[2017]1号 [J], ;
5.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4.01.02•【字号】•【施行日期】2024.0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省地质局,省林业局、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厅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局):《河南省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管理办法》已经厅党组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年月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与审查第三章实施管理第四章竣工验收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附则河南省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河南省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临时用地的土地复垦管理工作。
第三条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以下简称“土地复垦”)是指对建设项目施工等临时使用造成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原地类或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包括工程建设施工中设置的临时办公用房、制梁场、拌合站、钢筋加工厂、材料堆场;施工及运输便道、其他临时生活用房、工棚用地;架设地上线路、敷设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工程所需临时使用的土地;农用地表土剥离的储备堆放场所用地;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过程中临时性取土场、弃土(渣)场等使用的土地。
第四条土地复垦应遵循国家及河南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
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要求,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15•【字号】•【施行日期】2021.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切实加强我省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进一步提升运行质量和使用效益,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安排部署,注重源头管控,坚持建管并重,健全管护制度,创新管护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做到管护有人员、有资金、有制度、有监督,实现设施管用、群众满意、长期受益。
(三)管护范围。
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包括机井、泵站、塘堰坝、小型集雨设施、输排水设施、渠系建筑物、高低压电力设施等。
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参照本意见执行。
二、重点任务(一)筑牢管护基础。
1.前移管护关口。
坚持建管并重,将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作为新建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项目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统筹考虑项目建设和运营管护。
2.夯实工程质量。
强化项目施工管理,严格建设标准,加强工程监理,完善档案资料,严把采购和施工质量关、项目竣工验收关,从源头上夯实工程质量基础。
对工程质量保证期内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要按照合同约定负责维修和更换,并依法依规承担相应责任。
3.明晰设施产权。
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及理顺农业灌溉用电设施监管体制等有关规定,明晰不同类型设施的产权。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18号
正文: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18号
为加快推进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促进优异资源的创新利用,我厅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大重要成果评选活动,经市县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确定“迎河柑橘”等十大优异种质资源(见附件)为2021年度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十大重要成果,现予公告。
附件: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十大重要成果表
2022年3月7日
附件
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十大重要成果表
序号名称推荐单位 1 迎河柑橘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2 息县香稻丸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3 玉米小黄糙安阳市农业农村局 4 水白笆斗杏商丘市农业农村局 5 信阳旱茶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6 博爱清化姜焦作市农业农村局7 坡吴魏氏胡萝卜开封市农业农村局8 超化大蒜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9 内乡苦麦南阳市农业农村局10 惠楼山药商丘市农业农村局
——结束——。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29•【字号】豫政办〔2020〕51号•【施行日期】2020.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豫政办〔2020〕5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29日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精神,加强我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围绕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需求,以广泛收集、安全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集中力量攻克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为建设现代种业强省、保障农业安全、助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完成我省主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鉴定及入库保存等工作。
基本形成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共享利用、鉴定评价和示范推广机制,初步构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
收集农业种质资源1万份以上,入库保存6000份以上,精准鉴定评价3000份以上,创制突破性新种质30份以上,培育新品种(配套系)300个以上。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23号正文:----------------------------------------------------------------------------------------------------------------------------------------------------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23号根据《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评定及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在县级推荐、市级复核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定和媒体公示,认定河南玺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326个社会化服务组织为201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
公告如下:郑州市(4家)河南玺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郑市众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郑州程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封市(10家)杞县利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杞县洪涛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许县聚丰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许县德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许县政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省金沃谷种业有限公司开封市祥符区大丰收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封市共赢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封市祥符区广宽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封市顺河区刘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洛阳市(25家)孟津县众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洛阳市包正三农服务有限公司汝阳县贯欣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河南宇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嵩县俊坡农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河南豫博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伊川县金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德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浩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洛阳明拓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汝阳县植保有限公司汝阳县内埠镇极飞农机专业合作社洛阳硕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河南省天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安县烂柯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道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安县分公司洛阳金田甘薯种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洛阳龙浩农业有限公司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健稷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偃师市建鹏农机专业合作社伊川县跃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伊川县铁铧犁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伊川县圣浦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洛宁县桥西村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平顶山市(19家)叶县博承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叶县民昌种植植保专业合作社叶县群发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宝丰县万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宝丰县康龙农牧产业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宝丰县金牛种植专业合作社郏县红阳家庭农场平顶山市江超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郏县兴利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郏县淼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鲁山县中山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鲁山县绿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鲁山县宇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河南吉尔木食品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咱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平顶山市卫东区聚贤林木专业合作社舞钢市沁丰园林业专业合作社舞钢市油坊山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舞钢市鹤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安阳市(14家)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标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黄县鼎盛花生专业合作社安阳县广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安阳县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安阳县泽元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惠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南招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阳双裕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县菲博种植家庭农场河南省农林安植保服务有限公司安阳县艾氏植保种植专业合作社安阳丰之保科技有限公司安阳县弘泽种植农场鹤壁市(17家)浚县连才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浚县龙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浚县金黎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淇县冠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淇县长江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淇县科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淇县联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淇县农百兴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鹤壁市淇滨区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鹤壁市爱多收农资销售有限公司鹤壁市标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鹤壁市龙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鹤壁市淇滨区万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新农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鹤壁市山城区宏民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鹤壁市大桐树牧业有限公司(原绿洲牧业)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远泽农机专业合作社新乡市(9家)封丘县大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辉县市加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新乡县归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乡县众心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辉县市惠农植保专业合作社辉县市广伟种植专业合作社辉县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新乡市联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延津县金禾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焦作市(17家)河南明宏种业有限公司武陟县雨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焦作市田友农机联合社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温县裕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温县永生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温县九五外婆珍果园家庭农场河南省乐丰种业有限公司沁阳市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沁阳市稼乐福植保专业合作社沁阳市丰平泽农机专业合作社博爱县新力植保专业合作社焦作联丰良种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爱县长继农机专业合作社博爱县惠万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孟州市润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河南邦园植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濮阳市(16家)濮阳县应慈植保农资专业合作社濮阳县富科种植专业合作社濮阳县泽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清丰县阳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清丰县惠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清丰县殿照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南乐县尚农胡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南乐县民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南乐县鑫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范县正亮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濮阳市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有限公司濮阳市黄河鹭洲农业生态家庭农场范县黄河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台前县硕果油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台前县夹河乡民心专业合作社许昌市(15家)禹州市丰坤植保专业合作社禹州市禾丰源农资有限公司禹州市飞防植保专业合作社长葛市鼎诺种植专业合作社长葛市农新植保专业合作社长葛市为众农机专业合作社长葛市永硕植保专业合作社鄢陵县至尊农机专业合作社鄢陵县泽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襄城县安民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襄城县福临农机专业合作社襄城县军涛农机专业合作社许昌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许昌县保献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许昌华育花卉有限公司漯河市(12家)舞阳县谷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舞阳县广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舞阳县士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舞阳县兴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漯河市郾城区合乐家庭农场河南省郾丰种业有限公司漯河昕旺粮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顺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临颍县月亮湾种植专业合作社临颍县云涛种植专业合作社漯河市召陵区农家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漯河市天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三门峡市(12家)义马市建军农机专业合作社三门峡市陕州区硖石乡青云山农民种养合作社灵宝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卢氏县卢丰种业有限公司卢氏县神耕农机专业合作社卢氏县徐家湾农技综合服务站灵宝市正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灵宝市项生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灵宝市仁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渑池县韶华农机专业合作社渑池县天下汇农机专业合作社渑池县果园乡毛沟农机专业合作社南阳市(33家)内乡县帮农病虫草害服务专业合作社内乡县天丰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乡县余关镇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内乡县兴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伏牛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桐柏县淮王水稻专业合作社桐柏县进定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新野县宛绿蔬菜专业合作社新野县大河蔬菜专业合作社新野县富民花生专业合作社南召县兴达无公害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平县益农种业有限公司镇平县宏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平县黄土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平县惠银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楚汉良农发展有限公司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富群小辣椒专业合作社南阳市宛城区老农经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南阳市宛城区兴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南阳市宛城区大山现代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河南曹氏百川现代特色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唐河县昝岗乡吴晓兵家庭农场唐河县青龙农业种植专业合社唐河县康元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唐河县桐寨铺新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唐河县滨河街道冯岗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唐河县韩存书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社旗安莱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阳国医中景艾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社旗金构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裕盛益民食品有限公司方城县供销赵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商丘市(10家)睢县白楼乡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虞城县兴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商丘市英勇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柘城县裕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商丘市睢阳区传立家庭农场虞城县龙顺种植专业合作社虞城县永犇家庭农场虞城县辰辰家庭农场夏邑县德农先锋种植专业合作社夏邑县鸿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信阳市(25家)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荣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泓旭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信阳市兴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信阳市凯昌农机专业合作社信阳华兴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包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罗山县庙仙乡国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罗山县青年(家庭)农场罗山县莽张镇林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潢川县金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潢川县魏岗乡民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潢川县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潢川县金谷种粮专业合作社潢川县农富种植专业合作社潢川县金塔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淮滨县创富农机专业合作社河南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光山县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光山县顺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光山县禾园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光山县新民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光山县穗源农业土地专业合作社新县先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周口市(29家)项城市中禾农机专业合作社项城市红旗农资专业合作社项城市金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扶沟县涛涛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沟县交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扶沟县豫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农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华县为农供销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西华县裕琪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商水县翠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商水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商水县安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省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淮阳县华中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淮阳县乐万家地保姆专业合作社淮阳县仲山家庭农场沈丘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周口市雪荣面粉有限公司沈丘县丰万家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裕泰康生态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太康县红四方种植专业合作社太康县豫舒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太康县祁楼种植专业和作社郸城县英杰种植专业合作社郸城县培康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康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川汇区兴农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扶沟县运来种植专业合作社驻马店市(22家)河南众盈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河南省源食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泌阳县中播农机专业合作社河南八佰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遂平县槐树乡富平家庭农场遂平县智远农机专业合作社西平金汇海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平县众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西平县正通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蔡县百汇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蔡县金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上蔡县孝雨农机专业合作社汝南县辰威家庭农场汝南县天顺农业高新技术专业合作社汝南县褔景缘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平舆县家家丰农技植保专业合作社平舆县宇泽农机专业合作社平舆县群山农业植保服务有限公司平舆县大象农业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正阳县红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阳县犇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阳县王庄农机专业合作社济源市(3家)济源市民富农机专业合作社济源市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济源市鹏锦翔农资专业合作社巩义市(1家)巩义市益农农业有限公司兰考县(5家)兰考县盛世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兰考县众村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兰考县谷雨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兰考仪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兰考县东坝头乡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汝州市(6家)汝州市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汝州市东营农机专业合作社汝州市温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蓝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汝州市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汝州市发达农机专业合作社滑县(3家)滑县合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滑县供销社金农农资批发中心河南省慧飞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长垣县(1家)长垣县融禾汇种植专业合作社邓州市(1家)河南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永城市(6家)永城市扶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永城市敬轩农机专业合作社永城市阳光农机专业合作社永城市广鹏农机专业合作社永城市卧龙镇利民土地托管服务部永城市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固始县(3家)固始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起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固始县方红植保专业合作社鹿邑县(6家)鹿邑县华彬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鹿邑惠民农机有限公司鹿邑县振语农机专业合作社鹿邑县海花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鹿邑县万耕农机专业合作社鹿邑县益金农机专业合作社新蔡县(1家)新蔡县国立康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黄泛区(1家)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结束——。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农牧、农垦)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日益增多,用地面临新的情况和需求。
为改进用地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现通知如下:一、设施农业用地包括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
其中,作物种植设施用地包括作物生产和为生产服务的看护房、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等,以及与生产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等设施用地;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包括养殖生产及直接关联的粪污处置、检验检疫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屠宰和肉类加工场所用地等。
二、设施农业属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
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但由于位置关系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但必须补划。
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
设施农业用地不再使用的,必须恢复原用途。
设施农业用地被非农建设占用的,应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原地类为耕地的,应落实占补平衡。
三、各类设施农业用地规模由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生产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确定。
其中,看护房执行“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整改标准,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
四、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设施农业用地日常管理。
国家、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设施农业用地监管。
设施农业用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经营者向乡镇政府备案,乡镇政府定期汇总情况后汇交至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涉及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须经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动工建设。
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自然资源部备案。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各省辖市、有关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农委)、财政局,省属农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序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引导各地科学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建设质量,我们编制了《河南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本《指引》,组织开展好本地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
2019年7月31日河南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主导产业第三章规划布局第五章资金使用第六章建设主体第七章管理机制第八章防止错误倾向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序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创建,切实提高产业园实施方案编报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各地科学建设产业园,打造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根据《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河南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2019—2022年)》,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建设指引。
第二条【基本概念】产业园是围绕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以规模化种养为基础,以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为目标,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进行“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全产业链开发,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绿色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明确的地理界线和区域范围,建设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十个严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4.08.03•【字号】豫自然资发〔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8.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土地资源正文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十个严禁”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4〕39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厅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局):《河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十个严禁”》已经厅党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年8月3日河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十个严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决策部署,切实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不断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坚决纠正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使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见效,确保全省补充耕地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结合我省占补平衡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个严禁”要求。
一、严禁违法违规开垦新增耕地。
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应当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统筹将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低效闲置建设用地以及适宜恢复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各类非耕地资源作为补充耕地来源。
禁止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河道湖区、重点林区等范围内开垦耕地;禁止在严重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等区域开垦耕地;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重要水源地15度以上坡地开垦耕地;主要以抽取地下水方式灌溉的区域,不得实施垦造水田项目。
二、严禁降低补充耕地质量标准。
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严禁出现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甚至弄虚作假等问题。
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应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施工,不得在土地平整、土壤培肥、排水灌溉等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导致耕地质量低劣,不得放松质量监管和验收标准。
加强补充耕地选址论证,严禁出现不顾立地条件,片面追求补充耕地指标数量,强行开垦耕地行为。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0.09.08•【字号】•【施行日期】2020.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雄安新区管委会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现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有关事项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328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张生江电话:0311—66771673河北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9月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有关事项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3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以下简称4号文件)要求,及时掌握全国设施农业用地情况,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强化用地监管,部研究开发了“设施农业用地监管系统”,要求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纳入自然资源“一张图”监管。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上图入库范围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范围以省级落实4号文件具体实施办法明确的设樞农业用地范围为准,包括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用地情形。
其中,直接利用耕地耕作层或其他农用地表层土壤进行农业生产的普通塑料大棚、下挖覆土式大棚、普通日光温室和非硬化的养殖坑塘用地可不纳入上图入库范围,但配建的耳房、看护房、管理房等应纳入上图入库范围。
严禁将非设施农业用地以设施农业用地名义上图入库。
二、上图入库方法设施农业用地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上图入库,以设施项目为单位,在取得用地、设施建成和变更三个阶段通过“设施农业用地监管系统"上图入库(监管系统登录网址:http//ss- nyd. mnr. gov. cn)。
《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加工、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2010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明确了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要求和支持政策。
但随着现代农业和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设施农用地政策,规范用地管理。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合理界定设施农用地范围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特点,从有利于支持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规范用地管理出发,将设施农用地具体划分为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配套设施用地。
(一)进一步明确生产设施用地。
生产设施用地是指在设施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
包括:1、工厂化作物栽培中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用地等;2、规模化养殖中畜禽舍(含场区内通道)、畜禽有机物处置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3、水产养殖池塘、工厂化养殖池和进排水渠道等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4、育种育苗场所、简易的生产看护房(单层,小于15平方米)用地等。
(二)合理确定附属设施用地。
附属设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设施农业项目的辅助生产的设施用地。
包括:1、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检验检疫监测、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等技术设施以及必要管理用房用地;2、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畜禽养殖粪便、污水等废弃物收集、存储、处理等环保设施用地,生物质(有机)肥料生产设施用地;3、设施农业生产中所必需的设备、原料、农产品临时存储、分拣包装场所用地,符合“农村道路”规定的场内道路等用地。
(三)严格确定配套设施用地。
配套设施用地是指由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为保障我省设施农业用地需求,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通知:
一、合理界定设施农业用地范围
按照自然资规〔2019〕4号文件规定,设施农业用地包括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含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花木等)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
其中,作物种植设施用地包括作物生产、育种、制种、和为生产服务的生产场地、化验室、看护房、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等,以及与生产农产品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炒制、保鲜存储等设施用地,工厂化农作物(食用菌)栽培烘干、食用菌集中制棒等设施用地;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包括养殖生产及直接关联的粪污处置(含散养密集区建设的非经营性畜禽粪污集中处置站点)、检验检疫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屠宰、肉类加工、商业化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等场所用地。
二、有效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
(一)规划引导设施农业用地选址。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充分与农业发展规划进行对接,合理布局设施农业用地,设施农业建设尽量利用未利用地、低效闲置的土地以及工矿废弃地等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
(二)加大设施农业用地支持力度。
设施农业属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要落实占补平衡。
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含宽度在8米以内的生产、管理所需道路),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要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的,但由于位置关系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但必须补划。
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总面积的30%以内。
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经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论证后可适当增加。
补划的永久基本农田必须位于本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内。
直接利用耕地进行作物种植的以及地面不硬化、不建设永久性建筑物的,属于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硬化、挖损地面等破坏种植条件、建设永久性建筑物的,属于破坏耕地耕作层。
对项目建设是否破坏耕地耕作层有异议的,由乡镇政府提出申请,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进行认定。
(三)合理确定设施农业用地规模。
对于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规模,其中国家已颁布行业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执行;未颁布行业标准的,按照下列原则执行:
1.作物种植设施用地规模。
生产设施用地按照种植规模核定用地面积。
作物生产的服务和直接关联设施用地,原则上不超过用地规模的10%,确因生产需要可适当增加,但不得超
过15%,其中规模化粮食种植的直接关联设施用地,由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确定。
看护房应为单层,用地规模控制在22.5平方米以内。
2.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规模。
生产设施用地按照养殖规模核定用地面积。
畜禽养殖的直接关联用地原则上不超过用地规模的20%,确因生产需要可适当增加,但不得超过50%;露天水产养殖池的直接关联用地原则上不超过用地规模的15%,确因生产需要可适当增加,但不得超过20%;工厂化水产养殖场的直接关联用地原则上不超过用地规模的20%,确因生产需要可适当增相力口,但不得超过25%。
作物种植、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规模确因生产需要增加直接关联用地的,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确定。
允许养殖、种植设施建设多层建筑。
(四)加强设施农业用地后期管理。
设施农业用地不再使用的,由经营者负责恢复原用途。
乡镇政府负责监督实施。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验收。
设施农业用地被非农建设占用的,应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原地类为耕地的,应落实占补平衡。
三、规范设施农业用地取得程序
(一)签订用地协议。
使用集体土地的,由乡镇政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者、经营者就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用途、土地复垦要求及时限、土地交还和违约责任等土地使用条件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者和经营者共同签订用地协议。
涉及流转农户承包地的,经营者建设农业设施应依法征得承包农户的同意。
使用年限不得超过承包农户的剩余承包年限。
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固有土地使用人和经营者签订用地协议。
(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
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且破坏耕地耕作层的,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并通过永久基本农田踏勘系统逐级实时报备。
(三)设施农业用地使用。
设施农业用地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不涉及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用地协议签订后即可开工建设,须在30日内到所在地乡镇政府备案;破坏耕地耕作层、涉及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必须在用地协议签订后,到所在地乡镇政府备案,并经县级自然资源部门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
备案程序和材料目录由乡镇政府会同县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
其中需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备案时需提供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四)备案信息汇交采集。
乡镇政府负责汇总本地区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情况,于每月15日前将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情况抄送县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于每月30日前,将乡镇政府汇交的备案数据录入全省设施农业用地信息采集系统。
四、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监管
(一)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利用信息化等技术对全省设施农业用地进行监管,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核查,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二)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联合对本辖区设施农业用地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核查,每年于11月底前将核查情况报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农业农村厅。
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依法依规督促所辖县(市、区)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送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农业农村厅。
(三)县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乡镇政府要将设施农业用地纳入日常监督检查范围,各负其责,形成联动工作机制。
对擅自或变相将设施用地用于非农建设、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等行为,按违法用地进行查处,确保农地农用。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的实施跟踪,监督设施农业土地利用和土地复垦,及时做好土地变更登记等工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指导,做好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乡镇政府负责对设施农业建设和使用的日常监管、用地协议履行情况的监督、落实土地复垦责任。
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可结合地方实际,进一步明确保障措施和具体实施要求,细化操作办法,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加强设施农业用地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引导设施农业合法合规建设。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