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结肠癌靶向治疗病例分享
- 格式:pptx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30
药物与临床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华蟾素结合靶向及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曾丽丽,朱娴雅,王静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 目的 探讨华蟾素结合靶向及mFOLFOX6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前来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靶向及mFOLFOX6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华蟾素结合靶向及mFOLFOX6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以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和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EA 指标、CA125指标、CA199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均下降,观察组患者CEA 指标为(8.65±2.52)μg/L 、CA199指标指标为(48.75±2.36)U/mL 、CA125指标指标为(12.20±2.12)U/mL ,较对照组的指标(10.86±2.17)μg/L 、(54.50±2.72)U/mL 、(18.34±1.38)U/mL 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92、9.446、14.360,P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并发生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将华蟾素与mFOLFOX6治疗方案进行联合,可以有效降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效果显著,不会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华蟾素;mFOLFOX6方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9(a)-0101-04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Study of Cinobufotalin Combined with Targeted and mFOLFOX6 Regimen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ZENG Lili, ZHU Xianya, WANG Jing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Wuzhong People's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Cinobufotalin combined with targeted and mFOLFOX6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68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who came to Wuzhong People's Hospital of Suzhou city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and the 6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3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5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numerical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argeted and mFOLFOX6 programs,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inobufotalin combined with tar⁃geted and mFOLFOX6.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s well as the changes in tumor marker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Results The recent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CEA, CA125, and CA199 indica⁃tors before treatme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umor marker indexes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theCEA index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65±2.52)μg/L, the CA199 index index was (48.75±2.36) U/mL,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25.101[作者简介] 曾丽丽(1987-),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肿瘤内科。
结肠癌死亡讨论病例范文英文回答:Colorectal cancer, also known as colon cancer, is a type of cancer that starts in the colon or the rectum. It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The death of a patient due to colorectal cancer is a tragic event tha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etection and effective treatment.One case that I came across involved a 55-year-old male patient who was diagnosed with stage 4 colorectal cancer. Despite undergoing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the cancer had metastasized to other organs, and the patient eventually succumbed to the disease. This case underscores the aggressive nature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and the challenges in treating it.The patient's death sparked discussions among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bout the need for improvedscreening methods for colorectal cancer. It also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ng the public about the risk factors and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Early detection is crucial in improving the chances of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In addition, the case prompted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advancements in treatment options for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Immuno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ies have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some patients, but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more effective and accessible treatments for advanced cases.Overall, the death of this patient due to colorectal cancer serves as a sobering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etection, advancements in treatment, and ongoing research efforts to combat this deadly disease.中文回答:结肠癌,也称为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或直肠的癌症类型。
结肠癌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旦发现就需要及时诊治。
本文将介绍一个临床典型的结肠癌病例,探讨其病情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路径。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0岁,主诉最近半年来有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出现腹部不适,食欲减退。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初步怀疑为结肠癌。
病情分析:结肠癌是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克隆增生为基础的疾病。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原位癌、浸润癌和转移癌三个阶段。
患者的病情表现出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典型症状,与结肠癌临床表现一致。
为了明确诊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诊断方法:1. 客观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等。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结肠癌的风险。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钡剂灌肠造影、结肠镜检查和腹部CT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结肠内部的情况,发现结肠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等,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结肠癌的可能性。
治疗路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结肠癌的治疗路径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肿瘤放化疗和综合治疗。
1.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法,可通过切除结肠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淋巴结清扫等方式,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程度和位置而定,常见的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等。
2. 肿瘤放化疗:手术后,对于高危患者可进行肿瘤放化疗,以杀灭潜在的肿瘤细胞,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 综合治疗:结肠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情复发的可能性。
预后评估和随访:对于结肠癌患者,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
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早期发现并处理有可能的肿瘤复发是提高预后的重要手段。
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应用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治疗方法)和实验组(31例,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治疗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水平、癌胚抗原水平。
结果:对比两组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甲胎蛋白水平、癌胚抗原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甲胎蛋白水平、癌胚抗原水平更低(P<0.05)。
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结直肠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发展趋势[1]。
有关文献指出,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法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具有较高疗效[2]。
本文将对其进行有关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对照组女性患者:9例;对照组年龄:(52.37±9.24)岁;对照组体重:(67.84±5.22)kg。
实验组男性患者:21例;实验组女性患者:10例;实验组年龄:(53.37±8.88)岁;实验组体重:(66.67±6.39)kg。
两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未有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奥沙利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962;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0ml∶0.1g;用药方法:第一天按体表面积一次130mg/m2,加入250~500ml5%葡萄糖溶液中输注2-6小时)加卡培他滨(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365;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5g*10片;用药方法:第二天至第十四天,一天两次,每次0.15g)治疗方法:治疗两周之后停药一周(作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一个疗程为21天,共治疗42天)。
摘要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结肠癌三期患者病情较重,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仍有望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作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结肠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结肠癌三期靶向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药物选择、治疗方案制定及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结肠癌三期靶向治疗药物选择1. 靶向治疗药物分类结肠癌三期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针对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尼伏单抗等。
(2)针对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雷珠单抗、阿帕替尼等。
(3)针对RAS/RAF/MEK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
(4)针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如依维莫司、帕唑帕尼等。
2. 药物选择原则(1)根据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2)结合患者的肝肾功能、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3)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性,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二、结肠癌三期靶向治疗方案制定1. 单药靶向治疗对于部分结肠癌三期患者,可采用单药靶向治疗。
如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
治疗方案如下:(1)西妥昔单抗:推荐剂量为400mg/m²,每周一次静脉滴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严重副作用。
(2)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15mg/kg,每2周一次静脉滴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严重副作用。
2. 联合靶向治疗对于部分结肠癌三期患者,可采用联合靶向治疗。
如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帕尼单抗+贝伐珠单抗等。
治疗方案如下:(1)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400mg/m²,每周一次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15mg/kg,每2周一次静脉滴注。
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严重副作用。
(2)帕尼单抗+贝伐珠单抗:帕尼单抗225mg/m²,每周一次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15mg/kg,每2周一次静脉滴注。
mdt病例讨论模板-回复MDT病例讨论模板:结肠癌的诊断与治疗[结肠癌的诊断与治疗]引言: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位患有结肠癌的病例,讨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例描述:患者63岁,男性,主诉腹痛、腹泻、大便黑色。
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等。
体格检查:腹部软,无明显肿块、压痛,直肠指检未发现异常。
问题1:该患者所表现的症状是否符合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回答1:是的,腹痛、腹泻、大便黑色均为结肠癌的常见症状。
腹痛可能是由于肿瘤堵塞或破裂,引起肠道张力增高而导致的。
腹泻则是由于肿瘤在结肠内阻碍了正常的粪便排出。
大便黑色可能是因为肿瘤出血,血液经过结肠被分解成黑色,这是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
问题2:对于这位患者,我们应该进行哪些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回答2: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结肠镜检查、肠道内镜以及实验室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最准确、最可靠的结肠癌诊断方法之一,可以通过直视观察、组织活检等手段明确病变的位置和性质。
肠道内镜可以评估肿瘤的深度浸润情况,并指导手术决策。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可以辅助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问题3:根据患者的病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策略?回答3:治疗策略应根据病变的良性恶性程度以及分期来确定。
对于早期结肠癌(局限于肠壁内),可以选择内镜下切除术或经肛门手术。
对于进展期结肠癌(侵犯深层组织或有远处转移),手术切除结肠癌是首选治疗方法,可以配合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对于手术不可行或远处转移且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放疗、化疗等手段。
问题4: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有何影响?回答4: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和/或化疗。
辅助化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肠道癌合作组的临床试验显示,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
辅助放疗将放射线直接作用于手术区域,可以清除残留癌细胞,预防局部复发。
•3896-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Dec31(24)奥沙利钳、卡培他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程达彬(广丰区人民医院,江西广丰334600)摘要:目的观察奥沙利钳、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予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后功能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严重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控制率、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内,两组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血小板降低、口腔粘膜炎、蛋白尿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0.05)。
结论XELOX加贝伐珠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较为突出,安全性高,对疾病转归有利。
关键词:奥沙利钳;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晚期结直肠癌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11-8174(2020)24-3896-02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致死率处于临床胃肠道恶性肿瘤首列,但其发病机理仍在探索当中,可能与自身生活习惯、基因等因素有关叫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由于丧失最佳手术治疗机会,仅能依靠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钳等的长期治疗延长生存期⑷。
随着肿瘤医学技术发展,分子靶向药物凭借低毒性、高效特征,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使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强。
对此,本实验采用化疗药物XELOX 联合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成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2020 年5 月第 26卷第 9期May.2020 Vol.26 No.9tk -i% J t ^引用:江海军,何斌,张彤,杨宇飞.杨宇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验案3则m.中医药导报,2020,26(9):丨87-丨89.杨宇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验案3则江海军a何斌2,张彤\杨宇飞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摘要]通过分享杨宇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典型医案并总结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经验,以期为晚期结直 肠癌中医药治疗提供借鉴。
杨宇飞针对不同病情,分别采用一号方案(辨证论治汤药+中成药)、二号方案(辨证 论治汤药+希罗达或替吉奥±中成药)、三号方案(辨证论治汤药+小剂量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小剂量希罗达 或替吉奥),取得良好疗效。
扶正首推健脾,进而脾肾双补或滋补肝肾,强调祛邪解毒通络贯穿治疗始终,根据 毒、瘀、湿、痰之偏重,灵活运用解毒、化瘀、祛湿、化痰等法。
中成药常选用华蟾素片、安替可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平消肢囊等。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医案;杨宇飞[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51X(2020)09-0187-03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 我国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死亡率位居第5位I"。
近年来,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结直肠癌的发病 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的健康。
对于IV期结直肠癌,除极少部分患者可通过转化治疗达到治愈外,大多患者不能治愈,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姑息性手术、放疗、化疗、耙向治疗等,然而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从上述西医治疗中获益,寻求中医治疗。
杨宇飞,教授,博士研 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
杨宇飞长期从事结直肠癌的临床与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持的一项真实世界注册研究纳人1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中西医 并重治疗,中位IV期生存期21.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