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肾病
- 格式:ppt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32
马兜铃酸肾病
陈宝平
【期刊名称】《中华适宜诊疗技术杂志》
【年(卷),期】2004(022)005
【摘要】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近10年来才
发现的一个新病种,但它却与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中医药学发生了联系,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可引起肾损害,国外常将此病称为“中草药肾病”,该命名显然不妥,国内学者建议将其称为“马兜铃酸肾病”,我们赞成这一命名。
该病发展较快,危害较大,目前也无成熟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医师必须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陈宝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淮河医院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
【相关文献】
1.福莫特罗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J], 刘新辉;李顺民
2.马兜铃酸肾病:仍需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J], 阳晓;吴娟;余学清
3.马兜铃酸肾病:研究及启示 [J], 薛寿征;曾广先
4.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评估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氧合水平变化 [J], 杨
桂香;梅颖洁;吕健;陶泉;冯衍秋;许乙凯
5.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在马兜铃酸肾病中的应用 [J], 高克彬;李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兜铃酸-I对大鼠慢性肾损害作用的研究一、立题依据马兜铃酸-I (aristolochic acid,AA-I)是马兜铃属植物的主要成分,国内外都广泛使用马兜铃属植物入药,常用于抗风湿、利胆、利水和妇科疾病的治疗,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有文献报道过量服用中药关木通(Aristolochia manshu-fiensis Kom,AMK)引起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1,而关木通中的主要肾毒性物质是马兜铃酸-I,因此近年来马兜铃酸的肾毒性作用、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其中肾毒性作用为研究热点。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建立马兜铃酸-I肾损害大鼠模型,探究马兜铃酸-I对大鼠的慢性肾毒性反应,对于今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理马兜铃酸-I具有毒性蓄积作用,其引起的相关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病变,后期可导致间质纤维化的形成2。
随着小管间质纤维化渐渐导致肾小球硬化、荒废,最后达到终末期尿毒症,这一过程急缓与马兜铃酸服用剂量明显有正相关。
因此,按马兜铃酸-I 使用剂量和服用时间的不同,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可分为3种类型:1.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其为短期大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引起, 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为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伴肾性糖尿及低渗透压尿, 尿酶升高, 尿常规显示蛋白尿伴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
且常有肾外表现, 如消化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 血液系统表现贫血、血小板减少, 肝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异常等。
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间质水肿。
急性肾功能的发病机制少尿2.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为持续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引起, 也可由重症急性马兜铃酸肾病不愈发展而来。
表现为首先出现夜尿多, 而后逐渐出现各种肾功能衰竭症状。
尿化验常出现肾性糖尿, 低渗透压尿, 轻微蛋白尿, 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 肾功能呈进行性损害。
马兜铃酸,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马兜铃酸,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它创造了一个医学名词“中草药肾病”。
它造成的肾损伤无法恢复,它对敏感患者只需极小剂量就可导致肾衰竭。
含该成分药材在欧美全面禁用。
含马兜铃酸的龙胆泻肝丸制造了十万例以上肾衰竭。
目前,36种含有马兜铃酸的治疗咳嗽胃疼为主的中成药依然在合法出售。
清单如下:喘息灵胶囊、肺安片、复方蛇胆川贝散、鸡鸣丸、鸡苏丸、京制咳嗽痰喘丸、七十味松石丸、青果止嗽丸、润肺化痰丸(鸡鸣丸)、十三味疏肝胶囊、胃福颗粒、消咳平喘口服液、新碧桃仙片、止嗽化痰胶囊、止嗽化痰颗粒、止嗽化痰丸(部颁标准10册)、止嗽化痰丸(药典2000版一部)、止嗽青果片、和胃降逆胶囊、香藤胶囊、杜仲壮骨胶囊、杜仲壮骨丸、风湿宁药酒、复方风湿药酒、复方拳参片、祛风除湿药酒、三蛇药酒、伤湿镇痛膏、少林正骨精(酊剂)、神农药酒、益肾蠲痹丸、金朱止泻片、朱砂莲胶囊、保胃胶囊、复方胃痛胶囊、九龙解毒胶囊马兜铃酸用途:可用于支气管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肾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疖病、痤疮等,多与抗生素等配合使用以加速痊瘉。
此外尚可用于肿瘤病人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数下降。
马兜铃酸药理:1. 抗肿瘤: 多次腹腔注射, 可抑制大鼠腹水型癌的生长, 但对小鼠肉瘤-180、大鼠肉瘤-45、肉瘤-M-1及大鼠癌-RS-1无效, 对小鼠肉瘤-37、肉瘤-AK的生长亦有一定抑制作用[7,8]。
2. 免疫作用: 有增强吞噬功能和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6,9,10]。
3. 其它:0.1-1% 溶液滴入兔眼结膜囊或皮下注射均无刺激作用。
静脉注射1-10mg/kg时, 可使麻醉猫升高血压, 心率无变化; 40mg/kg 则猫心跳先停, 后停呼吸, 最后死亡。
对离体兔耳及肾的血管有一定收缩作用, 能兴奋离体兔肠、在位兔肠及在位猫子宫。
小鼠静脉或腹腔注射30到50mg时, 可使直肠温度降低2-2.5°C, 持续24小时[11]。
中医:这些中草药含马兜铃酸被禁用!有肾毒性还会致癌,这些中药要慎用“一查肌酐到了520 umol/l,血红蛋白97g/L,妥妥地肾衰竭了。
”食堂里,两个见习医生正在讨论这刚才的案例。
今天医院收到了一位女性患者——林女士。
林女士43岁了,来到了医院肾内科接受检查,哭诉自己腰部酸胀、小便发黄、全身乏力。
医生根据其症状,进行了相关的检查,这不查还好,一查就崩溃了。
林女士的肌酐到了520 umol/l,血红蛋白97g/L,提示肾衰竭。
这让李女士十分纳闷,她既往没有慢性肾脏病史,是什么原因造成肾脏损害如此严重?这令两位医生十分不解,后来通过询问才知道,林女士平时因为妇科疾病有抓过一些中药来吃,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
接诊的杨主任向林女士询问了药方,一眼就看出了关木通、天仙藤这两个“罪魁祸首”。
杨主任解释说:木通和天仙藤等中药含有马兜铃酸成分,这可是以导致肾脏衰竭著称的物质。
一、关木通、天仙藤含马兜铃酸,是肾衰竭的罪魁祸首为何关木通和天仙藤会导致肾衰竭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里面的一种物质——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是从马兜铃物种的草药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常见于许多传统中药中,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支气管炎、鼻窦炎、前列腺炎、肾炎等。
但是虽然马兜铃酸可以治疗这些疾病,但是他也有很强的毒性,不论是动物还是人体,马兜铃酸都多多少少受其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的影响,与人体的肾衰竭、泌尿道癌症相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曾对马兜铃酸导致肾衰竭的发病机制进行过研究,医生们实验证明:马兜铃酸会导致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呈大片状萎缩或扩张,甚至有部分肾小皮细胞发生脱落、肿胀,这就慢慢导致了肾衰竭的产生。
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会引起肾衰竭,就算是小剂量服用也难逃慢性肾衰竭的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林女士明明没有肾脏病,却突然肾衰竭的原因。
早在20世纪末,世界各地就陆续发生服用含马兜铃酸草药而导致肾损伤的案例。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也于2001年发出警告,明确指出禁止使用含马兜铃酸的药材,理由是它对于肾脏来说会产生难以恢复的伤害。
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了马兜铃的药用价值,其不仅能消除肾结石、治疗蛇毒,还能帮助愈合伤口。
但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这种中草药疗法具有极大副作用,其能致使患者出现肾衰竭,并且可导致癌症发生。
科学家认为,在全球部分地区广泛出现同肾病相关的病例,其罪魁祸首可能就是马兜铃。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药物学家亚瑟·格罗尔曼(Arthur Grollman)表示:“马兜铃这种植物含毒性和致癌物,可造成人体肾衰竭,并且引发癌症。
”据悉,马兜铃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酸、木蓝花碱和马兜铃酮。
马兜铃酸在人体中有蓄积作用,中毒后可麻痹呼吸中枢,抑制中枢神经。
木蓝花碱可阻断神经节,降低血压,用量过大时会损害肾脏,导致中毒性肾病。
格罗尔曼及其同事已解开马兜铃引发癌症及肾衰竭其中包含的遗传特征,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肾脏期刊》(Kidney International)三月刊当中。
据悉,接下来他们会接着研究中国台湾地区肾疾病患病概率居高不下,是否因使用马兜铃所致。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有毒物学家发现马兜铃属植物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但在当时,这项发现未能在医学界引起足够重视。
不过,到了1969年的时候,一位克罗地亚研究人员首次提出,马兜铃属毒素有可能是致使多瑙河流域部分村庄出现非常规肾衰竭及泌尿系统癌症的重要因素。
这种疾病统一被称为巴尔干半岛肾病,其是一种间质性肾炎,发展缓慢,但能导致肾功能减退,男女发病数相似,具有包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在内的明显的区域性,甚至村落之间也有界限,其发病原因一直不清楚。
但这位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区域性疾病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环境因素。
通过观察发现,巴尔干肾病发病地区农田四周多种植有大量马兜铃,因而研究人员也将关注重点置于这种植物之上。
他们发现,发病地区的农民在烘烤面包的时候,喜欢往里面添加马兜铃的种子,而种子里面富含马兜铃酸。
中药副作用一览表毒副作用与一般的副作用不同,是指用药后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概述一、案例名称含马兜铃酸中成药引起肾衰竭等不良反应案例二、案例基本情况1.案例主题20世纪90年代,比利时、英国、美国、中国相继发生病人因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引起肾衰竭的不良反应,如何看待中药毒性?2.结合章节中药炮制技术第二章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3.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药毒性;教导学生对专业一定要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要认真做好炮制工作。
4.案例意义使同学们深入了解炮制不当对人们的危害,教育学生认真负责对待患者,对待自己的工作,把好质量的每一道关。
不逐利,严格遵守制药卫生的规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负有使命感。
三、案例解析1.教学思路以中药炮制可以降低获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的讲解为切入点,引入马兜铃酸肾病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从而进行思政教育。
2.教学设计与实施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中药在给人们治病疗伤的同时,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一些倡导中药现代化要走西方道路的人士,借“马兜铃”事件盲目夸大中药的毒性作用,是及其错误的。
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如何使用,是否经过炮制。
马兜铃是需要用蜂蜜进行炮制才能使用的,服用剂量也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国外把含马兜铃的中药当作茶喝,用以减肥,并且长期服用,所用的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也没有按中国中药传统加工炮制方法进行炮制,自然会出问题。
中药有毒不完全在药,而在医,在于医生如何使用。
向学生介绍本次事件的缘由,通过一些图片、数据和患者案例使学生对本次事件的影响加深印象。
发布作业,使每位同学参与讨论,教师评分并点评总结。
3.教学效果及评价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对本案例印象较深,通过作业来看,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全面,深刻,具有创新性,具有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
结果显示,采用案例引入,学生深入分析,图片数据等手段加深印象,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性,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整体效果较好。
四、案例反思1.创新点把案例分析,做到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对反面案例的教训吸取的更深刻。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
饮食不当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那么,慢性肾脏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到底有哪些禁忌呢?首先,要限制钠盐的摄入。
过多的盐分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高血压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
因此,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如咸菜、腌肉、火腿等。
日常饮食中,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5 克以下,如果伴有水肿或高血压,更应严格控制在 3 克以下。
其次,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也是关键。
蛋白质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含氮废物,这些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无法有效地排出这些废物,就会在体内蓄积,加重肾脏的负担。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摄入蛋白质,而是要根据病情调整摄入量,并选择优质蛋白。
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瘦肉、鱼类、蛋类、奶类和豆类等。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高磷食物也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避免的。
磷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肾脏调节,肾脏功能下降时,磷的排泄会减少,导致血磷升高。
高磷血症会引起皮肤瘙痒、骨骼病变等并发症。
常见的高磷食物包括动物内脏、坚果、乳制品、豆类等。
患者在食用这些食物时要特别注意。
钾的摄入也需要控制。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钾的排泄可能会出现障碍,导致血钾升高。
高钾血症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
如果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更要严格限制钾的摄入。
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还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这类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不适,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同时,辛辣食物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的负担。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饮料的选择也很重要。
应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含糖饮料和咖啡等。
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长期饮用可能会导致肥胖、血糖升高,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
马兜铃酸肾病编码主导词马兜铃酸肾病编码主导词的深度和广度评估及分析马兜铃酸肾病(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是一种由马兜铃属植物中的马兜铃酸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马兜铃酸肾病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然而,这种疾病在医学界的认知、诊断和治疗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于马兜铃酸肾病的编码主导词,可以首先从其定义和病因入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马兜铃酸肾病是一种由长期摄入含有马兜铃酸的食物或中药引起的肾脏损害。
长期以来,马兜铃酸作为一种中药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用于治疗肾病、消炎和止血等疾病。
然而,由于马兜铃酸的毒性,长期大量摄入马兜铃酸可能会引发马兜铃酸肾病。
接下来,可以对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的介绍。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常常不明显,早期患者可能没有特异性的症状。
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压等症状。
对于怀疑患有马兜铃酸肾病的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的诊断。
目前,肾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马兜铃酸肾病的金标准,而血液检测和尿液检测则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
尽管目前针对马兜铃酸肾病的特殊治疗方法并没有明确的指南或规范,但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以便保护肾功能,并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除了马兜铃酸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我也希望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认为对于马兜铃酸肾病这样的疾病,公众的认知和警惕度非常重要。
由于马兜铃酸常常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人们需要加强对中药成分的了解,避免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针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治疗,我认为应该加强相关研究,尽可能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回顾本文所涉及的马兜铃酸肾病编码主导词的深度和广度评估,我们首先了解了马兜铃酸肾病的定义和病因,接着详细介绍了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最后分享了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关键词】肾病马兜铃酸中医药马兜铃酸(aritolochic acid,aa)是植物界中发现的第一个硝基化合物,是马兜铃酸科马兜铃属植物中所含有的共同成分,主要含有aa ⅰ和aa ⅱ,此外还有少量的aaⅲ。
含有aa的中草药有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等。
应用最广泛的是关木通和广防己。
许多中成药中因含有上述成分造成肾损伤,国内外学者称其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
本文就中医药治疗 aan概况介绍如下。
1 中药注射剂治疗aan胡晓颖[1]等用丹酚酸b(salb)干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实验研究表明,salb对马兜铃酸肾小管间质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改善肾功能。
张东成[2]等用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表明肾康注射液能够改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肾功能状况,延缓轻中度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杨晓春[3]等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舒血宁注射液治疗caan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抗氧化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等,从而对肾脏起到一定程度保护作用。
2 中药单味药治疗aan高智[4]等探讨百令胶囊治疗caan的疗效,并用泼尼松做对照,结果发现百令胶囊能够明显延缓caan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而泼尼松不能够控制caan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证实百令胶囊可有效改善损伤的肾小管功能,抑制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
赵怡蕊[5]等通过黄芪与广防己按一定的比例混煎后观察,显示黄芪对广防己急性肾毒性模型的保护和逆转效应。
3 中药复方治疗aan张聪[6]等通过体内外试验研究得出益肾软坚散水煎剂(主要药物有丹参、炙鳖甲、生黄芪、全当归、虫草菌丝等)可通过下调肾组织内促ecm合成因子及抗ecm降解因子的表达,抑制肾间质ecm蓄积而改善caan的肾间质纤维化。
近十几年来,中草药所导致的毒性反应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对马兜铃酸肾毒性作用的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比利时学者Vanherweghem报道,部分女性服用了含有中草药成分(广防己等)的减肥药后,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肾间质纤维化,出现低分子蛋白尿、严重贫血,以及在1-2年内发展为肾衰竭的终末期,即使停止用药也难以恢复。
由于这种病与中草药有关,因而最初被称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
自Vanherweghem 报道至1998年,在比利时有100名以上的“中草药肾病”患者,其中至少已有70名患者接受了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先后报道了不少类似病例。
但在随后的研究中表明,只有马兜铃酸(afistolochic acid,AA)才是引起所谓“中草药肾病”的毒性物质,因而国内学者认为“马兜铃酸肾病”(af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才是更为合理的命名,此命名也逐渐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
笔者现就马兜铃酸毒性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马兜铃酸简述1.1 化学结构迄今为止,从马兜铃属植物中得到并鉴定的化学成分有140多种,主要包括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萜类及甾体化合物、黄酮类、苯丙素等。
其中,引起AAN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马兜铃酸和马兜铃酰胺。
马兜铃酸是硝基菲羧酸,主要含马兜铃酸I(AAI)和马兜铃酸II(AAII),大鼠或小鼠口服AAI和AAⅡ后体内主要代谢产物为马兜铃内酰胺I(AL I)和马兜铃内酰胺Ⅱ(ALⅡ)。
1.2 植物来源引起AAN的中药,主要以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为主。
全世界有350多种马兜铃属植物,我国约有39种,主要有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已、天仙藤、青木香、朱砂莲等,以关木通、广防己引起的中毒最为多见。
1 3 有关中药制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主要有龙胆泻肝丸(汤)、导赤丸(散)、妇科分清丸、八正丸(合剂、散剂)、耳聋丸、排石冲剂(排石汤)、甘露消毒丹、跌打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冠心苏合胶囊、辛夷丸、十香返生丸、清血内消丸等,其中在临床中以服用龙胆泻肝丸(汤)、排石冲剂和妇科分清丸等引起AAN的报道较多。
中药马兜铃事件:一种“毒药”两种对待方法中药马兜铃事件:一种“毒药”两种对待方法Medicool医库软件公司上世纪50-60年代,一种奇怪的肾病在世界各地出现。
首先有资料记载的是1956年,巴尔干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地区流行一种;慢性间质性肾炎,能导致肾功能减退,当地农民患此病但无人知晓这病由何而起;1964年中国曾报告了两例;极型肾衰竭病例,中国学者吴寒松发现这两例病人曾服用过中药关木通煎剂,但这一报告并未在中国医学界引起重视,仅被视为个例。
全球各国都发现肾病案例,各国也都进行相关的研究寻找致病元凶:90年代,这种肾衰竭病例在全球一些地区开始集中出现。
1990年比利时服用减肥中药;苗条丸的时髦女性中大规模出现此类肾病,这种苗条丸上市已逾15年,此前服用者并未出现这类肾病。
比利时学者Vanhererghem对此减肥药展开持续关注和研究,他发现该药是在被加入了一种中药粉;广防己之后才涌现出100多病例的。
然而;广防己中含大量马兜铃酸,他推测应是这种物质对肾脏产生了损伤。
1993年,Vanhererghem将这项研究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1994年,法国也发现两例与服用中药有关的;终末肾衰竭案例,于是就此进行了一项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这项调查显示,1989年-1994年间,在法国有标注为汉防己但其实是广防己的中药出售;1996年,法国NICE地区又发现两例终末肾衰新病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考虑到其中1例可能与广防己有关,暂无法确定马兜铃科中药是否就是致肾病的元凶。
1997年,日本一家委托中国生产中成药的企业因患者肾损伤而引发的国际纠纷,结果发现该药中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关木通。
一份《关木通及肾脏毒性研究》的实验报告证实关木通确实可致肾脏损害,由;关木通组成的复方也可损害肾脏且关木通的剂量与肾的损害没有直接关系,;长时间小剂量也可对肾造成损害。
1999年,中国肾脏学专家黎磊石院士也注意到了马兜铃酸的肾毒性,他所在的南京军区总医院报道了3例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马兜铃酸是一种肾毒素,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但也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
在应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时,应当严格控制其用量,尽可能避免其毒副作用。
本文基于一种马兜铃总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目前市售的几种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以指导临床用药。
标签:马兜铃酸含量中药材马兜铃酸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与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此外,在依靠吸食这类植物生存的蝴蝶体内,也存有一定量的马兜铃酸。
此类马兜铃科植物曾广泛地被中医作为原生药材入药。
但同时马兜铃酸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致病因素,有相关的文献报道,马兜铃酸是一种肾毒素,可导致马兜铃酸肾病等严重疾病,同时还具有致癌作用及致突变作用。
2017年10月27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一份致癌物清单中,马兜铃酸、含马兜铃酸的植物均在其列。
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治疗中,因服用过量的马兜铃酸而导致肾衰竭的病例也不在少数。
一、测定方法本次测定以马兜铃总酸的含量为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市售的不同产地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種较为常用的定量测定、鉴别与杂质检查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待测物质处在不同波长时的吸光度获得待测物质的吸收光谱,结果以绘制波长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图呈现。
与其他测定方法相比较,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测定工作所涉及的仪器设备较为简单,操作也较为方便,选择性好,同时能够较快地获得结果,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次测定选择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型号为SP-752型,所测中药材为购于江苏等地的青木香,购于陕西等地的马兜铃,购于吉林等地的关木通,购于东北等地的辽细辛。
无水乙醇、甲醇、甲酸、乙酸乙酯、盐酸均为分析纯。
二、测定步骤及结果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在马兜铃科植物中的含量相对较高,二者被认为是马兜铃属以及细辛属植物产生毒素、致癌的重要因素。
马兜铃酸肾病1例关键词马兜铃酸马兜铃酸肾病冠心苏合丸患者,男,72岁,因胸闷心慌气短3年,乏力半年余,伴恶心食少3天,于2004年5月17日入院。
患者于3年前因胸闷、心慌气短,于当地医院确诊为冠心病,予口服冠心苏合丸,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2粒。
半年前出现乏力,夜尿增多,夜尿量900~1000ml,门诊测血压正常,查血常规示贫血(诊治过程不详),按缺铁性贫血给予治疗,未进一步行肾脏方面的检查。
3天前出现恶心、食少,时伴呕吐涎沫,来本院门诊就诊。
此时已服冠心苏合丸共计100盒,否认慢性肾脏病史及服用其他药物史。
查体:BP120/70mmHg,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口唇淡,心肺无明显异常,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腹部无血管杂音,肢体无浮肿。
化验检查:血常规示,红细胞1.45×1012/L,血红蛋白83g/L;尿常规示,BCD(+),尿蛋白(+),尿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 1.4g。
肾功能:肌酐448.9mmol/L,尿素氮18.2mmol/L。
B超示:左肾91mm×61mm×47mm,右肾69mm×50mm×35mm,血糖4.1mmol/L。
因双肾萎缩,血肌酐升高,未行肾活检。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
治疗:停服冠心苏合丸,按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方案给予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讨论马兜铃酸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中所含的共同成分,主要为马兜铃酸-Ⅰ,并与肾脏损害相关;此外,含有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马兜铃酸-Ⅳ、马兜铃酸内酰氨,与肾脏损害关系不明。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有关木通、广防已、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铁线莲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有冠心苏合丸、龙胆泻肝丸、导赤散、气管炎咳痰喘丸、排石冲剂、八正散、妇科分清丸等。
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类型与服用剂量有关,1次大剂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表现多为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或急进型马兜铃酸肾病,呈少尿型或非少尿型肾衰,可伴近端或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长期少量或正常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多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先肾小管间质损害,后肾小球损害,肾功能不全各期均可表现;间断小量服用多为肾小管酸中毒,可合并范可尼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