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 翻译如何做到信、达、雅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2
从事文献翻译工作需要了解“信、达、雅”
想必文献翻译工作者都知道“信、达、雅”这条经典的翻译标准吧,那么这三个字都代表着什么呢?
这三字标准可以说是最被我国翻译界认可(相比于其他的理论)的理论了,它是由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在其著作《天演论》中所提出来的,原文是“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字。
这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他反对虚伪、娇柔造作的美,与这种“伪美”相对的就是“信”。
还有,在我国古代翻译佛经、近代学者进行文献翻译时,各派大家都主张保持原文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这也是“信”的体现。
“达”字,这代表的是对原文的诚信。
孔子有言:“辞,达而已矣”,后来的各辈文人和学者也非常注重“词要达意”。
“达”是文艺美学的基本原则,这个字作为三字标准的第二点也是继承了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基础。
“雅”字,指的是文采,它是通往“达”的途径。
在文献翻译中,表现出原文的文采是保证译文上下文联系自然、顺畅的基本前提。
同时,“雅”也是向当时中国的译者、学者介绍先进的西方翻译思想。
“信、达、雅”这三个字虽然短,但是它把翻译的标准交代的非常清楚,各位译者在文献翻译开始之前,不妨细细品味,一定会带来新的收获。
历年考研英语二级翻译真题汉译英翻译讲究信、达、雅,第一步的“信”就是,你要“精准”地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不行以模棱两可,所以再经过全文翻译这一遍,我想你可以拍胸脯说自己真正做到了“吃透”真题。
下文是我为你细心编辑整理的历年考研英语二级翻译真题汉译英,盼望对你有所关心,更多内容,请点击相关栏目查看,感谢!历年考研英语二级翻译真题汉译英1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xt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Write your translation on ANSWER SHEET 2. (15 points)I can pick a date from the past 53 years and know instantly where I was , what happened in the news and even the day of the week. I’ve been able to do this since I was four.I never feel overwhelmed with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my brain absorbs my mind seems to be able to cope and the information is stored away reatly. When I think of a sad memory, I do what everyone does- try to put it to one side. I don’t think it’s harder for me just because my memory is clearer. Powerful memory doesn’t make my emotions any more acture or vivid. I can recall the day my grandfather died and the sadness I felt when we went to the hosptibal the day before. I also remember that the musical paly Hamopened on the Broadway on the same day- they both just pop into my mind in the same way.历年考研英语二级翻译真题汉译英2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xt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Write your translation on ANSWER SHEET 2. (15 points)Think about driving a route thats very familiar. It could be yourcommute to work, a trip into town or the way home. Whichever it is, you know every twist and turn like the back of your hand. On these sorts of trips its easy tolose concentration on the driving and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passing scenery. The consequence is that you perceive that the trip has taken less time than it actually has.This is the well-travelled road effect: people tend to underestimate the time it takes to travel a familiar route.The effect is caused by the way we allocate our attention. When we travel down a well-known route, because we dont have to concentrate much, time seems to flow more quickly. And afterwards, when we come to think back on it, we cant remember the journey well because we didnt pay much attention to it. So we assume it wasshorter.历年考研英语二级翻译真题汉译英3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xt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Write your translation on ANSWER SHEET 2. (15 points)Most people would define optimism as endlessly happy, with a glass that’s perpetually half fall. But that’s exactly the kind of false deerfulness that positive psychologists wouldn’t recommend. “Healthy optimists means being in touch with reality.” says Tal Ben-Shahar, a Harvard professor, According to Ben- Shalar,realistic optimists are these who make the best of things that happen, but not those who believe everything happens for the best.Ben-Shalar uses three optimistic exercisers. When he feels down-sag, after giving a bad lecture-he grants himself permission to be human. He reminds himself that mot every lecture can be a Nobel winner; some will be less effective than others. Next is reconstruction, He analyzes the weak lecture, leaning lessons, for the future about 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 Finally, there is perspective, which involves acknowledging that in theground scheme of life, one lecture really doesn’t matter.历年考研英语二级翻译真题汉译英4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xt into Chinese. Write your translation neatly on the ANSWER SHEET. (15 points)A fifth grader gets a homework assignment to select his future career path from a list of occupations. He ticks “astronaut” , but quickly adds “scientist” to the list and selects it as well. The boy is convinced that if he reads enough, he can explore as many career paths as he likes. And so he reads everything from encyclopedias to science fiction novels. He reads so passionately that his parents have to institute a “no reading policy” at the dinner table.That boy was Bill Gates, and he hasn’t stopped reading yet--not even after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people on the planet. Nowadays, his reading material has changed from science fiction and reference books recently, he revealed that he reads at least 50 nonfiction books a year. Gates chooses nonfiction titles because they explain how the world works. “Each book opens up new avenues of knowledge,” Gates says.。
考研英语翻译复习举例说明
来源:文都图书
清代翻译家林纾把翻译订下三个标准:信,达,雅。
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全面,准确,通顺。
这也是我们考研英语翻译题评卷的三个标准。
怎样才能做到“信,达,雅”,我们以真题为例进行说明。
By all accounts he was a freethinking person, a nd a courageous one, and I find courage an essenti al quality for the understanding, let alone the per formance, of his works.
文中没有出现超纲单词,比较难的单词是核心词汇essential,这个词的意思是“基本的,必要的,本质的,精华的”。
句子开头是一个不太常见的词组:by all accounts.意思是“人人都说,人人都认为”。
文中另外一个词组:let alone,是考研英语的高频词组,意思是“更不用说”。
整个句子是并列结构,按照原句结构翻译即可。
人们普遍认为贝多芬是个思想自由,充满勇气的人,我发现勇气这一品质是理解他的作品的关键,更不应说也是演奏他的作品的关键。
以上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复习考研英语翻译,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做做2016《考研英语(二)绝对考场最后五套题》,对同学们提高成绩会有一定的帮助。
考研英语翻译如何做到信达雅英语翻译最高的境界便是“信、雅、达”,那么如何能够在中将翻译表达得流畅又漂亮呢?下面是的考研英语翻译如何做到信达雅,欢送大家阅读!翻译题按排序来讲是考研英语试卷的倒数第二道题,重点评估各位考生是否明白所给出的语句并把它转化为汉语的能力。
分数虽不算太高,但是想在该模块有出色表现并不容易。
了解翻译,认识翻译,掌握方法,反复练习是在最终考试中在翻译模块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不二法门。
大家都听说过所谓翻译要到达三个要求:信、达、雅。
而在考研当中,到达信和达就可以了,即符合原文意思,文字畅达通顺。
所谓符合原文意思,就是说翻译出的中文要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观点和感情色彩,不能有添加、缺失、或者主观的臆想。
然而,有时候缺乏灵活性,过于参照原文字面意思翻译,那么会成为机械死板的翻译。
文字畅达通顺,是翻译成的汉语符合汉语的规那么和表达习惯,不能出现语病、错字,而要清晰了然。
要想在考试中做好翻译题,平时训练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一.要清楚英文原文,并对句子进展构造拆分,以便理解。
英语和汉语的根本构造不同,汉语是散状构造,而英语是线状构造,类似于植物的枝叶。
所以要首先理顺全句,在读的过程当中解构句子的语法脉络,这是接下来进展翻译的根底工作。
然后,合理运用翻译技巧,进展汉语转化和遣词造句。
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常涉及到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
一是增加和删去一些词汇。
这是因为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所造成的。
许多情况下是此本无意、意由境生。
要注意词性问题,有时候需要把名词翻译成动词,有时候需要把详细的名词变成比拟抽象的名词。
二是注意代词的翻译。
如果代词所代指的意思不是过于复杂,一般在翻译时把它所表示的详细事物翻译出来。
三是被动语态的处理。
英语中有大量的被动语态,但是直接按被动翻译成汉语,那么不通顺。
所以,尽量把被动转化成为主动。
使用“把”,“将”,“使”等词,把by 和through后面的内容变换成为主语来翻译。
四.注意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翻译。
“信、达、雅”与翻译理论自从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以来,“信、达、雅”就成为中国古代翻译理论探索的浓缩,又成为近现代翻译研究争议的焦点。
有人称之为原则,有人称之为理论,也有人称之为标准。
译界时贤各抒己见,评价有贬有褒,但至今仍未有一家之说能够超越它。
因此,有人说研究“信、达、雅”,就是研究中国全部的翻译理论。
由此可见“信、达、雅”对我国翻译有着如何重大深远的影响。
透过译界人士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信、达、雅”的不同评价,可以看到我国翻译理论的成长与发展。
新译时期,译论史上的批评、争辩热闹非凡。
陈西滢、瞿秋白对“信、达、雅”提出质疑,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但是这些基本上没有超出“信、达、雅”的范畴。
解放后,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译界就翻译标准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一方面提出“‘信、达、雅’的辩证统一”,另一方面认为“信、达、雅”完全不行。
傅雷提出了“形似神似”,钱钟书提出“化境”的翻译标准,使译学研究更加深入。
这个时期在翻译理论界注意应用辩证法来分析问题。
俆永瑛认为“信”(客观的、有效的)是初级的“达”,“达”是高一级的客观的“信”,而“雅”是极高度的“信”和“达”。
真正迎来我国译界春天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
这一时期,引进的各种文化思潮,为中国的翻译理论界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国译学繁荣发展,流派纷呈,见解各异。
关于“信、达、雅”,大多数论者不赞成简单地否认或抛弃,而应该采取修订或重新解释的方式。
党元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翻译:“信”是语义对等,“达”是行文对等,“雅”是功能对待。
乌传衮认为严复提出了一整套相当完整的翻译理论,除翻译标准外,还涉及翻译态度、译者素质、术语定名原则、翻译与出版、译才培养等。
赵秀明认为严复首创的“信、达、雅”作为“译事楷模”,将翻译中的辞意美学推向极致。
李欣强调以文无所谓清楚、固定含义的同时,也就是强调了译者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
同时,这一时期译界对于“信、达、雅”有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
翻译中“信、达、雅”三原则与关联原则的比较探究摘要:“信、达、雅”这三个翻译原则是当年严复提出来的三个基本翻译原则。
但随着翻译的发展,这种以语义学为基础的翻译指导原则逐渐显示出它的弊端,并不能很好的指导作为交流工具的翻译工作达到目的。
本文将借助一些翻译实例来比较“信、达、雅”翻译原则与关联原则,从而起到说明关联原则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关键词:翻译关联原则动态翻译一、现今两种流行翻译方法的概述当今翻译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的研究方法,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规范为衡量尺度,以信达雅为旗帜和行动纲领。
另一种是文化研究方法,以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描写为己任,以宽容为旗帜和行动纲领。
后者是关心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相比之于传统的翻译学,他们忽略了作者本来要传达的意义,他们从本质上跨出了翻译的界线。
前者是紧扣文本进行的翻译活动,但就是对于同一个文本的翻译,两种翻译方法的立足点不同,那么提出的原则也大不相同。
二、以语义学为基础的“信、达、雅”原则的缺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语义学方法的翻译原则占了很长的主导时间。
从这个角度,我国的近代的严复很早就提出了他的翻译标准,即“信、达、雅”。
信者,忠实;达者,达意;雅者,传神也。
换言之,亦即准确、畅达、传神之意。
无独有偶,在半个世纪以后的奈达博士的翻译理论与严复有相似性。
他指出:“检验译文质量的最大标准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即“忠实原文”;二是易于理解;三是形式恰当,吸引读者。
”[1] 这三条理论与严复的翻译理论是惊人的相似。
这三个原则在很长的时间里作为一种指导原则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但是在现代时代快速的发展,翻译不只是对一些文字的翻译,对许多层不出穷的新文字的翻译也应该适应的,然而如果我们还是用以前的三个原则来做为翻译的原则。
例如:This section will discuss how to mount or unmount a file system. 有种翻译为:这一部分将讨论如何“增加或减少”一个文件系统。
翻译标准-信达雅的理论翻译标准,就是衡量译文的尺度,是翻译实践所要遵循的准绳。
有没有一个统一的翻译标准?要不要订出一个翻译的标准来的。
因为不论是翻译政论文也好,科学技术也好,文学艺术也好,它们任务都是:用通顺的译文语言忠实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和风格传达出来。
它们的目的都是:使不懂得原文语言的读者确切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由此可见,订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怎样去判定译文的优劣?它关系到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所以,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正确评估译文的高低优劣,订出一个统一的翻译标准,是很有必要的。
—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怎样确立翻译标准?这首先要求我们对原作进行细致的分析。
原作包含着三大要素:第一是内容,内容指的是作平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在叙述、说明和描写之中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所流露的感情;第二是形式,形式指的是语言形式,即作者所使用的词汇、语法、修辞手段的总和;第三是风格,风格指的是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语体风格和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等。
翻译时,就是要把这三大要素表达出来,即原作的内容必须确切地传达出来,原作的语言形式必须换成译文的语言形式,原作的风格必须保持下来。
怎样把这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标准呢?对于这个问题,各有提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是从我国来说,主要有两种提法,一种认为严复提的“信、达、雅”还可以作为翻译的标准,严氏的这个标准有缺陷:“他说的雅,是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严复主张用汉代以前的语法去译,认为这是上等的文言文,用了,才算登上了大雅之堂。
”虽然是这样,但是只要我们把“雅”的含义重新赋予新的含义就行了。
他们称之为“旧瓶装新水”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搞俄语翻译的人。
一种认为严复讲的标准没有谈风格问题,所说的达是指文字方面的,雅也是指文字而言,实际上没谈到风格问题。
为了避免对“雅”的含义重新赋予新的含义就行了。
他们称之为“旧瓶装新酒”。
浅议翻译标准“信、达、雅”摘要:翻译不是无章可循,任何翻译都有一定的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是我们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我们从事翻译时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从事翻译必须广泛学习,了解各方面知识 ,还要注意语言环境的影响, “忠实”呈现原文 ,同时做到通顺、易懂。
关键词:翻译标准与实践,语言环境,文化差异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从本质上来讲,翻译就是把原文的内容、写作特点、思想情感再现到译文中。
翻译涉及的层面比较复杂,包括原语与译语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
所以,如果译者想要的到理想的翻译文本,译者就要对原文进行比较深刻的剖析,反复推敲.如果是科技文本的话,就要学习相关的科技知识来保证译文的质量.这对译者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翻译家严复曾经说过:“一名之立,旬月踌躇。
”鲁迅先生也曾说:“创作时可以回避,翻译却不然,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
”由此可以看出,翻译绝对不是简单地把原文转换成译文. 针对翻译的标准,许多翻译家都有其各自的观点和论述.中国在唐朝时期就有了对翻译的论述, 玄奘法师翻译佛经时就提出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佛经的翻译中,只不过他当时翻译的是梵语,但是翻译是相通的,不管是哪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遵循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是一致的. 玄奘法师强调译文“既须求真,又须喻俗”,也就是既要忠实、真切地反映原文的原意,又要通顺易懂。
《天演论》的翻译者严复,提出了“信、达、雅”三个标准。
这在当时影响极大,这一标准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翻译的一些主要特点与规律,而且文字简练,通俗易懂,一经提出,即为翻译界所承认和推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为我国的翻译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严复之后,很多翻译标准被提出,但是都没有超出他的这三个标准,虽然新的标准提出来了,但是实质并没有改变,只是换了种说法。
考研英语翻译如何做到信、达、雅
考研英语翻译考试每年的平均分是4分到5分之间,同学们之所以在此拿分水平比较低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答题的方法。
大部分学生做题的时候特别地着急以至于上来就从第一个单词翻译到最后一个单词,我们英语教研室杨老师认为这种题型在近些年的考研英语试卷中考察形式已经趋于稳定。
考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句、全段或全文的基础上,把语法、词汇的意思和上下文结合起来理解。
一、掌握语法,做到对原句精确的拆分
语法体系不完善的同学应该牢记并不断用真题巩固原句拆分的六个黄金分割标志点,能够快速、准确定位连词、引导词、介词、分词、单词to和重要意群标点符号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长句意群解拆并明确句子主干。
理清句子结构层次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翻译句子之前,先通读全句,注意一边读一边拆分句子的语法结构。
例1:Social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 manner that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2003考研翻译真题)
拆分句子:
(1)句子的主干是: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enquiry;
(2)定语从句:which后面是一个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socialscience;
(3)方式状语:in the same 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dispassioned manner是方式状语。
其中的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是并列定语,修饰manner;
(4)定语从句: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natural phenomena是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manner;
(5)拆分后句子的总结构是: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intellectual enquiry(主干)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定语从句)in the same 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 manner(方式状语)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定语从句)
二、多义词、熟词等高频词的词义选择
在2013年的考试当中,重点词汇和重点词组都有复现现象,这使得词汇和常用词组在翻译过程当中得分点更加集中,风险更大,如果核心单词掌握出现漏洞,可能出现在一篇文章中同一个知识点反复丢分的想象。
另外,提醒2014年的考生们需要在考试前熟练把握词缀分析、上下文提示、中文习惯搭配、同近词义替换四大选词原则,并能够在遇到生词时能够多元化思维综合应用上述技巧。
在试卷中,大部分的翻译错误都是起因于考生的理解错误、没有正确的理解,考生传达的就不是原文的意思,这样就可能扭曲原文的意思,造成严重的扣分现象,甚至会不得分。
三、意群的整体翻译,踩准语法得分点
最为主要的依然是定语和定语从句,以及定语从句中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位置处理、分词和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的翻译、状语的翻译定位和顺序、名词性从句(主、宾、表)的翻译为重中之重!2013年考试中的第三句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语序和句式的调整,对考生在处理中文长句中的句式架构的驾驭能力提出了高级要求,同学们可以在阅读部分对于长难句多加注意并尝试在中文语境内根据翻译技巧理论尝试翻译,并反复修改以锻炼流畅构建中文长难句的能力。
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气的翻译为关键得分点,需要将真题的相应部分完全吃透。
同时,能够正确处理否定结构、并列结构的译文句式选择,一定做到做题的时候每走一步心中都有相应技巧作为理论支持。
四、润色,调整,成文
这步要求大家将直译过来的汉语意群再加工,选用的词汇要准确,句子结构要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
在准确理解画线部分英语句子的含义后,如何用通顺的汉语将其表达出来是关键。
表达是理解的结果,是把已经理解了的原作内容选择适当的译文重新表达出来。
由于两种语言存在着语言,语法以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使我们的读者阅读译文时感到自然流畅。
最后杨老师提醒大家:英语翻译的备考不能只停留在"看"的层面上,要扎扎实实的"做"翻译,提高动手、动笔的能力,那样才能切实的提高翻译水平。
翻译是一门艺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有人把翻译说成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不管什么类型的翻译,我们都需要完成两个最基本的任务,即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