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2003)
- 格式:ppt
- 大小:655.50 KB
- 文档页数:29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应该如何护理心脏介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微创、低风险、小切口、X线下进行的手术,手术目的是治疗冠心病。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除血管狭窄,当血管狭窄的问题解决后,可有效缓解心肌缺血,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但在心脏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并发症,其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并发症。
如果发现不及时,处理较晚会危及到患者生命。
患者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那么具体该如何护理这类病人呢?一、心理护理因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加之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患者大多有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且术前,对于疾病知识、介入治疗知识又知之甚少,又是在医院这一陌生环境中,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更甚,以至于其心率快、睡眠差,心肌缺血与缺氧程度加剧,使得前列腺素、缓激肽释放,心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诱发迷走反射。
对此,护理人员应于术前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目的、方法、优势、成功病例等,使其了解手术安全性、注意事项等,做好患者的心理调适,指导其看电视、听音乐等,以舒缓情绪。
在导管室,热情接待患者,注意隐私保护,以减轻患者紧张、抵触心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与面色、表情,及时询问其感受,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二、拔管综合征护理术后患者动脉鞘管在留置了4~6h后需予以拔除,但若有局部麻醉效果不佳、压迫用力过大、拔管方法不对、缝合器缝合对股动脉血管造成牵拉等情况,会有明显疼痛不适,刺激到患者的下丘脑、皮层中枢,导致胆碱能自主神经张力增强,内脏、肌肉小血管呈现出强烈的反射性扩张,使得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减慢,甚至会产生神经源性休克。
对此,应在拔管前就拔管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向患者及家属做出说明,并准备好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品,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
确保光线充足、环境温度适宜,注意肢体遮盖、保暖。
在拔鞘时,动作轻柔、准确,在进行拔管时,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
疼痛明显者,可予以其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明确患者心率、血压正常,再行拔管。
心导管介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摘要: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actions,VVRS)是PCI中爆发危险急症,若情况严重,会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患者在接受心导管接入治疗后,应严密观察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状态,并进行准确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将心血管导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风险最小化。
本文总结和综述了心导管介入治疗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希望对降低心导管介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风险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导管介入;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因素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发生VVRS,其属于临床综合症。
众所周知,在人体的大动脉中,分布着诸多感觉神经末梢,该些神经末梢对血压及血容量存在调节的作用。
在进行心脏介入操作时,因为导管和介入器械会给心脏大血管及心室带来刺激,在动脉壁刺激传导及左室C纤维刺激下,会提升心脏感受器兴奋程度,从而加大VVRS发生风险。
在拔鞘管期间,往往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该些疼痛会对皮质中枢及下丘脑产生刺激,导致胆碱能神经张力大幅度提升,心脏及肌肉小血管会出现明显的反射性扩张,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表现。
例如血压快速降低、心率减缓、疼痛严重等,甚至还会出现神经源性休克等严重情况。
1心导管介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1.1术后疼痛在PCI手术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到肝素,其在手术完成后4至6h内发挥相应的作用,在该时间段,拔管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时间段麻药作用已经消失,在进行拔管操作时,需要按压穿刺部位,此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
学者杨彪[1]在研究中,在缝合股动脉室时,采用缝合器,但同样不可避免的会牵拉动脉管,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
在拔管时,若局部麻醉效果不佳或消散,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感。
1.2血容量减低(1)手术操作:在手术期间,导管尖端会对机体动脉内膜及心室腔带来刺激,在反射作用下,导致迷走神经反射兴奋,最终出现相应的症状表现,如窦房结节率下降、心率减缓以及血容量不足等。
心血管介入术后拔除动脉鞘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宜城 441400)【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拔除动脉鞘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
方法:316例pci术后拔除动脉鞘管,对于其中11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拔除动脉鞘管时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
结论:拔管前充分的准备以及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及时的配合能有效减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pci;拔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20-01随着医学的日益发展,介入诊疗技术在心内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
在实施这些介入诊疗术时经股动脉穿刺仍然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
[1]术后拔除股动脉鞘管时,有少数病人会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flexes,vvrs),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头晕、恶心、呕吐及面色苍白、全身大汗、血压下降、心动过缓,严重可出现神志模糊、手足抽搐[2]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须引起重视。
在拔管前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能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抢救及治疗效果。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一般在术后拔除动脉鞘管即刻或拔鞘后压迫止血时出现[2]。
为了规范术后拔除动脉鞘管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我们对以前行cag、pci术患者中拔管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我科实施cag、stent316例中致vvrs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vvrs诊断标准,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1岁。
所有病例均采用右侧股动脉穿刺法。
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紧急处置及护理对策(全文)迷走神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合脑神经,如果出现损伤,将会导致患者的身体中多个系统失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心脏介入手术中,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压迅速下降、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湿冷、呼吸减慢等症状。
以下是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和紧急处置及护理对策。
1.发生原因:1)精神紧张:患者对心血管介入手术存有恐惧、担忧、焦虑等,术后精神紧张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血管迷走神经的过分兴奋。
2)局部疼痛刺激:由于患者对疼痛感的忍耐程度的差异,以及医护人员的操作造成患者鞘管拔出时疼痛刺激加重等因素,导致患者血管腔内压力急剧下降;局部疼痛刺激可使小血管反射性扩张,使患者血压急剧下降;心率严重变缓。
3)过度压迫和牵拉:主要发生在医护人员对患者股动脉的反复穿刺过程中,导致血管受到严重的压迫和牵拉刺激;同时心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绷带包扎过紧也是诱发过度压迫的主要原因。
4)血容量不足: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与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术前输液不足等有关。
5)空腔脏器受到强烈刺激:术前禁食时间长、术后进食不当等原因均可导致患者肠胃强烈收缩或扩张;术后尿潴留也可致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
2.紧急处置及护理对策:1)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面色、神志,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2)吸氧,改善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的机体缺氧状态。
3)至少开通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素等。
4)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5)患者如出现恶心、呕吐,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呛咳和窒息。
6)做好病情的动态观察及记录。
8.在进行拔管护理前,护理人员应提前准备好急救药品和所需物品,并确保医师和资深护士在场。
在拔除鞘管时,应避免粗暴操作,并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或紧张感。
对于疼痛敏感的患者,可以在拔管前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对于心率缓慢和血压偏低的患者,可以在拔管前给予多巴胺和阿托品。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护理【摘要】心脏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但术后可能发生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情况。
本文旨在探讨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针对该情况的抢救护理措施和护理要点。
护理人员在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患者病情,同时注意护理细节,确保患者得到及时且全面的护理。
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学习,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处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和应对危急情况的能力。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抢救护理,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护理要点,护理注意事项,重要性。
1. 引言1.1 概述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指由于心脏介入手术时刺激颈动脉窦或其他血管敏感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心排血量减少等。
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及时有效地抢救和护理,才能有效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特殊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全面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康复。
针对心脏介入术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病情,抢救护理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2. 正文2.1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病因1.心血管疾病: 患者本身存在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等,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易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护理【摘要】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引起心搏骤停等危急情况。
本文从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表现特点、护理措施、抢救措施和并发症预防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护理措施中,特别强调了对患者监测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抢救措施部分,强调了对心脏按压和除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结论中指出了抢救护理在这类情况下的重要性,只有做好预防和抢救工作,才能降低患者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护理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抢救护理、原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抢救措施、并发症预防、重要性。
1. 引言1.1 概述心脏介入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方法,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血管迷走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调节心脏的节律和功能。
术后该神经受到刺激时,可能会导致心率骤减或心跳停止,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护理人员在面对术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时,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和抢救措施。
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
了解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表现特点以及护理和抢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表现特点,介绍护理和抢救措施,并探讨并发症的预防。
我们将强调抢救护理的重要性,希望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术后并发症,常见于心脏介入术后。
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手术刺激:心脏介入术过程中对心脏或其周围血管的搅动、刺激,以及导管插入、扩张等操作可能会引起心脏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2.药物因素:术中或术后使用的药物,如阿托品、氨酰心胺等,可能对心脏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PCI术后拔除动脉鞘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flexes,VVRs)的原因及护理预防的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08年5月因PCI 术后拔除动脉鞘致VVRs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经验。
结论:VVRs主要发生在拔管时和拔管后1-3h,疼痛刺激和血容量不足是VVRs发生的主要原因。
采取多项护理措施及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是预防和处理的关键。
关键词PCR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体会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这些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这些介入诊疗技术术后的并发症的预防值得关注,其中较为常见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多发生于术后拔除动脉鞘及压迫止血时,VVRs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却非常危险,其发现、处理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
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共发生因这些心脏介入诊疗致VVRs 21例,现将VVRs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预防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对我科实施PTCA+支架植入术318例中致VVRs 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VVRs诊断标准,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年龄38~73岁,发生率为6.6%,平均年龄45岁。
所有病例均采用右侧动脉穿刺法(Judkins法)。
1.2临床表现一般发生于术后拔除动脉鞘即刻出现或拔鞘后压迫止血时出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头晕、恶心、呕吐及面色苍白、全身大汗、血压下降、心动过缓,严重可出现神志模糊、手足抽搐[2]。
1.3结果对发生VVRs患者立即采取将头部放平或取头低足高位,快速补充血容量,吸氧,遵医嘱给于阿托品0.5~1.0mg静脉推注,多巴胺5~10mg静脉推注或40~150mg静脉滴注,必要时给于多巴胺静脉维持,严密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所有病例症状于5-10min内缓解,生命体征于30min内恢复正常,无1例死亡。
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观察与护理【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迷走反射;护理血管迷走反射亦称血管抑制性(迷走性)晕厥或单纯性晕厥,其主要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或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加,引起内脏及小血管强烈性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
这一征象常在PCI术后拔鞘时或拔鞘后发生,发生率为3%~5%[1]。
及早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血管迷走反射的早期征象,及时观察和护理,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PCI患者300例,平均年龄(55.4±12.3)岁。
其中18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平均年龄(65.3±8.1)岁,女10 例,男8例。
按穿刺路径的不同分为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PCI两组每组各150人。
其中股动脉穿刺患者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1例,桡动脉穿刺患者发生血管迷走反射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相关危险因子及冠状动脉病变等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2 方法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向家属及患者介绍PCI必要性、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利用图片及幻灯的形式讲清手术过程,指导患者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给药,减轻疼痛及不适,有针对的做好患者心理调适,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1)患者进入导管室,立即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发现心律失常和低氧血症及时处理。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套管针,适当补充液体量。
(3)吸氧:AMI初期即使无并发症,也应鼻导管吸氧。
(4)导尿:对于排尿困难者,给予留置导管。
2.2 术中操作按穿刺路径的不同暴露手术视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穿刺局部用1%利多卡因麻醉后,应用穿刺针动脉穿刺,成功后放置动脉鞘,常规肝素2 500 U注入,完成动脉造影后行PCI前追加肝素5 000~7 000 U,手术每延长1h补加肝素2 000 U,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导引导管,导引导丝,球囊和支架。
PCI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与护理
赵志红;孙惠萍;张素巧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09(006)011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问短等优点,PCI能成功地打开血管,给缺血心肌带来血运重建,免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大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
PCI在临床上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PCI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是一种少见但极其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赵志红;孙惠萍;张素巧
【作者单位】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一科;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一科;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PCI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 [J], 梁莉;陈宏丽;陈美花;
2.PCI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预防护理措施 [J], 严家嫦;朱梅燕
3.PCI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J], 王丽
4.风险管理护理在降低PCI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J], 董文哲
5.循证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J], 林苏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与护理
马红玲;黄茜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09(007)035
【摘要】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VVRs主要发生在拔出鞘管和压迫止血时,精神紧张、疼痛刺激和血容量不足是VVRs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多项护理措施及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等,所有病人症状于5 min~10 min缓解,生命体征于30 min内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总页数】2页(P3229-3230)
【作者】马红玲;黄茜
【作者单位】475000,河南大学淮河医院;475000,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拔出动脉鞘管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J], 张莉;陈兵阳;张雪莲;李慧敏;王荣珍;沈东
2.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J], 邓晓兰
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护理观察和配合要点 [J], 陈金玲;杜立杰;王学东
4.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J], 曹艳艳
5.介入术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J], 王文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