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道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 格式:pptx
- 大小:8.10 MB
- 文档页数:38
炎症:猪生产性能低下被低估的一个原因动物生产中盈利的最大化取决于家畜个体优越的生产性能,为确保家畜个体在基因水平性能表达趋于完美,须将炎症对家畜个体的影响予以考虑。
为使动物生产性能最优化,应限制促炎NF-κB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刺激Nrf2信号通路细胞保护因子的表达。
抗炎试验是机体对体内或体外由传染性病原体或饲料毒素入侵的物理或化学性损伤的先天性免疫反应。
动物体内的长时间的慢性炎症可使其生产性能不断降低。
炎症对动物机体的影响动物机体内出现炎症时可使其饲料摄取量减少(厌食),大量的能量被耗费在细胞免疫阶段而使得畜产品产量下降,例如:肉、蛋、奶产量的下降。
已有相关研究证实,仔猪体内发生炎症反应时可对其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表1)。
试验中,试验组中对仔猪腹腔注射了脂多糖(LPS)。
LPS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 β(IL-1β)的释放进而诱发炎症反应。
由表1 可知,仔猪体内发生炎症反应时可对其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对血液指标分析可知,断奶仔猪注射LPS后发生炎症反应时,皮质醇含量升高。
这表明机体内在进行能量代谢以提供足够的能量用来对抗此炎症。
促进肌肉细胞生长肥大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减少,这意味着断奶仔猪肌肉生长水平下降。
由表1可知,试验组中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不利影响集中表现在饲料摄入量的减少,及日增重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大约减少10%)。
生产实践中,经常可见由炎症而导致的家畜生产性能低下现象,在断奶或改变饲料成分时尤其明显,猪肠道内的炎症反应可使其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
总之,临床炎症反应可阻止家畜生产性能达到最优化,进而影响饲养者的经济效益。
Niewold通过试验证实抑制猪肠道内的炎症反应可有效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因此他建议在生产中必须对家畜体内的炎症反应予以重视。
减少炎症的发生转录因子NF-κB蛋白家族是介导炎症发生的一种最主要的介质,它存在于机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内。
猪肉养殖的肠道健康管理猪肉养殖业一直以来都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猪肉的供应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
然而,猪肉养殖过程中肠道健康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猪肉养殖中的肠道健康管理策略,力求为农民和养殖企业提供有益的建议。
第一节:饲料管理饲料是养殖过程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猪肉的品质和产量。
对于猪肉养殖的肠道健康管理而言,饲料的选择和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选择优质的饲料。
优质饲料不仅能提供充足的营养,还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在选择饲料时,应注意其营养成分是否符合猪的需求,并确保无有害物质的存在。
此外,饲料中添加一些益生菌和酶制剂也是可行的方法,可改善猪的肠道菌群,提高消化吸收效率。
其次,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
要确保猪每日摄入一定的饲料和水分,并尽量避免饲料的浪费和变质。
此外,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确保饲料中的病原菌和有害毒素不超过安全标准。
第二节:疫病防控猪肉养殖中的疫病是严重影响肠道健康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疫病防控是维护猪肠道健康的重要策略。
首先,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合理使用猪用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猪肠道的一些常见疫病,如猪瘟、猪蓝耳病等。
疫苗接种应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同时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期限。
其次,加强疫病监测。
定期检测猪只的身体状态和粪便样品,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发生。
此外,建立疫情登记制度和报告机制,便于对疫情的监控和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三节:环境管理良好的环境管理对于猪肉养殖的肠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可减少疫病的传播和发生。
首先,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环境的干燥和卫生。
同时,加强饮水设备和饲料槽的清洗和消毒,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其次,控制养殖密度。
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因此应根据养殖环境和设施条件适度控制猪只的数量和密度,确保每只猪充分活动的空间。
第四节:应急处置在猪肉养殖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如感染性腹泻等。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3):507-514C hi nes e J our nal of A ni m a l N ut ri t i ondoi:10.3969/j.is s n.1006-267x.2012.03.017有机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张旭晖1王恬h冀凤杰2郭福存2曹宏2(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2.诺伟司国际研发中心,北京100085)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有机酸化荆组合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肠道微生物茵群的影响。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540头28日龄平均体重为(8.23±0.40)kg 的断奶“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
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有机酸化剂组(I、I I、I I I、I V和V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的有机酸化剂A、有机酸化荆B+c、有机酸化剂A+C、有机酸化剂A+仙人掌提取物(cE)、有机酸化剂A+C+C E。
试验全期28d。
结果表明:在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有机酸化剂A和B+C极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o.01)。
添加有机酸化荆A、A+C E和A+c-I-C E显著改善仔猪料重比(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添加有机酸化剂A、B+C、A+C均可显著(P< O.05)或极显著(P<0.01)降低腹泻率;各组有机酸化剂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茵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抑制作用。
在38和45日龄时,添加有机酸化剂A、B+C和A+c对金色葡萄球茼均有显著(P<o.05)或极显著(P<o.01)抑制作用。
在35、38和45日龄时,对照组与各有机酸化剂组间乳酸杆茵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
上述结果提示,在仔猪饲粮中添加有机酸化剂A和B+c组合能够有效地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降低肠道有害茼总数。
《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对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一、引言在现代化的养殖业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需求,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手段提升猪的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及调节肠道菌群已成为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期研究显示,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在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和改善食品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对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均来自优质原料提取,经过严格的生产工艺制成。
试验猪只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商品猪。
2. 方法将试验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
进行为期XX周的饲养试验,记录各组猪的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添加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的实验组猪只,其生长速度、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这表明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能够促进猪的生长,提高其生产性能。
2. 对肉品质的影响实验组猪肉的肉色、系水力、嫩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能够改善猪肉品质,使肉质更加鲜美。
3. 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对肠道菌群的分析发现,实验组猪的肠道菌群结构更加平衡,有益菌数量增加,有害菌数量减少。
这表明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提高猪的肠道健康水平。
四、结论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对猪的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肠道菌群具有积极影响。
它们能够促进猪的生长,提高生产性能;改善猪肉品质,使肉质更加鲜美;调节肠道菌群,提高猪的肠道健康水平。
因此,建议在养殖业中广泛应用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以提高养殖效益和食品安全水平。
五、建议与展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金银花粗提物和葛根粗提物的最佳添加比例及与其他饲料的配合使用方式,以实现更好的饲养效果。
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
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
仔猪肠道健康调控是饲料产业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
1. 益生菌和酶制剂的应用:益生菌可以改善仔猪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提高肠道健康。
酶制剂能够帮助仔猪更好地消化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提高饲料利用率。
2. 肠道屏障增强剂的应用:肠道屏障增强剂可以增加仔猪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和堵塞细胞间隙,减少有害物质的渗透,维护肠道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炎症和疾病的发生。
3. 抗菌素替代品的应用:由于抗菌素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抗菌素替代品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一个热点。
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抗生素非处方药和微生物发酵产物等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仔猪饲料中,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4. 营养调控:适宜的饲料配方和营养调控对仔猪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例如,添加空肠内生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质为主的饲料中,可以降低仔猪小肠对蛋白质的需求,缓解蛋白质消化压力。
5.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饲料添加剂如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等可以提供仔猪生长所需的必需营养素和抗氧化防御机制,
维持仔猪肠道健康。
这些关键技术在饲料产业中的应用可以通过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和全价料等形式实现。
同时,饲料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和需要,设计出适合的配方,并对仔猪肠道健康进行全面调控。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仔猪的肠道健康,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
朱疆/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农业农村局 212300摘 要:在养猪业发展的过程中,。
在不影响猪生长性能的前提条件下,喂食低蛋白日粮具有减少氮气的排放、降低饲优点。
在猪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今天,低蛋白日粮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养殖业中的发展趋势。
低蛋白日粮;猪;肠道健康;生长性能在畜禽业发展中,倡导使用低蛋白日粮已经成为饲料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低蛋白热量能够减少蛋白原料的使用量,降低饲养成本,同时还能够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在此背景下,低蛋白日粮已经成为现代规模化猪养殖生产中日粮供应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低蛋白日粮的推广和应用。
1 低蛋白日粮的概念低蛋白日粮是指和常规的日粮相比降低蛋白质的水平含量,并且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
低蛋白日粮是在保证动物正常生长性能的基础上合理的控制蛋白的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物对蛋白的需求其实是对氨基酸的需求,在传统的养殖中,通过提高蛋白含量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该种做法势必会造成氨基酸的过量和浪费。
而低蛋白日粮能够保证氨基酸平衡。
2 低蛋白日粮的设计与注意事项2.1 氨基酸的平衡 低蛋白热量中的氨基酸的水平应该和高蛋白日粮中氨基酸的水平一致,不能够降低氨基酸的成分。
在配置低蛋白日粮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证赖氨酸的水平,并且保证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符合饲料喂养的标准,才能促进动物的健康生长。
2.2 能量体系 猪只在食用低蛋白日粮之后机体的能量利用会发生变化,同时脂肪的沉积和代谢模式也发生变化。
采食低蛋白日粮能够节约能量的损失。
因此,在低蛋白日粮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赖氨酸平衡,通过科学的调配日粮配方避免猪只过于肥胖。
2.3 离子平衡 动物体内的钾是一种常量元素,能够维持酸碱平衡和促进细胞的代谢。
但是动物体内的钾离子排出很快,为了保持体内的平衡,在日粮中要添加足够的钾离子。
常规的日粮中的钾离子能够满足猪只生长的需求,但是低蛋白日粮中的钾离子水平明显降低。
肠道健康对家禽的重要性,你懂得吗?冬季固然是禽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但肠道性疾病如腹泻等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故不得不慎防。
禽的肠道是一个“微生态区”,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对于机体具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
然而,当饲养管理+、营养水平、天气突变等各类应激因素作用于机体,则肠道内环境发生变化,菌群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致病菌得以滋生,有益菌受到抑制,肠道的吸收功能受阻,肠道负荷增重,肠道性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肠炎等病症都会发生。
肠道就像一面筛,筛去杂物留下精品每一只活禽为了维持机体的生理代谢以及生产性能,每天都要采食一定量的饲料,饲料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主要依赖于胃肠道来完成。
饲料到达肠道后,肠道便会将有用的营养吸收入血并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剩下的废弃物随着肠道的蠕动被排出体外,完成整个营养吸收过程。
但是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无处不在,即使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也不可能做到彻底杀灭,所以病原体随时都有可能随着家禽的采食和饮水以及呼吸等活动进入体内,并吸附、定植并繁衍后代,等待时机侵入机体其他器官。
其实进入体内的病原体不是进来就可以生存的,胃肠道内分泌的胃酸、溶菌酶以及消化液等都具有保护肠道的作用,能杀灭或降低病原体的活性,阻止病原体的粘附与定植。
肠道是机体特殊的功能性器官,即担任着供给全身营养的重任,又具有阻止肠腔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入体内的作用。
所以肠道又像是一面筛,筛走进入肠道的废弃物和病原体,留下有用的养分,供自体吸收。
病原入侵机体犹如一场激烈的战争俗话说“病从口入”,其实这仅是病原入侵的开始。
病原体经口进入食道、胃、肠,在胃肠功能健全的情况下病原体会经过胃酸的杀灭作用、胆酸的降解作用、溶菌酶的溶解作用、sIgA的吸附作用、生物种群的竞争作用等等不利于入侵细菌生存作用的洗礼,然后才能穿过肠粘膜方可定植畅道并继续侵入其他组织。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过程就像是与肠道展开的一场激烈战争,不但要穿过枪林弹雨,还要保持自身的实力,为自己争得一片天下,方能生存下来。
口服精胺对哺乳仔猪肠道成熟的影响的开题报告题目:口服精胺对哺乳仔猪肠道成熟的影响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提高猪肉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成为当前猪业的关键问题。
肠道是猪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其功能与健康程度直接关系到猪生产性能。
哺乳仔猪肠道的发育对于后期生长发育、疾病抵抗力和生产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精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动物肠道健康,但是对于哺乳仔猪肠道成熟是否有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本文将研究口服精胺对哺乳仔猪肠道成熟的影响。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胺对哺乳仔猪肠道形态学结构的影响2. 精胺对哺乳仔猪肠道蠕动及消化功能的影响3. 精胺对哺乳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4. 精胺对哺乳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 样品:选取健康的哺乳仔猪作为实验对象。
2. 分组:将猪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3. 实验组给予口服精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4. 实验期:连续进行30天的实验。
5. 结果分析:采集猪的肠道组织和粪便样品。
对精胺对猪肠道形态结构、蠕动及消化功能、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预期结果:本研究可望得出以下结论:1. 给予口服精胺后,哺乳仔猪肠道形态学结构会有所改善。
2. 给予口服精胺后,哺乳仔猪肠道蠕动及消化功能会有所提高。
3. 给予口服精胺后,哺乳仔猪肠道菌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4. 给予口服精胺后,哺乳仔猪免疫功能会有所提高。
意义:本研究将为哺乳仔猪的生长和健康提供新的可靠方法。
同时为猪产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影响仔猪肠道健康的因素:1.日粮抗营养因子日粮抗营养因子包括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抗原蛋白、棉粕中的棉酚、植酸等等,其中豆粕中的抗原蛋白是造成仔猪肠道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
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是豆粕中两种最重要的抗原蛋白,前者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和黏膜水肿;后者引起肠道形态变化,表现为肠道绒毛萎缩、脱落。
2.病原微生物新生幼畜的胃肠道是无菌的,随后母源性和外部环境的微生物定植于肠道中,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
猪肠道内大约有14个属的400~600种微生物,数量达到1014个,是体细胞的10 倍。
仔猪断奶后,乳酸杆菌、福特氏乳酸菌和嗜酸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其原因为需要复杂营养供应的乳酸菌受到了断奶后仔猪采食量下降的影响;另一方面,日粮组分的变化,如日粮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造成了肠道受损伤和炎症,增加了被外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
3.饲料加工调制断奶仔猪由采食母乳到采食饲料,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变,饲料加工处理方式不同,对仔猪肠道健康影响也不同,如原料熟化与否,颗粒料与粉料及固态料与液态料等。
从消化率的角度出发,谷物和植物性饲料(玉米、豆粕、大豆、小麦)至少需要50%以上的熟化处理,以保证对淀粉的糊化和对抗原的灭活效果。
经过熟化和制粒后,可以减少日粮抗营养因子、病原微生物等的数量,从而减少对肠道黏膜的过敏反应与损伤。
有报道不同料形对断奶仔猪消化生理的影响,与粉料相比,颗粒料可显著提高仔猪日采食量,提高内源酶的活性;与固态料相比,液体料可显著降低仔猪的腹泻,提高小肠绒毛的高度。
4.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产毒霉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对动物肠道健康影响很大。
试验标明,镰刀霉菌毒素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可造成新生仔猪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并抑制其增殖,导致细胞膜完整性受损,抑制消化酶的活性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肠道屏障功能:肠道健康的关键作者:夏俊花马改彦邹君彪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7年第09期肠道对猪健康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真是肠道它决定了哪些微量元素能够进入猪体内。
如何评估这种屏障功能呢?目前有多种方式:用活猪或在实验室进行。
肠黏膜作为肠腔恶劣的环境和机体组织精细调节的体内平衡之间的过滤器,它不仅可以调节着营养素和分子的通过,而且还可避免细菌、毒素和日粮抗原向黏膜下的组织或机体循环系统的渗透。
有效的肠道屏障包含许多组成要素,例如黏液层及其相关的微生物组、免疫效应子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完整性。
研究表明,肠屏障功能紊乱能够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图1)。
1 紧密连接对肠道健康的作用肠黏膜由柱状上皮细胞(也称为上皮)以及下方的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
(有害或有益的)物质通过小肠上皮的运输途径有两种方法,即跨细胞转运(通过细胞)和细胞旁路(在细胞之间)。
肠屏障功能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细胞旁路途径(图2)。
紧密连接会封闭相邻上皮细胞间的空隙,并选择性地控制离子和其他小溶质借助细胞旁路进行的被动扩散。
因此,紧密连接在维持肠屏障完整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一类多蛋白复合物,由所谓的“跨膜蛋白”和包括激酶在内的调控分子组成。
肠道屏障不仅对防止细菌、毒素和日粮抗原的渗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维持驱动活性营养物质吸收(例如葡萄糖的吸收)的上皮离子梯度也极其重要。
此外,紧密连接的选择性渗透可以形成跨上皮离子梯度,进而可促使离子和水的被动的细胞旁路运输。
2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和Occludin最重要的跨膜蛋白是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它决定着紧密连接通透性的一些特征。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在哺乳动物上发现了27种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但并非所有表达这些蛋白质的基因都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种类中,并且它们的表达很大程度上具有组织依赖性和区域分布性。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也是一种跨膜蛋白,它能够与Claudins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