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4.9 (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368.50 KB
- 文档页数:10
2018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单元强化训练<必修4)【单元知识网络】xqVSd4V1tz xqVSd4V1tz 【单元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2018·四川乐山高三模拟)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回答1—3题。
1、读右图,这幅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 ②人们可以能动地运用因果联系③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长久的大计,也是当前的大事。
为此,作为企业应该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扩大生产②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③以盈利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出发点④加强科技开发与应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 )xqVSd4V1tz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思 想 方 法 与 创 新意 辩证法的联系辩证法的发 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
联系的特用联系的联系的客联系的多样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 自然界是发人类社会是发人的认识是发发展的实唯物辩证法从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用发展的前途是光明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唯物辩证创新意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 矛盾矛盾的普 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对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矛盾分析法是认识 具体问题具体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创新是民辩证否定观与创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联系的普3、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的20时30分至21时30分,统一熄灯一小时,已成为一项倡导环保生活的标志性仪式。
2012届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4.8 走进文化生活(必修3)主备人彭双兵【高考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1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2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3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二、考向动态1.关注文化生活中的“三俗”现象,加强文化管理和引导。
2.正确对待“草根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抵御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做出正确的选择。
【自主复习】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面临。
1.原因:(1)的发展(提供生产设备、文化载体、传播工具,使文化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使大众传媒迅速发展。
)(2)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丰富活跃。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1)“喜”的原因:,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主要表现: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和传媒的,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主要表现: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点评:有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对策:不能放任自流,国家:必须,;企业:必须;个人:必须。
(二)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的特点。
(2)针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化及特点,应该提供、的文化产品。
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
(3)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面向,反映,为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质疑解难教材篇目《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单元目标:1.积累掌握本单元出现的重点文言知识。
重点实词:发、加、绝、道、假、传。
重点虚词:而、于、以、焉、则、所。
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来源:学|科|网]3.学习并掌握阅读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基本方法。
4.识记本单元出现的文学常识。
重点难点目标1、2、3。
课时安排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只是,不过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智慧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倔—崛,崛起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影,影子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5秦有余力而制其敝敝—弊,弊政6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有—又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传授8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9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竭力尽心10弃甲曳兵而走跑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博地学习1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仇13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14以为轮把……作为15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16养生丧死无憾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1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1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读“wàng”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19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2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2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数词作动词,专一22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23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24以愚黔首使动用法,使……愚昧25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来源:]2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二)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发(1)涂有饿莩而不发开启、打开(2)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放(5)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6)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崛起(7)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作、抒发(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显露(9)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头发,读fà(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阐明2加(1)邻国之民不加少更、更加(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夸大,超过(3)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的上面(4)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施予、给予(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增加(6)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好处(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施加、施用(8)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来源:学+科+网Z+X+X+K] 胜过(9)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加以,予以3绝[来源:](1)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断绝、挣断(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绝交(5)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绝命(6)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断绝、消失(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特、奇异(8)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4假(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给(4)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5)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临时的,代理(6)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给予(7)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jià,假期(7)那里去辨甚么真是假虚假(9)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之一毛假如5道(1)有碑仆道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3)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行道里程(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理(5)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方法、措施(6)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法令、制度(7)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谈论(8)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来源: /] 规律,法则(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疏通、引导(10)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风尚6传(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传送(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教授(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传说(4)舍相如广成传舍驿站、客舍(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义的文字(6)孟子对曰:“于传有之”书传、文字记载(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捎二、文言虚词1而(1)弃甲曳兵而走连词,表修饰(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连词,表转折(3)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5)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连词,表假设(7)而母立于兹代词,你的(8)拔剑撞而破之连词,表顺承[来源: /.Com] 2于(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3)则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来源: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5)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被、向(6)青,取之于蓝介词,从(7)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介词,跟3以(1)请以战喻介词,用(2)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时(3)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借(4)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连词,来(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7)以为轮,其曲中规介词,把(8)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连词,表目的“来”4焉(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来源:Z+xx+](3)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相当于“之”(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5)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于其身,则耻师焉语气助词[来源:学|科|网Z|X|X|K]5所(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名词,处所,地方[来源:学*科*网Z*X*X*K](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12届高考政治考点复习导学案2012届高考政治考点复习导学案第十二实现人生价值导学案一、考点(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二、考情分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东综,22,4分宁夏/辽宁综,39(1),14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观浙江综,41(3),10分海南单科,2(2),7分三、知识梳理1、人生价值(1)价值的基本含义: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
①人的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②人的价值的体现: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3)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即看他通过自己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所属社会及他人的需要。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贡献了多少。
(4)价值观的含义及其导向作用。
①含义:它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重要提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性质上存在两种方向,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人们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道路;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则会把人引向歧途。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的判断。
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价值取向就是价值选择。
2012年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科普、科幻——启迪与想像难教材篇目《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单元目标1. 识记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语。
2.了解对科普论文的考查要求及题目特点。
3.掌握在科普类文章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
2课时一、字音A组:夙望sù筵席yán湮没yān褶皱zhě召唤zhào舀水yǎo默契qì汲取jí消耗hào徘徊huái威吓hâ调剂jì霓虹灯ní难以捉摸zhuō婀娜ē广袤无垠mào宏伟hóng碧波荡漾yàngB组:颤栗zhàn颤抖chàn晕厥yūn晕车yùn人才济济jǐ同舟共济jì旋涡xuán旋风xuàn咀嚼juã咬文嚼字jiáo遐想xiá蒹葭jiā日薄西山bó薄板báo惊诧不已chà叱咤风云zhàC组:[来源: /.Com]潜力qián反馈kuì广袤mào晕眩xuàn辽阔无垠yín奄奄一息yǎn荒芜wú纤细xiān花蕊ruǐ细胞bāo柔嫩nân耽搁dān畏葸xǐ[来源:学+科+网]二、字形A组:气势páng礴磅撒手人huán人寰璀càn夺目璨五彩斑lán斓[来源: /]芳香fù郁馥葱lóng苍翠茏huái节踝蜜xiàn腺[来源: /][来源:学科网]fū化孵翩xiān跹tuǒ圆椭B组:聒zào噪干zào燥烦zào躁兴高cǎi烈采[来源: /]丰富多cǎi彩xī闹嬉xīxī哈哈嘻嘻hóng亮洪hóng伟壮观宏hóng福齐天洪怪dàn诞xián皮赖脸涎sī打厮三、近义词[来源: /.Com]1 比比皆是·俯拾即是[来源:学科网](1)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爱车如命”的公交驾驶员比比皆是,每天结束营运后,都要先把车好好检查一遍,细细擦拭干净,才安心回家休息。
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学案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今天本文库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学案》,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高一政治必修三复习学案篇一】教材分析本框《股票、债券和保险》和前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共同构成了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本框按照我国居民对不同投资方式的相对熟悉程度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股票、债券、保险的顺序进行排列。
第一目讲股票,介绍了股票的基本含义和股票投资的特点两方面内容。
第二目讲债券,介绍了债券的基本含义、债券和股票的比较。
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别介绍了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投资特点。
第三目讲保险,介绍了保险的基本含义、保险的功能、保险的分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股票含义、商业保险的含义和作用;比较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基本特征;掌握股票的基本特征以及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学习能概括出不同投资方式的特点,通过比较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的异同,认清不同投资行为的利弊,概括金融活动在国民经济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要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更加有利,并给家庭的投资出谋划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理性投资、理性理财的观念,增强投资理财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
教学重点: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与收益的比较;股票特征及其投资收入构成。
教学难点:综合各种因素,学会理性投资。
教学方法:教师设置情境,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思考相结合。
教学过程生活情景导入有这样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老师多年来勤奋工作,省吃俭用,现有10万元。
现在我想用这10万元进行投资,但是我只知道一种投资方式---储蓄存款,可是利息又很低。
你们能为老师提供专业性意见吗合作探究点一股票陈老师到银行去取几年前存入的10万元钱,当她拿到2250元的利息时,叹了一口气,觉得利息实在少,还跟不上物价的上涨,在银行工作的妹妹劝姐姐购买某上市公司的股票,陈老师动心了就用10万元钱买了1万股,每股10元。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关注考点】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③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④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二、【考点解读】考点1.近代中国先进文化是如何诞生的?(1)近代中国历史证明,奉行“”论或“”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
(3) 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考点2.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什么?(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以为指导,以培育、、、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考点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和,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考点6.如何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1)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学事业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和自然科学并重。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扶持,发展、鼓励,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考点7.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怎样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1)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完善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Ⅰ部分【自主预习学案】一【高考导航】二【考点梳理】——你能默写准确吗第Ⅱ部分【课堂探究】四【探究交流与突破】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结果,相互解答疑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2、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活动:思考与理解1.合作突破(1)比较两类公司: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2)公司与企业是何关系?(3)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利润,这一观点正确吗?2. 深化拓展,知识整合关于公司的经营,应综合其他单元知识,请尝试一下:五【热点探究】———观察生活【探究主题一:央企整合】2003年4月国资委成立时,央企共有196家,经过国资委7年的重组和整合,2010年内要整合到80-100家。
已经消失的央企中,1/5左右是以对外窗口公司并入相关集团的方式进行的,最终实现了资本资产化;1/5左右是以产业链整合方式进行的;1/10左右的相关央企是以“强强联合”方式进行的。
被称为“央企重组加速器”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它的使命是,收纳那些“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的央企”。
这大大丰富了国有资产的管控、运作和战略布局,从而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资有效率的产业布局以及提高国企的竞争力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国有企业将强者愈强。
【思考】1.众多央企“消失”的方式有哪些?这是什么作用的结果?其目的是什么?整合后的央企适合采用什么企业形式?2. 整合后的央企该如何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试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你的建议。
【探究主题二: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今年新春,全国各地传出“民工荒”消息。
但另一方面,又有成千上万的年轻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民工荒”与“就业难”的并存,成了现今中国社会的怪现象。
观点1: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谢朝华委员:企业不要大学生,可是对农民工也不够好。
一方面急着用人,另一方面又不想提高工人待遇。
欠薪时有发生,加班、侵犯权益更是家常便饭。
2012届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4.9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修3)主备人彭双兵【高考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5.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二、考向动态1.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克服盲目学外思想和复古之风。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制“三俗”等腐朽思想的影响。
4.关注教育改革及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成就,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5.结合公益文化建设和城市文明共建活动,重视和谐文化建设。
【自主复习】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近代中国对先进文化的求索(1)“”论和“”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2),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4)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为基础、以为主线、以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近代中国真正的先进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以为指导,以培育、、、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面向、面向的,民族的的的社会主义文化。
(2)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和。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1)基本内容:(灵魂),(主题),(精髓)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
(2)必要性:①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的本质体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
(3)重要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⑷如何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必要性和重要性(1)必要性: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重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育“四有”提高“两素质”)3、怎样建设?重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①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和的作用。
②基本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①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基本要求: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①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②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1)原因: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应该是亿万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2)要求: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广泛发动亿万人民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③当代青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1..正确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1)这三者之间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
它们都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作为其内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目标。
(2)三者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不矛盾的。
【合作探究】1、(2011·安徽文综)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 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2、(2011·江苏单科T22)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委等部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你中国》、《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
一股“信念”与“记忆”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
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B.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C.培养爱国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D.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3、(2011·山东文综·T20) “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
关于图7“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2010·安徽卷高考8)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
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这说明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 ①②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5、(2010·山东文综)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
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8、(2009·海南单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
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社区服务中,志愿服务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
“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
为更好地褒奖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将“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写入地方法规;还打算推广“志愿者服务卡”制度。
持卡的志愿者还可以在指定场所购物、参观、游览时获得一些优惠。
但上述对志愿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
(1)你对上述争议持怎样的看法?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说明理由。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个人应当如何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展示交流】【点拨小结】【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网事.感动中国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为平凡的小人物搭建了一个光华璀璨的平台。
这样的评选活动能够①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②③ B. ①③C. ②④ D. ①④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起显现出积贫积弱,列强宰割,割地赔款。
对此,国人痛心疾首,思考中华民族饱受欺辱的原因。
最终,将不幸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
开始还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来干脆连中国文化的“体”也加以否定。
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结论( )A.是典型的“全盘西化”论 B.是一种文化复古主义C.主张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D.主张东西方文化可以并融3、上述观点 ( )A.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B.忽视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道理C.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D.否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唐山大地震》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重视亲情、自强不息等主流价值观,它带来的不仅是个人感动,也是一次集体意识、国家意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