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特性及与运动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98.01 KB
- 文档页数:1
1. 介绍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又称为磷酸果糖或者磷酸葡萄糖,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化合物。
它是一种六碳糖,是葡萄糖的异构体之一。
1,6-二磷酸果糖在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生物化学过程,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运动过程中,1,6-二磷酸果糖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 1,6-二磷酸果糖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在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1,6-二磷酸果糖是糖酵解途径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
在糖代谢过程中,1,6-二磷酸果糖与磷酸化合成葡萄糖-6-磷酸,这个过程同时会释放出两个高能磷酸键,形成两个分子的ATP。
这就说明1,6-二磷酸果糖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是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
3. 1,6-二磷酸果糖在肌肉运动中的作用在肌肉运动过程中,1,6-二磷酸果糖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肌肉的功能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而糖原是肌肉细胞储存的主要能量来源。
1,6-二磷酸果糖可以通过糖原合成途径,促进肌肉细胞内糖原的生成,提供肌肉运动所需的能量。
4. 1,6-二磷酸果糖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1,6-二磷酸果糖可以促进运动时肌肉对糖的利用,提高运动表现。
在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的糖原储备可能逐渐耗尽,而1,6-二磷酸果糖可以通过糖原合成途径,帮助肌肉恢复能量储备,延缓疲劳的产生,从而增加运动持久力和耐力。
5. 1,6-二磷酸果糖在运动营养中的应用由于1,6-二磷酸果糖在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运动营养品中都添加了1,6-二磷酸果糖成分,以提高运动者的表现。
这包括运动能量饮料、运动能量棒等各类产品。
通过摄入1,6-二磷酸果糖,可以为运动者提供必要的能量储备,增强体能,提高运动效率。
6. 结语1,6-二磷酸果糖在细胞能量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了解1,6-二磷酸果糖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可以帮助运动者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营养摄入,提高运动表现,延缓疲劳,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
运动减肥的生物化学机理肥胖作为“四大文明病之一”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效应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有关肥胖、减肥的各种理论和具体方法也大量出现. 运动减肥虽已被许多人采用,但对其作用机理和科学性却知之甚少. 为了指导人们科学地实施运动减肥,本文分析了脂肪代谢与运动的关系,提出了作者的观点.1 肥胖概述肥胖是指身体内脂肪过多积累,超过个体体重的20 %. 它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而且. 肥胖可引起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神经体液调节的一系列变化,使人体的工作能力降低,甚至显著缩短寿命.对于成年人,肥胖是损害健康的先兆,肥胖时由于过量的脂肪在体内堆积,增加了身体负担,过多的脂肪需大量的血液来供应,加重了身体心血管系统负担,胸腹部大量脂肪堆积,横膈膜被迫抬高,胸部和横膈的运动受到限制,妨碍心脏舒张,加之心脏本身的脂肪沉积,心脏营养障碍等,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以致于肥胖者常感到气促、疲乏和不能耐较重体力活动. 肥胖者在同等情况下,氧消耗较正常人高34 %~40 % ,严重肥胖者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产生并发症,直至影响寿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肥胖儿童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不仅给儿童造成某些心理压力,也影响到其某些生理机能的发展. 如肥胖儿童可出现早熟、脂肪肝、运动能力下降等. 这些均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 肥胖者的增多同时使国民体质下降. 鉴于肥胖对人体健康的种种危害,预防肥胖,控制身体成分在适宜水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 脂肪代谢与运动2.1 运动时脂肪的生物学功能(1) 能量的主要来源. 脂肪是人体正常安静状态、禁食、饥锇或中低强度运动时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肪作为能源物质被氧化动用时,特别是在耐力性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起着节省糖和蛋白质的作用,有助于延长运动时间和提高运动能力.(2) 防震保护和隔热保温. 脂肪对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形成包裹,起着防震保护作用. 脂肪不易导热,皮下脂肪层有隔热保温作用.(3) 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和必须脂肪酸的来源. 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系A、D、E、K及胡萝卜素的最好溶剂. 减少食物脂肪的摄取量会降低体内这些维生素的含量,有可能导致这些维生素的缺乏症. 必须脂肪酸是人体需要而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因此,运动员摄取适量的脂肪是必不可少的.2. 2 脂肪在运动时的供能作用(1) 脂肪供能的意义和形式.人体内贮存的脂肪主要功能就是氧化供能. 贮存的脂肪可以随时经过水解和动员释出甘油和脂肪酸,并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加以利用. 血浆游离脂肪酸是人体内静息状态的主要能源之一. 静息状的骨骼肌也主要利用脂肪酸氧化代谢获得能量. 所以,在静息状态,低强度和中强度运动时,人体都是主要利用氧化佛脂酸来维持体内的能量代谢.脂肪在运动时的供能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长链脂肪酸的形式供给体大多数组织,如骨骼肌、心肌等氧化利用. 这是脂肪供能的主要形式. 二是生成酮体供给骨骼肌、神经系统氧化利用. 三是以甘油作为糖异生作用的重要底物,在肝脏中异生成糖原或葡萄糖,对维持血糖稳定起重要作用. (2) 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的利用.人体内脂肪组织中贮存的甘油三酯水解后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再进一步参加能量代谢,是运动时利用脂类物质供能的主要方式. 运动时体内脂肪组织中贮存的甘油三酯的利用,受脂肪的水解和脂肪动员作用,脂肪酸的运输及骨骼肌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等因素的影响.a) 脂肪水解和脂肪动员作用. 在运动时脂肪水解和脂肪动员作用同时加强,生成大量的脂肪酸并经血液循环参与氧化代谢.如果人体有脂肪16kg ,可供步行1-12 天及马拉松跑1-9 小时的供能需要. 因此,一次急性运动过程中,从理论上讲脂肪的供能是取之不尽的.b) 血浆游离脂肪酸. 脂肪动员入血的脂肪酸在血浆中以清蛋白为载体进行运输. 运动时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使工作肌的摄取利用量也相应增多. 在进行长时间运动的过程中脂肪组织血流量增加,但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血流量增加不同,一般大约增大3 倍左右,从而有助于运动时的脂肪动员. 血液运输游离脂肪酸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过多的脂肪动员也会对人体的运动能力甚至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c) 骨骼肌摄取血浆游离脂肪酸. 骨骼肌细胞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与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呈正比,即脂肪动员率的大小直接影响骨骼肌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利用;此外,运动时骨骼肌供血量增加也对摄取利用脂肪酸起积极作用.2. 3 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各种类型的运动中,耐力运动对人体内脂肪代谢的影响最为明显. 可以直接影响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的体积和代谢特点,也可以影响血浆脂肪代谢降低血浆甘油酯的浓度,还可以影响骨骼肌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耐力训练可提高脂肪酸的活性,促进脂肪水解,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加速磷酸甘油的氧化,妨碍甘油三酯的合成,从而达到体脂减少,控制肥胖的目的. 因此,控制体脂可以通过运动对脂肪代谢调节来实现.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中,只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在机体进行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能大量消耗脂肪, 满足机体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而且脂肪水解酶只有超过20 分钟的低强度运动才能激活,这些都是单纯性肥胖运动减肥的基本生化机理.3 实施运动减肥运动减肥是通过增加体内能耗而达到减肥目的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控体脂方法,其操作性较强,可从以下几方面深入了解掌握.3. 1 树立科学的控体脂观从理论上讲,运动能影响脂肪代谢,控制体脂. 但由于肥胖是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症,某些由遗传因素或内泌失调造成的肥胖者可能收效甚微. 不论何种情况,都要树立科学的控体脂观,通过运动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而不能单纯为了减肥而运动.3. 2 运动减肥的实施方法(1) 选择适宜运动项目. 由于脂肪氧化供能是氧耐力运动项目典型的供能主式,运动控体脂时,就必须采用有氧耐力运动项目进行运动,达到控体脂的目的. 建议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宜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人们通常采用的慢跑、快步走等都属于此类运动.(2) 合理的运动强度、时间及密度. 在运动强度低于50~60 %最大摄氧量水平的时候,血浆游离脂肪酸是重要的化学能源.一般说来,运动强度越小,持续时间越长,依靠脂肪氧化供能占人体总能量代谢的百分率越高.脂肪氧化供能在运动开始几分钟后即逐渐增加,对竞技运动来说,只有在进行持续一小时以上的大强度运动时,脂肪供能才显得重要.根据以上分析,建议运动时强度不超过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自身最高心率的70 %~80 %;运动时间20 分钟或更长,最好能超过一小时;一般保证每周运动3~4次.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进食前运动与进食后在控体脂方面相比能取得更佳的效果.3. 3 运动减肥的注意事项(1) 不同年龄、性别运动者的生理差异. 由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在生理生化代谢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实施运动减肥时,应充分考虑运动者的个体生理生化代谢特点、肥胖程度和个体体质,选择较适宜的运动项目、强度、密度等.(2) 加强自我监督和医务监督. 运动降体脂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机体机能,增进健康. 运动中任何不适的感觉都可能诱发更多的不利因素,尤其是老年人和各种病患者. 加强自我监督和医务监督能对运动者的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督导和协助科学的锻炼.(3) 应用运动处方. 有心脏疾患、高血压症、高血脂症的肥胖者,在运动减肥中应特别慎重,应考虑应用运动处方,保证机体的健康水平,防止诱发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不良因素.运动不仅增加机体能量消耗,还可增强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肌肉代谢功能,对保持瘦体重、促进健康有利,是一种有效的控体脂手段.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运动结合限制饮食能取得更加完美的减肥效果.运动营养补充品发展现状与一般人相比, 运动员因肩负着不断提高体能、增强体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挑战人类自身极限的重任, 所以在保证了提供与健康人类似的平衡膳食外, 还需增加特殊的“食谱”——运动营养补品(Spo rtssupp lement) 来平衡运动过程中迅速的物质能量代谢。
果糖-1,6-二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简称为 FBPase)是一种参与葡萄糖代谢的酶,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许多原核生物以及一些病毒中。
它是Gluconeogenesis(糖异生)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负责将2分子果糖-1,6-二磷酸(FBP)水解为2分子磷酸果糖(F6P),从而使糖异生途径前进。
该酶是糖异生途径和糖原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之一,在空腹时,肝脏中糖异生途径占主导地位,FBPase的活性是肝脏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的。
结构与功能FBPase 主要由 3 个结构域构成:N 端结构域、中间结构域和 C 端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N 端结构域含有磷酸化酶催化所需的脯氨酸残基,是酶催化和调节的关键区域。
中间结构域含有两个反向同构的催化中心,这些催化中心使 FBPase 能够高效地水解两个 FBP 分子,从而生成两个 F6P。
C 端结构域则对物质基础进行分类和整合,为 FBPase 酶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整合提供基础。
FBPase 对许多环境因素,如 pH 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均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
稳定剂和抑制剂都能够显著地影响酶的活性。
对于细胞与机体内的 FBPase 来说,该酶的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调节通常由磷酸化和解磷酸化等化学修饰实现,而长期调节则主要由基因表达调控实现。
FBPase 的磷酸化和解磷酸化磷酸化和解磷酸化修饰对于 FBPase 的调节非常重要。
当细胞需要进入糖异生途径时,活性化的酶被磷酸化,并透过蛋白水解酶4的参与,磷酸化 FBPase 的活性在糖异生途径的起始阶段被激发,以产生更多的葡萄糖。
与此相反,当细胞需要停止进行糖异生途径时,F6P 是其调节的关键物质,彼时解磷酸化的 FBPase 更方便形成稳定的 F6P/FBP 催化活性平衡,从而使糖异生途径的前进效率下降。
改变 FBPase 的活性和构象调整代表了一种非常快速和可靠的方式,调整葡萄糖代谢产物的浓度,从而使细胞适应外界环境的需求。
1, 6-二磷酸果糖检测
1, 6-二磷酸果糖(1, 6-Fructose diphosphate),又称1, 6-二磷酸果糖。
碳水化合物是运动时的主要能量来源,糖在分解供能过程中先要磷酸解,逐步变为1, 6-二磷酸果糖(FDP),然后再分解供能,在缺氧时生成乳酸,在氧供给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迪信泰检测平台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使用Agilent 1260 Infinity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分离,DAD检测器鉴定,该方法可以高效、精准的检测1, 6-二磷酸果糖的含量变化。
此外,我们还提供其他三羧酸循环系列检测服务,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样品制备
三羧酸循环代谢物提取方法(此部分涉及到公司的核心工艺,以下提供常规的提取工艺)
1)取10 mL左右的样品;
2)5℃,12000rpm离心10 min;
3)取上清;
4)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用HPLC检测。
HPLC测定1, 6-二磷酸果糖样本要求:
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
周期:2~3周
项目结束后迪信泰检测平台将会提供详细中英文双语技术报告,报告包括:
1. 实验步骤(中英文)
2. 相关质谱参数(中英文)
3.质谱图片
4. 原始数据
5. 1, 6-二磷酸果糖含量信息。
果糖1,6-二磷酸盐
果糖1,6-二磷酸盐(fructose-1,6-bisphosphate)是一种生物分子,是糖酵解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产物。
它的分子式为C6H14O12P2,分子量为340.116 g/mol。
果糖1,6-二磷酸盐在糖酵解途径中的作用是将葡萄糖分解成两个三碳分子的丙酮酸。
它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产物,也是糖酵解途径中ATP生成的重要来源。
在糖酵解途径的第三步,果糖1,6-二磷酸盐被酶类催化分解成为两个三碳分子的丙酮酸和磷酸二酯。
果糖1,6-二磷酸盐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5年,德国生物化学家Emil Fischer首次发现了果糖1,6-二磷酸盐的存在,并研究了它在糖酵解途径中的作用。
此后,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果糖1,6-二磷酸盐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近年来,果糖1,6-二磷酸盐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果糖1,6-二磷酸盐的特殊性质,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此外,果糖1,6-二磷酸盐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和生物能源等领域。
总之,果糖1,6-二磷酸盐是糖酵解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复合1,6二磷酸果糖(FDP)运动营养合剂对青年男子赛艇运动员抗氧化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陈奇;张国亮【期刊名称】《辽宁体育科技》【年(卷),期】2022(44)3【摘要】目的:观察补充复合1,6二磷酸果糖(FDP)运动营养合剂对沈阳市男子赛艇运动员抗氧化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沈阳市男子赛艇运动员30名,随机分为实验一组10名(营养补剂2倍量)、实验二组10名(营养补剂1倍量)和对照组10名(安慰剂),采用同一训练计划进行3周训练,于训练前后分别进行30min 的赛艇测功全力仪测试,并进行相关抗氧化指标SOD、MDA及训练学指标30min 完成距离、最后1min完成距离、完成后即刻心率的测试。
结果:抗氧化指标测试:实验后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SOD水平均显著性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后实验一组MDA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后实验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测试成绩和测试的相关指标:30min完成距离,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与实验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实验后实验一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
最后1min完成距离,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实验后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一组实验后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5),且实验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二组实验后有显著性提高(P<0.05),实验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完成后即刻心率(HR),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三组测试结果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对比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完成后即刻血乳酸(Bla),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实验一组显著性提高(P<0.05),实验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补充复合1,6二磷酸果糖(FDP)运动营养合剂,可有效提升青年男子赛艇运动员机体抗氧化水平,提升无氧和有氧耐力,特别是无氧耐力,并可有效提高耐力项目运动成绩;二倍量组效果明显好于一倍量组。
作者: 李湘浓[1] 丁俊华[2] 邢英琦[3]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体育系,长春130022 [2]吉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3]吉林省人民医院老干部病房
出版物刊名: 冰雪运动
页码: 40-42页
主题词: 左心功能 FDP 心肌耗氧量 服用 观察 1,6-二磷酸果糖 LVEF 运动员 冬训 竞技能力
摘要:为了观察FDP对运动训练期间运动员左心功能的影响,我们选取16名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冬训大强度期间服用10天,服用前后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左心功能,结果表明:FDP能使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使静态SV、CO、LVEF及FS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由此可见FDP可明显改善左心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竞技能力。
果糖-1,6-双磷酸酶果糖-1,6-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简称FBPase)是一种酶,参与糖类代谢过程中的糖异生途径。
这种酶在细胞内的催化作用是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之间的平衡。
具体来说,FBPase是磷酸酯酶,其催化作用是将果糖-1,6-双磷酸(F-1,6-P)水解成为果糖-6-磷酸(F-6-P)和无机磷酸(Pi)。
FBPase 的生理作用FBPase 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内的糖异生途径的平衡,促进葡萄糖的新陈代谢。
在糖异生途径中,磷酸酸化的甘油酸是糖源的主要输入物质,而F-6-P是产物的主要输出物质。
因此,当细胞需要使用更多的糖源时,糖异生途径会增加,FBPase会被激活,从而将F-1,6-P水解成为F-6-P和Pi。
反之,当细胞需要更多的ATP,而糖异生途径过剩时,FBPase会被抑制,以防止糖异生途径的过度活化,从而保证细胞代谢的平衡。
FBPase的结构和功能特性FBPase是一种分子量约为37kDa的单一亚基酶,分布在各种生物体中。
在哺乳动物中,FBPase主要存在于肝脏中。
FBPase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温度、pH、离子浓度、代谢产物等。
在结构上,FBPase的活性中心位于酶的C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些氨基酸残基在催化反应中起到了降低催化能、催化反应等作用。
FBPase和糖尿病的关系在糖尿病患者中,FBPase的活性和表达水平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在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FBPase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导致糖异生途径过度活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因此,FBPase成为可能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