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55.29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九年级物理实验室参与人员:九年级物理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九年级物理教学研讨及课堂实践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九年级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九年级物理组决定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实践、反思总结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牛顿运动定律”。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分析了教材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探讨了教学重难点。
(2)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们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2. 课堂实践(1)课后,每位教师按照备课内容进行课堂实践,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后,教师们对课堂实践进行了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3. 反思总结(1)教师们针对课堂实践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2)针对九年级物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教师们共同探讨了解决方案,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3)总结活动成果,明确了九年级物理组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提高了教学水平,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2. 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师们通过反思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4. 九年级物理组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活动反思1. 集体备课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记录一、会议主题:总结反思促提升凝心聚力提质量二、主持人:XXX三、会议议程:1、XXX老师关于家庭电路的说课;2、其他老师的发言:1)、各老师就电热教学中的档位计算、电热综合中的教学分析得失、困惑做经验交流;2)、下段元调复安排谈自己的设想及建议;3、XXX组长就下段教学做方向和安排说明;4、XXX对物理组提要求;5、XXX对物理组做指导;6、XXX对物理组做指示。
四、主备人:XXX五、会议记录:一)、XXX老师关于家庭电路的说课:关键词:示范性、规范性、创造性1)、家庭电路是电学的收尾章节、内容体现了物理教学中的STS,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电学常识,分析办理实践问题的本领,接洽生活、接洽实践有紧张意义。
(2)、第1节家庭电路节是总分的关系,介绍家庭电路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以布线图做框架、电路图的绘图教学中老师们要注意教学的示范性和规范性,对家庭电路布线图,电能表的双进双出、导线的交叉、插座的左零右火、三孔插座的连接,教学中肯定要在绘图中规范,不克不及过份依靠电子黑板、建议在白板上做好绘图示范;教学中要对P107页的三孔插座、三角插头的连接以及P108页的1、2题的绘图落实到位,确保学生会做,考试中能得分。
3)、教学中要创造性:试电笔对学生的体会4、难点:家庭电路的作图,要示范清楚,家庭电路的故障(二)XXX老师关于前段教学的得失及后段的安排建议:关键词:狠抓落实、重在效果1、今天进入电功率的范围问题教学,要求学生常规题会做、难题尽量做、新课教学还是以电功率练为主。
2、经过教学调整,所带班级精神状态大有转变,学生反应比以前好。
3、强调落实,当堂完成。
4、关注P107的三脚插座及插头的连线、P108的经典作图。
5、复时以课本为主、查漏。
三)、XXX老师关于前段教学的得失及后段的安排建议:关键词:注重学情、精讲精炼1、新课进入焦耳定律、在搞专题七。
2、课堂体现出落实要少讲,讲练结合,进步效果。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九年级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20日组织开展了九年级物理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探讨九年级物理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确定教学目标:本次集体备课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要求教师们结合教材和学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师们共同分析了《牛顿第三定律》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如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等。
(3)探讨教学方法: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们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
(4)确定教学步骤:教师们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步骤,包括导入、新课讲解、实验演示、课堂练习、总结等环节。
2. 课堂教学展示(1)课堂展示:由一位教师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课堂教学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课堂情况。
(2)评课议课:展示结束后,全体教师对课堂展示进行了评课议课,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
3. 教学经验交流(1)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如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课堂纪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
(2)针对九年级物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教师们共同探讨了解决方案,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等。
4. 教学资源分享(1)教师们分享了各自收集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实验器材、习题库等。
(2)针对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师们提出了建议,如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如何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资源等。
三、活动总结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九年级物理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 促进教师成长: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
3. 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教师们增进了相互了解,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物理教研组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2)备课时间:2022年3月10日(3)参与人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成员(4)备课过程:首先,教研组长对本次备课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明确了备课的主题和目标。
接着,全体成员对摩擦力这一章节进行了深入研讨,分析了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等。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5)备课成果: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形成了以下教学设计:①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教学重难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探究方法。
③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c.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d.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教学观摩(1)观摩主题:摩擦力实验课(2)观摩时间:2022年3月15日(3)观摩地点:八年级(1)班教室(4)观摩人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成员(5)观摩过程:本次观摩课由我校物理教师王老师主讲。
王老师以生活实例引入摩擦力,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王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观摩结束后,全体成员对王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6)观摩成果:通过观摩王老师的实验课,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①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在一次充满欢声笑语的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得像煮沸的水。
讲桌上摊开的教案就像个期待被解密的宝藏,老师们像侦探一样,准备深入挖掘每一个细节。
咱们的目标很简单,如何把那些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耳目一新,眼睛一亮。
毕竟,谁说物理只能跟公式和定律打交道呢?就算是牛顿的苹果,也能让人联想到甜甜的水果摊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声不断。
有人提到,教学中如果能用点生活中的小事来引入,那学生们的兴趣绝对能被激发到顶点。
比如说,讲到重力的时候,可以聊聊运动会上的跳高比赛,啊,那一瞬间,真的是“飞跃”了啊!想想看,教室里的一双双眼睛,肯定会因为这样的连接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明白,原来物理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活灵活现,根本不需要高冷的样子。
有老师建议,干脆在课堂上搞点小实验,让学生们动手参与。
想象一下,试管、烧杯、各种神奇的小工具,老师一挥手,实验开始,顿时就像开了一场科学魔术秀。
学生们围着实验台,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心里憧憬着“我也能成为小科学家”的美好幻想。
那一刻,知识就不再是死板的东西,而是生动的,有趣的,甚至是“会发光”的。
说到小实验,大家开始聊起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老师提到,动手做“火山爆发”的实验,啊,那个瞬间的沸腾就像是电影里的特效,激动得让人心跳加速。
还有什么简单的浮沉实验,用豆子和水,轻轻一放,就像是魔法一样,让人惊叹不已。
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能让他们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在这个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有的老师说,课堂上不能总是一味讲授,还得倾听学生的声音。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璀璨的宝石,若是能从他们的想法中汲取灵感,课堂将会充满无限的可能。
想象一下,如果学生们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场面一定热火朝天,激情四溢,根本不会再有人打瞌睡了。
大家也在讨论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科技。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物理教研组于2021年9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集体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教研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主题:九年级物理《机械能》章节教学设计(2)参与人员:全体初中物理教师(3)活动流程:①各备课组负责人介绍本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②教师们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③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
2. 教学案例分析(1)主题:分析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案例,学习其教学方法和经验。
(2)参与人员:全体初中物理教师(3)活动流程:①各教师分享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重点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②全体教师针对案例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③总结优秀教学案例中的共性和特点,为教师们提供借鉴。
3. 经验分享(1)主题:分享物理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2)参与人员:全体初中物理教师(3)活动流程:①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在物理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②全体教师针对分享内容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将成功经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③总结经验分享中的亮点,为教师们提供借鉴。
四、教研活动总结1. 集体备课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针对《机械能》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统一的教学设计方案。
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教学案例分析环节,教师们分享的教学案例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 经验分享环节,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各位亲爱的物理老师,大家好!今天咱们聚在一起,就是要聊聊那个让人又爱又怕的物理话题——热能和内能。
别急,我这就带你们一起走进这个既神奇又复杂的世界。
首先得说说什么是“内能”,这可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简单来说,物体内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就是我们说的内能。
它可不是随便就能获得的,得靠我们平时对物体加热、压缩等操作来增加。
比如,你用热水袋暖暖手,不就是在给手增加内能嘛?再来说说“热能”。
这玩意儿,就是物体从高温到低温的那股劲儿。
就像夏天吃冰棍儿,一口下去,那凉快劲儿,是不是就感觉身体里好像有一股热能被吸收了一样?没错,这就是热能的作用。
说到热能,就不能不提“热量”这个词。
热量啊,就像是热能的搬运工,它告诉我们,物体之间是如何通过热能进行能量交换的。
就好比两个小伙伴打架,一个不小心挨了一巴掌,另一个小伙伴就感觉到疼痛,这就是因为那个一巴掌传递了热量。
那么,我们怎么测量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别急,这就要用上咱们的“温度计”了。
温度计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一挥动,就能知道物体有多热,多冷。
比如说,你把手伸进冰箱里,感觉一下,就知道现在的温度是多少度了。
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还得动手实践。
比如在做实验的时候,要记得安全第一哦!记得戴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和同学们的安全。
接下来,咱们来谈谈怎么让物体的内能增加。
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加热”。
加热就像是给物体加了个魔法棒,能让它们变得更热。
比如,你用火炉烤红薯,红薯就会变得暖暖的,这就是加热的效果。
咱们再来聊聊怎么减少物体的内能。
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冷却”。
冷却就像是给物体施了个魔法,能让它们变凉。
比如,你用冰块敷在脸上,就能让脸变得冰冰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希望这些有趣的知识能让大家对内能有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
别忘了,学习物理,不仅要会做题,更要会思考,会应用。
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物理世界吧!。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九年级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物理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组织开展了以“探究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形式,探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九年级物理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1年10月15日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教研组全体成员针对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的“光的折射”这一章节进行了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探讨了以下问题:(1)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3)如何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形成了以下共识:(1)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了解九年级物理教学现状,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课堂观摩。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了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学生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A的课堂:教师A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略显沉闷。
(2)教师B的课堂:教师B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3. 教学反思观摩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教学反思。
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大家提出了以下建议:(1)教师A:在课堂活动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避免课堂氛围沉闷。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初三物理实验室参与人员:初三全体物理教师活动主题:探究“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策略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的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了提高初三物理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组织开展了以“探究‘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策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高初三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全体初三物理教师围坐在一起,针对“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这一课题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主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随后,各位教师针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位教师根据讨论结果,分别进行了课堂观摩。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观察、记录,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1)观摩教师:张老师教学内容:《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教学特点:张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亮点: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张老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让学生对浮力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张老师设计了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观摩教师:李老师教学内容:《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教学特点:李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亮点:1.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李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时间:第二周星期四下午
地点:物理实验室
主讲人:肖启虎
与会人员:杨勇为何宏开舒华龙肖启虎田芸刘静
内容:
一.统一安排教学进度
由于本期只有大约十五周的学习时间,学生就要参加中考了,所以时间很紧,复习要安排紧凑些。
前四周要完成复习到欧姆定律的教学任务。
到期中考试要搞完第一轮复习。
由舒华隆制定详细的周计划表。
二.确定每次的集体备课的主讲人,并落实每次集体备课的主题。
由舒华隆制定详细的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计划详表。
三.充分利用集体的作用,本组老师分工合作,自编电子版的教案。
已由舒华隆做了详细安排。
四.竞赛安排
于三月十四号上午的九点到十一点举行初中奥赛初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